经济周期不同阶段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基于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4期
2023年7月
东
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学版)
J o u r n a lo f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 o l .25,N o .4
J u l . 2023
d o i :10.15936/j
.c n k i .10083758.2023.04.003 收稿日期:2022041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2A J L 016
)㊂作者简介:金春雨(1965),女,吉林梨树人,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与金融计量研究;徐悦悦(1993)
,女,河南周口人,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研究㊂
经济周期不同阶段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
基于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
金春雨1,
2
,徐悦悦2(1.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12;2.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摘 要:在扩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框架下,利用S V -T V P -F A V A R 模型分析了经济周期不同阶段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方向㊂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衰退时期,当引发原因为金融危机时,提高经济建设支出和卫生支出比重的结构优化方向更有效地促进经济恢复,而当引发原因为新冠疫情时,提高卫生支出和文教支出的比重更有效;在经济恢复时期,提高文教支出和卫生支出比重的结构优化方向对经济增长调控更有效;在经济平稳时期,提高经济建设支出和文教支出比重的结构优化方向对经济增长调控更有效㊂
关 键 词:财政支出结构;经济增长;S V -T V P -F A V A R 模型
中图分类号:F 8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23)04-0015-11
R e s e a r c h o nt h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o f F i s c a l E x p
e n d i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i n D i
f f e r e n tS t a
g e so ft
h eE c o n o m
i cC y
c l e :B a s e
d o nt h
e D y n a m i c E
f f e c to f F i s c a l E x p e n d i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o n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
J I NC h u n y u 1,
2,X UY u e y
u e 2(1.C e n t e r f o rQ u a n t i t a t i v eE c o n o m i c s ,J i l i n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c h u n130012,C h i n a ;2.S c h o o l o f B u s i n e s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J i l i n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c h u n13001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U n
d
e rt h e
f r a m e w o r k o ft h ee x t e n d e d e n d o g
e n o u s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 m o d e l ,t h i s p a p e ru s e sS V -T V P -F A V A R m o d e l t oa n a l y z et h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a n d a d j u s t m e n td i r e c t i o n o ff i s c a le x p e n d i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i n d i f f e r e n ts t a g
e s o ft h e e c o n o m i c c y c l e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d u r i n g t h e r e c e s s i o n c a u s e db y t
h e e c o n o m i c c r i s i s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o p t i m i z a t i o nd i r e c t i o n o f 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e c o n o m i c c o n s t r u c t i o ne x p e n d i t u r ea n d h e a l t he x p e n d i t u r ei s m o r ee f f e c t i v ei n p r o m o t i n g
e c o n o m i c r e c o v e r y .H o w e v e r ,w h e nt h ec a u s ei st h eC O V I D -19P a n d e m i c ,i t i s m o r e e
f f e c t i v e t o i n c r e a s e 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h e a l t h e x p e n d i t u r e ,c u l t u r a l e x p
e n d i t u r e a n de d u c a t i o n a le x p e n d i t u r e .I nt h e p e r i o do fe c o n o m i cr e c o v e r y ,t h es t r u c t u r a l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d i r e c t i o n o f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 o fc u l t u r a la n d e d u c a t i o n a l e x p e n d i t u r e a n d h e a l t h e x p e n d i t u r e i s m o r e e f f e c t i v e i n r e g u l a t i n g 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 .I n t h e p e r i o
d o f
e c o n o m i c s t a b i l i t y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o p t i m i z a t i o nd i r e c t i o no
f 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o fe c o n o m i cc o n s t r u c t i o ne x p
e n d i t u r ea n dc u l t u r a la n d e d u c a t i o n a l e x p e n d i t u r e i sm o r e e
f f e c t i v e i n r e
g u l a t i n g 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 .
K e y w o r d s:f i s c a le x p e n d i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S V-T V P-F A V A R m o d e l
一、问题的提出
财政政策在调控宏观经济㊁保障社会民生和
提升社会福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经
济下行时期,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我国经济持续恢
复㊁平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成为应对供
求冲击的重要工具㊂当前,受新冠疫情冲击㊁经济
潜在增长率下降以及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我国
财政收支矛盾变得尖锐,财政整体面临减收增支
的压力,财政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而且预计未来
五年我国财政收入总额将呈低水平运行态势,财
政支出压力仍然较大㊂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
准㊁可持续㊂ 十四五 规划纲要中提出推进财政
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旨在实现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㊂由此可见,面向未来,在采取
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需要注意财政支出结构的
优化㊂那么如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
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将对上述问题
进行回答,为财政支出的提质增效㊁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提供可操作性政策参考及结构性导向
建议㊂
关于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问题,国
内外学者从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展开探讨,但研
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㊂从支出规模促进经济增长
的视角展开分析,B a r r o[1]扩展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将财政支出纳入其中,结果发现扩大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㊂B o s e等[2]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占G D P比重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但考虑预算约束和遗漏变量后,只有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㊂A f o n s o等[3]利用经济合作组织和非经济合作组织国家支出数据进行了面板分析,研究发现无论金融危机是否存在,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及程度相同,均为促进作用㊂而在发生银行危机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没有产生积极影响㊂刘金全等[4]运用符号约束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扩张性财政政策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积极的财政支出政策能够促进实际产出的增长㊂金春雨等[5]运用时变参数扩展因子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的动态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增加
财政支出对产出增长仅具有短期促进效应㊂此
外,有部分学者按照不同财政支出种类分别探究
其经济增长效应,W a h a b[6]研究发现当经济处于较低增长速度时期,政府总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
积极作用,但政府消费支出没有显著的经济增长
效应,得出财政支出的积极影响来源于政府投资
性支出的结论㊂宋丽颖等[7]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发现社会文教支出和保障性支出不仅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经济建设支出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㊂V a n等[8]建立了D S G E模型对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公共投资对企业生产力有积极影响,政府公共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㊂
然而,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会产生
抑制作用,B a r r o[9]利用98个国家的政府消费支出与人均产出的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国民教育支出和国防类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政府消费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㊂D e v a r a j a n等[10]得出了支出构成的变化会导致更高的稳定经济增长率的条件,这些条件不仅取决于公共支出不同组成部分的实际生产率,还取决于初始份额;经常支出份额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而公共支出的资本消耗与人均经济增长的关系呈负相关㊂郭庆旺等[11]发现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其中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消费性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㊂李戎等[12]构建了一个引入金融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冲击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政府消费扩张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且挤出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投资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取决于政府投资增量对生产性公共资本的边际影响和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强弱㊂
此外,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与区域发展
状况及发展阶段有关㊂严成樑等[13]通过理论模型得出提高生产性支出在总财政支出中的比例能够提高经济增速的结论,但是在实证检验中发现
61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
这一效应存在地区差异㊂贺俊等[14]
在一个内生
增长框架下探讨了经济建设类支出㊁社会性支出与一般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经济建设类支出和一般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负效应,社会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正效应,但是由于区域不同,东㊁中㊁西部的公共支出结构存在不同的经
济增长效应㊂范庆泉等[15]研究发现生产性支出
与经济增长存在倒 U 型关系,且不同时间段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方向不同㊂
总体上看,目前关于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大多学者都是采用面板数据模型㊁常参数时间序列模型,无法捕捉到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时变特征;关于二者之间脉冲响应分析大多数是基于二维视角,无法同时体现在冲击时点和冲击时期上的动态效果㊂基于此,本文进行以下拓展:第一,基于扩展的内生增长模型,构建一个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S V -
T V P -F A V A R )
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财政支出按照具体内容分成经济建设支出㊁文教支出㊁卫生支出及社会保障支出,探究不同经济周期下财政支出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特别是不同原因导致的经济衰退情形下,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㊂第二,采用S V -T V P -F A V A R 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引入动态因子扩展思想,有效避免了因变量过少而导致的经济系统重要信息缺失问题,并允许模型系数矩阵和扰动项协方差矩阵具有时变性,可以捕捉不同经济时期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㊂第三,利用高维计算优势从时间维度的单调性㊁响应维度的方向性和冲击维度的持续性对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三维脉冲响应分析㊂二、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
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
D e v a r a j
a n 等[10
]
将政府公共支出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并将其与生产资本一起作
为投入要素进入C E S 形式的生产函数,探析了不同类型的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㊂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其模型框架,生产模型设定为C o b b -
D o u g
l a s 生产函数,将财政支出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类,以此作为投入要素来分析均衡增长背景下的最优公共支出结构问题㊂
假定生产函数由三部分构成:私人资本存量㊁政府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㊂模型主要通过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组合的变化对经济长期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来表示二者之间的差异㊂借
鉴贺俊等[14]的生产模型设定,将生产函数表示为
y =f (k ,g 1,g 2)=A k αg 1-α=A k αg β1g γ2
(1)其中,A 表示技术进步率;k 为私人资本存量;g
为政府公共支出;g 1㊁g
2分别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α>0,β>0,γ>0,α+β+γ=1,且式(1
)中生产要素满足边际规模报酬递减规律;f k >0,f g i >0,f k k <0,f g i g i
<0㊂关于政府预算约束,假定政府公共支出g 来源于总税收,则
g =τy =τA k αg β1g γ
2
(2)其中,τ为固定税率;生产性支出g 1占总支出的
份额为ϕ;非生产性支出g 2占总支出的份额为
1-ϕ㊂
考虑家庭最大化总体效用函数,假定经济中存在着许多无限期生存的家庭,家庭通过选择消费以最大化效用水平:
U m a x =
ʏɕ0
u (
c )e
-ρ
t d t
(3
)其中,ρ表示效用跨期贴现率;
效用函数u (c )=c 1-θ
-11-θ
,θ表示风险规避系数;c
为家庭消费㊂家
庭的消费决策受到其预算约束,假定家庭的收入
由工资和资本收入组成,因此家庭面临如下的预算约束:
̇k =(1-τ)(r k +w )-n k -δk -c (4
)其中,k 表示资本增量;r 表示资本边际价值;w 表示边际劳动价值即工资率;n 为固定的人口增长率;δ表示折旧率,而且资本边际价值(r )和劳动边际价值(w )
分别为r =f ᶄ(k )=αA k α-1g 1-α,w =f (k )-k f ᶄ(k )=(1-α)A k αg
1-α(5) 根据式(1)~(4
)构建最大化家庭总体效用的一个H a m i l o n 函数:
H =e -ρ
t c 1-θ-11-θ
+λ[(1-τ)(r k +w )-n
k -δk -c ](6
)7
1第4期 金春雨等:经济周期不同阶段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
基于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
其中,λ为H a m i l o n 乘子,通过求解H a m i l o n 函
数得到稳态增长路径下的消费增长率:
v =̇c c =(1-τ)r -n -δ-ρθ
(7) 在平衡增长路径下,
经济增长率同消费增长率一样,结合式(1)~(5)进一步将式(7
)转化:v =
(1-τ)αA [τA ϕβ(
1-ϕ)γ](1-α)/α-n -δ-ρθ
(8
) 根据式(8
)可以得出稳态增长路径下经济增长率与生产性支出g 1所占份额ϕ之间的关系
:d v
d ϕ
=(1-τ)(1-α)τ1-ααA 1
α[ϕβ(1-ϕ)γ]1-
2αα[βϕβ-1(1-ϕ)γ-γϕβ(
1-ϕ)γ-1]θ(9
) 由此可得,当ϕ1-ϕ>βγ
时,d v d ϕ>0,
即在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之比大于其产出弹性之比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性支出占比有利于经济增长率的提高㊂同时也可得出在平衡增长路径下生产性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最优份额ϕ*=ββ+
γ㊂
将模型扩展为存在N 类政府公共支出,每一项支出在生产函数中的产出弹性为βi ,占总支出
份额为ϕi
,则当ϕ
i ϕj >βi βj
时,可以通过增加第i 项财政公共支出所占比例,来提高稳态时期经济增长
率㊂同理,可得各类公共支出最优比例为ϕ*
i =
β
i ðN
j =1
β
j
㊂
综上可见,在各项财政支出产出弹性不变的
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变化受到各项财政支出占总支出份额的影响,该结论为实证部分提供了理论支撑㊂
三㊁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
的时变影响效应分析
本文从多维度视角检验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财政支出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效应㊂
1.模型构建
在财政支出结构和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下,构建财政各类支出与经济增长变量的S V -T V P -
F A V A R 模型㊂S V -T V P -F A V A R 模型是先将基本向量自回归模型(V A R )与动态因子扩展方法相结合,构建出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F A V A R )
,在此基础上,对系数矩阵和扰动项协方差矩阵采取创新型随机游走的处理方法,从而导致其具有时变性,可以捕捉冲击变量的时变性冲击效应[16]
㊂在传统的V A R 中,
内生变量数通常不超过20㊂然而,
在实际问题中会涉及到数百个观测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n 维可观测的x t 向量降解成低维的k 维不可观测共同因子
f t (
其中k ɤn )㊂此外,允许扩展后的V A R 参数随时间变化,对更复杂的动态模型进行建模㊂时变参数的因子扩展V A R (T V P -F A V A R )
的形式为
y t =b 1t y t -1+ +b p t y t -p +
νt (10) 此时,y T t =[f T t ,z T t ,r T
t ],其中f t 是(k ˑ
1)潜在共同因子向量,z t 指经济增长等(
l ˑ1)维可观测变量,r t 为财政支出(g ˑ1)
维政策工具变量;b j
t 是(m ˑm )的系数矩阵,j =1,2, ,p ,t =1,2, ,T ,m =k +l +g ;v t ~N (0,Ωt ),Ωt 是(
m ˑm )随时间变化的协方差矩阵,t =1,2, ,T ㊂对于任意的i =1,2, ,n 原始观测序列x i t ,
可看作由其他观测变量z t ㊁政策工具变量r t 通过因子回归分析得到,残差项为随机波动的自相关形式,即:
x i t =췍λf i f t +췍λz i z t +췍λr i
r t +u i t u i t =ρi 1u i t -1+ +ρi q
u i t -q +ε{
i t (11
)其中,췍λf ㊁췍λz ㊁췍λr 分别为(n ˑk )㊁(n ˑl )㊁(n ˑg )维矩阵;ρi j
为(n ˑn )维系数矩阵;u i t 为残差项;εi t ~N (0,e x p (h i t )),并假设残差项εi t 与共同因子f t
不相关且无自相关,即对任意的i ,j =1,2, ,q ,i ʂj 和任意的t ,s =1,2, ,T ,t ʂs 都满足
E (εi t f t )=0以及E (εi t εj s )=0㊂由此式(11)可转换成如下形式:
x t =λf f t +λz z
t +λr r t +Γ(L )x t +εt (12)其中,Γ(L )=d i a g (ρ1(L ), ,ρn (L )),ρi
(
L )=ρi 1L + +ρi q
L q ;λj =(I n -Γ(L ))췍λj ,j =f ,z ,r ;εt ~N (0,H t ),H =d i a g (e x p (h 1t ), ,e x p (h n t )
),且残差项为无漂移项随机游走形式h i t =h i t -1+
η
h t ,ηh
t ~N (0,σh )㊂式(10)和(12)构成了S V -8
1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5卷
T V P -F A V A R 模型,分别称其为F A V A R 和因子
模型方程,为了完成模型规范,以下对所有模型参数及其动态特征进行描述㊂
式(10)是由共同因子f t 以及可观测变量z t
和r t 构成的,具有时变性和随机波动的V
A R 系统㊂本文基于P r i m i c e r i [17]㊁C o g l e y 等[18]
对协方差矩阵的处理方法,对这种形式的F A V A R 残差
的协方差矩阵进行了分解,A t Ωt A T t =ðt ðT
t 或者Ωt =
A -1
t ðt ðT t (A T-1t
)㊂其中ðt =d i a g (σ1,t , ,σk +1,t ),A t 是一个主对角线上
全为1的下三角矩阵
A t =10 0a 21,t
1
⋱
︙︙⋱⋱
0a m 1,t
a m (m -1),t
éëêêê
êêù
û
úúúúú1(13
) 将式(10)的所有参数叠加到向量B t =
(v e c (b 1t )T
, ,v e c (b p
t )T
)T
中,l o g σt =(l o g σT
1t
, ,l o g σT m t )T 且a t =(a T j 1,t , ,a T j (j -1)
,t )T
,j =1, ,m ,我们参照G i o r d a n i 等[19
]假设参数集B t ,a t 和
l o g σt 服从随机游走形式,并符合扩展的混合创
新模型特征㊂此外,根据K o o p 等[20]提出的混合
创新型随机游走方法对上述参数矩阵进行处理:B
t =B t -1+J B t ηB
t
a t =a t -1+J a t ηa
t
l o g σt =l o g σt -1+J σt ησìîíïïïït
(14)其中,ηθ
t ~N (0,Q
θ)是创新向量;Q θ是与B t ,a t 和l o g σt 每个参数向量相关的创新协方差矩阵,并
将参数向量简化成θt ɪ{B t ,a t ,l o g σt }㊂式(14)中的扰动项之间允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对更复杂动态进行建模,并假设式(10)和(12)中的所有误差项彼此不相关㊂
2.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根据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财政支出,按
其具体内容分为经济建设支出(E C O )
㊁文教支出(E D U )㊁卫生支出(H E A )和社会保障支出(S O C )四种类型,均按窄口径进行统计:经济建设支出属于生产性财政支出,包括城乡社区事务㊁农林水事务㊁交通运输等公共支出;文教支出包括科学技术㊁教育㊁文化体育与传媒等方面公共支出;卫生支出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㊂分别用经济建设支出㊁文教支出㊁卫生支出㊁社会保障支出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衡量对应变量㊂此外,本文变量还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可观测变量实际经济增长
(G D P )
,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代理变量;二是提取不可观测共同因子的87个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各类产出㊁消费㊁投资㊁进出口㊁货币供给量及价格指数等㊂本文使用X -12季节调整方法对受季节影响的数据进行处理,去除数据中的季节因素㊂为了满足变量的平稳性要求,对不平稳的数据进行差分或对数差分处理,并利用A D F 统计量进行平稳性检验㊂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并考虑到近些年全球及中国的经济周期,本文选择从2007年第1季度到2020年第4季度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㊂上述数据来源于中经网㊁万德数据库及2007 2020年国家统计局数据㊂
对于共同因子的提取,为了反映经济发展㊁经
济波动及其他经济环境三个层面的整体特征,本
文选择87个宏观经济变量,参考K o r o b i l i s [1
6]
对共同因子的提取方法,从中提取三个共同因子,分别代表产出㊁通货膨胀及其他经济环境层面㊂其中将各行业增加值㊁各产业贡献率的变化率等20个变量提取为一个代表产出的共同因子以反映中国经济发展;将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㊁消费者价格指数㊁生产者价格指数等40个变量提取为一个代表通货膨胀的共同因子以反映中国经济波动;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㊁固定资产投资㊁进出口㊁货币供给量等27个变量提取为一个代表其他宏观经济环境的共同因子㊂图1给出了三个共同因子及其标准差后验均值走势,并将共同因子
F 1㊁F 2分别与产出㊁通货膨胀作比较㊂从图1中可以发现,共同因子F 1㊁F 2分别和产出㊁通货膨胀有着类似的波动趋势,能够较好地反映经济活动和价格波动,共同因子F 3代表其余环境变量信息,由此可知,提取的共同因子基本可以代表宏观经济变量的整体信息㊂图1中后验均值走势在2009年㊁2012年㊁2015年㊁2020年表现出剧烈的波动,这分别与历史经济事件发生的时间相吻
合[5,21
],2009年左右的波动代表了全球经济危机
时期,2012年左右的波动表示了经济危机后恢复时期,2015年左右的波动代表经济新常态的平稳发展时期,2020年左右的波动代表了新冠疫情暴发时期㊂因此,本文三维脉冲响应的时间维度基本可以划分为经济危机时期㊁经济恢复时期㊁经济平稳时期以及新冠疫情时期四个时间段,并对比分析四个不同经济时期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㊂
9
1第4期 金春雨等:经济周期不同阶段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
基于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
图1共同因子与经济基本面走势
(a) 共同因子标准差后验均值;(b) 因子F1与产出;(c) 因子F2与通货膨胀
3.经济增长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连续脉冲
响应
为检验不同性质的财政支出在不同经济时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以2007年Q1(Q1~Q4表示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到2020年Q4作为观测区间,估计了经济增长对经济建设支出㊁文教支出㊁卫生支出及社会保障支出的三维脉冲响应函数,如图2~5所示㊂图中分别对应三维脉冲响应的正面视角和侧面视角立体图,坐标轴分别表示经济增长对财政支出冲击的响应时期㊁财政支出冲击的发生时间及经济增长对冲击的响应程度㊂
图2经济增长对经济建设支出的脉冲响应
(a) E C OңG D P正视图;(b) E C OңG D P 侧视图
图3经济增长对文教支出的脉冲响应
(a) E D UңG D P正视图;(b) E D UңG D P侧视图
02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
图4经济增长对卫生支出的脉冲响应(a) H E AңG D P正视图;(b) H E AңG D P 侧视图
图5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脉冲响应(a) S O CңG D P正视图;(b) S O CңG D P侧视图
图2给出了一单位经济建设支出正向冲击后引起经济增长波动的情况㊂由图2可知,从时间维度上可以看出,在2007年Q1到2011年Q4期间,经济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㊂从该时间段的响应维度看,经济建设支出一单位正向冲击引起经济增长先下降后上升,且负向最大值为-0.050,正向最大值为0.069,说明了在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主要是正向影响,即在经济危机时期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效应㊂在2012年Q1到2015年Q3期间,经济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比较平滑,经济增长响应的动态特征不显著㊂从该期间的响应维度来看,经济建设支出一单位正向冲击主要引起经济增长的负向脉冲响应,且在第2期达到负向最大值-0.107,这说明在经济恢复时期,经济建设支出不利于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㊂在2015年Q4到2019年Q3期间,经济增长对经济建设支出冲击的响应呈现逐渐增强现象㊂从响应维度来看,一单位经济建设支出正向冲击引起经济增长先下降再上升的交替反应,且负向最大值为-0.122,正向最大值为0.140,由此可见,在经济平稳时期,提高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㊂在2019年Q4到2020年Q4期间,经济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冲击比较平滑,其动态特征较弱㊂从响
应维度来看,经济建设支出一单位正向冲击引起
经济增长先下降后上升的交替反应,且负向最大
值为-0.114,正向最大值为0.131,可见在新冠疫情时期,提高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对经济增长产
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㊂从整个样本区间的响应持
续时期来看,脉冲响应均在第7期左右消失,说明经济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不具有长期效应㊂对比四个时期经济增长对经济基础建设支出冲击的脉冲响应发现,只有在经济恢复时期,提高经济基础建设支出比重不利于经济增长,在经济衰退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提高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均能促进经济发展,且在经济平稳时期效应最强㊂具体来看,相比经济危机的衰退时期,在新冠疫情时期提高经济基础建设支出比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强㊂究其原因:一方面,经济基础建设支出比重的提高意味着经济基础建设公共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直接促进作用,同时改善了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为私人部门创造了良好㊁稳定的投资环境,对私人投资具有 挤入效应 ;另一方面持续扩大经济建设的公共投资对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造成物价上涨,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导致利率逐渐上升,进而对私人投资产生 挤出效应 ㊂显然,在经济衰退时期和经济平稳
12
第4期金春雨等:经济周期不同阶段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基于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
发展时期,经济建设支出比重的提高对私人投资的 挤入效应 超过挤出效应,提高经济建设支出比重有利于经济增长;而在经济恢复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已达到一定水平,继续扩大经济建设的公共投资,使得过度的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更强,不利于经济的增长㊂
由图3可知,从时间维度上可以看出,在2007年Q1到2011年Q4期间,文教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呈现平缓的趋势特征,且响应值几乎为零,这表明了在经济危机时期,文教支出占比的变动对经济增长几乎不具有影响效应㊂在2012年Q1到2015年Q3期间,文教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呈现递增的趋势,其动态特征较为显著㊂从该期间的响应维度来看,文教支出一单位正向冲击主要引起经济增长的正向脉冲响应,且在第4期达到正向最大值0.183,这说明在经济恢复时期,文教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提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㊂在2015年Q4到2019年Q3期间,经济增长对文教支出冲击的响应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特征㊂从响应维度来看,一单位文教支出正向冲击引起经济增长正向波动,并在第4期达到正向最大值0.187,可见在经济平稳时期,提高文教支出比重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㊂在2019年Q4到2020年Q4期间,文教支出对经济增长冲击呈现逐渐增强的现象㊂从响应维度来看,文教支出一单位正向冲击引起经济增长正向脉冲响应,并在第4期达到正向最大值0.159,可见在新冠疫情时期,提高文教支出比重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㊂从整个样本区间的响应持续时期来看,只有在经济平稳时期,文教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长期效应㊂通过各时期经济增长对文教支出冲击的脉冲响应发现,只有在经济危机时期,文教支出对经济增长没有表现出促进作用,其他时期对经济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在经济平稳时期最强㊂分析其原因,文教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和技术的内生性体现㊂在经济恢复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提高科技和教育等方面公共支出比重,促进劳动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进而拉动经济增长㊂然而,文教类公共投资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即时性及回报周期性长的特点,在经济危机时期,财政支出的战略重心是快速拉动经济增长,因而提高文教支出比重在经济危机时期未能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理想作用㊂在新冠疫情时期,虽然财政支出的战略重心依然是快速拉动经济增长使经济恢复,但是经济恢复的前提是控制疫情㊂疫情的防范与控制方法需要依靠多种宣传形式进行推广以提高居民防范意识,同时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新冠疫苗等药物研发,以此快速控制疫情,加快经济恢复㊂因此,提高文教支出的比重在新冠疫情时期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㊂
由图4可知,从时间维度上可以看出,在2007年Q1到2011年Q4期间,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呈现平缓的趋势特征,且卫生支出一单位正向冲击主要引起经济增长的正向脉冲响应,在第4期达到正向最大值0.073㊂可见在经济危机时期,提高医疗卫生支出的比重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效应㊂在2012年Q1到2015年Q3期间,经济增长对卫生支出冲击的响应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特征,其动态特征较为显著㊂从该期间的响应维度来看,卫生支出一单位正向冲击引起经济增长的正向脉冲响应,且在第3期达到正向最大值0.135,这说明在经济恢复时期,卫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㊂在2015年Q4到2019年Q3期间,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呈现递增的趋势㊂从响应维度来看,一单位卫生支出正向冲击主要引起经济增长正向波动,并在第3期达到正向最大值0.116,可见,在经济平稳时期,提高卫生支出比重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㊂在2019年Q4到2020年Q4期间,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冲击呈现逐渐增强的现象㊂从响应维度来看,卫生支出一单位正向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正向效应,并在第3期达到正向最大值0.134,可见在新冠疫情时期,提高卫生支出比重对经济增长同样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㊂从整个样本区间的响应持续时期来看,一单位卫生支出冲击发生后,经济增长均在第4期之内达到正向最大效应,说明通过提高卫生支出比重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具有时效性,即在短期内达到刺激经济的效果,但是脉冲响应均在第6期左右消失,说明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具有长期效应㊂
对比不同时期经济增长对卫生支出冲击的脉冲响应发现,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新冠疫情时期㊁经济恢复时期㊁经济平稳时期㊁经济危机时期㊂究其原因:一方面,公共卫生支出通过投资公共医疗基础设施㊁向劳动
22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