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陆战队军事训练致下肢应力性骨折发生率风险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军陆战队军事训练致下肢应力性骨折发生率风险因素分析
张幸,陈锐①*,祝鑫①
(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骨二科,广东湛江524000)
摘要:目的探讨海军陆战队军事训练致下肢应力性骨折发生率风险因素,为预防士兵下肢应力性骨折提供参考㊂方
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查询某海军陆战队军事训练期间的就诊登记,选取520例士兵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某海军陆战队士兵的下肢应力性骨折,了解其发生部位和危险因素㊂结果不同军龄之间下肢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中低于1年军事训练期的有48.21%士兵发生下肢应力性骨折;50%的士兵发生下肢应力性骨折的原因为长跑训练;入伍前体育锻炼情况(OR =0.664)㊁个人骨折史(OR =1.642)㊁训练强度主观感受(OR =1.789)这三项在应力性骨折组与非应力性骨折组间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 <0.05)㊂结论海军陆战队军事训练中,应注意提升士兵的训练强度的主观感受,同时应结合个体的运动史及受伤时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㊂ 关键词: 海军陆战队; 军事训练; 下肢应力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48(2020)10-0023-03
作者简介:张幸(1977-)男,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㊂从事骨科等工作㊂
①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通信作者
应力性骨折,也称为疲劳性骨折或累积性应变损伤,是过度使用引起的一种骨损伤〔1〕㊂当肌肉被过度使用时,它们将无法吸收因反复碰撞而引起的振动,因此会向骨骼传递压力㊂反复㊁长期直接或间接伤害可能会导致小骨折或特定区域的骨折〔2〕㊂应力性骨折通常发生在机体承重部位,通常发生于军事训练和运动训练㊂本研究以某海军陆战队士兵
520例为研究对象,对海军陆战队军事训练致下肢应力性骨折发生率风险因素进行分析㊂目前,本研究取得了一点结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
参加海军陆战队军事训练期间的520例士兵为研究对象,这520例士兵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22.15±4.26岁,军龄3.05±0.47年㊂军事训练内容主要包括:队列训练㊁体能训练㊁战术训练等㊂队列训练主要包括军姿训练和队列转换㊂体能训练主要包括俯卧撑㊁引体向上㊁5000米长跑㊁30米蛇形跑以及1000米游泳等㊂战术训练包括三种姿势射击㊁全负重越野跑㊁武装泅渡等㊂本研究已经通过了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加研究的个体都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㊂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体检法,问卷调
查内容包括体重㊁籍贯㊁文化程度㊁参加过运动㊁军事年龄㊁服役年限㊁身体素质㊁心理素质㊁培训地点㊁培训计划㊁培训受伤时间㊁受伤地点和原因等㊂问卷由随队军医填写,不包括由其它因素导致的下肢受伤案例㊂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运用SPSS
23.0,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按α=0.05检验水准,通过单因素Logistic 统计计算各项研究因素,并得出OR 值和95%CI,最后通过多因素分析得到有意义的危险因素㊂
2 结果
2.1 人口学因素 
将520名士兵根据是否发生应
力性骨折分为应力性骨折组(n =200)与非应力性骨折组(n =320)㊂这520名士兵的一般人口学信息统计如下:应力性骨折组的平均年龄为21.35±3.69;非应力性骨折组的平均年龄为22.37±4.06;应力性骨折组高中学历以下的人数为106;非应力性骨折组高中学历以下的人数为172;应力性骨折组来自农村的人数为129;非应力性骨折组来自农村的人数为199(见表1)㊂
表1 一般人口学信息
人口学因素应力性骨折组(n =200)非应力性骨折组
(n =320)年龄(岁)
21.35±3.69
22.37±4.06
文化程度 高中以下106172 高中以上94
148生源地 农村110166 城市
90154
2.2 发病率与军龄分布 520名士兵中,共有200例(38.46%)士兵发生下肢应力性骨折㊂低于1年军事训练期的有280例,其中有135例(48.21%)士兵发生下肢应力性骨折;1年军事训练期至2年军事训练期的有153例,其中有50例(32.68%)士兵发生下肢应力性骨折;2年军训期之上的有87例,其中有15例(17.24%)士兵发生下肢应力性骨折,不同军龄之间下肢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㊂2.3 发病原因与军事训练类型 200例士兵发生下肢应力性骨折,其中,有100名(50%)士兵发生下肢应力性骨折的原因为长跑训练;59名(29.5%)士兵发生下肢应力性骨折的原因为全负重越野跑; 23名(11.5%)士兵发生下肢应力性骨折的原因为武装泅渡,18名(9%)士兵发生下肢应力性骨折的原因为其它训练或不知道其发生原因㊂
2.4 应力性骨折发病风险的单因素分析 通过对问卷内容的统计分析与整理,单因素分析了人口学特征㊁体重㊁籍贯㊁文化程度㊁参加过运动㊁军事年龄㊁服役年限㊁身体素质㊁心理素质㊁培训地点㊁培训计划㊁培训受伤时间㊁受伤地点和原因等(见表3)㊂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包括:生源地㊁入伍前体育锻炼情况㊁个人骨折史㊁训练强度主观感受㊂而文化程度㊁培训地点㊁培训计划㊁心理素质等可能的风险因素,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3)㊂
2.5 应力性骨折发病风险的多因素分析 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生源地㊁入伍前体育锻炼情况㊁个人骨折史㊁训练强度主观感受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除生源地这个因素之外,其它三个因素仍达到统计差异显著(见表4)㊂
表2 发病率与军龄分布
军龄下肢应力性骨折
(n)下肢应力性骨折
(%)
低于1年(n=280)13548.21
1年-2年(n=153)5032.68
高于2年(n=87)1517.24
表3 发病率与军龄分布
风险因素χ2OR P95%CI
生源地 3.690.740.0490.56-0.95入伍前体育锻炼情况 4.96 1.280.032 1.011-1.552个人骨折史 6.39 1.340.014 1.125-1.746训练强度主观感受7.55 1.740.003 1.559-2.387
表4应力性骨折发病风险的多因素分析
风险因素B OR P95%CI
生源地-1.0950.7210.1620.554-1.140入伍前体育锻炼情况-0.3340.6640.0170.596-0.954个人骨折史 1.425 1.6240.000 1.447-2.214训练强度主观感受0.521 1.7890.000 1.542-2.6743 讨论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军事战斗水平的迅速提升,这就要求士兵有更为强劲的身心素质水平〔3〕,因此,对士兵的训练和要求标准也不断提升㊂在此情境下,通过训练的士兵素质水平更高;然而,军训伤的发生率也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强而增加,极大地影响了部队的整体水平〔4-6〕㊂军事训练中常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损伤,而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为最高,约占总发生率的30%〔7〕㊂因此,减少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目前已经成为一项至为关键的话题㊂根据国内调查数据,每年训练周期内军训伤的发生率高达30%-40%〔8〕㊂其中,应力性骨折(SF)约占30%,应力性骨折是由于过度劳累而发生的骨骼损伤;骨头自身的恢复速度小于损伤的速度,这样的累计之下,最终会在突然的外力作用下形成完整的骨折㊂应力性骨折多见于人体负重部位,如胫腓骨㊁跟骨和跖骨㊂军人,特别是新兵,是最脆弱的群体㊂应力性骨折的发病率与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㊂据报告,以色列新兵的发病率可高达34%,而美国海的发病率则为3%左右,国内的研究结果有不一致的现象,发病率为10%~16.5%,个别报告高达32%〔9-10〕,这可能是各军种训练强度和方式的差异造成的㊂应力性骨折的发生原因不能用单一因素来说明,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㊂目前,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应力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㊁种族㊁骨密度㊁肌肉力量等因素㊂此外,这些危险因素与运动员或士兵的身体素质有潜在的相关性㊂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体检法㊂问卷内容包括体重㊁籍贯㊁文化程度㊁运动㊁军龄㊁服役年限㊁身体素质㊁心理素质㊁训练地点㊁训练计划㊁训练受伤时间㊁受伤地点及原因,结果表明,不同军龄士兵下肢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军训不满一年的士兵下肢应力性骨折占48.21%;50%的士兵因长跑训练而出现下肢应力性骨折,应力性骨折组与非应力性骨折组的体力锻炼(OR=0.664)㊁个人骨折史(OR=1.642)㊁训练强度主观感觉(OR=1.789)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㊂与以往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似,应力性骨折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分析应力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㊂
不断提高战斗水平,是保持国家军事力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方向㊂军事训练中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直接影响着受训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完成
军事训练㊁战备㊁执勤等任务㊂为了有效地预防应力
性骨折的发生,保证战士的身体健康,提高部队的综
合战斗力,积极开展应力性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预
防工作,对提高部队综合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意
义〔12〕㊂应力性骨折的发病机制与其他训练损伤有明显不同㊂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㊂应力性骨折发病
隐匿,无明显诱因,早期诊断困难㊂因此,对应力断裂
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13〕㊂
该研究结果提示,军事训练前应进行充分的准
备活动,使关节能自由地达到最大运动范围,骨骼肌
能充分地向各个运动方向伸展㊂同时,也要放松心
情,调整个人对军训的期望和心理水平,良好的心理
状态有利于减少运动或训练损伤的发生㊂在运动或
训练中,运动或训练要由简单到复杂,由轻到重,循
序渐进,避免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加运动量〔14〕㊂此外,在运动或训练中,可适当调整动作的节奏和形式,避免单一机械动作持续时间过长,从而减少局部反复刺激的应激㊂比如跑步时,可以把速度和速度结合起来,可以选择参加各种运动或改变训练科目㊂运动或训练后,做好放松活动,用热水洗脚,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疲劳恢复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经常运动的人要注意营养补充㊂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保证充足的营养,补充体内消耗的热量和水分;在运动或训练前选择正确的地点和设备〔15〕㊂运动场应尽可能是草地或橡胶地㊂避免使用硬地面,如水泥地面㊂运动器材,应穿缓冲鞋㊁减震鞋等运动鞋㊂另外,要经常改变鞋型,如交替使用平底鞋和稍微倾斜的鞋,以减少胫骨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㊂此外,在膝关节㊁腕关节等关键部位要佩戴防护用品㊂本研究首次对海军陆战队士兵应力性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为应力性骨折的预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㊂然而,因为应力性骨折发病机理复杂且包括多种因素,本研究并不能将很多额外的因素控制排除掉,后续研究仍需进行更为严格的控制㊂
参考文献:
〔1〕 赵琳,黄涛.陆军新兵军事训练致应力性骨折风险因
素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17,34(1):6.〔2〕 徐莉,王晶晶,敬建军,等.某军队医院5年军事训练伤住院病例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6,37
(4):218.
〔3〕 雷舟杰,栾海,王东,等.耻骨下支应力性骨折与解剖结构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9,25(5):
414.
〔4〕 喻树高,盘振宇.军事训练伤致下肢应力性骨折流行病学调查〔J〕.人民军医,2008,51(2):72.〔5〕 邹连瑞,姚楠.应力性骨折23例影像诊断与分析〔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7,5(4):248.
〔6〕 叶小明,黄长明.下肢应力性骨折206例诊治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5):968.
〔7〕 周志强.低场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应力性骨折的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149.〔8〕 YANOVICH R,MILGROM R,FRIEDMAN E,et al.An⁃drogen receptor CAG repeat size is associated withstress
fracture risk:a pilot study〔J〕.Clin Orthop Relat Res,
2011,469(10):2925.
〔9〕 OSTLIE D K,SIMONS S M.Tarsal navicular stress frac⁃ture in a young athlete:case report with clinical,radiolog⁃
ic,and pathophysiologic correlations〔J〕.J Am Board Fam
Pract,2001,14(5):381.
〔10〕 赵燕旭,张钊,罗东,等.下肢应力性骨折相关风险因素及未来的研究方向〔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
24(9):1422.
〔11〕 FIELD A E,GORDON C M,PIERCE L M,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developing a
stress fracture among preadolescent and adolescent girls
〔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11,165(8):723.〔12〕 王向前,张喆,王俊.长跑训练下肢疲劳性骨膜炎和骨折的调查分析〔J〕.军事体育学报,2015,34(4):
105.
〔13〕 李迪,于学立,王绪凯,等.胫骨平台后柱骨折22例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3):490.〔14〕 贾娟,吴双江,夏德林.下颌角骨折坚强内固定生物力学的三维有限元法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
(4):577.
〔15〕 刘明,刘杨,张永萍,等.新仙灵骨葆胶囊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房,2018,29(9):54.
(收稿日期:2020-05-04;修回日期:2020-08-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