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与《西厢记》
解析《西厢记》以及作者王实甫的人物特点
解析《西厢记》以及作者王实甫的人物特点摘要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奇故事之一,其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
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贞,大德年间。
王实甫,是元代剧坛的杰出作家之一。
王实甫是一个熟悉官妓生活的落拓文人,和演员、歌妓往来密切,擅长于写儿女风情一类的剧本,《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号称“北曲压卷之作”,在于他运用美不胜收的词章,通过人物之间跌宕起伏的情感纠葛和渗透其中的真情实感,来寄寓作者的思想。
历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对《西厢记》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的研究,这部元曲之所以历经数代、持久不衰、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受到广大观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阐述了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王实甫《西厢记》的作者和作品人物主要包括:张生、莺莺、红娘、老夫人等人物特点进行了分析,表现了王实甫高超的改编技巧和创造性笔法,使得《西厢记》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峰。
关键字:王实甫;《西厢记》;作者;作品;人物特点The characters of Wang Shifu "the West Chamber"authors and worksAbstractWang Shifu's "the West Chamber" is one of the famous folk tales in China,which was born in rich in the drama of the Yuan Dynasty,is one of the earlier to more drama even play a story script. Creative activities generally in Yuan Zhen Yuanchengzong,Dade years. Wang Shifu,i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writers of Yuan Dynasty drama. Wang Shifu is a familiar with its own life of literati,and the actors,their close contacts,good at writing children style a kind of script,"the West Chamber" is his masterpiece. Known as "the most outstanding masterpiece," "he is using beautiful words through one's real feelings between the characters,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emotional entanglements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author's thoughts,to stay.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research on many men of literature and writing "the West Chamber" characters,artistic characteristics,structure and layout,the yuan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generations,enduring,win universal praise,widely circulated,by the majority of the audience,readers and.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the Wang Shifu "the West Chamber" of the author and the characters include:Zhang,Ying Ying,the matchmaker,the old lady and other characters were analyzed,showing Wang Shifu's superb adaptation skills and creative writing,so that "the West Chamber" artistic achievements have reached the peak Chinese classical drama.Keywords:Wang Shifu;"the West Chamber";the author works;characters;目录一、王实甫和《西厢记》的相关介绍 (4)(一)王实甫的相关介绍 (4)1、王实甫的简介 (4)2、王实甫的生平轶事 (4)3、王实甫的身世与创作 (5)(二)《西厢记》的相关介绍 (5)1、《西厢记》的简介 (5)2、《西厢记》的特点 (5)3、《西厢记》的影响 (6)二、《西厢记》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分析 (6)(一)聪明智慧、追求婚姻自由的典型叛逆封建礼教一崔莺莺 (6)(二)善良、聪慧、痴情的书生一张生 (7)(三)封建礼教门阀制度的统治者一老夫人 (8)(四)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勇敢机智、热情泼辣的裨女一红娘 (9)三、《西厢记》作品中的人物塑造艺术 (9)(一)作者善于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彰显人物的个性特征 (9)(二)以人物在不同场合的情态表现,塑造人物典型的个性形象 (11)(三)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深刻挖掘与细腻描摹 (11)(四)红娘形象特征的刻画对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 (12)四、《西厢记》作品中人物塑造的社会意义 (12)(一)对封建社会门第观念的揭露 (13)(二)对腐朽的封建礼教的抨击 (13)(三)对佛教徒的讽刺 (14)(四)提出爱情和婚姻自由的婚恋观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8)一、王实甫和《西厢记》的相关介绍(一)王实甫的相关介绍1、王实甫的简介王实甫,(1260年-1316年)。
第三章_王实甫及《西厢记》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
❖ 全剧通过描写崔、张爱情故事,展现了崔、 张、红娘等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同以老夫 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之间尖锐的冲 突,深刻地揭示出封建势力的残酷性与虚伪 性,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爱情婚姻自 由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尤其是明确地提出了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进步理想, 更是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具有鲜明 的反封建倾向。
❖ 第一折“惊艳”:行路之间,早到黄河这边。 你看好形势也呵![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险? 正是此地偏。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 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揽浮桥,水上 苍龙偃。东西贯九州,南北串百川。back
❖ 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施恩于人,反受 其辱,三来告到官司,夫人先有治家不严之罪。 依红娘愚见,莫若恕其小过,完其大事,实为 长便!常言女大不中留。
❖ [麻郎儿]又是一个文章魁首,一个仕女班头; 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 (夫人云)这小贱人,倒也说得是。我不合养 了这个不肖之女!经官呵,其实辱没家门。罢, 罢!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便与了这禽 兽罢!back
第四本第二折拷艳
❖ (莺莺见夫人科。夫人云)我的孩儿!(夫 人哭科。莺莺哭科。红娘哭科。)(夫人云) 我的孩儿,你今日被人欺负,做下这等之事, 都是我的业障。待怨谁来!我待经官呵,辱 没了你父亲。这等事,不是俺相国人家做出 来的。(莺莺大哭科。夫人云)红娘,你扶 住小姐,罢,罢!都是俺养女儿不长进!
天 下 夺 魁 西 厢 记
第三章 天下夺魁《西厢记》
《西厢记》艺术赏析
第三章 天下夺魁《西厢记》
❖ 一,王实甫生平与作品 ❖ 二,莺莺故事演变与王西厢的创新 ❖ 三,《西厢记》剧情介绍与折子欣赏 ❖ 四,《西厢记》思想内容 ❖ 五,《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 六,《西厢》开拓的才子佳人故事模式
王实甫及西厢记概述
张旭张芝,羲之献之……佳人才思,俺莺莺世间无二”
• 2、知音 • 张生月下弹琴
• 3、才思敏捷
如何理解大团圆结局
《西厢记》的艺术魅力
• 一、一人主唱,数人轮唱
• 二、剧情波澜起伏,单纯而不贫乏
•
感染力强
• 三、语言晓畅通俗、秀丽华美
《西厢记》的永恒价值
• 《西厢记》在爱情文学史上第一次提出婚恋的唯一基础 是男女双方的“有情”(即相互爱慕),此外没任何外在 条件。这一价值取向从时间上是符合人类未来历史的必 然要求,空间上也符合任何国家、民族、阶级、阶层中 的个人的普遍理想追求目标。....因此,这一主题具 有水恒的时空超前
爱情应包括哪些方面?
• 儂家鸚鵡洲邊住,是箇不識字漁父,浪花中一葉扁舟。 睡煞江南煙雨,覺來時滿眼青山。抖擻緑蓑歸去,算從 前錯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處。
• 《丽堂春》:想天公也有安排我處 • 驾一叶扁舟睡足,抖擻着緑蓑歸去
二
• 《莺莺传》:始乱终弃、负情背义 • 报恩难从礼
• 《莺莺传》是唐代文学家元稹创作的一篇传奇。这篇传奇讲述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 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故事。起始张生旅居的蒲州普救寺发生兵乱,他出力救护了 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倾心,婢女红娘 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 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但张生终于变心,认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还搬出商纣周幽 亡国的例子,证明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一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另娶。 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数日后张生离去,莺莺回诗 决绝。全文于叙事中注意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较好地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语言充满了 诗意美,是唐传奇中带有诗化倾向的佳作。
王实甫的《西厢记》
当然,莺莺之所以这样做,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为了实现追求爱情的目 标。正因为对爱情十分看重,她才如此小心谨慎,如此费尽心机。而当她大 胆地迈出以“情”反“礼”的关键一步,与张生私下结合之后,她爱得是那 样执著,那样深沉,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夫人却逼张生进京赶考,莺莺感情 上遭受的痛苦便是可想而知的了。请看第四本第三折(俗称《哭宴》)中莺 莺的唱词:
在佛殿上,莺莺偶然遇到了风流 俊雅的张生,她分明觉察到一个陌生 的男子注视着自己,却仍然“亸着香 肩,只 将 花 笑 拈”,并 对 红 娘 念 出 “寂 寂 僧 房 人 不 到,满 阶 苔 衬 落 花 红”的诗句,使张生觉得她“恰便似 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 为之心醉神迷。当红娘提醒“那壁有 人,咱家去来”时,莺莺的动作是: “回顾——觑末(张生)——下。” 这“临去秋波那一转”,使得张生如 醉如痴,连说“休道是小生,便是铁 石人也意惹情牵”。可以说,这爱情 的种子,正是莺莺自己播下的。
1
王实甫的《西厢记》
(二)《西厢记》故事的来源与演变
《西 厢 记》故 事,来 源 于 唐 元 稹 传 奇《莺 莺 传》。在 这 部 作 品 中,张 生 曾 经 热 恋 莺 莺,而 作 者 的 文 笔 也 委 婉 动 人,颇 有 情 致。但 故 事 的 结 局 是 张 生 为 追 求 功 名,终 于 抛 弃 恋 人,并 且 称 之 为“不 妖 其 身,必 妖 于 人”的“尤 物”,而 自 己 却 博 得 了 一 个“善 补 过 者”的 名 声。这 一 结 局,为 有 识 者 所 不 满, 正 如 鲁 迅 所 批 评 :“篇 末 文 过 饰 非,遂 堕 恶 趣。”(《中 国 小 说 史 略》)。
王实甫和《西厢记》
二、《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 (一)、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封建家 长和以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 叛逆者的矛盾;
• 而王实甫则鲜明地提出:“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 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强调“情”的
自主,是进步潮流对封建伦理、封建礼教猛烈冲击 的表现。
初遇
• 眼花缭乱口难言,魂 灵儿飞在半天.(唱)
• 和尚,恰怎么观音现 来?(云)
• 世间有这等女子,岂 非天姿国色乎?(云)
• 旦回顾觑末一下.
•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 一转.
借厢
•
和
•
诗
•
传
•
简
•
赴
•
约
张生解诗谜
• 小姐骂我是假,书中之意,著我今夜花园里 来.
• 你读书我听.(红云) • 待月西厢下,著我月上来;迎风户半开,他
开门待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著我 跳墙来. • 端的有此说么?(红云) • 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
长亭送别
王实甫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 2、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王实甫之词, 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 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 浦。
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
家。名德信,是位不得志的落拓 文人 。编撰杂剧 13 种 ,只有 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 传世,《 贩茶船 》、《 芙蓉 亭 》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 清秋节。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 外山。
王实甫与《西厢记》
八、关于第五本优劣评价问题
徐评本于《草桥惊梦》一出批道:“天下事
原是梦,《西厢会真》,叙事固奇,实甫既 传其奇,而以梦结之甚当。汉卿纽于俗套, 必欲以荣归为美,续成一套,其才华虽不及 实甫,犹有可顾;关后复被后人拾郑恒求配 处插人五曲,如乞儿疮疽,臭不可言。惜乎 汉卿,欲附骥尾,反坐续貂。冤哉!”
七、《西厢记》艺术特色
《西厢记》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作中国古典
戏剧的巅峰之作,无论在内容开掘还是形式 构建上,都堪称典范。
延阁刊本卷首还有鲁浚的“叙”一篇,其开头就说 道:“天地间自有绝调神遇、断不容人再脱者,文 如子长之《史记》,经如《楞严》,小说家如罗贯 中之《水浒传》,曲则王实甫之《西厢记》。” 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今无来者,后掩 来哲,虽擅千古绝调。”
王实甫一生有十三个杂剧,现有全(足)本 流传的是《西厢记》、《四丞相高宴丽春 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此外还存有 《芙蓉亭》、《贩茶船》各一折曲文。《其 中《西厢记》是其代表作,王世贞《曲藻》: “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自明朝成化、 弘治之后,有学人提出本剧是实甫与关汉卿 合作完成,略备一说。 “元曲四大家”相关讨论。
六、《长亭送别》简析
峰回路转的情节设置和逆转中的心态张力。
情理挣扎的抒情背景 层层渲染铺叙的爱情心态 崔莺莺形象的层次感 诗性语言对紧张情感的虚化功能 互文性中情感的诗意化和程式化
明人何俊良曾有过一番感叹:“王实甫才情
富丽,真词家之雄;但西厢首位五卷,曲二 十一套,终始不出一‘情’字,亦何怪其意 之重复,语之芜类耶?”
五、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莺莺 :“可人儿”、“假意儿”(美丽善良、 矜持多疑、爱情至上) 情感历程:试探、渴慕、沉溺、呵护
王实甫与《西厢记》
《西厢记》的改写策略
张 生 : 坚 贞 不 渝 的 情 人
红 娘 : “ 心 不 存 学 海 文 林 , 梦 不 离 柳 影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
( 3/4 )
张 生 : “ 自 古 人 云 : ‘ 痴 心 女 子 负 心 汉。’今日反其事了。” ( 3/4 )
一见钟情 : 爱情的发生
3)
恋情 :“ 合礼”与“合 理”
老 夫 人 赖 婚 的 缘 由
出 于 宗 教 的 考 虑
出 于 现 实 的 考 虑
出 于 道 德 的 考 虑
老 夫 人 的 失 策 与 性 格
红 娘 : “ 既 然 不 肯 成 其 事 , 只 合 酬 之 以金帛,令张生舍此而去,却不当留张 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 视”( 4/2 )。
三、王实甫与《西厢 记》
参考书目
王 季 思 : 《 从 莺 莺 传 到 西 厢 记 》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5 。
戴 不 凡 : 《 论 崔 莺 莺 》 , 上 海 :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63 。
霍 松 林 : 《 西 厢 述 评 》 , 西 安 :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2 。
吟诗抚琴 : 恋爱的方式
听琴( 2/5 )
莺 莺 : “ 他 那 里 思 不 穷 , 我 这 里 意 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 ,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 :尽在不言中。”
莺 莺 : “ 这 的 是 令 他 人 耳 聪 , 诉 自 己情衷。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者 断肠悲痛。……别恨离愁,变成一 弄。张生呵,越教人知重。”
厢》)
崔莺莺画像比较
普救寺地图(暖红室刻本《西厢记》卷首)
山西蒲县普救寺
山西蒲 县普救 寺
第二章 王实甫和《西厢记》
三 《西厢记》主题思想的进步性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主题思想的进步性
1、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坚持理想的爱情 标准。 2、反对封建礼教,要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 活。、 3、其爱情过程刻画细腻,令人信服。 4、其爱情境界为知己之爱。
因色而悦——因才而悦——知己之爱
四 普救寺的设置推动了戏剧冲突
佛寺偶遇—— 一见钟情 花园诉情—— 相识到相知 兵围古刹—— 生死考验 张生解围—— 爱情“合法化”
五
建筑 项目
普救寺目前的产业开发
折子戏《状元迎亲》
“西厢”故事的演变(2)
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 样式《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 厢》。约五万言,用了一百九十多个 套数,实际上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 诗或诗体小说。它虽然取材于《莺莺 传》,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人 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脱胎换骨的“改 造”,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新作。
“西厢”故事的演变(3)
“西厢”故事的演变(1) 唐·元稹《莺莺传》 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 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 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 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成宠娇,不为云为雨, 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 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 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谬笑。予之德不足以胜 妖孽,是用忍情。”
《西厢记》与普救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的戏曲小说,写到两性的恋史, 往往是两人一见面就相爱,但誓定 终身,从不细写他们恋爱的经过与 他们在恋时的心理。《西厢》的成 功偏在于它的全部都是婉曲的细腻 的写张生与莺莺的恋爱的心境的, 似这等曲折的恋爱故事,除《西厢》 外,中国无第二部。” (郑振铎)
第三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第三阶段:元· 王实甫《西厢记》
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将其改编成杂剧《西厢 记》。 1、戏剧结构不同:《董西厢》安排的是单线结构;“王西厢” 安排的是复线结构,“王西厢”不但安排了以老夫人、郑恒等为 一方与张生、莺莺、红娘为一方的矛盾;还安排了张生、莺莺、 红娘内部矛盾的一条线索,构成复线结构。 2、反对封建婚姻的深刻程度不同。“王西厢”反封建婚姻制度 的程度比“董西厢”更为彻底和深刻。王西厢对西厢故事有质的 提升 元杂剧—— 王西厢:“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王西厢改编的“质变”:重“情”的现代意识 ——人的觉醒 3、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同,“董西厢”与“王西厢”塑造的人物, 虽然都很显明,但“董西厢”中的人物形象没有“王西厢”人物 形象塑造的复杂、完美。 4《西厢记》对传统杂剧的突破:突破四折的通例,扩展为五本二 十一折;几个角色都可以唱;使用多种宫调,用韵广泛多变。
剧情介绍之《听琴》
剧情介绍之《闹简》
剧情介绍之《赖简》
剧情之介绍《酬简》
剧情介绍之《拷红》
剧情介绍之《送别》
《西厢记》戏剧冲突
佛店巧遇→孙飞虎事件→张生计退贼兵→老夫人赖婚
矛盾转移为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
拷红 四两拨千斤 郑恒的“赖婚”,实则是老妇人的又一次“赖婚”
《拷红》讲析
戏剧冲突的三次高潮之一 赖婚——赖简——拷红
拷红(庭前巧辩):虽然当事人张生莺莺未 出场,但老夫人和红娘这场火辣辣的尖锐 冲突,实际上是由张、莺情事所引起;冲 突的发展和解决,关系着爱情婚姻的命运, 更关系着全剧的主题命意。
拷红的原因
红娘的职责:“但去处行监坐守”。 老夫人的逻辑: 1、女儿是相府千金,“这等事不是俺相国人家 的勾当”; 2、若是有此,也是因红娘“迤逗的胡行乱走”; 3、早已指派过红娘的职责。女儿“做下来了”, 则是红娘未尽到行监坐守的职责。 追究责任,拷红势在必行。
王实甫与《西厢记》
五、分析杂剧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1、莺莺的反封建意识具体表现在哪些曲词中? 明确:(1)对拆散鸳鸯的不满。莺莺“遥望见 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见安排着车儿,马 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2)对功名富贵的 蔑视。莺莺劝张生休忧“文齐福不齐”,休提 “金榜无名誓不归”,认为“得一个并头莲, 煞强于状元及第”,功名富贵不过是“蜗角虚 名,蝇头微利”。
五、赏析第一部分:“送别途中”(长亭路上、 赶赴长亭)。 (一)赏析【端正好】 1、其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这首曲子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碧 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 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 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用:借凄凉的暮秋景象写莺莺的离愁别恨.
(二)试从【二煞】中找出一个词来描绘莺莺离别
之时的心理活动。 明确:怕。 “怕”什么? 明确: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为什么“怕”?明确:莺莺的担心在男尊女卑的 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莺莺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 时代局限性:莺莺的倔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 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 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妇 女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主宰自己 命运的痛苦。
一首真挚的抒情诗,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
赏析《长亭送别》
故事之美
人物之美 意境之美
曲词之美
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 (今山西永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崔珏(已故)千金崔莺莺。莺莺“眼 角儿留情”,“回顾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 “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
4第四章 王实甫及其《西厢记》
第四章王实甫与《西厢记》第一节《西厢记》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一、《西厢记》作者为谁《西厢记》的作者,从明中叶开始,就一直争论不休。
归纳起来,共有四说:(1)王王实甫作;(2)关汉卿作;(3)王作关续;(4)关作王续。
金圣叹评本流行后,王作关续几成定论。
但是:天一阁本《录鬼簿》(序于1330年,但乔梦符传言其“至正五年(1345年)二月病卒于家”,可见其必成书于此年后)收王实甫剧目,第一种即为《西厢记》,并有“郑太后宴开北堂春,张君瑞待月西厢记”的全称(曹本第六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天一阁本《录鬼簿》有贾仲明作(1422年)[凌波仙]吊词,其中有“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句。
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群英所编杂剧”王实甫名下,列杂剧13种,第一种即为《西厢记》。
目前学术界一般的观点是:在无确证材料前,《西厢记》的作者应是王实甫。
二、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王实甫,天一阁本《录鬼簿》说“名德信”,诸本《录鬼簿》都说“大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事迹皆不详。
据作品及有关资料推断,其活动时间大致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即1295-1297——1297-1308。
王季思认为“《西厢记》当作于大德年间”。
吴梅认为“由金入元”,但不知何据。
徐朔方也认为王实甫是金元间人,其推论也有问题。
孙楷第《元曲家考略》“王实甫”条,依据天一格本《录鬼簿》王实甫名“德信”,而苏天爵《滋溪文稿》有王德信其人,因而怀疑彼王即此王。
而后者乃元代名臣王结之父,后至元三年(1337)尚存,大约80岁。
冯沅君依孙楷第考证,为王实甫作传:“王实甫名德信,元易州定兴人。
约生于1255─1600年。
曾作过某地县官,声誉很好。
后来升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由于和‘台臣议不合’,四十多岁就弃官不做了……他在弃官后不久就完成了不朽的剧作《西厢记》。
在六十岁时,他用散曲套数描写他退隐后的生活。
生活颇为优裕,诗酒琴棋,笑傲林泉,但在恬静淡泊的情怀深处,蕴藏着久难平复的政治创伤。
王实甫与西厢记
闹斋
• 张生:小娘子莫非莺莺 小姐的侍妾么? • 红:先生万福。 • 张生:小生姓张,名珙, 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 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 七日子时建生,并不娶 妻。 • 红:谁问你来? • 张生:敢问小姐常出来 么?
和诗
• 玉宇无尘,银河泻影, 月色横空,花阴满庭。 罗袂生寒,芳心自警。 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 步儿行:悄悄冥冥,潜 潜等等,等待那齐齐整 整、袅袅婷婷、姐姐莺 莺。
《西厢记》的思想意义
• (一)反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要求自由幸福的 爱情生活。 • (二)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坚持理想的爱情标准。
• 董解元强调“自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而 王实甫则鲜明地提出:“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聚,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强调“情”的自主, 是进步潮流对封建伦理、封建礼教猛烈冲击的表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是元杂剧对后世剧坛最 有影响的作品,版本众多,明清版本达九十多种。评 点者众多,并有著名画家为之绘图,足见后人对《西 厢记》的喜爱。它所宣扬的反对封建婚姻、争取爱情 自由的思想,成为后代爱情作品的精神源泉。它与明 代的《牡丹亭》、清代的《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文学 史中三大爱情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
•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 诸宫调》,世称《董西厢》,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 事诗或诗体小说。 它虽然取材于《莺莺传》,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 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 •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将其 改编成杂剧《西厢记》
王实甫对《西厢记》的创新
• 体制的创新: 1.突破传统杂剧四折的通例,扩展为五本 二十折; 2.突破一人主唱的通例。 几个角色都可 以唱;使用多种宫调,用韵广泛多变。 • 题旨的改造: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第五讲 王实甫与《西厢记》
1~4折分别是:惊艳、借厢、酬韵、闹场
惊艳——一见钟情 “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元和令]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宠儿罕曾 见。则着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 尽人调戏軃着香肩,只将花笑捻。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呀,谁想着 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旦 云)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 (末云)我死也!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 露,半晌恰方言。 (红云)那壁有人,咱家去来。(旦回顾觑末下)
酬韵——二见倾心 说者无意(红娘),听者有心(莺莺) 月下联吟 “月色溶溶夜,花影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 人?”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 人。” (红云)姐姐,有人,咱家去来,怕夫人嗔着。(莺回 顾下) [幺篇]我忽听、一声、猛惊。原来是扑剌剌宿鸟飞腾, 颤巍巍花稍弄影,乱纷纷落红满径。 [绵搭絮]恰寻归路,伫立空庭,竹稍风摆,斗柄云横。 呀!今夜凄凉有四星,他不瞅人怎待生!虽然是眼角儿 传情,咱两个口不言心自省。 [幺篇]怨不能,恨不成,坐不安,睡不宁。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芳心暗许
莺莺因爱恋而相思,因相思而伤神,因伤神而憔悴,因 憔悴而坐卧不安、精神恍惚。
寺警——孙飞虎兵围普救寺——矛盾全面激化
三计——牺牲自己、了断自身、秦晋悬赏
赖婚——双方矛盾激化 (夫人云)小姐近前拜了哥哥着!(末背云)呀,声息 不好了也!(旦云)俺娘变了卦也!(红云)这相思又 索害也! 第二本第四折到第四本第一折,崔、张与老夫人的正面 冲突再度处于蛰伏状态,而崔、张、红之间的心理与性 格冲突则波澜迭起、喜剧性的小高潮令人应接不暇。
第五讲 王实甫与《西厢记》
诸宫调、歌舞样式 结局:大团圆 戏曲冲突:捍卫封建礼教的家长与追求自由爱情的青年人之间的冲突 人物:红娘描写有了增加
➢二.主要剧情
1.普救寺巧遇 2.后花园隔墙酬唱 3.寺庙法事上再次相逢 4.解除普救寺之围 5.老夫人悔婚 6.隔墙以情传爱 7.红娘送简 8.莺莺西厢反悔 9.老夫人拷红 10.长亭送别 11.郑恒骗婚 12.夫妻团圆
文以高则成之《琵琶记》为绝唱”。 清代李调元《雨村曲话》卷上:“《西厢》工于骈丽,美不胜
收……宜乎为北曲压卷也。”
第二节 《西厢记》
➢一.故事来源
1.唐代元稹《莺莺传》
爱情悲剧 张生始乱终弃 莺莺性格含蓄内敛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曲笔、隐晦。 后世母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煊赫如是者, 惟此篇及李朝威《柳毅传》而已。”
其与艺人有着密切的交往,得到书会才人的一致认可
➢二.杂剧创作
1、作品有13部与14部两种说法。
2、留存下来的有4部 《西厢记》 《破窑记》四折 《贩茶船》、《芙蓉亭》曲文各一折。
3、因《西厢记》而得名。 元代贾仲明《续寻鬼簿》:“西厢记,天下夺魁” 明代何良俊《曲论》:“近代人杂剧以王实甫之《西厢记》、戏
三.作品主题
“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老夫人、郑恒:门户等级观念 张生、莺莺、红娘:情感至上(隔墙和诗、隔墙以音 乐传情、长亭送别时真情告白)
四.戏曲冲突
1.以老夫人为首的封建家长与年青人的冲突 2.张生、莺莺与红娘年青人之间的冲突 3.Fra bibliotek青人自身的冲突
五.人物形象
张生:痴情 莺莺:有个转变由内敛含蓄到热情、奔放 红娘:热心肠 老夫人:固执、冷酷 郑恒:虚伪、狭隘
王实甫与《西厢记》
七、经典台词 •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 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 罗衣不奈五更寒,愁无限,寂寞泪阑干。 • 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
• 花影重叠香风细,庭院深沉淡月明。
猜灯谜
谜面 谜目 谜底
落红成阵
血染沙场
六才
空军一号
才高不如 俗人机
二、历史来源
金代董解元的 《西厢记诸宫调》 唐代元稹所著的 传奇小说《莺莺 传》
基础
来源 元王实甫 《西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情节
主要人物: 书生 张君瑞 崔相国之女 崔莺莺 婢女红娘 老夫人 孙飞虎
•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5)选择和融化古代诗词中优美的词句
和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 然而华美的曲词。
《长亭送别》一折最能体现这方面的特色。如[正 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 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五、成就
对戏剧创作,《西厢记》也显示出超凡的影响。 他开创的青年男女密约幽期,反抗家长专制,最后 走向喜剧大团圆结局的模式,形成后世的一个基本 套路。明清以来,以爱情为题材的戏剧受其影响, 如《红楼梦》也都不同程度地留有《西厢记》的某 些印记,至于其他遍及天下的言情小说,受其才子 佳人恋爱格局的影响,更是不胜枚举。
(2) 《西厢记》的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
而巧妙,呈现出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 复杂面貌。它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 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使全剧围绕 两条线索全面展开,刚好的完成了莺莺、 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其形 象更加突出, 具体。
3.王实甫与《西厢记》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精 要 元 代 文 学
【凌波仙】 明·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中有一首凭 吊王实甫的【凌波仙】词: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 颩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智谋。作词 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 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精 要 元 代 文 学
故事美 人物美 语言美
音韵美
1、金圣叹《第六才子书》批语: 有人来说《西厢记》是淫书,此人日后定 中 国 堕拔舌地狱。何也?《西厢记》不同小可,乃 古 代 天地妙文。 文 学 2、王季思、黄秉泽《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精 要 王实甫》: 元 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记》光耀中 代 文 国古代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肩;在整个 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可同屈原、司马迁、李白、 杜甫、罗贯中、施耐庵、汤显祖、曹雪芹等并 列。
杂剧创作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精 要 元 代 文 学
从现存的三种杂剧来看,王实甫的作 品主要是爱情戏。所以,朱权在《太和 正音谱》中评关汉卿的戏曲如“琼筵醉 客”,评王实甫的戏曲如“花间美人”, 评价极为恰当。
花间美人
越剧《西厢记。碧云天》 标清.flv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精 要 元 代 文 学
3、关汉卿说:这是明代较为流行的一 种说法。
二、王实甫与《西厢记》 姓名籍贯 《录鬼簿》:王实甫“名德信,大都 人”;天一阁旧藏明代蓝格钞本《录鬼 簿》则作:“王实甫,德名信,大都 人。” 生卒年月 关于王实甫的生卒年代,目前也不得而 知。通行的说法是:王实甫大约和关汉 卿同时,是金末元初的人物。
普救寺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精 要 元 代 文 学
莺莺塔与蛙声石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精 要 元 代 文 学
第四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西厢记》中的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的开展高度结合, 成功地表现了崔张爱情故事的曲折复杂过程。
张生
崔莺莺
红娘
第四节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进步的思想观念,波澜起伏的戏剧矛盾冲突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部优美的抒情剧诗。
《西厢记》剧照
【诗的意境】
“佛殿奇逢”——“月下联吟”,“长亭送别”——“草桥惊 梦”……
【语言】
崔张初次邂逅后的月下联吟:“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 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则隔墙回应:“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 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莺莺第一次托红娘给张生传递书柬:“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无语怨东风。 ……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的迟,怨归去的急。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 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 的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普救寺)“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法鼓金铎, 二月春雷响殿角,钟声佛号,半天风雨洒松梢”……
“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荫满庭”,“寂寂僧房人不 到,满阶苔衬落花红”。
【诗韵】
(张生)“院宇深,枕簟凉,一灯孤影摇书幌。纵然酬得今生志, 着甚支吾此夜长?睡不着如翻掌,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 捣枕捶床。”“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我和她乍相逢记不真娇 模样,我只索手抵着牙儿慢慢的想。”
第四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 《西厢记》的情节和戏剧冲突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王实甫与《西厢记》
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通例, 由末和旦轮番主唱。
一见钟情:爱情的发生
外在原因:“男女授受不亲”的社 会
“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颠不剌(顶,最。指上等)的见了万千, 似这般可喜娘的脸儿罕曾见。” “谁想着寺里遇神仙”
内在原因:男女之间的心灵感应
“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 钿。”“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 边。” “未语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 半晌恰方言。”“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 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 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 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回顾觑末”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 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王实甫的作品:
◇著有杂剧14种 现存《西厢记》、 《丽春堂》、《破窑记》 残存《贩茶船》、《芙 蓉亭》 ◇《西厢记》版本: 1、明弘治十一年(1498) 金台岳家刻本《奇妙全 相注释西厢记》 2、金圣叹《贯华堂第六 才子书西厢记》 3、王季思校注《西厢记》
★《西厢记》的故事创作源流 1.元稹《莺莺传》(《会真记》) 2.杨巨源《崔娘诗》 、李绅《莺莺歌》 3.晏殊词、苏轼诗 4.秦观、毛滂“调笑转踏”歌舞曲 5.赵令畤《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 6.《绿窗新话》卷上《张公子遇崔莺莺》 7.周密《武林旧事》卷十《莺莺六么》 8.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红娘子》、 《拷梅香》 9.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Hale Waihona Puke 西厢记★王实甫资料:名德信,大都人,《录鬼簿》列 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据 此推断他大约与关汉卿同时或稍后。 据周德清《中原音韵》(成书1234 年),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前已去世。 1、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凌波仙]词: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 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 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 厢记》天下夺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厢 记 》
王 实 甫
元 杂
与剧
一、王实甫的生平
王实甫
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人。 ——钟嗣成《录鬼簿》
创作杂剧14种,留存3种: 《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 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元代文学
《 西
第 三 节
第 一 章
厢 记 》
王 实 甫
元 杂
与剧
二、《西厢记》的故事演变
1、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最早 来源于中唐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会真记》)。
“始乱终弃”
2、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在宋代广 为流传。
(北宋)赵令畤把这个故事写成鼓子词《元微 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与《莺莺传》基本一致。
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
元代文学
《 西
第 三 节
第 一 章
厢 记 》
王 实 甫
元 杂
与剧
三、《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一)突破一本四折的基本结构和一人主 唱到底的演唱模式。
(二)情节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环环相扣。
(三)人物个性鲜明,而且彼此衬托,相 映成辉。
(四)语言优美,意趣盎然。
红娘:
能说会道 性格爽朗 机智泼辣 立场坚定
通晓大义
张生:
“志诚种” “傻角儿”
爱情至上
《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明)王世贞盛赞其唱词的文辞之美,并 以此断言: “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
“花间美人”
——朱权《太和正音谱》
课堂活动: “长亭送别”一折即兴改编。
(一)将古典诗词与俚语、俗语、日常用语熔为 一炉,既清丽优雅又质朴本色。
前言
➢ 明代贾仲明提出:“《西厢记》天 下夺魁。”
➢ 《西厢记》中张生崔莺莺的故事经 历了长期的发展与演变,人物个性鲜明, 语言成就极高。
元代文学
《 西
第 三 节
第 一 章
厢 记 》
王 实 甫
元 杂
与剧
一、王实甫的生平 二、《西厢记》的故事演变 三、《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元代文学
《 西
第 三 节
第 一 章
(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以崔、张 与老夫人的冲突为主,表达了反封建的主题,且 改悲剧为大团圆结局,增加了红娘、慧明和尚等 角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杂剧《西厢记》是一部集大成之作。主 要以董解元诸宫调为蓝本,大量化用诸宫调曲词, 主要形象基本一致,语言风格一脉相承,同时也 具有独创性。
将张生的始乱终弃改为坚贞不渝地忠于爱情的 “至诚种”,重新塑造了文人士大夫张生的形象。
第三本第二折
旦:小贱人,这东西哪里将来的?我是相国的小 姐,谁敢将这简帖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等东 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
旦:将描笔儿过来,我写将去回他,着他下次休 是这般!红娘,你将去说,小姐看望先生,相待 兄妹之礼如此,非有他意。再一遭是这般呵,必 告夫人知道。和你个小贱人都有说话!
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 是玉人来。
第三本第三折
旦: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 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
旦:先生虽有活人之恩,恩则当报。既为兄妹, 何生此心?万一夫人知之,先生何以自安?今后 再勿如此,若更为之,与足下决无干休。
旦:张生病重,一个好药方儿,与我将去咱!
(外扮老夫人上开) 老身姓郑,夫主姓崔,官 拜前朝相国,不幸因病告殂。只生得个小女, 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 无不能者。
【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 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 儿飞在半天。
【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 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莺莺:
外在的凝重 内在的激情
第四本第三折
信者人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 軏,其何以行之哉!”当日军围普救,老夫人所许退军者,以女妻 之。张生非慕小姐颜色,岂肯区区建退军之策?兵退身安,夫人悔 却前言,岂得不为失信乎?既然不肯成其事,只合酬之以金帛,令 张生舍此而去。却不当留请张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 视,所以老夫人有此一端。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 家谱;二来日后张生名垂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 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 而忘恩,岂得为贤哉?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 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 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滚绣球】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 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二)常用夸张、比喻、排比、叠词叠句等修 辞手法,使语言独具风采。
“假意儿”
第三本楔子
红:姐姐唤我,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 旦:这般身子不快呵,你怎么不来看我? 红:你想张。。。。。。 旦:张什么? 红:我张着姐姐哩。 莺莺:我有件事央及你咱。 红:甚么事? 旦:你与我望张生走一遭,看他说什么,你来回 我话着。 红:我不去,夫人知道不是耍。 旦:好姐姐,我拜你两拜,你便与我走一遭。
泪填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 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 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 袖儿,都搵做重重叠叠的泪。
(三)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 (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 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 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 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 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 “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 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