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2019年中考语文(辽宁省)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6古诗词曲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突破26古诗词曲赏析(见学生用书第227页)
1.(2016预测)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苻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若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若菜,左右芜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 .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
之”“采之” “苇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若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解析】此为表现男子,不是“窈窕淑女”.
2.(2016预测)下面对〈〈兼葭》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泅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泅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土氐.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渎.
溯泅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壮.
A .〈〈兼葭》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然而读者
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无边的痴情和求之不得的焦灼^
B .〈〈兼葭》诗分三章,熔写景、抒情于一炉.“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凄清落寞的情调.
C.《兼葭》“兴”的特点突出.“兼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 .〈〈兼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滋味隽永,充分表达了诗人执著而细腻的思想感情^
【解析】此题是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中心、意境、写法、修辞等方面的理解,但设计得很巧妙,容易出错.〈〈兼葭》是一首怀念恋人的诗歌,没有写求之不得的情感,所以A是错的.
3.(2015抚顺三模)下列对〈〈观沧海》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A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 .诗歌开头两句借景抒情,写诗人来到碣石山,登山观海.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
波动荡漾的样子.
C. “洪波涌起”这四个字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D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日月星汉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宏大抱负.
4.(2014湖南益阳)下列对〈〈饮酒》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 .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 .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5.(2016预测)下列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
A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从军的经历,热情赞扬了木兰勤劳善良、坚毅勇敢的精神品
质.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采用互文手法,言约而意丰,既写出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的惨烈悲壮,又烘托出木兰参军的艰辛.
C.“策勋十二转”中的“十二”不是确数,为赏赐中的最高勋级,说明木兰在战场上立了极大的战功,侧面体现出木兰的英勇无畏.
D .全诗以“不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繁简安排极具匠心,在诗中着
重刻画木兰从军的战斗场景,突显国家危难的紧张气氛.
6.(2015阜新一模)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 .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暗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
深情而富有哲理.
7.(2016模拟)下列对〈〈登幽州台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 .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抒发了作者知己难遇,生不逢时之感.
B.第三句写作者登楼远眺,只见茫
茫宇宙,空间辽阔,与第一句、第二句相连,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苍茫广阔的图景,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好了铺垫.
C.最后一句直抒胸臆,“独”与绵长的时间、辽阔的空间相对比,烘托出了苍凉悲壮的气氛,抒发了作者的孤独悲伤之情.
D .全诗句式长短参差,前两句音节舒缓,传达了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音节急促,表现了作者无可奈何的神态 .
【解析】前两句音节比较舒缓,后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作者的孤单寂寞、苦闷失意、慷慨悲凉.
8.(2016预测)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解析】“次”是“停泊”的意思.
9.(2015铁岭二模)对〈〈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
B.这首诗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
D .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解析】把自己比作“征蓬” “归雁”,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
人出汉塞入胡天时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愁苦之情^
10.(2015葫芦岛一模)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A .李白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谪,十分同情和关切,于是写下这首怀念友人的诗.
B.首句写景,点明暮春的时令,借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啼声悲切的子规,寓飘零悲伤之感,可以说是融情于景.
C.“过五溪”,可见友人旅途之艰辛,贬谪之僻远,暗含对朋友被贬谪遭遇的同情 .
D.三、四句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愁心”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三、四句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
11.(2015鞍山模拟)选出对李白的〈〈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D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整首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反映了诗人情感起伏变化的心路历程.
B.“冰塞川”“雪满山”是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表现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愤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
D .全诗主要抒发了李白怀才不遇的悲凉愁闷情怀^
【解析】〈〈行路难》通过感情的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又突出了诗人倔强、自信和对理
想的执着追求.
12.(2016预测)下列对〈〈黄鹤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 .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是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
B .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 .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解析】D项错在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13.(2015抚顺模拟)下列对〈〈望岳》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大耸立的形象.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曾”通“层”.
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解析】诗人还没有登上泰山.
14.(2015南昌市)下列对〈〈春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诗的开篇一个“破”字,一个“深”字点明了都城景物的特点.
B.颔联写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C.颈联写尽了离乱之苦,表
达了诗人期盼亲人音讯的强烈感情.
D .诗人“白头搔更短”只源于亲人离散之伤痛.
【解析】诗人“白头搔更短”不只源于亲人离散之痛,此诗是杜甫晚年所作,头上白发本来就稀少,不断搔抓,就更少了,差不多连发簪也戴不住了.“不胜簪”作结,使人感到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挚感人.
15.(2016预测)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无误的一项是(D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冒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 .“风怒号”从视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听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 “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包含的历史事件是唐朝的藩镇割据.〈〈石壕吏》也与这一历史背景有关 .
C.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这首诗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与“诗圣”的风格格格不入 .
D.本诗强烈地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致死不悔的决心.这种炽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
切要求变革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
【解析】A.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
肆虐.B.包含的历史事件是唐朝的安史之乱.C.杜甫的这首诗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写,推
己及人,仍然表现出了关心人民、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这在诗歌末尾几句就能体现.
16.(2015辽阳模拟)选出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有误的一项(D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帛,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
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
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用梨花满树的神奇想象,描绘奇异的雪景,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
B.诗中用“狐裘” “锦衾” “将军角弓” “都护铁衣”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同时也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
C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诗人送友人归去时的依依不舍和思乡之情.
D.全诗虽然内容错综变化,但以
“送别”为线索写景抒情,显得不枝不蔓,章法严谨.
【解析】本诗以“雪”为线索.
17.(2015盘锦二模)选出对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A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B.诗的颔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C.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抒发诗人身世之感,其中也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D.诗的尾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明诗人并不消极气馁,而是要重新抖擞振作.
【解析】本诗没有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
的激愤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18.(2015丹东模拟)对〈〈钱塘湖春行》这首诗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
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水面初平”“早莺” “新燕”“乱花” “浅草” “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
西湖早春的特点.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解析】“白沙堤”这个词语是地名,不是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
19.(2015本溪模拟)下面对〈〈雁门太守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 . “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
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0.(2016预测)下面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 .这首诗咏怀历史,借古讽今,抒发了国家兴亡之感,寄托了自己的忧思.
B.诗的前两句以叙事作铺垫,后两句从反面落笔议论,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
C.诗中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论“铜雀春深锁二乔”,于风流潇洒之中蕴含严肃庄重的史实.
D .诗人由“折戟”,引出对历史的回忆,表示对曹操遭遇不公允评价的同情.
【解析】诗人由“折戟”,引出对历史的回忆,感叹周瑜的丰功伟绩多靠历史机遇的成全.暗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21.(2016预测)对〈〈泊秦淮》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 .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
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解析】诗人借商女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抒发诗人对商女的愤慨,间接讽刺
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22.(2016预测)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 .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
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 .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
乡时思“君”的深情.
【解析】第二句写实的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23.(2015辽阳一模)对李商隐的〈〈无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A .全诗分两层:前四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后四句写男主人
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B.首联中“别亦难”为全诗诗眼,后两句用景物烘托,以“百花残”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渲染了“黯然销魂”的悲苦.
C.颈联中,“愁” “改”写出了女主人公此刻的感情状态;“寒”是男主人公此刻心境的写照.
D .末联中说:我俩相隔不远,可以经常互通音讯,这是自欺欺人之说,与上文主旨不大吻合.
【解析】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
望而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更突出了离别相思之情.
24.(2016预测)对〈〈相见欢》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A.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
是一般滋味”等,情深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B .“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 .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者
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
D.“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别是一般滋味”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解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更是
作者;被“锁”者不仅是“清秋” ,更是作者万般无奈、孤独寂寞之情 .
25.(2016预测)对〈〈渔家傲秋思》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 .“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鸣、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
B .“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连接之后又含有了肃杀之气.
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
D .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功业未建、故乡难返,与“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联 .
【解析】“风景异” 一句统领全篇,自然涵盖“将军白发征夫泪”.二者情景交融,自
然相关.
26.(2015沈阳模拟)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A .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夜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 .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27.(2016预测)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
,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
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 .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
满信心.
【解析】这首诗第一句并没有表明“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只是极言飞来峰
上有一座高高的塔.
28.(2015阜新模拟)下面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B.写作此词时,作者刚刚四十岁,而词中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退暮之感.
C.词中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
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
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D .季羡林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苏轼的才能是多
方面的,在词的创作上,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
29.(2016预测)对〈〈水调歌头》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
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
【解析】“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一句中“自始至终”表述错误,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心情虽有抑郁不平,但没有陷入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思,表达词人的美好愿望.
30.(2015盘锦模拟)下列对〈〈游山西村》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