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 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 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要素。
经济学说史教程
20
缺点和错误
片面地把农业视为惟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 为剩余价值的惟一形态。
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 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因此,不能正 确地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
一、杜尔哥的生平和著作
1. 生平: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1727—1781)是 法国重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早期研究神 学,后从事政治活动。他同意重农学派的理论观 点,但他并不参加这个学派的派系活动,不同意 重农学派的一些政治主张,也不赞成这 一学派的狭隘宗派精神。
经济学说史教程
4
二、重农学派的形成
重农主义的先驱者:
布阿吉尔贝尔早就提出了农业是国家富强之本的思想,并 自称他是农业的辩护人。
沃邦(1633—1707)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 建议改革租税制度,实行单一税制,对一切收入和一切等 级实行什一税。他主张经济自由以发展工业和商业。
达经逊(1696—1757)主张国内国外贸易完全自由,整个 欧洲应成为统一的市场,任其自由竞争。他将国民经济各 部门的顺序排列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他的基本观点是 有普遍良好的农业,才能有幸福的生活。
经济学说史教程
10
二、“纯产品”学说
“纯产品”学说实际上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 论,是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重农学派 政策主张的基石。 魁奈认为财富是由土地生产出来的生产品,财富 的真正源泉是农业。详尽地论述了只有农业才能 创造物质财富和使其数量不断扩大的思想。 魁奈认为,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 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 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 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 品。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论体系,并提出了改善法国经济状况
的纲领以及一整套政策、主张和措施。
2.著作:《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 《人口论》、《赋税论》 、《经济表》、 《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 《经济表的分析》
经济学说史教程
9
魁奈 经济学说
“纯产品”理论 社会阶级结构理论
资本理论 魁奈的《经济表》 魁奈的经济政策和主张
经济学说史教程
2
第一节 概述
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社会经济状况
国内财政经济濒临绝境:18世纪50—70年代。
这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准备时期。法国仍 处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之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 仍占主要地位,而且基本上属于封建性农业。 由于柯尔培尔主义造成的恶果,严重地破坏了 农业,最终带来了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不振和 恶化,法国整个国民经济濒临绝境。
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及其从属人员,国王、 官吏和教会。这个阶级以地租和租税的形态从农业 阶级取得“纯产品”。
不生产阶级:包括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
划分标准:是否生产或占有“纯产品”。 魁奈从经济角度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在经 济学说史上是一种首创。
经济学说史教程
13
缺陷:
不是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及其使用的情况来划分,因 而不能科学地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级内部的流通略而不谈; 不考虑对外贸易。
经济学说史教程
16
生产阶级 每年投资 20亿里弗尔
经济表
再生产总额50亿里弗尔
土地所有者阶级 每年收入
20亿里弗尔
不生产阶级 每年投资
210亿里弗尔
用作支付 10亿里弗尔
地租及原 预付的利息
10亿里弗尔
10亿里弗尔 年预付20亿里弗尔
共计50亿里弗尔
经济学说史教程
10亿里弗尔 10亿里弗尔 共计20亿里弗尔
17
《经济表算学范式》中,全部流通,包括商品流通 和货币流通,归纳为以下五项行为:
1.土地所有者阶级以手里已有的地租收入20亿里弗尔 货币的半数,即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阶级购 买粮食。
2.土地所有者阶级再以手里还有的10亿里弗尔的货币, 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品。
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 资料的两大部类,而是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和 工业两个部门。
经济学说史教程
21
六、 魁奈的经济政策和主张
1.发展大农业经济。小农业经营想获得很大利益是不可能 的,只有把土地集中形成大农业经营,才有可能添置 较大设备,节约人力,用较少的支出进行生产,从而 获得较大的生产量,获得较多的利润。
不看阶级本质的划分,掩盖了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的 阶级区别,也隐藏了工人和资本家的阶级矛盾。
他以能否创造“纯产品”来区分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 级,片面地把“纯产品”即剩余价值的生产局限于农 业部门,而排除了工业部门同样可以创造剩余价值。
把土地所有者单独划分为一个阶级,反映了他与封建 统治阶级还有割不断的联系,明显地表现出他的理论 带有“封建主义外观”。
但他没有把剩余价值归结为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时间创造的,而错误地认为“纯产品”是由自然, 即土地提供的,农业才是惟一生产部门。
经济学说史教程
12
三、社会阶级结构
把社会分为三个阶级:
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的阶级,包括租地农业资本 家和农业工人。按魁奈的看法,只有农业才生产 “纯产品” ,才是惟一的生产部门,自然从事农业 的阶级就是惟一的生产阶级。
经济学说史教程
11
“纯产品”是产品的价值超过该产品生产费用的余 额。在农业中生产费用是由生产资料和工人的工 资构成的。一般说生产资料的价值是既定的,所 以“纯产品”多少决定于工资的多少。“纯产品” 就是工人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
魁奈确认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过程而是在生产过 程中产生的,确定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将剩 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 由此为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
经济学说史教程
14
四、资本理论
农业资本是生产资本:他认为投在农业上的资本才是 生产的资本,而投在工业和商业上的资本是不生产的 资本。
农业资本划分为两个部分:
“年预付”,即每年预付的资本,如种子、肥料和 工人的工资等。
“原预付”,即几年预付一次的部分,如房屋、仓 库、耕畜、农具等。
魁奈的理论中对流动资本和固通资本, 忽视了资本在其运动中也会采取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 的形态。虽然如此,魁奈的考察抓住了生产资本,说
理查德·坎蒂隆在《商业性质概论》一书中,提出了土地是 财富的来源、人类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动力的观点。他分析 农业的年产品,怎样经过流通分配在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理 论尝试,后为重农学派创造性地加以发展。
经济学说史教程
5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
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18世纪50~70年代, 在魁奈的周围逐渐出现了一批门徒和追随者,形成了 一个有较完整理论体系和共同信念的派别,而且是一 个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的政治和学术团体。他们有定 期讨论学术问题的集会,有作为学派喉舌的刊物— 《农业、商业、财政杂志》和《公民日志》。他的代 表作《经济表》,就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面总结。 重农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 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1727—1781),他深信魁奈 的观点和主张,汲取并发展了魁奈的重农主义学说, 但不参加他们的派系活动。他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 分配的考察》是重农主义的重要文献。他发展、修正 了魁奈和其徒党的论点,使重农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思 想体系的特征有更加鲜明的表现。在他那里重农主义 发展到最高峰。
经济学说史教程
7
2、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重农学派的理论有着资产 阶级实质和封建主义的外观。
重农学派理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实质,主要表现 在他们从资产阶级的视野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分析。
这个资产阶级的实质却获得了封建主义的外观。因为在重农主 义体系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封建制度土地所有权的统治 表现的。
运用抽象法,从前面所述的正确、合理的假定前提 出发,对本质的问题进行科学和集中的分析研究。
《经济表》的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 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
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把流通 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货币流 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要素,是为再生产过程 服务的,受生产制约。
不生产阶级用他们的工业品换得了原料和粮食,保 证再生产的继续。
生产阶级得到了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农具等), 同时,还有20亿里弗尔的粮食留在他们手中,没有 进入流通,用作恢复再生产过程。此外,他们又收 回了20亿里弗尔的货币,将作为下一年度的地租交 给土地所有者阶级。
经济学说史教程
19
《经济表》的创见
3.不生产阶级以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阶级购买 农产品(粮食)。
4.生产阶级以10亿里弗尔货币,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工 业品(如农具等)。
5.不生产阶级又以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阶级购 买农产品(原料)。
经济学说史教程
18
结果
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了10亿里弗尔的粮食和10亿里 弗尔的工业品,满足了他们的生活需要。
经济学说史教程
3
罗氏制度的破产:法国封建王朝并没有从经济困
境中吸取教训,而是又采纳了英国经济学家、银 行家和冒险家约翰·罗(1671—1729)的建议。但 仍靠流通领域解决危难和发财致富的药方,只不 过是变了种的重商主义,同样逃脱不了可悲的下 场。
重农学派经济思想的产生:法国社会经济状况进
一步恶化。法国的新兴资产阶级代表,纷纷提出 了发展资本主义、改善经济状况的要求,提出恢 复和振兴农业的设想。适应这种需要,重农学派 继承和发展了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了比较 完整的重农主义理论体系。
2.整顿税收。主张废除其他赋税,实行只向土地所有者阶 级征收一种单一的地租税,即向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 的那部分“纯产品”征税。
3.改革贸易政策。提出了与之相对的发展农业和自由贸易 的措施及主张,要求在国内取消各州之间和各州的地 区之间商品流通的限制。
经济学说史教程
22
第三节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经济学说史教程
1
本章重点
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 古典政治经济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 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 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 素。
重农学派是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它虽披 有封建外衣,但仍不失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催 生者。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魁奈和杜尔哥。纯产品学 说是重农主义的理论基础,由此得出了近乎正确的资 本划分、阶级划分理论。《经济表》是宏观经济学的 最初分析,主要考察了一国的简单再生产。
经济学说史教程
8
第二节 魁奈的经济学说
一、 魁奈的生平和著作
1.生平:弗朗斯瓦·魁奈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法王路易十五的宫廷医师, 由于医学上的成就而被封为贵族。晚年研究经济问题。 拥护开明的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君主实行自上而下的 改革,但反对革命的风暴。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是一个 革新家。他创立了完整的重农主义理
明他已抓住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形态。
经济学说史教程
15
五、魁奈的《经济表》
《经济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明确、系统地对社 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理论研究的。
假定前提:
整个社会普遍实行的是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 社会上划分为三个主要阶级; 社会资本所进行的是简单再生产; 各阶级之间的流通采取固定不变的价格; 商品和货币流通只在三个主要阶级之间进行,各阶
法国当时封建制度仍居统治地位,重农学派主要代表又都是封 建贵族阶级,重农学派代表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封 建主义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他们常常以他们熟知的封建主义形 式表达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容。
3、他们认为社会财富是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农 业是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
只有农业才是国家致富的源泉,才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 根本。
经济学说史教程
6
三、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
1、“自然秩序”是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基础上,重农学派提出了 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 “人为秩序”的确定应以“自然秩序”为准则。
重农主义学派受到阶级的局限,把本来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特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成是自 然的永恒不变的,因此也就把仅仅支配资本主义 生产的特殊规律,看成是支配一切社会的永恒不 变的规律。
经济学说史教程
20
缺点和错误
片面地把农业视为惟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 为剩余价值的惟一形态。
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 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因此,不能正 确地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
一、杜尔哥的生平和著作
1. 生平: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1727—1781)是 法国重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早期研究神 学,后从事政治活动。他同意重农学派的理论观 点,但他并不参加这个学派的派系活动,不同意 重农学派的一些政治主张,也不赞成这 一学派的狭隘宗派精神。
经济学说史教程
4
二、重农学派的形成
重农主义的先驱者:
布阿吉尔贝尔早就提出了农业是国家富强之本的思想,并 自称他是农业的辩护人。
沃邦(1633—1707)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 建议改革租税制度,实行单一税制,对一切收入和一切等 级实行什一税。他主张经济自由以发展工业和商业。
达经逊(1696—1757)主张国内国外贸易完全自由,整个 欧洲应成为统一的市场,任其自由竞争。他将国民经济各 部门的顺序排列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他的基本观点是 有普遍良好的农业,才能有幸福的生活。
经济学说史教程
10
二、“纯产品”学说
“纯产品”学说实际上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 论,是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重农学派 政策主张的基石。 魁奈认为财富是由土地生产出来的生产品,财富 的真正源泉是农业。详尽地论述了只有农业才能 创造物质财富和使其数量不断扩大的思想。 魁奈认为,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 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 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 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 品。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论体系,并提出了改善法国经济状况
的纲领以及一整套政策、主张和措施。
2.著作:《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 《人口论》、《赋税论》 、《经济表》、 《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 《经济表的分析》
经济学说史教程
9
魁奈 经济学说
“纯产品”理论 社会阶级结构理论
资本理论 魁奈的《经济表》 魁奈的经济政策和主张
经济学说史教程
2
第一节 概述
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社会经济状况
国内财政经济濒临绝境:18世纪50—70年代。
这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准备时期。法国仍 处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之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 仍占主要地位,而且基本上属于封建性农业。 由于柯尔培尔主义造成的恶果,严重地破坏了 农业,最终带来了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不振和 恶化,法国整个国民经济濒临绝境。
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及其从属人员,国王、 官吏和教会。这个阶级以地租和租税的形态从农业 阶级取得“纯产品”。
不生产阶级:包括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
划分标准:是否生产或占有“纯产品”。 魁奈从经济角度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在经 济学说史上是一种首创。
经济学说史教程
13
缺陷:
不是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及其使用的情况来划分,因 而不能科学地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级内部的流通略而不谈; 不考虑对外贸易。
经济学说史教程
16
生产阶级 每年投资 20亿里弗尔
经济表
再生产总额50亿里弗尔
土地所有者阶级 每年收入
20亿里弗尔
不生产阶级 每年投资
210亿里弗尔
用作支付 10亿里弗尔
地租及原 预付的利息
10亿里弗尔
10亿里弗尔 年预付20亿里弗尔
共计50亿里弗尔
经济学说史教程
10亿里弗尔 10亿里弗尔 共计20亿里弗尔
17
《经济表算学范式》中,全部流通,包括商品流通 和货币流通,归纳为以下五项行为:
1.土地所有者阶级以手里已有的地租收入20亿里弗尔 货币的半数,即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阶级购 买粮食。
2.土地所有者阶级再以手里还有的10亿里弗尔的货币, 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品。
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 资料的两大部类,而是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和 工业两个部门。
经济学说史教程
21
六、 魁奈的经济政策和主张
1.发展大农业经济。小农业经营想获得很大利益是不可能 的,只有把土地集中形成大农业经营,才有可能添置 较大设备,节约人力,用较少的支出进行生产,从而 获得较大的生产量,获得较多的利润。
不看阶级本质的划分,掩盖了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的 阶级区别,也隐藏了工人和资本家的阶级矛盾。
他以能否创造“纯产品”来区分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 级,片面地把“纯产品”即剩余价值的生产局限于农 业部门,而排除了工业部门同样可以创造剩余价值。
把土地所有者单独划分为一个阶级,反映了他与封建 统治阶级还有割不断的联系,明显地表现出他的理论 带有“封建主义外观”。
但他没有把剩余价值归结为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时间创造的,而错误地认为“纯产品”是由自然, 即土地提供的,农业才是惟一生产部门。
经济学说史教程
12
三、社会阶级结构
把社会分为三个阶级:
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的阶级,包括租地农业资本 家和农业工人。按魁奈的看法,只有农业才生产 “纯产品” ,才是惟一的生产部门,自然从事农业 的阶级就是惟一的生产阶级。
经济学说史教程
11
“纯产品”是产品的价值超过该产品生产费用的余 额。在农业中生产费用是由生产资料和工人的工 资构成的。一般说生产资料的价值是既定的,所 以“纯产品”多少决定于工资的多少。“纯产品” 就是工人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
魁奈确认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过程而是在生产过 程中产生的,确定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将剩 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 由此为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
经济学说史教程
14
四、资本理论
农业资本是生产资本:他认为投在农业上的资本才是 生产的资本,而投在工业和商业上的资本是不生产的 资本。
农业资本划分为两个部分:
“年预付”,即每年预付的资本,如种子、肥料和 工人的工资等。
“原预付”,即几年预付一次的部分,如房屋、仓 库、耕畜、农具等。
魁奈的理论中对流动资本和固通资本, 忽视了资本在其运动中也会采取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 的形态。虽然如此,魁奈的考察抓住了生产资本,说
理查德·坎蒂隆在《商业性质概论》一书中,提出了土地是 财富的来源、人类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动力的观点。他分析 农业的年产品,怎样经过流通分配在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理 论尝试,后为重农学派创造性地加以发展。
经济学说史教程
5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
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18世纪50~70年代, 在魁奈的周围逐渐出现了一批门徒和追随者,形成了 一个有较完整理论体系和共同信念的派别,而且是一 个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的政治和学术团体。他们有定 期讨论学术问题的集会,有作为学派喉舌的刊物— 《农业、商业、财政杂志》和《公民日志》。他的代 表作《经济表》,就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面总结。 重农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 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1727—1781),他深信魁奈 的观点和主张,汲取并发展了魁奈的重农主义学说, 但不参加他们的派系活动。他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 分配的考察》是重农主义的重要文献。他发展、修正 了魁奈和其徒党的论点,使重农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思 想体系的特征有更加鲜明的表现。在他那里重农主义 发展到最高峰。
经济学说史教程
7
2、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重农学派的理论有着资产 阶级实质和封建主义的外观。
重农学派理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实质,主要表现 在他们从资产阶级的视野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分析。
这个资产阶级的实质却获得了封建主义的外观。因为在重农主 义体系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封建制度土地所有权的统治 表现的。
运用抽象法,从前面所述的正确、合理的假定前提 出发,对本质的问题进行科学和集中的分析研究。
《经济表》的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 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
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把流通 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货币流 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要素,是为再生产过程 服务的,受生产制约。
不生产阶级用他们的工业品换得了原料和粮食,保 证再生产的继续。
生产阶级得到了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农具等), 同时,还有20亿里弗尔的粮食留在他们手中,没有 进入流通,用作恢复再生产过程。此外,他们又收 回了20亿里弗尔的货币,将作为下一年度的地租交 给土地所有者阶级。
经济学说史教程
19
《经济表》的创见
3.不生产阶级以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阶级购买 农产品(粮食)。
4.生产阶级以10亿里弗尔货币,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工 业品(如农具等)。
5.不生产阶级又以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阶级购 买农产品(原料)。
经济学说史教程
18
结果
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了10亿里弗尔的粮食和10亿里 弗尔的工业品,满足了他们的生活需要。
经济学说史教程
3
罗氏制度的破产:法国封建王朝并没有从经济困
境中吸取教训,而是又采纳了英国经济学家、银 行家和冒险家约翰·罗(1671—1729)的建议。但 仍靠流通领域解决危难和发财致富的药方,只不 过是变了种的重商主义,同样逃脱不了可悲的下 场。
重农学派经济思想的产生:法国社会经济状况进
一步恶化。法国的新兴资产阶级代表,纷纷提出 了发展资本主义、改善经济状况的要求,提出恢 复和振兴农业的设想。适应这种需要,重农学派 继承和发展了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了比较 完整的重农主义理论体系。
2.整顿税收。主张废除其他赋税,实行只向土地所有者阶 级征收一种单一的地租税,即向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 的那部分“纯产品”征税。
3.改革贸易政策。提出了与之相对的发展农业和自由贸易 的措施及主张,要求在国内取消各州之间和各州的地 区之间商品流通的限制。
经济学说史教程
22
第三节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经济学说史教程
1
本章重点
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 古典政治经济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 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 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 素。
重农学派是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它虽披 有封建外衣,但仍不失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催 生者。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魁奈和杜尔哥。纯产品学 说是重农主义的理论基础,由此得出了近乎正确的资 本划分、阶级划分理论。《经济表》是宏观经济学的 最初分析,主要考察了一国的简单再生产。
经济学说史教程
8
第二节 魁奈的经济学说
一、 魁奈的生平和著作
1.生平:弗朗斯瓦·魁奈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法王路易十五的宫廷医师, 由于医学上的成就而被封为贵族。晚年研究经济问题。 拥护开明的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君主实行自上而下的 改革,但反对革命的风暴。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是一个 革新家。他创立了完整的重农主义理
明他已抓住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形态。
经济学说史教程
15
五、魁奈的《经济表》
《经济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明确、系统地对社 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理论研究的。
假定前提:
整个社会普遍实行的是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 社会上划分为三个主要阶级; 社会资本所进行的是简单再生产; 各阶级之间的流通采取固定不变的价格; 商品和货币流通只在三个主要阶级之间进行,各阶
法国当时封建制度仍居统治地位,重农学派主要代表又都是封 建贵族阶级,重农学派代表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封 建主义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他们常常以他们熟知的封建主义形 式表达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容。
3、他们认为社会财富是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农 业是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
只有农业才是国家致富的源泉,才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 根本。
经济学说史教程
6
三、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
1、“自然秩序”是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基础上,重农学派提出了 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 “人为秩序”的确定应以“自然秩序”为准则。
重农主义学派受到阶级的局限,把本来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特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成是自 然的永恒不变的,因此也就把仅仅支配资本主义 生产的特殊规律,看成是支配一切社会的永恒不 变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