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最后的姿势_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理解“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2、进行文本拓展,了解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崇高的思想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责任感,树立对生活的信心,激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重点:品析谭千秋老师的一言一行,理解他在生死攸关的抉择,学习他大公无私,奋不顾身的英雄行为。
难点:正确理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为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教学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收集抗震救灾动人事迹的图片和视频片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008年5月12日,一个令世界为之震惊的日子,山在颤,地在抖,万物在瞬间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面对灾难,我们曾手挽手共抗战,面对灾难,我们曾用爱心添注一份力量,面对灾难,他们用血肉之躯架起了不朽的丰碑,他们将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再次走进曾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朋友、老师——谭千秋。
(板书课题:最后的姿势)
二、走进故事,深入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勾画,便批注。
2.播放地震视频画面。
用词语概括看到的景象和心情。
(地动山摇、坍塌、天翻地覆、心惊肉跳、惶恐万分------)
3.出示课文词语: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学生轮流读词语。
4.在文中找描写环境的句子,谈读后感受。
(同桌互读,指名谈读后感受)
出示:摇晃吱吱声尘埃腾飞而起地动山摇楼塌陷等词。
(那一刻,汶川在哭泣!那一刻,四川在低嚎!那一刻,中国在颤抖!!!)
5.面对此情此景,如果是你会怎样做?谈谈自己感受。
6.当生命面临危险时,人的本能是保护自己,到安全的地方去,但是谭老师却没有这样做。
是他没有机会吗?我们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事实证明,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思考:“离门口最近”的他完全有逃生的可能,可为什么他没有离开?他当时在做什么呢?他的表现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7.带着这些问题读文章,小组合作探索。
找文中的内容,抓关键词,体会动作语言,请几位同学谈自己的体会。
课件播放:
(在课上)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板书:(爱岗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