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课后知能检测10 鲁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10 鲁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2011年9月19日,湖南省农科院发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 )
A.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B.土壤肥沃,生长期长
C.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2.当前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特点是( )
A.单产提高
B.种植面积不变
C.商品率降低
D.受自然因素影响变大
【解析】第1题,水稻种业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分布,所产稻米东北地区的质量优于其他地区,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热量条件逊于其他地区,生长期长,稻米的质量高,故选B。

第2题,我国水稻种植业区的土地总量,随着工业、交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会不断减少,因此水稻种植,大规模的区域产业化、商品化发展成为发展趋势,走提高单产和生产效率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故选A。

【答案】 1.B 2.A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3~5题。

3.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种植园农业
4.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D.墨累—达令盆地
5.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程度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解析】第3题,①地种植业比重最高,投入劳动力多,因此是水稻种植业。

第4题,②地农业是混合农业,著名的分布区是墨累—达令盆地。

第5题,③地农业是大牧场放牧业,
建设人工草场,种植饲料,可以减小草场的压力,提高载畜量。

【答案】 3.A 4.D 5.C
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中,田畴不断。

每一农家都把自己的田地分为三块,田块多为长条形,分别用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以及花卉,农民全部聚集于田畴中央的聚落。

以上是对某地农业景观的描述。

据此回答6~7题。

6.该地农业景观可能出现的气候类型是( )
A.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草原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7.农家将田地分成三块,做不同的使用,实行轮耕制度,其目的主要是( )
A.降低生产风险
B.满足市场需求
C.保持土壤水分
D.减少劳动力支出
【解析】第6题,题中所描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季风区。

第7题,轮耕制度增大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降低了生产风险,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答案】 6.A 7.A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典范,阿根廷的牛肉产量增长迅速,可供应到世界各地的餐桌上,结合下图回答8~9题。

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图
8.关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牧牛业占重要地位②气候干旱,植被稀疏③大牧场土地租金昂贵④具有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9.世界著名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点是( )
A.地广人稀,地租低,经济效益低
B.干旱、半干旱区域广,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C.国内市场小,对外依赖强
D.离海远,降水少,运输不发达
【解析】第8题,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有: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离海港近;主要生产对象为牛。

第9题,世界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阿根廷等,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大面积的干旱和半干旱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答案】8.D 9.B
山东省潍坊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0~12题。

10.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种植业B.畜牧业
C.混合农业D.生态农业
11.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D.土壤条件
12.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 )
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大
【解析】第10题,根据图示,该地农业属于既种又养型,所以属于混合农业。

第11题,塑料大棚可以使太阳光透过,且阻挡棚内外冷暖气流的交换,有利于保持棚内温度。

第12题,通过上题判读,可知道塑料大棚有利于保持热量,使棚内温度变化减小,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加快,碳水化合物容易被分解,因而使其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

【答案】10.C 11.B 12.C
二、综合题
13.读世界某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及气温降水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A 图B
图C
(1)B、C两图中与A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相匹配的是________图,这种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乙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3)简要说明乙地农业生产的特点。

(4)甲地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是________,该国解决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

(5)简述乙地农业地域类型今后的发展方向。

【解析】由A图可知,甲地应地中海气候,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B、C两幅图中只有C图符合;第(2)、(3)、(5)题,乙地位于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为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区。

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和农业
生产特点及发展方向可结合教材中水稻种植业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第(4)题,甲地处在大分水岭背风坡,水资源短缺是其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可修建水利设施进行东水西调以解决其水资源不足。

【答案】(1)C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市场需求量大。

(3)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

(4)水资源短缺东水西调
(5)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商品率。

1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2年,桑基鱼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

遗憾的是,自1978年以后,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面积逐步减少。

据南方日报记者调查,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面积已由200多万公顷,萎缩至不足200公顷。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生产模式图。

(1)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将下面相关的对应项连接起来。

A ①丝厂
B ②糖厂
C ③养蚕业
D ④养鱼业
E ⑤种甘蔗
(2)这是一种新颖的________农业,这种塘基互养的人工生态系统,取得了________、社会、________效益的统一。

此生产模式具有农业生产的________特点。

(3)该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是什么?基塘生产有什么环境效益?
【解析】基塘生产是一种符合当地实际的混合农业,它是把洼地深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成“基”。

“基”既可在暴雨洪水时防止塘水泛滥,又可在“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果树等。

比如,“基”上种植桑树,桑树可以养蚕,蚕沙投入池塘又可成为鱼的饵料,鱼类及微生物分解后的塘泥又成为“基”面上作物的肥料,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利用,构成基、塘互养的水陆物质循环体系,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答案】(1)A—⑤B—②C—④D—①E—③(2)混合经济生态地域性(3)主要的区位条件有:①地处亚热带地区,光热条件优越,有利于种植甘蔗和桑树;②地势低洼,有利于挖泥成塘,堆泥成基;③地处季风区,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主要的环境效益有:①鱼塘属于湿地,具有很强的生态价值。

鱼塘不但可以随时补给地下水源,雨季时更可以发挥蓄水防洪的作用;②植物的蒸腾作用还会降低温度,增加大气的湿度,促进水循环;
③桑树林还可以成为一些鸟雀的栖息地,从而构成天然的湿地生态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