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模拟试卷3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模拟试卷31(题后含答案及
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张勋复辟②黄花岗起义③洪宪帝制④五卅惨案
A.①④③②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正确答案:D
解析: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一手策划的,于1917年7月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的政变,前后历时共12天。

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27日中国同盟会在广州发起的一场起义。

洪宪帝制,是由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在1915年至1916年间成立的君主制政权。

五卅惨案,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是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

按照时间先后排序应为②③①④,故选D。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2.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南宋的是( )。

A.用《杨辉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B.阅读纸质版的“监本”
C.研读《本草纲目》
D.使用焦煤炼铁
正确答案:C
解析:《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纂的,不可能出现在南宋。

故选C。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3.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铁幕演说
B.日本无条件投降
C.马歇尔计划提出
D.杜鲁门主义出台
正确答案:D
解析: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4.( )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商鞅变法
B.吴起变法
C.李悝变法
D.王安石变法
正确答案:C
解析:李悝变法是指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

李悝在政治上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

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李悝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昊起变法等,无一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

故本题选C。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5.下列史实或历史事物按时间排序不正确的是( )。

A.焚书坑儒——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变
B.大化改新——斯巴达克起义——十字军东征——圈地运动
C.《南京条约》——《天朝田亩制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D.蔡侯纸——薛涛笺——澄心堂纸——交子
正确答案:C
解析: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时期的事件;永嘉之乱发生在西晋;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北宋末年,金国军队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故A项排序正确。

斯巴达克起义发生于公元前;日本在公元645年实行了大化改新;西欧基督教国家在1096年至1291年间多次侵略地中海东岸各国,即十字军东征;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15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用暴力手段大规模剥夺农民的土地,即圈地运动。

故B项排序错误。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宣布南京为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8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故C项排序正确。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他造的纸被称为“蔡侯纸”;薛涛笺产生于唐代,据说是唐代女诗人薛涛所发明;“澄心堂纸”是宣纸上品,据说为南唐后主李煜所创制;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故D项排序正确。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6.《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

下列历史故事不是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是( )。

A.完璧归赵
B.渑池之功
C.负荆请罪
D.图穷匕见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完璧归赵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
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B项渑池之功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南。

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

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C项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项图穷匕见讲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故选D。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7.在延安时期,①开展了整风运动;②三五九旅在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③召开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

上述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正确答案:B
解析: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于1942年2月;1941年3月,三五九旅在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1942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

故本题应选B。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8.关于我国货币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唐太宗时期,在长安铸造的铁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
B.隋文帝时期,标准五铢钱成为境内流通中统一的货币
C.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D.流人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是西班牙银元
正确答案:A
解析:东汉时期,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故A项说法错误,应选。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9.关于图中的战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场战役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
B.图中黑点处是柴桑
C.这是一场依靠火攻取得胜利的战役
D.这场战役胜利方的将领是陆逊
正确答案:B
解析:图中的战役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

吴方的将领陆逊通过以逸待劳的方法,通过火攻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图中黑点处是猇亭。

故本题答案为B。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10.下列史实描述有误的是( )。

A.秦统一六国最先吞并的是韩国
B.秦从统一六国到灭亡共经历15年
C.夏朝是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D.周朝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王
正确答案:D
解析:周朝共传31代38王,共计791年。

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西周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王。

D项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选D。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11.下列关于我国农业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税在中国有近五千年的历史
B.我国最早的农业税是井田制
C.唐朝实行《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D.明朝实行一条鞭法,赋役是分开的
正确答案:C
解析: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是我国最早的农业税,距今2600多年,排除A、B项。

明朝实行一务鞭法以后,将役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役,全部简并为一体。

排除D。

西汉的编户制度,北魏和隋唐(前期)的租调制。

其征收的标准是人丁,两税法由户税和地税两部分组成,,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

故称为“两税法”。

这就改变了过去只依据人丁的标准,故主要是因为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答案为C。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12.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以下关于建安七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七人
B.建安七子深受汉末战乱之苦,投奔曹操后才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因此他们的文学作品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政见也与曹氏相同
C.建安七子都曾经在魏都邺城居住过,因此又称为“邺中七子”
D.建安时期,以建安七子为领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人集团,他们共同发展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确答案:B
解析:孔融为人恃才负气,不仅屡屡反对曹操的决定,而且多次在公开场合使曹操难堪;加之他忠于汉室,上奏主张增强汉室实权,严重激怒了曹操,因此在建安十三年被曹操所杀,株连全家。

因此B项说建安七子的政见都与曹氏相同,是不准确的。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13.中国近代史学上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资政新篇》
D.《劝学篇》
正确答案:A
解析: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近代史学上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著作。

故本题选A。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14.下列不平等条约与其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①《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②《望厦条约》: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③《黄埔条约》: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④《马关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正确答案:D
解析:《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厂。

④中表述错误,“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不平等条约”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

①②③均与其内容对应正确,故选D。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15.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员兴办洋务事业。

下列不是洋务派兴办的洋务事业的是( )。

A.兴办近代企业
B.建立新式海陆军
C.创办学堂,派遣留学生
D.办报纸
正确答案:D
解析:A、B、C三项均为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的事业,而D项是戊戌变法中的活动。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1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原始人说法错误的是( )。

A.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C.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D.半坡人会种植水稻
正确答案:D
解析:北京人是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山顶洞人是我国最早使用人工取火的原始人;半坡人会种植粟,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

故选D。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1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侵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主动权
正确答案:C
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是想改变英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不利局面,借机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18.“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正确答案:A
解析:由“九州缩地”“四海披图”等描述可知,这说的是一部地理著作。

《海国图志》是魏源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

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

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故本题选A。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19.税制改革贯穿中国古代历史的始终。

下列税制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初税亩——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B.一条鞭法——两税法——初税亩——摊丁入亩
C.初税亩——两税法一一摊丁入亩——一条鞭法
D.两税法——初税亩——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正确答案:A
解析:初税亩是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按亩征税税收制度,两税法是唐德宗在位期间推行的征收铜钱为主、一年两次的征税制度,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分别是明朝和清朝的税收制度。

据此可知,本题应选A。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20.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
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A
解析:战国时期的商业中心有很多,④的说法过于绝对,故应排除。

由此可知,本题应选A。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21.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柜坊出现的朝代是( )。

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正确答案:B
解析:唐代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旱六七百年。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故选B。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22.关于中国近代签订的条约,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南京条约》一中英一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B.《北京条约》一中法一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瑷珲条约》一中俄一割让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D.《辛丑条约》一中国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匈、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一准许华工出国
正确答案:C
解析:A选项,《南京条约》是中英两国签订,但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是《天津条约》内容;B选项,《北京条约》是中国和英、法、俄三国签订的,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天津条约》内容;C选项正确;D选项,准许华工出国是《北京条约》的内容,并非《辛丑条约》的内容。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23.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改革者,下列人物与提出的改革内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莽——王田制
B.张居正——一条鞭法
C.王安石——青苗法
D.曹操——均田制
正确答案:D
解析: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出的,A、B、C项均正确。

本题答案为D。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24.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对中国革命和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包括:①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②参与指挥“百团大战”;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基本理论和政策;④提出要恢复农业生产,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

将上述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④①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③④①②
正确答案:C
解析:1940年8月至12月,邓小平参与指挥百团大战;1941年4月15日,邓小平发表了《党与抗日民主政权》。

文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基本理论和政策;1962年7月7日,邓小平在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要恢复农业生产,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哪种形式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用哪种形式;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25.下列内容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范和促进国际贸易和发展缔结的国际协定
B.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支柱
C.布雷顿森林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货币与黄金挂钩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陷入严重经济困境的国家提供协助
正确答案:C
解析: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议。

该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地位。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26.下列关于黄埔军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比起军事训练,更注重政治教育
B.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党代表
C.注重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D.黄埔军校于1924年在武汉建立
正确答案:C
解析:选项A,黄埔军校实行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的教育方式;选项B,周恩来是政治部主任;选项D,黄埔军校于1924年在广州建立。

故本题选C。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2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慕尼黑阴谋
C.德军闪击波兰
D.俄军入侵罗马尼亚
正确答案:A
解析: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28.下列我国古代的改革中,没有涉及军事方面的是( )。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张居正改革
正确答案:C
解析:商鞅变法内容包括对军功的奖励进行改革,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高低不等的爵位和田宅;王安石变法中的置将法,对军队进行了整顿,挑选有本事的人充任将官,并加强训练;张居正改革是在明朝万历时期,张居正在军事上起用戚继光、李成梁等一批名将,加强边防,积极练兵。

没有涉及军事方面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主要进行了鲜卑旧俗的改革,实行汉化,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29.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哪一时期?( )
A.南宋末年
B.明朝
C.清朝
D.民国时期
正确答案:B
解析:明中期以后,在江南一些地区逐渐出现了以丝织为业的“机户”,机户出资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意味着我国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至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为细密。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30.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所写的“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是对( )的评价。

A.周幽
B.秦始皇
C.隋炀帝
D.武则天
正确答案:D
解析: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

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

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因此本题选D。

知识模块:人文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