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初一初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初一初中历史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
2.暑假期间,邵胜同学参观了浙江省一处著名的原始人类遗址,如图是他用手机拍下的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我国原始居民将狗尾巴草驯化,培育出粟(俗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了粟的遗存,下列人类遗址中与之相关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氏族村落遗址
D.半坡氏族村落遗址
4.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黄帝
B.炎帝
C.禹
D.舜
5.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
“他”是
A.黄帝
B.禹
C.舜
D.启
6.下列图片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是
7.如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
8.《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
”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
9.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A.司母戊鼎
B.鱼纹彩陶盆
C.甲骨文
D.冰裂纹瓷器
10.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
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歌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
这种文字(见下图)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晋朝
1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说明
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
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
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12.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请问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二、判断题
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1.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过着定居的生活,主要原因是他们已能建造房屋。
2.炎帝部落联合黄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从此,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应该是东周建立。
4.战国时期,晋国分为三个国家,他们是齐韩魏。
5.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女娲补天”“大禹治水”都属于史实。
6.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复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请你判断以下表格设计
三、填空题
填空题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2.我国远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如河姆渡人居住在式房屋里;半坡人居住在式房屋里。
3.孔子的弟子整理的_______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___________》里,他的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四、综合题
1.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请回答:
(1)“管仲相桓公”后提出了什么口号进一步提高了齐桓公的号召力?“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2)找出材料二中卫鞅变法的理论依据。
各国纷纷变法后,我国进入哪种社会形态?
(3)据材料三归纳“商君”改革的措施。
(4)上述两国的强国之路对我们今天的建设有何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
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至
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4)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
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
(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想?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
(4)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江苏初一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半坡人居住在陕西,所以A错误。
B项,北京人显然居住在北京。
D项,河姆渡人居住在浙江。
所以答案选择C,元谋人居住在云南。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暑假期间,邵胜同学参观了浙江省一处著名的原始人类遗址,如图是他用手机拍下的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的发现纠正了中国栽培水稻的粳稻从印度传入、籼稻从日本传入的传统说法,在学术界树立了中国栽培水稻是从本土起源的观点,而且起源地不会只有1个的多元观点,从而极大地拓宽了农业起源的研究领域。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3.我国原始居民将狗尾巴草驯化,培育出粟(俗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了粟的遗存,
下列人类遗址中与之相关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氏族村落遗址
D.半坡氏族村落遗址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
的原始农耕聚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和蔬菜,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也是
较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4.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
哪一人物开始
A.黄帝
B.炎帝
C.禹
D.舜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神州轩辕自古传”是指中国历史从轩辕黄帝开始,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与轩辕黄帝不符,炎帝和黄帝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舜和禹都是黄帝之后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5.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
“他”是
A.黄帝
B.禹
C.舜
D.启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治水的是夏禹,他是舜的接班人,后来他的儿子启接替了他,中国开始走向奴隶制社会,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6.下列图片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是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
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
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
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
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
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7.如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识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②临淄是齐国的范围之内,③咸阳是秦国的范围之内,另外燕是在南方,楚是在北方,据此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燕、齐、秦、楚。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8.《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
”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根据材料关键词,县、凡(共)三十县,是指建立县制。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9.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A.司母戊鼎
B.鱼纹彩陶盆
C.甲骨文
D.冰裂纹瓷器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察学生对商周青铜文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
此鼎初始被定名时,鼎内铭文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
10.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
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歌以
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
这种文字(见下图)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晋朝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属于上古汉语,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说明
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
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
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和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A事正确的;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以及各国的改革,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故BCD项不符合材料的要求。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2.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请问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子即老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为楚国人。
著有《老子》。
他认为事物都有相互对立和相互联系的两方面,含有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统治者应该“损有余而补不足”,使农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就易于治理了。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二、判断题
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1.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过着定居的生活,主要原因是他们已能建造房屋。
2.炎帝部落联合黄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从此,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应该是东周建立。
4.战国时期,晋国分为三个国家,他们是齐韩魏。
5.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女娲补天”“大禹治水”都属于史实。
6.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复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请你判断以下表格设计
【答案】1-6BAABBA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过着定居的生活,主要
原因是他们已能建造房屋。
这个不正确,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他们都是从事生产的部落。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炎帝部落联合黄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从此,
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这个是正确的;距今四五千年前,位于陕西渭河支流的黄帝、炎帝部落东迁至河北平原西部,与从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处向西发展的蚩尤九黎部落发生冲突。
蚩尤部落武器精良、勇猛善战。
它联合巨人夸父部落把炎帝打败,并夺其居住之地。
炎帝向黄帝求援,并结成联盟对抗蚩尤。
蚩尤率领所属72族(一说81族)进攻黄帝部落,黄帝仅率以熊、罴、貔(皮)、貅(休)、貙(初)、虎为图
腾的氏族和炎帝残部应战,因力量悬殊,屡战屡败,被迫与蚩尤长期争战于涿鹿之野。
传说黄帝后来得到九天玄女的帮助,学会在各种地形布阵的方法,并用击鼓、吹号角助威,响声惊天动地,蚩尤听了心惊胆战,黄帝趁机发起进攻,一举将蚩尤打败擒杀。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
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应该是东周建立。
这个是正确的,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建立东周,即位第二年,见镐京被战火破坏,又受到犬戎侵扰,便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以别于在这以前的西周。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战国时期,晋国分为三个国家,他们是齐韩魏。
这个是不正
确的,战国时期,晋国一分为三,这三个国家是韩赵魏。
公元前403年,曾经称霸中原数年之久的晋国,分裂成
为了韩赵魏三国,史称"三家分晋"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女娲补天”“大禹治水”都属于史实。
这个是不正确的;女娲是三皇中的人皇,心系天下苍生,女娲补天是一个神话传说,讲的内容是
女娲在天下苍生受苦的时候用五色石来补天,救了百姓。
这个故事表达了古代人民对天下事件的天真解释,同时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十分信仰神。
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表格描述的都是正确的,是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百家争鸣。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
“百家争鸣“就是指不同的学派针对社会上存
在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他们互相批驳,又彼此交融,进而使学术文化出现繁荣的局面。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
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
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三、填空题
填空题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2.我国远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如河姆渡人居住在式房屋里;半坡人居住在式房屋里。
3.孔子的弟子整理的_______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___________》里,他的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答案】1.世袭制家天下
2.干栏式半地穴式
3.论语道德经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本题考查的是世袭制的确立.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远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如河姆渡人居住在干
栏式房屋里;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
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春秋时期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的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
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
明的起源•华夏之祖;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四、综合题
1.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请回答:
(1)“管仲相桓公”后提出了什么口号进一步提高了齐桓公的号召力?“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2)找出材料二中卫鞅变法的理论依据。
各国纷纷变法后,我国进入哪种社会形态?
(3)据材料三归纳“商君”改革的措施。
(4)上述两国的强国之路对我们今天的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1)尊王攘夷。
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3)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
(4)要勇于改革创新,改革顺应生产力的发展,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改革是强国之路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管仲相桓公”后提出的尊王攘夷的口号进一步提
高了齐桓公的号召力;齐桓公借助周天子的权威来震慑和威服诸侯,并帮助天子树立威望打击不臣服的四夷。
“管
仲相桓公”的结果是: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中卫鞅变法的理论依据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在战国初期,各国都或多或少的进行了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各
国的变法改变了社会的经济基础,由原来的统治阶级是奴隶主贵族变为新兴的地主阶级,中国社会也由奴隶社会转变
为封建社会。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三归纳“商君”改革的措施是:废除井田制,承认土
地私有,奖励耕战;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两国的强国之路对我们今天的建设的启示是:要勇于
改革创新,改革顺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要适应本国的国情,要实事求是,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改革是强国之路。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
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
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4)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
【答案】(1)表明了商鞅变法、改革的思想。
法家思想
(2)废除了井田制或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战,重视农业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表明了商鞅变法、改革的思想。
他的思想
体现法家思想的观点;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
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
战国时期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了井田制
或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战,重视农业;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