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6
作者简介:邓春雷(1979— ),男,汉族,广西钦州人。
主要研究方向:广告设计。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建筑装饰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项目(桂教职成〔2018〕37号文件)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个行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逐渐增加了对广告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从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虽然职业院校的学生理论知识体系较为完善,但是缺乏对广告设计的实践,学生综合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基于此,教育人员应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探索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策略,培养出高素质与高水平的人才,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职业院校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实际操作
在不断深化改革经济体系的发展进程中,广告业对人才需
求逐年增加,具有庞大的发展市场,迫切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广告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然而在职业院校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观念存在一定误区,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锻炼,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此外,职业院校与广告企业的沟通较少,难以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也是导致
教学缺乏实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1]。
(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根据研究表明,部分艺术类的学生具有个性鲜明的特点,
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喜欢标新立异,在广告设计中集体主义观念与合作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团队精神,主要原因是自我意识较强,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
同时,教师的教学课程安排较为零散,而且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难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专业的教学基地与资源库
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学重心在于讲解理论知识,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导致教学基地建设水平较低,难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
同时,部分教师对于建立资源库缺乏充足重视,所搜集的教学材料十分有限,仅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而难以为学生讲解课外知识,不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与综合发展。
二、职业院校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广告设计的实践操作
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而且还需要与企业加强联系,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是发展的基础,需要源源不断地吸取新生力量,为自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面对如此情景,院校可以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学生到
企业参加实习,接触广告设计岗位与工作,在实践过程中融入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实践经验,等到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任职,有利于提高就业率。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将会更加深刻了解理论知识内涵与应用,扩展自身的眼界,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可以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其中包括惩罚制度、奖励制度、员工制度等,有利于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其自觉准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习惯,增强社会实践经验,为日后的就业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教师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注重工学结合,将设计项目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共同参与广告设计项目的制作。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模拟企业的设计流程,以小组形式探讨其中的创意理念,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讲解,将工作情景与教学情境进行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二)优化教学方式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广告设计专业具有独特性,其与工艺美术专业与绘画专业具有明显不同,要想成为合格的广告设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与综合技能,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探索,提高创造力与想象力,从而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广告产品。
教师在设计教学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充分挖掘教学内容,融入社会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等,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与眼界,使其利用美术知识,提高广告设计水平,在设计的作品中,可以融入心灵情感与人文精神,使作品具有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广告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教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案例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使其具有设计师应有的素质,掌握广告设计的基本规律与理论知识,并且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对整套广告运作能力了然于心,具有人际协调能力与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策划能力而主,要求其全面调查与分析行业的市场环境,搜集竞争对手与消费者的相关信息,为制定策划方案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从而确定设计主题,打造独特风格。
同时,学生可以将广告设计以实体和图形展现出来,向用户传达设计理念,增强设计作品的说服力。
而另一方面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可以让学生进行市场调查,与不同层次的社会人员接触,使其掌握职业交流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例如课堂演讲、专题讨论、协作式学习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合
摘 要:在现代服务业中,广告行业的占据比例逐渐增加,在引导消费与服务生产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对促进文化发展和经济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职业院校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并且提出具体优化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策略,建立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形成模块化教学体系。
同时,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其获得实践操作机会,提高广告设计的综合技能,从而促进广告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广告设计;实际操作;教学资源
职业院校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邓春雷 赵 洁 卢 愚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广西 南宁 530031)
97
作精神。
2.举办技能大赛
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是所有教师应当准守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索广告设计的方法,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讲解广告设计的方式和知识,而且还需要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分配,进行模拟实战和分组合作,之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分享自身的心得。
在训练学生思维时,教师可以从创意表现与创意思维等方面入手,布置广告设计的训练任务,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提高设计能力。
在设计教学课程时,职业院校可以举办技能大赛的选拔,邀请教师、行业能手、企业骨干设计师共同参与,在考核过程中,将学生比赛成绩与参与度作为评判标准之一,从而评选出广告设计专业的优秀学生代表,为其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以此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例如,可以组织平面设计大赛,评选出“包装之星”和“设计之星”,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而且可以将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具有学
习的动力,在比赛中提高竞争意识[3]。
(三)建设教学基地与资源库
职业院校可以与文化出版、报社、装饰设计公司、广告公司
等建立实训基地,用于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使其具有较高的广告设计水平。
企业拥有众多实战项目和项目案例,可以为学生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而且还可以成立专业小组,共同完成广告设计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其熟练掌握广告
设计技能,而且还要确保实际工作环境与教育基地具有较高的契合度,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其获得具有实际意义的锻炼。
此外,职业院校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源库,将项目资源与信息资源等教学内容合理规划,形成专业的资源系统,可以用于动态广告设计和静态文本等项目的建设,在教学资源库中,需要不断补充与挖掘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社会竞标资源、企业项目资源、自学与研究资源、课内教学资源等,确保信息资源系统更加多元化,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场所,应当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与实践技能。
在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与教学基地,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设计能力,使其具有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在实践活动中丰富设计经验,以此满足设计岗位需求与行业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天明.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营销界,2019(13):199.[2]林小虎,李泽,王延."典线面体"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J].知识文库,2019(020):P.221-221.[3]张宇航.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00(012):36-37,55.其他作者简介:赵洁(1986— ),女,汉族,广西南宁人。
主要研究方向:广告设计。
卢愚(1992— ),男,汉族,广西桂平人。
主要研究方向:广告设计、工艺美术。
(上接第95页)
下研究结论:(1)以我院“一线天使”活动为实际运行载体的护理类学生职业意识及专业实践能力联动培养模式得到了相关老师、医院工作人员、学生的广泛支持和赞同,该模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校内学习、活动与校外实践、服务结合可以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素养的养成,使学生更充分更全面的了解自己专业及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职业认同感。
(3)在医院进行学习和实践服务相对于在学校学习更能迅速促进护理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但是要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高需要建立在学生在校学习获得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和一定时间的有效临床学习和操作的基础上。
(4)对于护理类大一学生,职业意识及专业实践能力是可以相辅相成,联动提高的。
但是这两方面素质的联动培养不能局限于大一,应该贯穿于她们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实践中。
由于该研究受到各方面条件的一定限制,故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研究方法客观性不强。
该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这两种研究方法均存在客观性不强的缺点,所以研究结果可能会受到人为主观性因素影响。
今后将采用实验法、测量法等客观性强的量性研究方法加深研究。
(2)访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访谈员影响较大。
由于进行访谈研究的访谈员是笔者,访谈员的个人特征,可能引起被访者的心理反应,从而影响回答内容;另外,访谈员的价值观、态度、
谈话的水平都会影响被访者,往往被访者会朝着访谈员希望的结果进行回答,造成访谈结果的偏差。
(3)问卷调查研究样本较少。
因为该活动预期持续到今年10月份,加之护理类大一学生课程多课外时间较少,故到目前为止,有30名学生完整地应用了该培养模式,故研究样本为30。
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生完整参与该培养模式,覆盖率将达到全院护理类学生90%以上,故今后研究样本将扩大,研究将进一步深入。
四、结语
经过半年初步探索护理类学生职业意识及专业实践能力联动培养模式,培养了我院护理类大一学生的良好的职业意识和素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但是,要使该模式发挥更长久更有效的作用,需要针对护理类学生大学四年期间持续实施下去。
因为只有他们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的联动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总的来看,我院探索的护理学生职业意识及专业实践能力联动培养模式对同行培养护理类人才有一定借鉴意义,可在其他院校的护理相关专业进行一定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邱秀华.浅谈医学生的职业意识及其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8(04).[2]梁芷铭.大学新生职业意识教育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2(02).
[3]云琳,王银燕,杨朝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
[4]王若维,杨庆爱,张佩,陈瑞鹏,王日军.我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及设想[J].中华护理教育,2014(06).
[5]叶俊梅.提高医学护理实践能力的探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