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1 地面上的植物 学案 (2)
七年级生物下册 11.1 地面上的植物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11.2地面上的生物1.看P51—P52的文字及图9—11,回答:蕨类植物都有哪些基本特点?2.阅读课本P53,苔藓植物具有哪些基本特点?3.阅读P54,什么是孢子植物?它包括哪些类群?它们的形态结构有哪些共同特点?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都有哪些作用?[课前预习]1. 有一些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叫做,它包括、等类群。
2.贯众属于植物,地钱、葫芦藓属于植物,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
3.完成下表:不发达,[课堂学习研讨]请你选择:1.下列植物中,叶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是()A.骆驼刺 B.盐爪爪 C.银杏 D.葫芦藓2.下列可以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的是()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3.下列哪种植物可以作为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藻类植物 D.种子植物4. 下列植物中,有真正的根、茎、叶的是()A.贯众 B.金发藓 C.葫芦藓 D.水绵5.藓植物的植株都长的非常矮小,主要原因是()A.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用孢子繁殖后代C.叶又小又薄,结构简单,大多只有一层细胞组成D.水分和无机盐靠叶吸收且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6.葫芦藓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⑴[1] 的主要功能是起着植物体的作用。
⑵[3] 的结构简单,又又,大多由组成。
⑶和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类群不同的是,葫芦藓所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 ] 吸收的。
⑷葫芦藓之所以长的矮小,主要是因为葫芦藓的茎和叶里缺乏输送水和其他物质的。
⑸[4] 可以产生孢子,用以繁殖后代。
[课堂训练巩固]请你选择:1. 有一种植物,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其茎十分矮小、叶又小又薄,茎中没有输导组织。
这类植物最有可能是()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2.下列植物中具有真正的根、茎、叶的是()①苔藓植物②蕨类植物③裸子植物④被子植物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3.下图为贯众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填写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主要功能:图中①是,功能是;②是,功能是;③是,功能是。
11.1地面上的植物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科版)

(2)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难点:
(1)运用实物、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植物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类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植物器官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观察和描述植物外部形态及生长环境的能力;
(2)运用植物分类知识,对植物进行识别和归类的能力;
(3)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以下过程:
(1)观察身边的植物,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
5.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地面上的植物分类及其特点;
(2)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策略;
(3)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植物观察、分类和识别;
(3)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植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策略。
2.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以下方法:
(1)观察法:学会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植物的结构;
(2)分类法: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验证、总结规律等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教师应及时检查、评价作业,给予学生反馈,以提高教学效果。
3.实践作业:
(1)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或社区植物绿化活动,亲身参与植物种植、养护等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物学素养。
2020--2021学年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5.11.1 地面上的植物 教案

《地面上的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面上的植物”是《生物》七年级下册第11章“地面上的生物”的第一节,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学好本节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地面上植物的多样性,并学习到调查和观察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1)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点,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能够识别一些典型的植物。
(2)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够区别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异同.。
2、能力目标:(1)通过描述各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比较植物之间的差异时,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引领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了解主要植物类群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特征。
难点:观察桃花的结构。
四、教学方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标本资源,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调查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五、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实践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六、教学程序1、情境导入本节课通过播放各种植物图片,引出“观察形形色色的植物”的内容,组织学生观看并说出其名称。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5.11.1 地面上的植物16

第11章地面上的生物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第2课时)——地面上的被子植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描述地面上的被子植物的花和果实结构特点。
(2)概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 能力目标(1)通过描述被子植物的特点,提升观察、表述能力。
(2)通过观察并解剖被子植物的花和果实,提升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形成对地面上的被子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地面上的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了解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2.教学难点:被子植物的花和果实的观察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将上课的资料上传到ipad互动课堂服务器。
2.培训学生ipad互动课堂技术。
3.指导学生分组,明确分工合作。
学生准备:1. 分组,学习ipad互动课堂技术2. 课前观看慧学南通资源网站上的微课《被子植物》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地面上的植物》教学设计

《地面上的植物》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本节教学设计的思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教学目标,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他们比较熟悉的教学内容进行引导,创设一定的探究氛围。
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2、设计特色:(1)、利用学生家里都有的植物进行教学,使生物教学走进学生实际生活。
(2)、教学目标符合《生物学课程标准》,符合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3)、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观察的方法、步骤切实可行,都是联系农村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分组进行整理,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二、实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地面上的植物”是“第11章地面上的生物”的第1节两课时。
本节课所观察的具体植物的活动,是从最常见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开始,如被子植物桃,校园里的各色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这些植物都是结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
通过对地面上的植物的观察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通过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地面上各种植物的保护意识。
2、学情分析:由于盐池县城接近农村,桃树、杏树、梨树等随处可见,所以初一年级学生对地面上的植物的学习热情很高,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甚至有些同学把家里的桃花等拿到课堂中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的能力。
但由于初一年级的年龄还小,对理论学习的水平还欠缺,因此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易掌握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高度,不断的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生物学的理论水平。
3、教学条件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一学期的生物课,因此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尽管学校的一些器材不是很全,但每个孩子家里不缺少的就是植物,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1.1 地面上的植物 教案

第5单元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第11章地面上的生物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内容选自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1章、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中有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知识。
本章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重要概念,地面上的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和哺乳动物等主要生物类群的特征,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注意帮助学生形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重要特征的概念,理论联系实践,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活动中体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校园植物的调查,以及学生在在生活中对种子植物有一定的感性、并且对此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具有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归纳的初步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设计思路:从学生常见的植物举例,比较观察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花的特点和种子的特点,从而形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重要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点,区别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异同。
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的观察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2、通过观察果实和种子的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推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谁更适应现在的环境培养学生由已知知识对未知知识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讨论,形成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特征的重要概念。
★教学难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征以及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法、讨论法,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师:搜集素材,制作的课件。
生:每人带一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每组尽量不同。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获取新知识;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认知新知识;鼓励学生创新与实践应用新知识。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1.1 地面上的植物 导学案(无答案)

课题: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第2课时)预•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 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够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2. 通过对桃花和桃的观察,理解被子植物的特征3. 通过对马尾松的观察,理解裸子植物的特征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够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三、预学内容::1.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我们把叫作种子植物。
2.在种子植物中,有的植物种子叫作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都能够开花并结出和;有的植物种子叫作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和。
3.下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填空(1)填写下列序号所指的结构名称。
①是②是③是④是⑥是⑦是⑧是⑨是⑩是(2)花的雄蕊是由、组成;雌蕊是由、和组成。
雄蕊和雌蕊合称为。
(3)很多花冠有鲜艳的色彩,除了具有保护作用外,还有的作用。
4. 地面上的植物类群中,最高等、数量最多的是。
四、学案(合作探究):活动1 观察桃花1、花是绿色开花植物的。
(填结构层次)2、观察花的外形,辨认花瓣的颜色、数目以及雄蕊和雌蕊3、完成书本P61表格活动2 观察桃1、解剖桃。
辨认桃的果皮可以分为哪几部分?2、观察花生和蚕豆的果实与桃的果实有何不同?解剖花生的果实,看一看果实里种子的数目是多少?3、观察其他植物的花和果实,与桃、果实有什么相似之处活动3 观察马尾松1、马尾松的叶和根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对陆地环境有什么意义?2、每年的暮春早夏,马尾松会在什么部位长出雌球花和雄球花?胚珠着生在什么部位?胚珠外有无其他结构包裹着?3、经传粉后,马尾松的松球果和种子分别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4、马尾松的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裹着?小结: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五、当堂反馈:1.银杏是我市主要的观赏树种之一。
银杏树与杏树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A. 果实没有酸甜的味道B. 花没有鲜艳的颜色C. 种子没有果皮的包被D. 雄性植株不能结果2.在花的结构中,含有胚珠的是()A. 花柱B. 柱头C. 子房D. 花药3、在自然界中,最高等、数量最多的植株类群是()A. 被子植物B. 裸子植物C. 苔藓植物D. 蕨类植物4、下列植物中,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的是()A. 葡萄B. 苹果C. 水蜜桃D. 银杏六、小结作业:完成《补充习题》P35 9、10、11、13、14、15、16、17、18、19、20、21、23七、指导预学1、什么是蕨类植物?有何特点?用什么繁殖后代?常见的蕨类植物有哪些?2、什么是苔藓植物?有何特点?用什么繁殖后代?常见的苔藓植物有哪些?。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5.11.1 地面上的植物8

《地面上的植物》——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特点,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识别一些典型的植物。
(2)认识校园中的植物,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并描述各种植物的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掌握观察方法。
(2)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地面上的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和讨论,形成主要植物类群特征的重要概念。
2.地面上各类植物的特征及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在“观察形形色色的植物”的活动中,选用了六种形态各异的植物,通过介绍这些典型植物所生活的环境,以及它们具有的一些形态特征,使学生初步建立植物多样性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地面上的植物。
四、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开门见山)】之前我们学习了一些水中的生物,包括水中的动物和水中的藻类植物,那么随着植物进化过程的发展,其实有一些植物逐渐离开了水里,到了地面上来生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些生活在地面上的植物。
2.【一、观察形形色色的植物】之前已经让每个小组回去搜集过课本58页上的六种植物,接下来就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六种奇特的植物。
同学们在组长介绍的时候可要认真得听好了,因为当组长介绍完以后,每个组长可能会提1至2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踊跃回答!第一组:组长介绍猴面包树。
问题:猴面包树名称的由来?第二组:组长介绍捕蝇草。
问题1:捕蝇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吗?问题2:如果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那它为什么又要捕虫呢?第三组:组长介绍地钱。
问题1:地钱名称的由来?问题2:地钱的繁殖方式是什么?第四组:组长介绍大王花。
问题:大王花会不会吃人呢?第五组:组长介绍雪松。
问题:生活在中国的雪松是哪一个品种?第六组:组长介绍鹿角蕨。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1.1 地面上的植物 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第一章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第二节食品保存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2.尝试利用自制的课件、视频、实物交流展示,调查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其保存原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信息技术使用的能力。
3.通过调查、设计,完成导学案等活动,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食品保存案列分析,关注食品安全,形成社会责任感。
二、内容及学情分析《食品保存》是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是继“发酵技术”一课后对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深入研究。
本课包括食品腐败的原因、食品保存原理和食品保存方法。
内容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本节内容虽然熟悉,但对食品腐败的本质并不了解,所以教学过程中需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调查、分析、总结食品腐败的原因和保存原理。
在兴趣中让学生发现更多的食品保存的相关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系列的探究、设计、调查、实验活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对于“食品保存的原理”,通过引导学生做好“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的实验,归纳出食品保存的原理;对于“食品保存的方法”,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和实施“尝试设计食品保存方案”的活动,进一步了解不同类食品的保存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尝试对食品的保存选择最佳的保存方案,比如多种方法并用等。
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策略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解决策略:利用课本,结合课前探究实验过程,讨论分析,并通过PPT、视频、希沃电子白板与希沃授课助手相结合的方式分享成果。
难点:调查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其保存原理。
解决策略:通过课前指导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调查实验方案的制定,合理分工,各小组自制课件,结合课上交互式希沃电子白板的功能,讨论总结,分享展示,从而突破难点。
第一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苏科版初一下) (2)

第一节《地面上的植物》教案(苏科版初一下)(2)教学目标:1.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点,讲出他们的生活习性,能够识不一些典型的植物。
2.概述种子植物的要紧特点,能够区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
3.以贯众和葫芦癣为例,明白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要紧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描述各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
2.在比较植物之间的差异是,使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看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把握科学实验的差不多方法。
2.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爱护意识。
重难点:重点:通过观看地面上植物的形状结构,让学生了解要紧植物类群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特点。
难点: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形状结构观看。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引入:在地面的生态系统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森林里有高大的树木,沙漠里有栽种的庄稼,校园里有树木花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认识地面上许多生物的特点,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二、授新:不管你是栽花种草,依旧吃蔬菜、水果,都与许多常见的植物有关。
这些生长在地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植物,构成人们喜爱的园林风景或田园风光,更重要的是许多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存和繁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你能举出你熟悉的周围的植物的名称吗?〔学生举例,要求描述所举例的植物的形状,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个器官中较能突出该物种特点的地点,还有名称〕……四、教学参考利用教材提供的多种多样的植物图片作为观看对象。
学生课前收集的植物图片作为交流和适当的描述。
在此基础上,学生自愿组成假设干小组,到校园里观看各种植物。
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热带草原的一种专门惊奇的大胖子树,能生长4000~5000年,是闻名的长寿植物。
身高可达20m左右,树干直径有9m多,远远看上去就像草原上的一栋栋房子。
这种树的树冠庞大,果实又圆又长,专门像黄瓜,果肉多汁,吃起来味道并不行,但猴子专门爱吃,猴面包树的名称确实是由此得来的。
七年级下册《地面上的植物》学案苏科版

七年级下册《地面上的植物》学案苏科版[学习目标]A.知识与技能:(1)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够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
(2)在比较植物之间的差异时,使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3)培养学生的和观察能力B.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桃花和桃的观察,理解被子植物的特征。
(2)通过对马尾松的观察,理解裸子植物的特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调查活动,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学习重点]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能够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
[学习难点]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能够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实验探究[课前准备]解剖仪器一套;花生、花生仁;桃花、桃;豆荚;豆;银杏(刚采的和常见的);马尾松;教学(包括图片,动画等)[学习过程]一、导入谈话:师:区别桌上的果实和种子。
(出示一些被子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一些裸子植物及其种子的图片)。
二、自学自测: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完成自测作业.什么叫被子植物?2.什么叫裸子植物?3.现在地球上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4.有“裸子植物故乡”美称的国家是。
5.裸子植物中的“活化石”指的是。
三、互学互助:(一)观察桃花及其果实.看一看:(多媒体)展示桃花的结构示意图2.做一做:分组实验:(1)解剖桃花,完成下表名称花萼(颜色、数目)花瓣(颜色、数目)雌蕊(数目)雄蕊(数目)(2)观察桃的果实3.练一练:⑴下图是一朵花的结构。
据图回答:①在图中标明各结构名称②7.8.9合称;1.2合称⑵在桃果实的图中标明其结构4.说一说:讨论:被子植物名称中的“被子”是指果实的哪一结构?桃核是桃的种子吗?(二)裸子植物观察马尾松的外形、叶和松球果(图片)的结构,小组讨论:、马尾松叶的形态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2、松球果是果实吗?与桃的果实相比较,马尾松的种子有什么特点?(三)总结种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相同点不同点四、导学导练、阅读教材第62页信息库“花和果实”,回答下列问题。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5.11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优质教案(2)

5.11.1 地面上的植物【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引领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②认识目标: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点,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能够识别一些典型的植物。
【教学时间】( 1 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贯穿教学全过程)(二)互阅作业(可穿插“互帮”与“释疑”)(三)自学1.自学内容一:观察形形色色的植物。
自学方法:让学生详细观看P58的图,必要时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2.自学内容二: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观察方法:(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校园的一个地方。
(2)选择一种你熟悉的植物,对它的形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和所生活的环境等进行恰当的描述,最好将它画出来,向班级同学介绍。
注意: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3.自学内容三:结合校园里所观察的植物,认真思考P59的3个讨论题。
形成自己的结论。
自学过程(知者加速者出示信息沟通牌、按照自学方法进行)(四)互帮(使用互帮显示板)1.以小组为单位。
2. 知者帮助未知者(解答疑问),未知者帮助知者(提出疑问);或讨论有关问题。
3. 将有关重要内容写在互帮显示板上。
4. 提出需要老师解答的重要问题。
(五)释疑(可配合预先制作的课件讲解)1. 讲解内容(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和教师觉得需要讲解的内容)2. 讲解方法: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画面进行讲解。
(六)练习:每个同学结合自己的实践整理P59的3个讨论题答案。
(七)帮困(知者自己加速,或通过帮助未知者加速)1.集中帮困(教师或知者负责)2.分散帮困(同伴互帮)(八)反思小结(九)因人作业:通过交流讨论之后,再有目的的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植物。
11-1地面上的植物教案(2)

初一年级生物学科一备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____课时,主备人:_____张建平______课题第11章第1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点,说出他们的生活习性,能够识别一些典型的植物。
2.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够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
2. 能力目标1.通过描述各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比较植物之间的差异是,使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了解主要植物类群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裸子植物的特征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交流相关准备多媒体预学题二次备课姓名:___________同步练习P47:知识梳理教学过程一、回顾相关知识二、创设情境,感觉新知出示几种植物的种子,让学生尝试了解种子的结构,重点在于种皮的有无,了解植物种子的多样性。
三、自主研究,得到结论观察马尾松: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的马尾松,它是一类四季常绿的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叶细长。
每年秋天,雌球花都会发育成“松球果”将课前收集的松球果拿出观察。
思考:该种子的外面是否有种皮包被四、运用举例:介绍常见的几种裸子植物介绍裸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五、巩固练习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同步练习:反馈与巩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11.1 地面上的植物9-苏科版

5.11.1地面上的植物
——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贯众的观察,能够描述其生活环境、根、茎、叶的特征。
2.通过对其他蕨类植物(凤尾蕨)的观察,能够归纳概括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并初步学会辨别蕨类植物。
3.简单了解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贯众的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将其他蕨类植物(凤尾蕨)与贯众作比较,提高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能力。
3.通过描述几种蕨类植物的特征,逐步养成科学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实践,促进学生养成科学的观察态度和方法。
2.通过学习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分析树蕨大量减少的原因,认识到保护蕨类植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爱护身边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贯众的生活环境和根、茎、叶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对其他蕨类植物的观察,归纳概括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寻找和采集蕨类植物,购买几种蕨类植物的小盆栽,拍摄录像,制作课件等。
下《地面上的植物》学案

课题:第十一章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2)》课型:新授执笔:牛海军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观察贯众、概述出蕨类植物的特征。
2、观察葫芦藓,概述出苔藓植物的特征。
3、了解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医药、环保等方面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65—66页,观察贯众和葫芦藓,完成下列问题。
1、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常常生活在。
2、贯众的叶长出一些褐色斑点,是,里面有许多。
3、葫芦藓没有真正的,只有的。
叫做植物,如和。
三、合作探究结合课本65-66,观察贯众和葫芦藓,完成下列问题:(1)贯众的叶柄上叶,背面有,茎很短,在生长。
茎上有根。
(2)葫芦藓的叶,大多由构成,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输送,只能生活在环境中。
(3)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叶中都含有,能进行。
它们都是用繁殖后代,又叫。
四、当堂测评1、下列植物中具有根、茎、叶的是()A、海带B、衣藻C、水棉D、蕨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形成的器官。
()A、根B、果实C、茎D、叶3、蕨类植物长得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是()A、有了根茎叶的分化B、多年生植物C、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D、根茎叶长得高大4、下列哪项是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A、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都是多细胞植物体C、大都生活在阴湿环境中D、都不产生种子5、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这是因为()A、叶只有一层细胞,对有毒气体敏感。
B、苔藓是低等植物C、空气一旦干燥,植物便会死亡D、假根容易吸收有害物质6、肾蕨的地上部分属于()A、整个植物体B、根、茎、叶C、茎和叶D、叶片和叶柄7、下列不属于苔藓植物的特征是()A、受精离不开水B、一般具有茎、叶C、生活在阴湿环境中D、可开花产生种子8、下列各项中,容易有苔藓植物生长的地方是()A、释放浓烟工业区B、干旱沙漠地带C、江南水多的地区D、针叶林地9、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地面上的植物》第2课时教案

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第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以贯众为例进行观察活动,了解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以葫芦藓为例进行观察活动,能够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植物,让学生了解主要植物类群如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进行观察活动所需的材料:贯众、葫芦藓、放大镜、尺等;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你有没有留意在树荫下、墙角边等阴暗、潮湿的地方也会长一些植物,这些植物虽然没有我们上一节课所学的种子植物高大,但是它们在植物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二)蕨类植物师: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相似之处,都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但蕨类植物的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多。
为什么两类植物生活环境相似而形态差别很大呢?藏类植物在结构上又有什么特点呢?[观察贯众]师:将课前准备好的贯众拿出,供学生进行观察。
师:仔细看一看,贯众叶的形状是怎么样的?有叶柄吗?叶的背面有没有一些“斑点”?这是什么结构?用尺量一量贯众的高度,想一想,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吗?生:用放大镜观察贯众根的形态,在实验练习册的相关地方注出观众植株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师:观察贯众、凤尾厥、卷柏等植物。
他们的根、茎、叶与贯众相似吗?总结:大多数的厥类植物的茎都生长在地下。
叶从茎处向上生长,茎向下生有不定根,将植物固定在地面上,并从土壤吸取水分和养料。
在成熟的叶背面有许多孢子囊,依靠孢子囊内的孢子进行繁殖。
(三)苔藓植物师:根据平日的观察,谈谈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吗?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师:适时以课件同时展示部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并及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肯定、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学生对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上的植物》说课
第一节《地面上的植物》
一、说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此基础上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地面上的植物》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教材下册第四单元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握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的基本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要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一些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基础上进一点引出的,要求学生掌握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共同点和区别,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观察技能的训练,是学习本节的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与技能:
(1)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够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
(2)在比较植物之间的差异时,使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3)培养学生的和观察能力
B.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桃花和桃的观察,理解被子植物的特征。
(2)通过对马尾松的观察,理解裸子植物的特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调查活动,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3、重点、难点、
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能够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
三、说教法
1.自互导课堂教学模式: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
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
四、说学情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
我校是农村中学中条件较好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还算可以。
实验的动手能力强,讨论的思维活跃。
同学们非常适应和喜欢教师通过科学探究法传授新知识。
我校的“自互导”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小组合作的方法,每个小组中都有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他们举广泛,乐于实践,这些都为设计本节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五、说学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实验鉴别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存在,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3.自主学习法: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
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现在的生物教材,学生们通过看书就可以将一些知识点所能掌握,但要究其重点,还得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学习。
我校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互导”——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适应当今的生物教学。
“自学自测”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我让学生自学后完成一些基础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
“互学互助”这一环节,本节课我通过二次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一次学生小组内讨论,然后自己总结得出本节的重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掌握本节的重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培养观察动手实验、总结归纳的能力。
“导学导练”这个环节让教师和学生互动,结合所学知识点,我设计了三个题目:一个是拓展题,一个是会考题,还有一个是延伸题,通过所学知识师生共同分析和解决这些实质性的题目,从而检验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本节课我还有介绍我们泰兴的银杏、及我国是“裸子植物故乡”及一些重要的珍重稀裸子植物等,在介绍生物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植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