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化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化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认识常见的物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并了解它们的性质;
2. 掌握简单的物质变化观察和实验操作技巧;
3. 培养探索与实践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烧杯的基本形状和用途;
2. 硬币表面的变化;
3. 钢丝的变化;
4. 铜和铁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观察和讨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差异,激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对烧杯的疑问。
2. 学习活动
(1)烧杯的基本形状和用途
展示烧杯,让学生认识烧杯的形状和特点。
通过观察烧杯的形状和
底部的标记,说明烧杯的用途和加热物质的方式。
(2)硬币表面的变化
学生将一枚铜质硬币放入烧杯中,加热硬币,观察硬币表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硬币的材质和变化原因。
(3)钢丝的变化
学生将一根钢丝放入烧杯中,加热钢丝,观察钢丝的变化。
引导学
生观察钢丝表面的变化,了解钢丝的物质变化。
(4)铜和铁的比较
学生将一小块铜和一小块铁放入烧杯中,并按适当的方式加热。
观
察铜和铁的变化,比较它们的物质性质。
3. 实验探究
让学生自行选择物质进行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就观察到的变化进行解释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
1. 视频展示:通过呈现视频素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
过程和变化原理。
2.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实践操作能力。
3. 讨论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实验结果和变化原理。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和观察记录能力。
2. 对学生的讨论参与情况进行评价,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 观察学生的总结和解释,评价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
1. 烧杯、硬币、钢丝、铜块、铁块等材料;
2. 实验用火源和安全设备。
七、教学延伸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可以延伸学习其他物质的变化实验,如纸张的燃烧、冰的融化等。
通过本教学方案的实施,我们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