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雨后》word版表格式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美和孩子们的快乐心情。

进一步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3、扩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分析课文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雨后美景和孩子们嬉戏的快乐。

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雨后》研究教案设计和反思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36 《雨后》研究教案设计
阳城县第三小学王晋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认识课文中的部分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

3.鼓励同学们由熟练朗诵到试着背诵,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反复诵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兄妹纯洁烂漫,天真乐观的个性,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心爱护。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重点。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设计思路:
《雨后》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作。

作者冰心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图景,读来不由让人发出会心的一笑。

诗歌源自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教学中也只有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绘的生活,他们才能更深入的体验蕴涵的情趣。

因此,教学中,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玩水踩水的生活体验,从而融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与快乐,体验与水共乐、与泥共舞的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唤起生活经验
1.上课一开始,多媒体展示雷雨前后的场面,并配有刮风、下雨、打雷的声音。

2.教师问:“夏天,一场雷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夏天,一场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池塘里水满了,明晃晃的,像一面大镜子,碧绿的荷叶上晶莹的水珠滚来滚去。

一切都是那么美,那雨后的广场是什么样子呢?赶快去读一读吧!
【这样的情境创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三、体验生活,感情朗读:
过渡:小朋友都读得这么带劲,一定很向往,那就让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去看一看,玩一玩吧!
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

2.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学生的生活情感被激活后,一定会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争先恐后地描述想象中的孩子们玩水的快乐情景。


3.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
【这样的设计,把学生带入那特定的玩水情境,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诉说起自己和小伙伴玩水的种种趣事,感受体验那快活似神仙的童年生活。


4.让我们和书中小朋友一起像“赤脚神仙”一样,开开心心地读第一小节吧!请你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想读几遍就几遍,看谁读得最快乐。

学生可以轻声读,也可大声读,可一
个人单独读,也可以同桌合读还可跑下座位找好朋友一起读,反正方式不拘。

最后指名读,并让其他同学评议一番,说说理由。

【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感受会越来越深刻,情绪会越来越投入,读得也会越来越好。


学习第二、三小节
过渡:在这片海洋中,一位小哥哥也带着妹妹来踩水了,请同学们自读2、3小节,找出表现哥哥快乐的句子。

1.交流体会中朗读第二小节
(1)师:快乐似神仙的小哥哥在干什么?
(看图说)
生: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师:“使劲”还可换成什么词?(用劲、带劲、起劲)
(2)指导朗读第一句:
现在你脚下有一潭积水,请你用劲地踩一踩。

踩水快乐吗?把这份快乐带进句子读一读。

(指名多人读)
(3)指导朗读第2句:
A他喊:“妹,小心,滑!”
师:可是,他光顾着自己玩了吗?你从哪句话读懂的?(你真会读书!)你就是那个小哥哥,小哥哥,你好!你妹妹紧跟着过来了,你亲切地喊:“……”(细节指导:声调提高或短促)还有谁想读?你为什么声音这么响?(广场上人很多,声音低了妹妹听不到。


师:真是个细心的哥哥。

如果妹妹远远地,你应怎么喊?(高声地喊、亲切地喊、急促地喊)
师:老师听出来了,同样一句话,“妹,小心,滑!”我们可以亲切地喊、高声地喊、急促地喊,但都喊出了小哥哥关心妹妹、爱妹妹的一片兄妹之情!
(4)齐读第二节:
这样的好哥哥,你们喜欢吗?你还想当吗?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二节,看谁更像好哥哥!
2.默读第三节,引导学生质疑
师:摔了跤的小哥哥又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还是看看第三节吧!请小朋友们默读第3节。

边默读边想一想:读了这一节,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可在句子边上做上记号或写出你心中的的疑问。

学生质疑:我不明白为什么小哥哥滑了一跤,把裤子弄脏了,还那么高兴呢?(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
师:值得我们来研究研究。

小哥哥觉得什么事是令人糟糕的?可是转而一想,他又觉得(兴奋和骄傲呢)!什么事又让他引以为自豪呢!
学到这儿,你想说说:这是一个()的小哥哥?请你把你的想法用一个词或几个词写下来。

那你能把哥哥的快乐和可爱读出来吗?
学习第四小节
(1)自由读第四节:
师:说说你仿佛看到怎样的小妹妹,或做一做她的动作。

等会读得好的同学请上台演一演。

有信心吗?
(2)指名汇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你看到小妹妹了吗?
(3)演一演:
师:指名一人读,一人演。

其他都是小评委,看她演得像不像?
指名评价:你觉得她演得像吗?为什么?(“咬着唇儿”,不像男孩子们那样大呼小叫)(“提着裙儿”,不让雨水沾湿衣裳)(轻轻地小心地跑”,防止水中地滑)
你知道小妹妹想什么?(小妹妹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那你能把妹妹的可爱读出来吗?
四、感情朗读全文并背诵:
师:学了这首小诗,在你眼中,你觉得这是一个()的雨后!难怪作者说,(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学到这儿,你有没有办法让快乐留在脑海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喜欢的那节可以背下来。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你现在最想干什么?其实,快乐不仅仅在雨后,还在父母老师的关爱中,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只要大家用心体会,就会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最后把雨后的快乐延伸到同学的交往中,把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把快乐传播给在座的同学老师,使课文得到升华。

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板书设计
雨后
小哥哥使劲踩水摔了一跤
小妹妹小心地跑希望摔跤
《雨后》反思
《雨后》是冰心奶奶作的一首儿童诗,此诗构思不凡,以清新淡雅的语言,细腻而传神地描绘了一幅雨后群孩戏水的情景,特别是通过对兄妹俩语言、动作、神态的渲染,生动地勾画出孩子们活泼、俏皮的形象,极富童趣。

怎样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会诗中儿童特有的心理,进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回顾自己的整个教学实践过程谈一点感受。

一、直接导入,整体感知。

我们都知道教学要遵循整体性原则,拿到课文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因为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过程。

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呢?起初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整体感知玩水场面。

谈话导入,我由花草树木喜欢春雨说到孩子们喜欢夏天的雷雨,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彩虹高挂蓝天,孩子们跑出家门尽情地玩耍。

小朋友,你跑出家门会做什么呢?由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来说说雨后的快乐活动,再引到今天的所学内容,揭题提出学习任务,请学生初读诗歌。

这个过程我自以为步步引导很自然,让孩子打开记忆的闸门,来激发孩子相应的情感。

实践下来,感觉开头很冗长,学生没有从文本中去感知内容。

而一堂课,开头5分钟必须一下子吸引学生进入主题。

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直接导入的问题,“炎热的夏天里,大家最
喜欢什么?”引导学生读诗感知内容:“雨后是什么时候?冰心奶奶写了雨后的什么事呢?”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体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读后,谈了诗歌的大概内容,有的是概括性的,有的是具体的描述。

然后,由此引入到下一个环节:兄妹俩踩水的情景特别引人注目,兄妹俩是怎么踩水的呢?
二、由粗到细,品读词句。

1、步步牵引,限制了思维空间,教学易呈平面。

诗歌的重点部分是第二、第三节,小哥哥踩水的有趣可爱,尽情踩水的时候不忘照顾妹妹,叫妹妹小心滑,自己却滑了一跤,虽然成了泥裤子怕妈妈责怪,但却那么高兴骄傲。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描写兄妹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精心设计了几个教学细节。

我引导学生逐句理解朗读,体会人物心理。

“小哥哥是怎么踩水的?”由这个大问题引入,请学生读2、3节,然后读好第一个句子,先说词“使劲”,使多大的劲?再来读词“使劲地踩着水”,读句“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读出踩水的使劲,读出水花的高,读出踩水的有趣,进而读出男孩的调皮,这样逐层深入。

然后引到下句“妹——,小心——,滑——!”的多元化朗读,拖长音大声喊小哥哥的话,说说为什么这么读?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心。

再联系下文“说着自己就摔了一跤”,他还没喊完就摔跤了,所以“滑”字读短些,这样指导学生用两种方式来读哥哥提醒妹妹的话,读出不同的味道。

想象滑跤后的狼狈样,理解读好词语:“水淋淋”“泥裤子”,再来进行个性化朗读两个“糟糕”,如果你是小哥哥,说这话时,他会有怎样的动作,怎样的表情?让不同个性的小哥哥读出不同的语调,或急性子小哥哥着急地大声说,或慢性子的小哥哥慢慢吞吞地担心地读。

再来理解朗读为什么“兴奋,骄傲”?这样精细操作,老师紧紧把握了几个主要抓手,精雕细琢,步步到位,出现了几个教学亮点。

不过,由于教学预设全面,教学生成状态完全被老师一手控制,虽不会出什么差错,但这样步步牵引,条分缕析,.都是一个层次上的学习。

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失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主动性特点,掩盖了学习过程应有的矛盾和思想碰撞,扼杀了鲜活的学情,也造成了诸如活跃的想象、模糊的体验,会心的鉴赏,逆向的批判、不可言传的意会等综合语文素养的失落。

2、抛出大问题,铺设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学要呈立体。

整体感知全文时,抛出大问题来思考。

而在具体的一个段落块面的操作时,也要以一个总领性的问题来展开。

如学习重点部分时,“小哥哥是怎么踩水的?”这个问题既然问了,就要让学生在读完2、3节后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初步感知。

在学生回答后再相机扣词抓句,感情朗读。

而不是以此作为引子,只要求学生直接读句,说词说句,做理解分析,再读书。

读书要整体地读,反复地有层次地读,而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都是具体的,零碎的。

简简单单教语文就是要围绕一个大问题去读,读后说理解,然后再读,即悟读。

总之,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这个原则,从整体入手,来品读词句,不仅应体现在篇章教学上,而且在段落教学中更应体现这个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
计“串珠子”的大问题,为学生铺设广阔的思维空间,然后把一个个闪光的珠子------细节展现出来,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站立起来。

今天在教学时,我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

1、指导学生朗读的力度还不够。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读书的方式是多了,如自由读、同桌读、加上表情和动作读,但是教师指导的力度还不够,让学生评读也是少之又少,只有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体验,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2、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练、有趣。

一、引入课文
1、孩子们,在炎热的夏天里,你最希望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2、师板书:雨。

出示cai。

听,老师把雨带来了。

3、闭上眼睛想象:一场大雨过去了,太阳出来了,这个时候,天空
怎么样了?地上的树呀,草儿呀会是什么样儿?刚刚还汗流浃背的小朋友们会做什么呢?
4、抽学生说说。

5、孩子们,想看吗?出示cai。

6、孩子们,美吗?想不想亲自去看看?好,现在我们到广场上去看看。

7、打开书,读读第一小节。

二、读第一小节
1、生读第一小节。

2、孩子们,你们刚才通过朗读,已经来到了广场边上,看见了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3、引导学生说:(嫩绿)的树梢、(赤脚)的孩子、(快乐)的孩子们、(欢乐)的海洋
4、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描述。

(美、快乐……)
5、相机引导学生“美”或“快乐”地朗读第一小节(抽几个)
6、孩子们,你们想走进去看一看、玩一玩吗?
7、那我们一起快乐地把第一小节读一遍,就能进去玩了。

8、生读第一小节。

9、现在可以进广场里面去了吗?(可以)
10、还不行,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还得做什么?(脱鞋、赤脚)
11、板书“赤”,什么叫赤脚呢?对,就是光着脚丫子。

准备好了吗?
三、学习第二、三小节
1、谁愿意最先进去看看,读读第二三小节?
2、抽生读。

3、你看见谁了?
4、谁愿意接着来,带领大家见见这个小哥哥?
5、再抽生读。

6、抽生评价:听了她的朗读,你跟着进去了吗?(如果回答没有,则叫该生再读,再抽生评价:她的朗读声把你带进广场了吗?/如果回答有,则:还没有进入广场的举手,抽个不举手的再读。

老师给你个任务:通过朗读把剩下的同学带进去,一定要读好哦)
7、现在都进去了吗?看见小哥哥了吧?一块儿跟小哥哥打打招呼(小哥哥,你好啊!)
8、一起读读二三小节,看看小哥哥是怎么玩的?
9、孩子们,刚才在朗读中,在这两个小节里,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谁来当个热心人,告诉同学们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该怎样记住它们?
10、师相机指导“”、“”、“”等生字词。

11、生字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再来读一遍二三小节好吗?
12、生再读。

13、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这个小哥哥:()的小哥哥?(引导学生通过抓词句子得出:淘气、可爱、勇敢、快乐)
14、生或师引导说完后:请男孩子们“淘气”地读一遍。

15、请女孩子们“可爱”地读一遍。

16、让我们大家勇敢地、不怕摔跤地读一遍。

17、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18、引出:快乐得——像神仙一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19、愿不愿意跟着老师,和这个小哥哥一块儿来快乐地读读。

20、师生同读二三小节。

四、读第五小节
1、善于观察的孩子一定发现了,这个广场上还有很多人,比如:小妹妹。

看见了吗?
2、咱么都来看一看吧?自由读第五小节,看看读这个小节有没有困难?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一会儿站起来热心地提醒大家。

3、生自读。

4、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5、现在咱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小妹妹。

读这个小节。

6、你认为小妹妹可爱吗?快乐吗,哪些地方让你有这种感觉?不着急,一会儿你站起来一边表演,一边朗读,我们就知道了。

现在先准备准备。

7、生独自或组团练读。

8、谁来表演朗读?
9、分别抽个别学生表演朗读,师评价。

10、现在我们一块儿和小妹妹来快乐地读读。

11、生再读这个小节。

五、拓展升华
1、孩子们,我们站在广场上,享受着雨后的清凉与快乐,让我们再一次朗读全文,感受这种舒服,好吗?
2、师生齐读全文、
3、小哥哥淘气,小妹妹可爱,你们呢?你们是怎么玩的呢?可不可以写在本子上,通过文字告诉老师和大家?
4、鼓励学生写一写、
5、汇报、评价、
6、还有时间就组织背诵、
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人们都说:“夏天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刚刚还是万里晴空,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2.是呀,雨后清新的空气,清凉的微风固然令人喜爱,然而,许多小朋友更喜欢赤着脚到水塘里去踩水玩水,看谁溅起的水花儿高,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呀!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乐情景写成一首小诗,题目就叫:雨后(板书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去雨后的广场看看、玩玩,好吗?
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这首诗歌吧?(师配乐范读)
3、看了你们的表情,我知道你们非常想读这么有趣、这么美的诗歌吧!打开书,赶紧读吧!(生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营造乐读氛围
1、检查自读情况
看你们读书投入的样子,老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看来,你们真的非常喜欢这首诗歌。

想要读美这首诗歌,我们就先来扫除一下文字障碍。

(1)出示:树梢赤脚使劲短粗
妹妹发射兴奋咬着
自读;指名读,正音:兴;齐读。

(2)过渡:本课的生字词都会读了,这几个词儿你能读好吗?
出示:水花儿唇儿裙儿
自己自由读;指名读;领读;齐读。

[
2、小朋友,生字会读了,我相信你们课文一定会读得更棒!再读一读课文,把你们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马上读给大家听。

(1)自由读(2)指名读,评(3)同桌互读
3、小朋友,课文读了这么多遍,你有什么想说的?
运用想像,感受童心童趣
过渡:是啊,多么快乐的时光,连老师也仿佛回到了童年,让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看一看,玩一玩吧!
三、精读课文
1、出示第1小节,学生自由读第1小节。

交流:你读了第1小节,仿佛看到了什么?
2、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
3、指导朗读
刚才,你们玩得那么开心,说得那么起劲,现在,能用朗读来表达你们的快乐吗?
①用你喜欢的方式,想读几遍就读几遍,看谁读得最快乐,象神仙一样。

②指名读,评,再读。

四、通过表演,体验生成快乐。

过渡:(看图)看,水中来了一对兄妹两,他们是怎样玩水的呢?读一读诗歌的2、3、4小节。

1、小哥哥是怎样玩水的?指名读
2、3小节
(1)“使劲地踩”(做做动作,踩一踩)
“喊”(喊一喊,小妹妹在哪里?后面。

再喊一次)
“滑了一跤”
(2)谁来演一演小哥哥是怎样玩水的?(自己再读读第2小节,想一想可以怎么演)
①指名读
②学生评议:你觉得怎样?
③你们在位子上也演一演
④你能把这种有趣读出来吗?(自由读,齐读)
(3)教师采访表演的孩子:“你滑了一跤,觉得怎样?心里怎样想的?”
(4)书中的小男孩又是什么表现呢?齐读第3小节
老师觉得奇怪,滑了一跤的男孩子,一边嘴里说“糟糕——糟糕”,一边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说糟糕?为什么兴奋?为什么回骄傲?)
下面我们再来读读第一小节,你能在读时,把语气读得更象,表情更逼真吗?(指名读)
(5)让我们一起再读读小哥哥玩水的情景。

齐读
2、小哥哥玩得如此开心,如此尽兴,小妹妹呢?(指名女生读)
I、看图理解:“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泥裤子”是指?
II、动作表演体会
“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
III、你们看,小妹妹动作非常的谨慎,但心里却也想干什么?[
是啊,小妹妹既担心自己会把衣服弄脏,又希望能痛痛快快地玩一场。

你看,她的心情多矛盾呀!你能读出小妹妹的这种心情吗?(指名读,范读,女生齐读)
分角色朗读
一场大雨过后,这对小兄妹俩玩得多开心啊!(男生读2、3小节,女生读4小节)
4、你们能把这对小兄妹玩水的情景表演出来吗?同桌的小朋友一个做哥哥,一个做妹妹,演一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