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制度整改工作会讲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制度整改工作会讲话
大家知道,从年开始,我县已连续进行了三轮“审改”,对这项工作既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所以又说是一项新工作,因为改革无止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改革。
对这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今年提出的在全县党政机关中开展“两个更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有关部门已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县“两个更加”领导小组和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门进行了研究。
下面,我根据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有关意见,讲四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坚定深化“审改”的信心
年,县委、县政府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开展了第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随后,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继在年开展了第二轮“审改”,年借《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之际,又适时开展了第三轮“审改”。
总结前三轮“审改”工作情况,应该说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审批事项大幅削减。
年以前,县政府部门共有审批总事项1512项,年第一轮“审改”减少了41.54%,年第二轮“审改”减少了34.2%,年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暨第三轮“审改”,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清理和规范。
目前,县级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336项、非行政许可事
项361项,总共697项。
二是审批速度大为提高。
目前县级审批事项平均承诺工作日为6.4个工作日,比“审改”前提速60%以上。
三是审批方式不断创新。
在“减少”和“集中”的同时,我们又多方探索,不断创新审批方式,力求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审批服务。
我们推广了“一审一核”制,审批环节减少了三分之二。
目前进审批服务中心的事项实行“一审一核”制的共125项,占进中心办理事项的51.87%;我们试行了告知承诺制,目前已在兽药经营、食品经营、普通货物运输等16个项目中试行;我们还探索了网上审批制,结合全县电子政务建设,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开展了网上查询、网上投诉、网上资料下载以及办公自动化等工作,制定了全面实行网上审批的技术方案,成功开发出各类审批流程软件,现正在抓紧推广应用之中。
四是集中办事制度基本建立。
我们建立了县行政审批的集中办事机构——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现进中心的部门已达18个,办理事项达到241项。
中心成立六年多来,平均总办件量达86万件,平均每个工作日办理632件,承诺件按期办结率100%,提前办结率达97.6%,时间提前率达62.7%,行政许可准确率达100%,群众评价满意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初步建立了一套高效、协调、规范的管理体系。
总的来说,我县审批制度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连续三轮的“审改”,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投资环境,方便了群众办事,树立了政府形象,赢得了上级和群众的充分认可与肯定。
这些成绩既为我们开展新一轮改革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更加坚定了搞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二、认清形势,增强深化“审改”的责任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机关的一场自我变革、自我完善,是为建立现代行政管理体制而破旧立新的一项艰巨工程。
我县经过前三轮的改革和清理,审批事项大大减少,审批方式得到规范和创新,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办事。
同时也推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优化。
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目前的审批过程中仍然存在审批主体不合法、事项过多、前置环节繁杂、审批行为不够规范、中介机构收费过高等问题,与经济发展要求仍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为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从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建设“三型”政府的高度,深刻认识当前我县开展这次审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在
要求。
依法行政,不仅是科学行政、民主行政的基础,也是科学行政、民主行政的保障。
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是约束和规范行政权力,使其授予有序、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而审批权力又是众多行政权力中数量最多、涉及范围最广、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的权力。
通过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将有利于依法规范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加快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政府职能实现了很大转变。
但是,现行行政审批体制中,政府在管理上还存在越位、错位和缺位的现象,管理着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或者该管而又没有管好的事。
有些同一项目,一些部门实现了放权,但另一些部门还实行严格管理。
虽然目前“门难进,脸难看”等问题已得到了有效解决,但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整天忙于审查材料,变着法子在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上挑“毛病”,寻找不予审批的理由,一旦作出审批,则如释重负,对被许可人不闻不问,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管理上,重审批轻监管或只审批不监管的现象十分突出。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必须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坚决取消那些不符合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和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妨碍市场开放竞争的审批事项,放权于中介组织、放权于企业、放权于市场,切实将政府职能转
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特别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推行阳光政务,建设开放型政府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工作已越来越被自觉地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办法,规定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通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各级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据、条件、材料、程序以及收费标准、办理期限和办理结果均按规定向社会公布,自觉将审批权力的运行置于阳光之下,就能有效防止暗箱操作,减少以权谋私,促进廉政建设。
总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今社会,区域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环境的竞争。
特别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电力、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相对较紧,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并未宽松,这就更需要我们十分注重包括审批环境在内的政务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为广大来绍投资者提供更加温馨周到的政务服务。
通过践行“两个更加”教育实践活动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三型”政府建设,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软环境。
三、本次“审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这次审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坚持经济中心,推进率先发展”
的总体要求,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及上级加强依法行政的有关文件规定,突出“两个更加”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规范事权为重点,在前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与程序,强化行政责任,创新审批方式,降低审批成本,提高审批效率,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工作体制,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工作目标是:通过“审改”活动,全面理清我县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底数,达到“清理一批、规范一批、集中一批”的工作成效,使全县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更加明确、规范。
所谓清理一批。
就是通过梳理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依据、主体、程序,对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所谓规范一批。
就是对因新的法律、法规、规章等颁布实施导致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条件、程序、期限等发生变化,或因机构改革和部门职能调整导致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实施机关发生变化,或授权、委托行政许可(审批)职能不够规范等情形,进行全面规范,并在法定期限内尽可能缩短办理期限,提高许可(审批)效率。
所谓集中一批。
就是对各行政许可(审批)实施主体行使行政许可(审批)职能的科室尽可能相对集中,对属行政许可的审批,必须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已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设立窗口的单位,必须由窗口承担统一受理和送达的职能。
根据以上确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本次“审改”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全面清理许可(审批)事项。
要在前三次“审改”清理的基础上,以缩减项目、减少环节、健全制度、强化服务、加强监督、落实责任、纳入考核为目标,对所有的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实施机关、实施程序、申报条件和收费依据进行全面清理。
其中对行政许可事项,因前几次搞的比较具体,这次着重是根据上位法的变化和上级部门审批权限的收放及本县机构设置的变化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对非行政许可事项,则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各部门应将现有所有正在行使的非许可审批事项的名称、依据、条件、材料、程序、期限、收费等情况一一列出,并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及时提出保留、取消、修改、增加等调整意见,报县“审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二是实行行政许可(审批)职能归并。
实行行政机关内设机构行政许可(审批)职能归并,是指改革现行行政机关行政许可(审批)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