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
【命题趋势】
文言断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内容,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一般考核两类试题,一是断不断的问题,一是如何断的问题,答题时注意对比选项,根据句子结构和内容进行断句。

【真题再现】
【2021年新高考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
..,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
宗室
..,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上曰:“然。

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
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
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考点详解】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

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1. 根据“曰”“云”“言”等对话词语断句。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
“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2. 根据常用虚词断句。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当然,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3. 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无……乎”等,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4. 根据词性词义以及语法结构断句。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

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

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词前。

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

重点注意以下几种结构:
(1)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指由“主语+谓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谓语用于陈述主语的行为、性质、状态等,二者是一个整体,其间不能断开。

(2)连动结构。

连动结构由“主语”发出的两个动态性词语构成,表示前后相承的两个动作行为,有
的其后紧接表示动作行为目的的短句。

连动句的两个谓语之间,一般不可断开。

(3)动宾结构。

指由“动词+宾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宾语是动词支配的对象,这个对象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它与动词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可断开。

(4)动补结构。

指由“动词+补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补语对动作产生的时间、处所、原因、结果等进行补充说明。

(5)介词结构。

指由“介词+宾语”构成的句式,它一般被置于句末充当句子的状
语,称为状语后置。

一是由“以”领起的介词结构。

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以孝悌之义”是介词结构,也是后置状语。

二是以“于”领起的介词结构,如“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于市朝”是介词结构,也是后置状语。

在断句时,不能把介词结构与前面的动词断开。

5. 根据排比对偶与反复等修辞断句。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

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6.还要注意有时古代的特殊称谓,专用词语不要断开。

【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

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

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粥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

既而思明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

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帝贷诸将罪,以光弼兼幽州大都督长史。

广德二年七月,薨于徐州,
时年五十七。

辍朝三日,赠太保,谥曰武穆
..。

(节选自《旧唐书·李光弼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B.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C.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D.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

”准曰:“臣欲
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
..,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
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
..,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昌言喜推奖后进,掌漕湖外时,李沆通判潭州,昌言谓有台辅之量,表闻于朝。

王旦宰岳州平江,昌言一见,识其远大,以女妻之,后皆为贤相。

王禹偁自卑秩擢词职,亦昌言所荐也。

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宋史·列传第二十六赵昌言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B.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C.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D.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

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

帝曰:“已约晋王矣。

”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

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

因与普计下太原。

普曰太愿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开宝二年冬,普尝病,车驾幸中书。

(摘编自《宋史·赵普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B.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C.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D.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初,拜殿中侍御史,改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

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赵普,擅增刑名,因上言,欲求见太祖以白其事。

未引对,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俱厉。

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

(节选自《宋史·雷德骧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
B.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
C.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
D.帝怒/令左右曳出/诏置极典/俄怒/解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刺史知德骧旧为/省郎以客礼之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明公定冀州
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
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B.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C.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D.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临兖州,辟.为治中从事。

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

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摘编自《三国志·毛玠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B.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C.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D.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笺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熏走庆之收之以归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

赠.
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鼓吹
..一部。

谥曰武。

庆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
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选自《梁书•陈庆之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
B.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
C.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
D.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州召主簿
..,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向知鄜州。

大水冒城郭,沉室庐,死者相枕。

郡卒戍延安,诣主将求归视。

弗得,皆亡奔。

至,则家人无存者,聚谋为盗,民大恐。

向遣吏晓之曰冒法以赴急人之常情而不听若辈归此武将不知变之过也亟往收溺尸贳汝擅还之罪众人庭下注谢一境乃安。

节选自《宋史·薛向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向遣吏晓之曰/冒法以赴急/人之常情/而不听/若辈归/此武将不知变之/过也/亟往收溺尸/贳汝擅还之罪/众人庭下泣谢/一境乃安/
B.向遣吏晓之曰/冒法以赴急/人之常情/而不听/若辈归/此武将不知变之过也/亟往收溺尸/贳汝擅还之罪/众人庭下泣谢/一境乃安/
C.向遣吏晓之曰/冒法以赴急/人之常情/而不听若辈归/此武将不知变之/过也/亟往收溺尸/贳汝擅还之罪/众人庭下泣谢/一境乃安/
D.向遣吏晓之曰/冒法以赴急/人之常情/而不听若辈归/此武将不知变之过也/亟往收溺尸/贳汝擅还之罪/众人庭下泣谢/一境乃安/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
..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
小学教授轮对
..,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C.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D.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德元年,历迁黄门侍郎
....。

弟彦博,为中书侍郎。

对居近密,议者荣之。

高祖从容谓曰:“我起义晋阳,为卿一门耳。

”寻转工部进拜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太宗以隐太子巢刺王之故令大雅镇洛阳以俟变大雅数陈秘策甚蒙嘉赏。

(选自《旧唐书·温大雅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转工部/进拜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太宗以隐太子巢刺王之故/令大雅镇洛阳/以俟变/大雅数陈秘策/甚蒙嘉赏
B.寻转工部/进拜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太宗以隐太子/巢刺王之故/令大雅镇洛阳以俟变/大雅数陈秘策/甚蒙嘉赏
C.寻转工部/进拜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太宗以隐太子巢刺王之故/令大雅镇洛阳以俟变/大雅数陈秘策/甚蒙嘉赏
D.寻转工部/进拜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太宗以隐太子/巢刺王之故/令大雅镇洛阳/以俟变/大雅数陈秘策/甚蒙嘉赏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旦一樵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
中之塞。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

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注:①朝毵(sān):地名。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B.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C.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D.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议西事,主兴屯田,闻者迂之。

及观宗棠奏论关内外旧屯之弊以谓挂名兵籍不得更事农宜画兵农为
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然后人服其老谋。

既入觐.,赐紫禁城骑马,使内侍二人扶掖上殿,授军机大臣
....,兼值译署。

国家承平久,武备弛不振,而海外诸国争言富强,虽中国屡平大难,彼犹私议以为脆弱也。

及宗棠平帕夏,外国乃稍稍传说之。

(选自《清史稿·左宗棠传》,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观宗棠奏论/关内外旧屯之弊/以谓挂名兵籍/不得更事农/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然后人服其老谋
B.及观宗棠奏论关内外旧屯之弊/以谓挂名兵籍/不得更事农/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然后人服其老谋
C.及观宗棠奏论/关内外旧屯之弊/以谓挂名兵籍/不得更事农/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然后人服其老谋
D.及观宗棠奏论关内外旧屯之弊/以谓挂名兵籍/不得更事农/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
然后人服其老谋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
..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

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①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拜谢。

魏征进曰:“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①南牙,即“南衙”,指宰相。

②遣爱,房玄龄次子,名俊,字遗爱。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B.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C.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D.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口/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携贵金币。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帝大悦,爵赏有差。

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首陈祖义剽掠商旅。

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和大败其众,擒祖义。

(选自《明史·郑和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
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