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主治医师专业实践能力-2-1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控制主治医师专业实践能力-2-1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总题数:50,分数:50.00)
1.乙胺嗪(海群生)治疗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的剂量分别是每次0.2g,每天3次,连服7天;0.5g,每天2次,连服2~4天,一般需要
∙A.1个疗程
∙B.2~3个疗程
∙C.4~5个疗程
∙D.长期服用至慢性淋巴丝虫病征状体征消失
∙E.每个月重复1个疗程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乙胺嗪(海群生)治疗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的剂量分别是每次0.2g,每天3次,连服7天;0.5g,每天2次,连服2~4天,一般需要2~3个疗程。

2.下列属预防措施范围的是
∙A.儿童氟斑牙患病率>30%
∙B.饮水含氟量>1.0mg/L
∙C.人群日总摄氟量>3.5mg/人·日
∙D.饮水含氟量<1.0mg/L
∙E.成人氟骨症患病率<2.0%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规定饮水中氟含量0.5~1.0mg/L。

3.对抗艾滋病病毒有效的药物配伍是
∙A.单一药物
∙B.任何一种以上的药物即可应用
∙C.针对病毒复制的不同环节的联合用药
∙D.轮换用药
∙E.感染者和病人分别用两种药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4.根据我国丝虫病防治规划,要求在全国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的时间是
∙A.2020年
∙B.2010年
∙C.2005年
∙D.2015年
∙E.2020年以后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根据我国丝虫病防治规划,要求在全国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的时间是 2005年。

5.目前控制结核病流行最有效的措施是
∙A.给未感染者接种卡介苗
∙B.给感染者服用抗结核药物预防发病
∙C.对污染的空气进行消毒
∙D.发现并及时治愈传染性肺结核病人
∙E.病人的碗、筷与健康人分开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目前控制结核病流行最有效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即发现并及时治愈传染性肺结核病人。

6.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
∙A.年龄、性别、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短期波动、季节性和周期性
∙D.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
∙E.国家、地区和城乡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

7.下面哪种研究属于分析性研究
∙A.病例对照研究
∙B.临床试验
∙C.社区干预试验
∙D.生态学研究
∙E.以上都不是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病例对照研究是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

8.某小学生患猩红热,防疫人员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在追溯传染源时,除猩红热患者外,还应询问其在距发病最长潜伏期内接触过的
∙A.咽峡炎患者
∙B.扁桃体炎患者
∙C.中耳炎患者
∙D.丹毒患者
∙E.咽峡炎患者、扁桃体炎患者、中耳炎患者、丹毒患者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

9.下列哪项是慢性病防治的误区
∙A.慢性病是老年病
∙B.慢性病是富贵病
∙C.慢性病不是公共卫生问题
∙D.A+B牛C
∙E.A+C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10.某地发生霍乱疫情后,对疫点采取的下列措施,正确的措施是
∙A.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就地隔离治疗
∙B.对所有人隔离治疗
∙C.给予传染源发病前5天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预防服药,服药后不限制其活动范围
∙D.病后有过接触的人预防服药,服药后不限制其活动
∙E.不用采取什么措施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疫点是指发生病人、疑似病人或发现带菌者的地方。

对疑似病例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隔离,限制他们的活动并对其排泄物进行消毒,尤应避免粪便对水源的污染。

11.鼠疫病原体的储存宿主是哪类动物
∙A.啮齿目
∙B.兔形目
∙C.蚤目
∙D.偶蹄目
∙E.奇蹄目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鼠间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

12.HIV检测的阳性结果报告应由哪个实验出具
∙A.正规医院的化验室
∙B.初筛实验室
∙C.各级卫生防疫站的实验室
∙D.确认实验室
∙E.医疗事故鉴定中心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13.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
∙A.潜伏期
∙B.前驱期
∙C.临床症状期
∙D.传染期
∙E.恢复期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都有传染性,属于传染期。

14.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的储存宿主是
∙A.黑猩猩
∙B.长臂猿
∙C.长尾猴
∙D.绒猴
∙E.还不知道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埃博拉是扎伊尔的一条小河,位于Yambuku北郊,从该河附近村庄的一位病人首次分离到该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该病的天然储存宿主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方式至今尚不清楚。

15.按照我国儿童免疫程序,儿童在出生时规定接种的疫苗为
∙A.卡介苗
∙B.乙肝疫苗第1针
∙C.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第1针
∙D.脊灰疫苗
∙E.百白破疫苗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16.下面哪项不是包虫病的传染源
∙A.狗
∙B.狼
∙C.豺
∙D.狐
∙E.人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17.目前对麻风公认的传染源是
∙A.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
∙B.患过多菌型麻风的患者
∙C.麻风病人和带菌动物
∙D.患有麻风的病人
∙E.查菌阳性的少菌型病人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为麻风病的传染源。

18.发热伴寒战最不常见于哪一项
∙A.大叶性肺炎
∙B.败血症
∙C.药物热
∙D.淋巴瘤
∙E.输血反应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19.在对性病患者进行咨询时,以下哪类话题不宜与患者讨论
∙A.患者的危险行为
∙B.是否了解淋病、沙眼衣原体、梅毒及软下疳等疾病的区别∙C.患者的性伴情况及怎样使其接受治疗
∙D.是否知道如何正确使用避孕套
∙E.讨论避免危险行为的方法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淋病、沙眼衣原体、梅毒及软下咱等疾病的区别为专业知识,不应询问病人。

20.我国现行对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政策是
∙A.主要由综合医院发现并治疗管理肺结核病人
∙B.肺结核病人要住院隔离
∙C.肺结核病人包括传染性病人不住院治疗,主要为自我服药
∙D.综合医疗机构发现的肺结核病人要转诊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实行归口管理
∙E.只对传染性脯结核病人采取住院隔离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我国现行对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政策是综合医疗机构发现的肺结核病人要转珍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实行归口管理。

21.关于安全注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安全注射指对疫苗或药品用安全处理过的无菌器材进行注射
∙B.换针头不换针管也是一种不安全注射的操作
∙C.WHO公布发展中国家儿童每年接受的免疫注射中有30%是不安全的
∙D.不安全注射会造成艾滋病毒的传播
∙E.煮沸消毒也能达到灭菌效果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22.伤寒、副伤寒经常性综合性预防措施应有
∙A.加强饮水、污水管理,做好粪便和污物管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与灭蝇工作
∙B.灭鼠
∙C.灭蚤
∙D.无需管理
∙E.灭蚊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防控要点:①开展卫生健康教育。

②加强引用水卫生管理和污水处理,做好粪便管理和污物处理。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灭蝇。

③对疫情地区重点人群进行伤寒菌苗的预防接种。

作好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治疗病人,所有伤寒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时隔离治疗。

④对被污染的厕所、地面、食具、衣物、用品等实施随时消毒,病人的排泄物、粪、尿等要严格消毒。

23.分析某地麻疹患者年龄构成,显示主要集中在学龄儿童(单峰),提示
∙A.近年基础免疫已加强,但复种工作未跟上
∙B.多年无麻疹大流行
∙C.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均未做好
∙D.可能存在特殊原因
∙E.初期麻疹疫苗免疫质量欠佳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24.对丝虫病例具有确诊意义,最可行的检查是
∙A.检测丝虫循环抗原
∙B.夜间采血血检微丝蚴
∙C.血检嗜酸性细胞计数增高
∙D.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阳性
∙E.病理组织活检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以实验室检查为标准,从外周血液、乳糜尿、抽出液中查出微丝蚴和成虫即可确诊。

25.关于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B.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年龄在65岁以上
∙C.遗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D.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占全球总死亡的一半以上
∙E.几乎在所有国家中有10%~30%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26.乙胺嗪(海群生)治疗马来丝虫病的方法是
∙A.总剂量2~4g,2~4天分服,一般需2~3个疗程
∙B.0.5g,每天2次,长期服用至慢性丝虫病症状体征消失
∙C.总剂量4.2g,7天分服
∙D.0.2g,每天3次,连服7天
∙E.0.5g,每天2次,2~4天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乙胺嗪(海群生)治疗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的剂量分别是每次0.2g,每天3次,连服7天;0.5g,每天2次,连服2~4天,一般需要2~3个疗程。

27.对诊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应采取的措施是
∙A.戒酒
∙B.离开有害环境
∙C.药物治疗
∙D.离开有害环境、药物治疗
∙E.戒酒、离开有害环境、药物治疗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28.对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发病和死亡居高不下
∙B.危险因素水平持续上升
∙C.疾病增长幅度城市高于农村
∙D.疾病负担不堪重负
∙E.高发年龄为中年人群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农村高于城市的显著特点。

29.抗原进入机体后,发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分为
∙A.2个阶段
∙B.3个阶段
∙C.4个阶段
∙D.5个阶段
∙E.6个阶段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免疫应答是抗原进入机体后选择性地刺激免疫系统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过程,通常指的是特异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相当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3个阶段。

30.霍乱弧菌在肠道定居后,在该处繁殖并产生致泻性极强的毒素,使患者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综合征。

该毒素为下列5种毒素中的哪一种
∙A.志贺样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耐热肠毒素
∙D.溶血素
∙E.溶细胞素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霍乱弧菌在肠道定居后,在该处繁殖并产生致泻性霍乱肠毒素,使患者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综合征。

31.使用涂片法诊断淋病,以下哪种说法不对
∙A.见到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为诊断指标
∙B.在直肠标本的检测中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不适宜检测男性无症状的患者
∙D.此法检测男性尿道标本的敏感性在90%以上
∙E.此方法检测女性标本仅有较好的特异性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90%以上男性病人的尿道分泌物做革兰染色涂片可迅速找到淋球菌,而女性阴道分泌物革兰染色检查的敏感性仅约60%。

有咽或直肠感染症状的男性和女性,均应做培养或遗传学诊断,因为其革兰染色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差。

32.在中国开展行为危险因素监测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邮寄调查表
∙B.面对面询问
∙C.电话调查
∙D.现场自填调查表
∙E.小组访谈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33.流行性出血热病程可分为哪五期
∙A.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B.潜伏期、发热期、休克期、多尿期、恢复期
∙C.发热期、蛋白尿期、高热期、肾出血期、恢复期
∙D.潜伏期、发热期、高血压期、休克期、恢复期
∙E.发热期、多尿期、高血压期、多尿期、恢复期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上表现为三大主征、五期经过。

五期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34.旋毛虫病的主要动物传染源是
∙A.狼
∙B.蚊
∙C.猫
∙D.猪
∙E.牛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在我国旋毛虫感染率较高的动物有猪、犬。

35.目前我国恶性疟主要在
∙A.海南、云南两省
∙B.云南、广西、广东三省
∙C.广东、海南
∙D.云南、贵州两省
∙E.海南、云南两省,其余各省有输入性病例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36.患儿6岁,8个月时有麻疹疫苗接种史,主诉发热6天,出疹2天并伴咳嗽入院。

发热10天前有麻疹接触史。

入院体检发现眼结膜充血,患儿耳后、颈部、发际边缘有不规则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体温39.5℃,心肺听诊正常。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麻疹或风疹
∙B.肠道病毒感染
∙C.药疹
∙D.幼儿急疹
∙E.水痘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37.下列不涉及慢病监测项目的是
∙A.MONICA项目
∙B.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
∙C.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
∙D.肿瘤登记
∙E.全国疫情报告系统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38.下列对登革热的描述,正确的是
∙A.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
∙B.仅儿童易感,感染后全部发病
∙C.仅儿童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
∙D.仅青壮年易感,感染后全部发病
∙E.仅青壮年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人对登革热普遍易感,尤其是从非流行地区到流行区的旅行者,均没有免疫力,而且目前尚无预防的疫苗,若被染疫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极易感染而发病,如患登革出血热将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39.对疑似乙型脑炎病例的确诊主要依靠
∙A.临床症状
∙B.流行病学调查
∙C.血常规化验结果
∙D.体征
∙E.血清学检查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40.我国对疟疾的防治对策是
∙A.加强和落实灭蚊及传染源防治的综合措施
∙B.严格执行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C.加强疟情监测
∙D.A+B+C
∙E.A+B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我国对疟疾的防治对策是:严格执行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加强疟情监测;加强和落实灭蚊及传染源防治的综合措施。

41.治疗班氏和马来丝虫病的药物是
∙A.乙胺嗪
∙B.磺胺类药物
∙C.苯并咪唑类药物
∙D.氯喹
∙E.噻嘧啶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乙胺嗪对微丝蚴及成虫都有杀灭作用,为治疗丝虫病的首选药物。

42.计划免疫评价的常用指标是
∙A.建卡率
∙B.接种率
∙C.保护率
∙D.抗体阳转率
∙E.以上都对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计划免疫评价的常用指标包括建卡率、接种率、四苗覆盖率,冷链设备完好率。

43.常规预防白喉的方法是对易感人群接种
∙A.抗毒素
∙B.类毒素
∙C.外毒素
∙D.灭活菌苗
∙E.青毒素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对易感者预防接种白喉类毒素是控制白喉的根本措施;及时隔离和积极治疗患者、集体儿童机构内的接触者留观7天并做咽拭子培养等,可避免疾病的蔓延。

44.指出A群链球菌引起的严重综合征的重要症状
∙A.广泛性肌肉坏死,脓液有粪臭味
∙B.引起化脓
∙C.一旦挤压脓肿,细菌人血引起败血症
∙D.脓血便
∙E.低血压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链球菌绝大多数是A群β溶血性链球菌(AG-BHS),其临床表现:菌血症、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筋膜炎、肌炎等。

45.PATCH模式是指社区健康规划策略,以下不属于PATCH模式程序的是
∙A.选择主要的健康问题
∙B.制订综合的干预计划
∙C.社区动员,收集和组织数据
∙D.效果强化
∙E.评价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社区健康的规划策略(PATCH) (在社区全人群中开展,通过开展社区综合健康促进,建立有效的疾病危险因素的监测体系,达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或避免危险因素的作用的目标)。

PATCH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CDC与地方保健部门和社区组织合作,共同建立的一种社区健康规划模式。

PATCH包括社区成员参与项目、数据对项目发展的指导、参与者制订综合的健康促进策略、评价的重点在于信息反馈和项目改进、社区的健康促进功能有所提高5个基本元素。

PATCH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含动员社区、收集和组织数据资料、选择健康优先、制订综合干预计划、PATCH评估5个阶段。

46.目前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不列为收集的资料是
∙A.人口资料
∙B.出生资料
∙C.患病资料
∙D.死亡资料
∙E.传染病发病资料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47.某村经调查饮水含砷量平均浓度为0.21mg/L,轻度砷中毒病人检出率为25%,中度砷中毒病人为4%,重度病人为1%,该病村应划为
∙A.轻病区
∙B.巾病区
∙C.重病区
∙D.特重病区
∙E.高砷病区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中等病区:饮水砷含量在0.21~0.5mg/L,砷中毒患病率为10%~30%。

48.疾病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是
∙A.定期检查
∙B.群众自我检查
∙C.合理用药
∙D.早期用药
∙E.以上都正确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要达到“三早”就要向群众宣传防病知识和有病早治的好处,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开发适宜的筛检方法及检测手段。

49.恙虫病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错误
∙A.发热
∙B.溃疡
∙C.焦痂
∙D.皮疹
∙E.瘀斑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恙虫病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寒战、焦痂或特异性溃疡、淋巴结肿痛、皮疹、肝脾大。

50.棘球蚴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之一是
∙A.机械损害
∙B.阻塞性病变
∙C.肉芽肿
∙D.炎症反应
E.寄生部位坏死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在人体棘球蚴所产生的损害主要是机械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