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六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性学科达标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书》载:“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武帝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加强君主的权力
C.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D.加强对中央官员的监督
2.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
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下表为日本不
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对其解读有误
..的是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区域集团化组织相继成立。

对这些组织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区域集团化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竞争加剧的结果
B.区域集团化组织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动,其负面影响较突出
C.经济全球化是建在共同市场上的,区域集团化以相似的社会制度为基础D.现在经济全球化进展日趋缓慢,区域集团化组织有加速发展势头
5.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

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

作者的观点是: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6.二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末,中、俄开始实行市场经济。

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市场经济体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
C.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已无差别
D.宏观调控与市场体制相结合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识
7.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

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

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8.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

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

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

对这段言论评价最确切的是
A.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
B.客观分析中西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
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D.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在华垄断
9.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重大事件,有学者作出评论:无论‘新政’被看作拯救者还是破
坏者,它都必须被看作那个时代绝对的创新。

”下列表述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全面修正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彻底放弃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D.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0.1959年,北京最高的建筑是新建的民族饭店,高47.4米,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

如今北京最高的建筑是高330米的国贸大厦。

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
A.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B.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
C.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D.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
11.秦朝统一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12.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
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幼。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
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一致
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13.西汉宣帝五凤四年,“耿寿昌请于边郡皆筑仓,谷贱时增价而籴,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

下列史实与“常平仓”思想一致的是
A.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B.明清王朝的海禁政策
C.苏联农业集体化D.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调整法》14.“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有公职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立宪君主制
C.君主专制
D.议会制共和
15.下列法律文件: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德国1871年宪法。

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是本国的根本大法——宪法 B.都以此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都以此确立了共和政体 D.都以此为标志确立了本国的近代政体16.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围绕这段话进行了如下讨论,你不能同意的观点是
A.它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
B.它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
C.它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
D.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新政治体制的渴望和探索
17.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这反映了
A.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C.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18.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强化君主专制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19.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其最新著作《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使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具有预见性
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
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20.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

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

”下列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21.“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

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22.“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这句话反映出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A.反对民族压迫 B.反对君主专制 C.反对满洲贵族 D.反对帝国主义23.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

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的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

”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B.维新变革思潮
C.全盘西化思潮D.民主主义思潮
24.英国前驻华大使、《邓小平传记》作者理查德·埃文斯爵士说:“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确立了中国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

”邓小平确立的“中国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是指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5.电视剧《神话》是国内首部“穿越时空”题材的电视剧,让历史人物蒙毅将军和公主穿越古今,演绎出美丽的故事。

人类实现“穿越时空”梦想的近代科学依据主要是A.相对论 B.量子论 C.牛顿力学 D.太阳中心论26.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把他杀死。

孟子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故事见《孟子·梁惠王下》)。

这里反映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存天理,灭人欲 D.仁政
27.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母亲李萍避走大漠,时蒙古人称汉人为“阿其那”(狗),“塞斯黑”(猪),到满人统治时期,汉人的情绪爆发最激烈的体现是:
A.民主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族主义
28.在举行婚礼的仪式上有一个仪式叫“分大小”,即按新郎的家庭血缘关系,由司仪依次念出长辈亲族的称谓,新娘、新郎依次行礼,长辈给礼钱。

这体现了下列哪一制度的影响?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世袭制
29.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3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 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22分,第32题18分,共40分。

)
3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于变化成为世界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

回顾历史,中国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下列三张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巨人中国瓜分中国
图一(18世纪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图二(19世纪后期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1)结合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外交情况,分析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

( 6分)
(2)结合所学谈谈图二这种状况对中国近代社会产
生了哪些影响?(12分)
(3)图片三反映的是好莱坞大片《2012》,人们可以
看到中国人抗震救灾的情节,该情节展示了中国形
象,打破了好莱坞大片中美国人一直被塑造为拯救世
界的英雄的惯例。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造成图片四中“中国形象”的原
因。

(4分)图三影片《2012》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愚智孝天、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殊迥别,惟有至之而已: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植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

……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遂,故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建耳: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及至其时,自当变通。

——康有为《中庸往》(1901年) 材料二(同陂)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

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完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曰: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恶诸君于是等缪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袍幸甚!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 材料三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

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

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

……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

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什么? (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说要从“最上之改革着手”的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