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未确知测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航空运输市场的发展,机队数量的增多和航空器的大型化,航空安全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
机务维修部门承担着执管飞机的维修任务,是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于民航整体安全水平具有直接影响。
翻开中国民航史上的空难记实,其中绝大多数事故都是因为飞行操作或维修作风等原因造成的。
近年来,我国民航维修差错、重复性故障和劳动安全生产事故等时常发生,反映出我国民航维修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引起民航局和航空维修单位的高度重视。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未确知测度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未确知测度
1、前言
机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生产系统,机务维修安全管理工作正逐步趋向系统化,易受到人员、机械设备、生产环境、自然环境,组织管理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未确知测度理论恰能处理机务维修安全管理评估系统中的未确知信息,避免由于信息缺失使评估结果失真,将不确定性信息转化为相对确知信息。
未确知测度方法具有摆脱信息不确知的缺陷,同时不需要大量样本和服从某种典型分布,通过置信度识别,使得到的评估结果可信度和有效度更高。
因此,未确知测度理论为确定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的等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指标体系
航空公司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是由影响安全工作的各个因素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
航空公司机务维修系统安全管理的评估(水平)指标体系构建是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
目前,民航维修领域还未形成一套确定的机务维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难以对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成为首要问题。
机务维修系统是由维修人员、机械设备、环境和管理4个基本因素构成,是以人为核心,设备为基础,环境为客观条件,管理为重要手段,涉及面广、关系复杂的综合系统。
机务维修从业人员是航空公司机务维修生产活动的主体,其安全行为受到个人经历、性格、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技能训练等因素制约,同时维修工作质量的好坏与人的技能水平、员工责任心、疲劳程度和心理素质等息息相关;机务维修必须满足局方航空适航管理要求,依据机队维修可靠性数据、机务信息管理和日常运行状态监控,调整维修间隔和维修任务,以达到降低维修差错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环境界面上,机务人员易受到强噪声、极端的温度条件(太热或太冷)、照明不良、恶劣天气条件以及异常的振动等恶劣环境影响;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协调民航机务维修工作中各个要素,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其中,绩效管理能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组织管理水平决定了安全方针政策实施深度,安全文化在SMS的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规章制度是航空维修安全的有力保障,监督管理水平与质量管理水平是维修系统安全有序进行的基础。
基于人(man)、机(machine)、环境(environment)、管理(manage⁃ment)系统理论、Reason模型和SHEL模型等理论和方法,依据AC-145-15要求,结合航空公司机队可靠性管理数据,国内外机务维修日常安全管理具体情况等,根据调研结果(选取48个指标制作调研问卷,发放120份问卷对指标体系打分比较,并统计分析筛选,得出23个主要评估指标),从维修人员(X1)、机械设备(X2)、环境(X3)和管理(X4)等4方面提出了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1级指标,员工受教育年限(y11),员工平均工龄(y12),…,安全文化建设(y45)和监督管理水平(y46)为2级指标。
根据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本身的性质以及实际操作和调研结果以及文献将安全等级进行了划分。
3、实证分析
以某航空公司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状况为考察对象进行分析,其评估数据分为2类,一类为定性指标,对于这类指标选取了航空公司30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10机务专家和5位SMS实施人员分别对各个定性指标进行评分,为了客观反映评分,采用计算平均值;另一类指标为定量指标,直接从机务维修单位查取,取航空公司机务维修2009年某月数据。
依据未确知测度函数定义和各个评估指标的分级标准,依据具体指标的变化特点选用适当每个指标未确知测度函数。
对于极大型指标即越大越优指标,可建立未确知测度函数;对于极小型指标越小越优如y21,可建立未确知测度函数;对于y31和y34半定量指标。
各个指标的权重为ω1=
{0.0883,0.0713,0.0890,0.1568,0.0886,0.2152,0.1834,0.1074};ω2={0.2483,0.2235,0.2020,0.1689,0.1573};ω3=
{0.1688,0.3684,0.2085,0.2543};ω4=
{0.1124,0.3219,0.1061,0.1846,0.1542,0.1208},根据式确定单因素测度向量Rm,得到单因素测度向量构成多因素指标综合测度矩阵。
各因素在总目标中的权重为W=
{0.3782,0.2131,0.1040,0.3047},根据得出所评估对象的多因素测度向量为μ={0.2672,0.3180,0.3024,0.0907,0.0210,0.0007}。
取置信度λ=0.6,得到k0=min{0.2672+0.3180+0.3024>0.6}=3,于是可判判断该维修单位安全管理水平(评估等级)为Ⅲ级,即安全管理水平等级为一般安全,这与维修单位安全管理水平实际情况是相符的。
经过评估过程及对安全生产实际状况分析,得出该维修单位安全管理水平受到近年来航空公司运输量的快速增加,机队规模的迅速扩大,维修人员的人机比不足,维修人员工作压力增大,新飞机新机型不断引进以及飞机老龄问题等方面的影响。
4、结论
1)鉴于民航机务维修领域目前尚未建立一个明确的安全管理评估体系,系统分析和探讨了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个评估指标体系,依据维修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确定了安全管理水平的等级标准。
2)考虑到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易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点,应用未确知理论建立了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分析模型。
通过直观化构造维修单位安全管理测度函数,确定了某航空公司维修单位安全管理单、多因素指标测度向量,利用置信度识别准则公式,客观地得出了该维修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等级。
3)实例表明,该模型方法具有简单、科学、实用和操作性强特点,能够客观地反映评估对象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倪峰.基于民航飞机运行安全的A航空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D].复旦大学,2010.
[2]郑珂珂,左洪福.航空公司机务维修安全评估技术研究[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1(6):80-83.
(作者单位:Ameco杭州分公司)
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未确知测度分析
文/沈玮琪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