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海市娄山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娄山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试题数:8,总分:100
1.(填空题,10分)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山重水复疑无路,___ 。
(陆游《游山西村》)
(4)___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5)《爱莲说》文中直接点明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___ ,___ 。
2.(问答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木兰诗》是 ___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___
A.这段文字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B.“东市……买长鞭”几句运用夸张,写木兰紧张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重视。
C.“旦辞……鸣啾啾”几句写出行进速度之快,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D.“旦辞……鸣啾啾”几句还表现了小儿女的内心始终牵挂着年迈的父母。
3.(问答题,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卖油翁》选自《___ 》,作者是宋代的 ___
(2)请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以我酌油知之
(3)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___
A.第一段写陈尧咨射箭;第二段写卖油翁酌油。
B.本文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C.本文开头强调了陈尧咨射箭本领高超,点出了他的自高自大。
D.“康肃笑而遣之”的“笑”表现了康肃公陈尧咨被卖油翁高超技艺折服。
4.(问答题,7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吕蒙正荐才
上① 尝欲遣人使朔方② ,谕中书③ 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④ ,上不许.。
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
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⑤ 尔。
”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
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同列悚息不敢动。
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
”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注】① 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
② 朔方:北方。
③ 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
④ 退以名上:退朝后把姓名呈了上去。
⑤ 谅:相信,信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 上不许.___
② 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 ___
(2)下列对画线句“其人可使,余人不及”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
A.这个人可以使用,其他人无法到达。
B.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人比不上他。
C.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人无法到达。
D.这个人可以使用,其他人比不上他。
(3)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太宗具有的优秀品质。
5.(问答题,12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扬州漆器
① 扬州漆器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
漆器一般指在表面涂漆的木材、陶瓷和金
属等器物。
我们的祖先最早认识漆的特性,他们从漆树上采割天然漆汁——生漆,把它涂刷于器物表面,留下一层耐湿、耐热、耐磨并有光泽的保护膜,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作美化装饰之用。
② 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
西汉时,已获得高度发展。
扬州出土的汉代漆器不下万余件,其中彩绘漆器最多,宝石镶嵌、金银平贴等新工艺均已出现。
唐代扬州漆器生产已颇兴盛,螺钮镶嵌等工艺逐步成熟并形成特色。
到了元代,扬州已逐渐成为全国漆器的制作中心,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
点螺工艺的出现,更是熠熠生辉,促进了漆器造型艺术的提高。
明清两代,扬州漆器进入全盛时期。
刷红雕漆、百宝镶嵌等传统工艺颇为兴旺。
堆漆、割彩、雕漆嵌玉等新工艺继之而起,品种之多,居全国之冠。
③ 目前,扬州漆器主要分为雕漆嵌玉、螺钿镶嵌、骨石镶嵌等几个类别。
“雕漆嵌玉”秉
承“剔红”传统,在器物表面涂漆均须若干层,多的要涂上百层,使漆面具有相当的厚度,精心
在漆面上作出浮雕,并嵌上金银、宝石等名贵材料雕成的各种造型,显出严谨透彻、浓厚天然的特点。
“螺钿镶嵌”有两种:一种是“挖嵌”或“坎螺”;一种是“平磨螺钿”,七十年代制作的大型地屏《南京长江大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点螺”漆器是扬州漆器厂近年来研制成功的失传已
久的“螺钿镶嵌”品种之一。
“点”指的是技法,“螺”指的是材料,即选择各种自然色彩的贝壳、
夜光螺等原材料,精制成细于发丝、薄如蝉翼的螺片,用特制的工具一片片、一丝丝地点嵌在漆坯上,构成图案。
因这种技法是把“螺”“点”于漆上,故名“点螺”。
“骨石镶嵌”采用牛骨、青田石等各种材料镶嵌而成,具有色彩丰富、自然生动的艺术特色。
④ 历史悠久的扬州漆器,如今蓬勃发展,推陈出新,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展望未来,
漆艺之花将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根据“中国建材网”资料改编)(1)第① 段中说“我们的祖先最早认识漆的特性”,他们把漆涂刷于器物表面,起到了 ___ 和
___ 器物的作用。
(2)分析第② 段,在下表中的a、b、c、d处填写相关内容。
明方法是 ___ ,其作用是 ___
(4)根据第③ 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
A.目前,扬州漆器主要分为雕漆嵌玉、螺钿镶嵌、骨石镶嵌等几个类别。
B.“雕漆嵌玉”秉承“剔红”传统,显出严谨透彻、浓厚天然的特点。
C.“点螺”漆器是扬州漆器厂近年来研制成功的失传已久的“螺钿镶嵌”唯一品种。
D.“骨石镶嵌”具有色彩丰富、自然生动的艺术特色。
6.(问答题,1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另类孝道
尤今
① 阿顺最近常常被妈妈用藤鞭打。
有时,妈妈挥鞭打他手心;有时,打他手臂。
② 打手心,他任由她打,一声不吭;但是,如果打的是他手臂,他出门时便刻意换上长袖衬衫以掩盖一道一道的鞭痕。
③ 他唯一的希望是妈妈不要在公众场合打他。
毕竟,一个年过半百的人在众目睽睽下被一个七旬老妪打,绝对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爱嚼舌根的人不知道会口沫横飞地杜撰出多少子虚乌有的故事;更何况,阿顺在提早退休之前,曾经得过“模范教师奖”,倘若不巧被莘莘学子看到他被打的一幕,不知会散播出多少让人难以承受的流言蜚语。
现在,人人都拥有手机这个“无形的武器”,只要有人随意一拍而挂上社交媒体,他在学府多年攒积的好名声,就会付诸东流了。
一生一世为儿子着想的老妈妈,应该也不愿看到儿子落入如此狼狈的境地吧?所以阿顺在家里被打后,总会好声好气地对老妈妈说道:“妈,在家里,我任您打;出门在外,您可千万别打我啊!”奇怪的是,懵懵懂懂的老妈妈,却好像听懂了这话,每天早晨阿顺带她出门散步时,她总是一贯慈眉善目的样子;有时,碰到人,还会主动问好。
大家都说,这个老太太,真是和气啊!
④ 阿顺三岁丧父,亲友劝他母亲再婚,她死活不肯。
她一心一意只想把阿顺抚养成人。
为此吃尽苦头,但从不喊一声苦。
⑤ 缺乏父亲的管教,阿顺上了小学后,常常躲懒旷课,惹是生非。
她苦口婆心地劝他,他却当作耳边风。
有一回,老师拨电投诉他在学校种种冥顽不灵的行径,她终于动怒了。
她像一头发疯的狮子,抡起藤鞭打他,用的是开天pì地的那种力道和劲道。
之后,母亲指着父亲的遗照,泪流满面地对他说:“没把你教好,我以后怎么有脸去见你父亲啊!”母兼父职的苦和
累,明明白白地写在她布满血丝的双眸里。
在这一刹那间,阿顺突然读懂了母亲的心。
⑥ 这次刻骨míng心的鞭打,成了阿顺人生的分界线。
从此,他没让母亲再次抡起藤鞭。
⑦ 一直保持独身的他,计划退休后带身子硬朗的母亲去环游世界。
⑧ 可是,母亲竟在73岁那年患上了失智症,每天过得浑浑噩噩的,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阿顺提早退休,竟日陪伴她。
失智后的母亲变成了一个老小孩,他找了许多儿童的游戏陪她玩,让她为画册上色,让她堆砌彩色积木,但母亲兴味索然。
病况日益恶化,阿顺最担心的是,母亲有一天会认不得他,使原本心连心的两个人在同一屋檐下形同陌路。
⑨ 有一天,当神情萎蔫的母亲看到挂在门后那一根蒙尘的藤鞭时,浑浊的双眸突然亮了
起来,对着阿顺,她大声喊道:“你,过来!”
⑩ 她颤巍巍地抡起了藤鞭,打他;奇怪的是,她身子瘦削,力道却不小。
⑪ 朋友看到他手臂的鞭痕,惊问:“你怎么让她打成这个样子呢?”
⑫ 阿顺毫不介意地说:“只要她还认得我,知道我是她儿子,我什么苦都愿意承受。
”
⑬ 朋友又问:“你怎么知道她还认得你呢?”
⑭ 阿顺答道:“每次她打我,总说同一句话:‘没把你教好,我以后怎么有脸去见你父亲啊!’
别人活着是往前挪,她是往后走,走回了年轻的岁月。
她为我挨了一生的苦,现在,我承受一点皮肉之痛,又算得了什么呢?”
⑮ 朋友不再说话,转过头去,用手拭了一下眼睛。
⑯ 阿顺履行的,是另类孝道。
(选自《意林》2020年05期有删改)(1)请给第⑤ 和⑥ 段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开天pì地___
刻骨míng心 ___
(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⑨ 段文字。
(3)请分析第⑭ 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文章虽不长但布局谋篇颇具匠心,以下关于语段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
A.文章以阿顺被打起笔,没有交待主人公的年龄及被打原因,有设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
作用。
B.第③ 段写阿顺希望不要在公众场合被母亲打,是为了抨击社会上一些人不明就里、歪曲事
实的丑恶现象。
C.第⑤ 段插入阿顺小时被母亲鞭打的往事,为下文写母亲患失智症后打阿顺作了铺垫和合理
的解释。
D.第⑮ 段写朋友被深深地打动,以至于流出了眼泪,既有对母亲年老的悲哀,又从侧面衬托
出阿顺孝心可嘉。
(5)阅读全文,试分析作者为主人公命名“阿顺”的用意 ___ 其孝道“另类”的具体表现 ___
7.(问答题,5分)阅读《骆驼祥子》选文,完成问题。
屋自从一到城里来,他就是“祥子”,仿佛根本没有个姓;如今,“骆驼”摆在“祥子”之上,就更没人关心他到底姓什么了。
有姓无姓,他自己也并不在乎。
不过三条牲口才换了那么几块钱,而自己倒落了个外号,他觉得有点不大上算。
(1)请写出祥子名字的前面被冠以“骆驼”的原因。
(2)“祥子仿佛根本没有个姓”,这处细节交代有什么用意?小说中,像祥子一样没有具体名姓的小人物比比皆是,请你试着再举出一例。
8.(问答题,40分)题目:《口罩下的真情岁月》
要求:
(1)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记叙文;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4)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娄山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试题数:8,总分:100
1.(填空题,10分)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山重水复疑无路,___ 。
(陆游《游山西村》)
(4)___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5)《爱莲说》文中直接点明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___ ,___ 。
【正确答案】:[1]独怆然而涕下; [2]会当凌绝顶; [3]柳暗花明又一村; [4]苔痕上阶绿;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独怆然而涕下(注意“涕”的书写)
(2)会当凌绝顶(注意“凌”的书写)
(3)柳暗花明又一村
(4)苔痕上阶绿(注意“痕”的书写)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问答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木兰诗》是 ___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___
A.这段文字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B.“东市……买长鞭”几句运用夸张,写木兰紧张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重视。
C.“旦辞……鸣啾啾”几句写出行进速度之快,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D.“旦辞……鸣啾啾”几句还表现了小儿女的内心始终牵挂着年迈的父母。
【正确答案】:南北朝; B
【解析】:【参考译文】
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
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
这首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本题考查对《木兰诗》内容的辨析。
ACD.正确;
B.有误,写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
故选:B。
答案:
(1)南北朝
(2)B
【点评】: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概括思想情感。
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3.(问答题,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卖油翁》选自《___ 》,作者是宋代的 ___
(2)请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以我酌油知之
(3)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___
A.第一段写陈尧咨射箭;第二段写卖油翁酌油。
B.本文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C.本文开头强调了陈尧咨射箭本领高超,点出了他的自高自大。
D.“康肃笑而遣之”的“笑”表现了康肃公陈尧咨被卖油翁高超技艺折服。
【正确答案】:归田录; 欧阳修。
; D
【解析】:参考译文:
陈康肃公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
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康肃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晚号六一居士。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语:以,凭借;之,这个道理。
句意: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康肃笑而遣之”的“笑”更多的是一种尴尬的笑。
故选:D。
答案:
(1)《归田录》欧阳修
(2)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3)D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
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
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
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
即删去不译的词。
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
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
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4.(问答题,7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吕蒙正荐才
上① 尝欲遣人使朔方② ,谕中书③ 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④ ,上不许.。
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
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⑤ 尔。
”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
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同列悚息不敢动。
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
”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注】① 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
② 朔方:北方。
③ 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
④ 退以名上:退朝后把姓名呈了上去。
⑤ 谅:相信,信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 上不许.___
② 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 ___
(2)下列对画线句“其人可使,余人不及”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
A.这个人可以使用,其他人无法到达。
B.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人比不上他。
C.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人无法到达。
D.这个人可以使用,其他人比不上他。
(3)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太宗具有的优秀品质。
【正确答案】:同意; 最终; D
【解析】:参考译文:
宋太宗想派一个人出使朔方,让宰相吕蒙正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
吕蒙正很快就上疏推荐了一个人,可是宋太宗不同意。
后来,宋太宗又三次让吕蒙正推荐合适的人选,他每次回答都是开始推荐的那个人。
宋太宗十分恼怒,把他的奏折扔在地上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固执!”吕蒙正说:“不是我固执,而是陛下还没有真正了解他,他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别人都比不上他。
我不愿为了取悦陛下而害了国家大事。
”大臣们见吕蒙正这样和皇帝抗争,都吓得屏住呼吸,不敢动。
但吕蒙正却很坦然地上前拾起奏折,不慌不忙地放入怀中,慢慢地退了下来。
罢朝后,宋太宗头脑冷静了下来,对左右的人说:“吕蒙正的气量,我比不上。
”继而用了吕蒙正推荐的那个人,果然很称职。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 句意为:宋太宗不同意。
许:同意。
② 句意为:继而用了吕蒙正推荐的那个人。
卒:最终。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使,出使;及,比得上。
句意为: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人比不上他。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
’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意思是:罢朝后,宋太宗头脑冷静了下来,对左右的人说“吕蒙正的气量,我比不上。
”继而用了吕蒙正推荐的那个人,果然很称职,可见宋太宗能明辨是非,冷静理智。
答案:
(1)① 同意;② 最终。
(2)D
(3)明辨是非,冷静理智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 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 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 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5.(问答题,12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扬州漆器
① 扬州漆器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
漆器一般指在表面涂漆的木材、陶瓷和金
属等器物。
我们的祖先最早认识漆的特性,他们从漆树上采割天然漆汁——生漆,把它涂刷于器物表面,留下一层耐湿、耐热、耐磨并有光泽的保护膜,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作美化装饰之用。
② 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
西汉时,已获得高度发展。
扬州出土的汉代漆器不下万余件,其中彩绘漆器最多,宝石镶嵌、金银平贴等新工艺均已出现。
唐代扬州漆器生产已颇兴盛,螺钮镶嵌等工艺逐步成熟并形成特色。
到了元代,扬州已逐渐成为全国漆器的制作中心,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
点螺工艺的出现,更是熠熠生辉,促进了漆器造型艺术的提高。
明清两代,扬州漆器进入全盛时期。
刷红雕漆、百宝镶嵌等传统工艺颇为兴旺。
堆漆、割彩、雕漆嵌玉等新工艺继之而起,品种之多,居全国之冠。
③ 目前,扬州漆器主要分为雕漆嵌玉、螺钿镶嵌、骨石镶嵌等几个类别。
“雕漆嵌玉”秉
承“剔红”传统,在器物表面涂漆均须若干层,多的要涂上百层,使漆面具有相当的厚度,精心
在漆面上作出浮雕,并嵌上金银、宝石等名贵材料雕成的各种造型,显出严谨透彻、浓厚天然的特点。
“螺钿镶嵌”有两种:一种是“挖嵌”或“坎螺”;一种是“平磨螺钿”,七十年代制作的大型地屏《南京长江大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点螺”漆器是扬州漆器厂近年来研制成功的失传已
久的“螺钿镶嵌”品种之一。
“点”指的是技法,“螺”指的是材料,即选择各种自然色彩的贝壳、
夜光螺等原材料,精制成细于发丝、薄如蝉翼的螺片,用特制的工具一片片、一丝丝地点嵌在漆坯上,构成图案。
因这种技法是把“螺”“点”于漆上,故名“点螺”。
“骨石镶嵌”采用牛骨、青田石等各种材料镶嵌而成,具有色彩丰富、自然生动的艺术特色。
④ 历史悠久的扬州漆器,如今蓬勃发展,推陈出新,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展望未来,
漆艺之花将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根据“中国建材网”资料改编)
(1)第① 段中说“我们的祖先最早认识漆的特性”,他们把漆涂刷于器物表面,起到了 ___ 和
___ 器物的作用。
(2)分析第② 段,在下表中的a、b、c、d处填写相关内容。
明方法是 ___ ,其作用是 ___
(4)根据第③ 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
A.目前,扬州漆器主要分为雕漆嵌玉、螺钿镶嵌、骨石镶嵌等几个类别。
B.“雕漆嵌玉”秉承“剔红”传统,显出严谨透彻、浓厚天然的特点。
C.“点螺”漆器是扬州漆器厂近年来研制成功的失传已久的“螺钿镶嵌”唯一品种。
D.“骨石镶嵌”具有色彩丰富、自然生动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保护; 美化装饰; 扬州的漆器生产历史悠久; 螺钿镶嵌; 已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或:扬州已逐渐成为全国漆器的制作中心); 堆漆、剔彩,雕漆嵌玉; 举例子; 举大型地平
《南京长江大桥》为例,具体说明了平磨螺细的特点。
; C
【解析】:这篇文章首先引出说明对象“扬州漆器”并介绍了器物刷漆的作用,接着介绍扬州的
漆器生产历史悠久,然后介绍扬州漆器的类别,最后展望未来美好的前景。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提炼。
根据第① 段“把它涂刷于器物表面,留下一层耐湿、耐热、耐磨并有光泽的保护膜,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作美化装饰之用”提炼即可。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第② 段中心句“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再根据“西汉时,已
获得高度发展.扬州出土的汉代漆器不下万余件,其中彩绘漆器最多,宝石镶嵌、金银平贴等
新工艺均已出现。
唐代扬州漆器生产已颇兴盛,螺钮镶嵌等工艺逐步成熟并形成特色。
到了元代,扬州已逐渐成为全国漆器的制作中心,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点螺工艺的出现,更是熠熠生辉,促进了漆器造型艺术的提高。
明清两代,扬州漆器进入全盛时期。
刷红雕漆、百宝镶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