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与改进措施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与改进措施探究
发布时间:2021-12-27T08:00:35.774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4期作者:王秀然李泉慧杨秀
[导读] 教育的发展关键是师资队伍,山东民办高校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和社会力量,发展起步又晚,因此出现了诸多问题: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合理,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参加培训、交流机会较少,发展缺乏后劲,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福利待遇差尤其是退休待遇比公办院校低很多,这是影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关键制度原因。
王秀然李泉慧杨秀
山东现代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教育的发展关键是师资队伍,山东民办高校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和社会力量,发展起步又晚,因此出现了诸多问题: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合理,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参加培训、交流机会较少,发展缺乏后劲,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福利待遇差尤其是退休待遇比公办院校低很多,这是影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关键制度原因。
相应提出改进措施:健全管理制度,实行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的管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称、高学历硕士博士的老师,与企业合作引进双师人才,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师资保障;政府应为民办高校教师提供更多培训、交流机会,为其职业发展开拓路径;提高福利待遇是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困境;改进措施
教育的发展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国1949年,全国大专院校205所,民办学校49所,占高校总数的39.5%。
建国初期时民办高校教师主要是公办学校的兼职教师,专职教师比例很低。
改革开放后民办高校开始得到快速发展,1996年民办高校教师887人,占公办院校教师0.02%。
2006年,全国民办教师总数148836人,占公办院校教师13.8%。
2016年,全国民办高校专任教师总数达到311512人,占公办高校专任教师19.6%,民办教师数量和占比不断提高。
教师的职称结构也逐渐趋向合理。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2016年11月进行了修订,确立了民办教育的合法地位,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及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2016年1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民办学校教职工社会保障机制。
但是至今民办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
一、问题的缘起
中国现有高等教育是由公办学校为主体、民办学校为辅的构成体系。
公办学校由国家投入财政性资金举办,民办高等院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民办高校教师就是在民办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我国民办教育的历史悠久,最初的民办教育是从有实力又有远见的家庭开始举办,私塾便是典型的民间力量办学,但是民办高等教育较晚。
新中国成立后民办教育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1949年-1952年,建国初期对民办高校通过改造、接管和调整,1952年私立学校中止。
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大发展的需要,民办高等教育重新起步发展,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民办高校的数量、招生人数增加,也逐渐建立了以硕博士为主的专职教师队伍,为提高学生技能从企业和高校聘请部分外聘兼职教师,民办高校教师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
二、山东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中国民办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满足了更多青年上大学的愿望,通过教育提高了他们的技能和素质,为教育大众化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但因起步较晚、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经费来源的限制,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其发展。
1.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合理。
尽管国家颁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社会对民办高校认可度较低、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民办高校教师的劳动得不到应得的报酬,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民办高校教师辞职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公办院校开办早,老中青、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较合理,而民办院校开设晚待遇低,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不合理,未形成合理梯队,有些青黄不接。
民办院校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比例最高,其次是外聘的退休的老教师多,中年骨干教师很少;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很低,初级、中级职称教师比例很大;具有博士学历和海外留学归来学生少。
3.参加培训、交流机会较少,发展缺乏后劲,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公办高校教师授课任务较少、有较多的机会参加学术会议,到国内外更高层次的学校交流学习,而民办高校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民办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空间受限、缺乏后劲。
4.福利待遇差尤其是退休待遇比公办院校低很多,民办高校教师承担更多授课任务,要把高考分数相对低的学生培养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而得到的报酬相对公办院校教师低。
退休待遇差距更大,在山东民办院校教师退休金按企业标准计发,而不是按照公办院校教师的事业退休标准计发,即使是高级职称退休金只能是公办院校退休教师的20%-30%,这是影响民办高校教师稳定性的关键制度原因。
而杭州等城市早在2005年就开始实施公办、民办教师退休待遇一致,有力促进民办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措施
(一)治标
1.健全管理制度,实行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的管理。
民办学校层面不断完善管理,适当调整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为从教营造良好环境,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在管理中的影响力,发挥更大的作用,搭建更好的教师发展平台。
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人事管理不只是事务性管理也需要有长期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职称评定、薪资等管理规定,真正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要保障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就需要引进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称、高学历硕士博士的老师,与企业合作引进双师人才,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3.为民办高校教师提供更多培训、交流机会,为其职业发展开拓路径。
从国家层面建立民办高校教师专项发展基金,用于教师培训、进修学习等,不断提高教师水平和能力,“教师是立校之本,兴校之源”。
4.提高福利待遇是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通过政府资金支持、社会捐赠扩大其收入来源,而不是只靠收取学费的单一经费来源,从而提高教师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
(二)治本
1.改善法律制度环境
虽然国家对民办高校教师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等方面都有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法定权利与实然权利并不对等,更需要落实到位。
营造民办、公办高校教师平等对待、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建立针对民办院校教师的养老保险立法,形成与公办院校同等保障待遇将有力保障民办教师的退休待遇和师资的稳定。
2.加大政府投入、多方筹措办学资金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不稳定、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少、学习进修机会少,其根本原因都在于学校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是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现实原因,要解决经费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增加收入来源:一是政府增加投入是重要一环,与公办院校类似给与民办学校学生一定的财政拨款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教师进修学习、退休待遇等,从而稳定民办教师队伍,逐渐提高民办教育质量。
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个人捐资、入股等方式增加学校收入来源。
三是给与民办学校一定优惠政策鼓励兴办企业增加收入。
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学校收入从而解决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资金瓶颈,更好提高民办教育质量。
总之,要保证民办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必须有稳定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的稳定则需要能有落地的政策、资金支持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6.11
[2]刘华.国内外民办(私立)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借鉴.[J]民办教育研究.2007(06)
[3]周庆、周斌.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原因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教育.2007(01)
[4]马艳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当代教师教育.2020(6)
[5]阙明昆,费坚,王慧英.改革开放四十年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回顾、经验与前瞻.[J]高等教育管理.2019(1)
作者简介
王秀然,女,(1965-),山东乳山人,山东现代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教育管理。
本文是“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与对策研究”成果之一;也是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科研课题“山东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改进措施研究”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