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作文
“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作文篇1
我是个科学迷。
对我来说,每一次的科学课,都是那么生动、有趣,令人难忘。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课是利用土电话来讲解声音的传播。
事先,我们都准备好了一个土电话。
上课了,老师要我们拿出来,观察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老师话音未落,同学们已仔仔细细地“研究”起来。
不一会儿,大家似乎“研究”好了,老师提问:“土电话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有的同学说:“土电话是由‘纸杯’、‘棉线’和‘牙签’组成的。
”
还有的同学站起来道:“土电话是由‘话筒’和‘电话线’组成的。
”
“大家的说法都很好,但最标准的说法是:土电话是由‘话筒’部分和‘电话线’组成的,牙签用来固定‘话筒’,算是‘话筒’的一部分”,老师赞许地说。
“那你们既然知道了它的组成,要不要来试着玩玩呢?”老师微笑着说。
“要!”同学们齐声喊道。
“那你们跟自己的同桌玩一玩,再摸一摸”电话线“,看看有什么感觉。
”
同学们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过了一会儿,老师问:“同学们,和自己的同桌玩的感觉怎样?”
“感觉声音好大!”有同学喊,“‘电话线’震动得好厉害!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学过《声音的传播》这一课吧,声音是靠震动传递的.。
线是固体,传声的能力远远大于空气,一方说话的声音通过震动传给线,线再传给对方纸杯,所以感觉声音大。
”
“哦,原来如此!”
放学以后,我又拿出土电话,请公公婆婆和我一起玩。
一边玩,我一边把其中的原理告诉他们,他们听了直点头,夸我科学知识掌握得不错。
后来,我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土电话是一种古老的具有实用性和娱乐性的工具,由中国人最先发明,是电话机最初的原型。
这真是生活处处有科学呀!
“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作文篇2
生活中有许多奥秘都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其中有一件事对我的启发最大。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正在帮妈妈干家务,没想到把热水瓶的盖子盖上不久就突然听到“砰”的一声,瓶盖蹦了出来,看到这一情景,马上有两个问题闪现在我的脑海中,而且不断回荡。
第一:热水瓶的盖子为什么会自已蹦出去?第二:瓶盖掉了还能保温吗?于是,我带着这两个深奥的问题和我的好奇心向前辈们展开了调查。
可是,调查下来我却一无所获,许多老前辈们都不太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第一次的调查失败了,我很沮丧。
我第二次的调查又开始了,我想起家里有个“百事通”——电脑,我便向它发出求救。
果然,不愧为百事通,我终于揭开了这个谜。
电脑上显示: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当瓶盖蹦出来时,一部分冷空气就进入了热水瓶中,你盖上瓶盖以后,这部分空气被热水加热,温度就会升高,体积就会膨胀,就会顶开瓶盖,如果不及时盖好,会影响保温的。
我还找到了解决方法:盖瓶盖时,先别盖严,留一点空隙,同时把热水瓶晃一晃,让里面的空气出来,顺势盖上瓶盖就好了。
你瞧,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你留心观察,积极探索,一定会解开更多的奥秘。
“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作文篇3
自从我跨进小学的大门,上了许多精彩的课,有妙处横生的数学课,有奥妙无穷的自然课,还有其乐无穷的英语课,但有一节科学课让我难以忘怀。
上课铃响了,科学封老师面带笑容,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了教室。
她手里还拿着一个透明瓶子,一个剥了壳的熟鸡蛋,一张纸和一个打火机,我们看到老师拿这么多东西进来,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她。
这时,封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个鸡蛋能整个放进瓶子里吗?”我们异口同声的说:“不能!”因为我们知道,这么大的鸡蛋,再怎么塞也进不了这么小的瓶口的。
可是封老师却说她能把鸡蛋整个弄进去。
我们都用不信任的目光望向封老师。
只见老师把纸点燃,然后迅速放入瓶内,不一会儿,一股白烟弥漫了整个瓶子,马上老师把熟鸡蛋倒立在瓶口之上。
我们都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个鸡蛋。
起先,它只是被吸进去一点点,过了一会,那个鸡蛋居然“砰”的一声被吸进了瓶子里。
同学们都发出了一声惊叹。
大家都在七嘴八舌地讨论这个鸡蛋如何被瓶子吸进去的,可是大家都说不出所以然。
后来,还是老师给我们解开了谜团。
原来是刚才那团点燃的火把瓶子里面的空气都燃烧的差不多了,里面的气压变小了,而外面的气压又太强,所以瓶口外面的鸡蛋被活活挤压进瓶子里了,这是气压造成的原因。
封老师用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就让我懂得了科学的奥妙,这真是一节难忘的课呀!
“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作文篇4
阳光暖暖地照着大地,越过树林,撒下斑斑驳驳的光影,一切是如此静谧美好。
上午第三节课是科学课,大家都在议论科学老师是何方神圣,糟老头子还是戴着深度眼镜,一丝不苟的中年人。
正猜测间,一位文质彬彬的老师走了进来,三十岁上下,戴着黑框眼镜,头顶的头发却与他的年龄不成比例。
他手上还拎了一个小木箱,坐在位子靠前的同学探头探脑,想看看这小木箱里装的是什么。
科学老师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安静:“我就是大家的科学老师,姓苏,大家很想知道这个小木箱装的是什么,对吧?”介绍干脆利落,学科如其人,科学高效。
同学们连连点头,那一双双迫不及待的眼神瞪着老师。
老师嘴角上扬,打开木箱,从里面拿出了一个精致小巧的显微镜。
“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
“凹凸镜。
”快嘴的小何脱口而出,等待他的却是苏老师的摇头。
究竟是什么?同学们众说纷纭,却离答案十万八千里。
小袁同学或许想到了答案,“啪”的一声,手拍打在桌子上,却丝毫不感到疼痛,沉浸在兴奋之中:“老师,我估计是显微镜,我在初中实验室好像见过的。
”
老师朝他投去赞许的目光,连声夸好。
哎,有个妈妈在初中,幸哉乐哉,真是见多识广!
苏老师拿着显微镜,介绍道:中间的是手柄,上面是镜筒,下面是托盘,显微镜可以看到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用左眼看,还有一只手要遮住阳光。
接着,苏老师拿起一个血液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让我们同学来看。
第一组同学排成队一个一个地看,轮到自己时,都是磨蹭着不肯离开,即使后面的同学催促,也依然不舍离开,直到被别人推着离开,才意犹未尽地走向座位,还不时回过头来再瞄上两眼,似乎还能看到啥。
究竟显微镜下是什么,这更让我多了一份期待。
总算轮到我了,我小心翼翼地俯下身子,一只眼睛对着镜筒,另一只手遮住光,咦,怎么啥都没有的?哦,看到了!太神奇了显微镜下的橘黄色点点漂泊在一片红海中!恍若是一个个游泳运动员,身着黄色比赛服,在红海中比赛呢!我看得入了神直到后面的人发出____,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这堂课很快就过去了,看到标本的兴奋地交流着,没看到标本的同学唉声叹气。
苏老师的一句“没事还有下堂课呢!”让我们对下节科学课充满了期待。
这节课让我们见识到了科学的趣味横生,见识到了科学的神奇。
科学,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