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汽车侵权责任主体和责任配置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驾驶汽车侵权责任主体和责任配置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即将成为现实。
自动驾驶汽车无疑将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深刻影响,其安全性和责任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主要围绕自动驾驶汽车的侵权责任主体和责任配置展开深入分析。
一、自动驾驶汽车的侵权责任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应当持有机动车驾驶证,由此可以看出,机动车的驾驶人是机动车的侵权责任主体。
然而,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由于其自主性、智能化,使得机动车的驾驶人变为了防护做出设计、制造和销售的厂商。
而相应的,法规和规定也相应作出了调整。
2015年9月,中国发布了《车联网与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将汽车生产厂商、故障店、整车系统集成商等企业认定为自动驾驶汽车的侵权责任主体,具体来讲,侵权责任主体包括汽车制造商、自动驾驶汽车服务提供商、软件供应商、平台提供商等。
这样的配置不仅有助于把握责任主体,也更好地保障了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自动驾驶汽车的侵权责任配置
1、汽车生产商的责任: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汽车制造商应承担自动驾驶汽车技术风险,在汽车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阶段,要确保车辆的质量安全和技术可靠性。
当车辆发生事故时,汽车生产商应承担一定的侵权责任。
2、自动驾驶汽车服务提供商的责任:自动驾驶汽车服务提供商是将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于车辆上的企业,他们在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开展自动驾驶汽车业务时,服务提供商应制定严格的业务规章制度,确保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旦出现事故,服务提供商应承担责任。
3、软件供应商的责任:自动驾驶汽车依赖计算机技术,软件供应商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软件供应商应负责自动驾驶汽车功能、算法或代码等的研发和维护,及时改善系统漏洞及损失修正,一旦因为软件问题引发的事故,软件提供商需要承担责任。
4、平台提供商的责任:平台服务提供商主要从事自动驾驶汽车管理、统计及调度等工作,平台提供商应当确保运营平台的安全性,发生相关事故时也需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5、驾驶人的责任:自动驾驶汽车虽然无需人类干预控制行驶轨迹和速度等行驶事件,但在关键时刻甚至是紧急情况下,还是需要人类介入,故驾驶人在自动驾驶汽车上也需要对相关行为负责。
三、结论
自动驾驶汽车是未来发展趋势,在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基础上,应合理配置侵权责任主体,并建立一套严谨的责任体系,明确各方责任。
在配合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下,侵权责任配置体系将逐渐完善,实现零事故、实现人类生产生活目标的梦想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