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名士第三届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小名士第三届观后感
《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就是“诵读经典”,并把古人的美德传递给观众和参赛选手的。
下面是精选得关于国学小名士第三届观后感,欢迎参考!
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国家之学,也是国人之学。
首先,一场优美的弟子规舞蹈引入眼帘……
评委介绍过后,便是第一场的选手,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诗句,介绍了自己,
接下来,是第一场答题环节。
这场考题的关键词是“东、南、西、北”,这四个字是方位词,于是第一场的比赛便就着这四个方位词展开而来。
你一句我一句,僵持不下,台上的评委,台下的观众,都沉醉其中。
然而,一直发挥较好的二号突然卡壳,时间到了也没能答复的上来,只好遗憾下场。
一轮一轮,有的有惊无险,有的遗憾下场。
却都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场比赛就要开始了,这场那么是根据“风花雪月”来比赛。
四个唯美的字带来的是更多的唯美诗句,竞争带来的有成功,也有失败。
但不管怎样,都应该去学习,传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接下来,新的比赛正式开始了。
这是一个抢答的环节,更加考验了选手们的头脑灵活和准确,这好似是增加了难度,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一个个题目过去,有的选手错失良机,有的选手充满信心,还有的选手险胜一把,让观众们不得不为他们捏把汗。
最后,第三场比赛拉开了帷幕,三个“文学大咖”走上台,他们是王维李白和杜甫,每个扮演大咖的孩子手中都有题,分值不
等,有三十分、二十分、最低的那么是十分。
剩下的就要看自己的选择了,这是至关重要的一关,只有闯进前五,才有省里比赛的资格。
第一个人选了分值为三十分的题,当然,难度还是有的,她靠着冷静沉着赢得了三十分,一片热烈的掌声传入耳际。
后面的选手们相继答题,有的顺利,有的曲折。
最后,选手们当中的晋级选手有了眉目。
这场冲动人心的国学比赛完毕了,他们有输有赢,但是带给他们的是更多的好处,锻练了自己,受益匪浅。
他们强大的记忆力和心理素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在这个现代社会里,我们所处的时代里,也许对国学感兴趣的人已经不多。
这场比赛,不仅仅是为了比赛,更多的是让人们更多的认识国学。
我国文学宝库的珍宝古典诗词里,饱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意境,饱含着祖先智慧的结晶,是灿烂的瑰宝。
一读、一诵、一写、一画,领略的便尽是古诗的美丽
国学,会让我们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对我们的未来影响深远,我们应该把它视为珍宝。
词句格言,处处蕴含着陶冶情操的文化知识,而我们却对它一视无睹,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从古到今,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善于学习,多积累古诗词,多了解祖国文化,多看书,多储存有用的知识。
让我们弘扬祖国的璀璨文化,推开那扇蕴含着神奇的的大门。
今天观看了《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之后,我受益匪浅,明白了中国传统文是有多么重要。
一位位小名士深情地朗诵着一首首诗词,这些诗词大多数我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而他们却朗诵如此熟练,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现在,我们每学期都会有一本《经典与阅读》。
《经典与阅读》这本书上有着二十首古事,一学期就背这二十首古诗,但即使这样,我背的熟练度还达不到这些小名士的一分。
这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啊!我身为中华民族的下一代,身为龙的传人,感到万分愧疚。
如果一天就背一首古诗,一年就会背三百六十五首古诗,十年就是三千六百五十首古诗。
只要这样不断的积攒下去,累积下去,就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刻。
所以我们要让中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而不是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流失。
诗词,是古代文人抒发感情的方式;诗词,是现代学者渴求的精神食粮。
诗词带给我们知识,诗词带给我们古人的所思所想。
《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就是“诵读经典”,并把古人的美德传递给观众和参赛选手的。
《国学小名士》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初露锋芒”。
这个环节要将选手们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六人。
依次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词。
答题限时五秒,直到场上剩下三名选手。
当我听到这个规那么时,我十分震惊:要根据一个字进展背诵古诗的车轮战,对于选手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想到几句诗?但是我错了,他们在场上对答如流,几位选手一共答了将近上百句,这个环节才完毕,比赛才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个环节是“火眼金睛”,“火眼金睛”是抢答题,选手们要在大屏幕上依次出示的关键词中,找出与题目为异的关键词,答对加五分,答错扣五分。
在这个环节中,得分最低的三个人会被淘汰。
“火眼金睛”这个比赛工程在我一开始看是十分简单的,因为这考察的是简单的文学常识。
但是当我第一次观看这个环节时,我发现它并不简单,有些古代文人有自己的“号”和“字”,但是我们对此并不熟悉,了解并不透彻。
我知道了国学学习要精、要透的道理。
第三个环节就是“妙笔生花”了,国学专家选定一个情景,选手跟据情景写一首五言绝句,经过评委打分,评选知名次。
“妙笔生花”是真正的应用考验,是最能表达“学以致用”的一个环节。
它是国学功底的表达,也是文学素养的表达。
我看了《国学小名士》后,深深感到中国国学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与之相比,发现我对国学知识的掌握差之甚远,因此我一定好好学习国学,把国学这本厚厚的大书仔细翻阅,认真研读,领略国学,享受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