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预失真器的实现方法

合集下载

数字预失真算法

数字预失真算法

数字预失真 (DPD)
数字预失真是一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用于线性化功率放大器 (PA)。

PA 在高功率
等级下工作时会产生非线性失真,导致信号失真和频谱效率降低。

DPD 的原理
DPD 的基本原理是预失真输入信号,以补偿 PA 的非线性。

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建模PA 非线性:测量PA 的幅度和相位响应,以创建其非线性特性的模型。

2.反演非线性:使用模型的逆函数预失真输入信号。

这将抵消 PA 的非线性,
产生线性化后的输出。

3.自适应调整:随着温度、功率水平和其他因素的变化,PA 的非线性特性会
发生变化。

DPD 算法必须不断调整,以确保持续的线性化。

DPD 算法类型
有各种不同的 DPD 算法,包括:
•模型参考 DPD:使用 PA 的详细物理模型。

•行为模型 DPD:使用更简单的数学模型,捕获 PA 的主要非线性。

•波形记忆 DPD:存储 PA 的过去输出,以预测和补偿非线性。

•神经网络 DPD:使用神经网络来近似 PA 的非线性。

优点
DPD 提供以下优点:
•降低信号失真
•提高频谱效率
•提高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
•延长 PA 的使用寿命
应用
DPD 广泛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移动电话
•基站
•雷达
•卫星通信
结论
数字预失真是一种强大的技术,用于线性化功率放大器。

它通过预失真输入信号来补偿 PA 的非线性,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并延长 PA 的使用寿命。

各种 DPD 算法可提供不同的复杂度和性能权衡,使其适用于各种无线通信应用。

一种峰值功率控制的带限数字预失真算法

一种峰值功率控制的带限数字预失真算法

一种峰值功率控制的带限数字预失真算法随着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需求的不断提升,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带宽变得越来越宽,例如第四代(Fourth⁃Generation,4G)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信号带宽已经达到了100 MHz。

信号带宽的增大,对用于提升系统中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线性度的数字预失真(Digital Predistortion,DPD)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

DPD技术是在数字中频级联一个与PA非线性特性相逆的预失真器,从而改善系统的线性度,以其编程灵活、性能成本适中的优点成为主流的PA线性化技术[3⁃4]。

为了建立与PA非线性特性相逆的预失真器模型,需要运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采集包含PA非线性失真信息的输出信号。

由于PA的非线性会对信号频谱展宽,所需ADC的采样带宽将会是输入信号的5~7倍。

一般考虑PA输出的5阶失真分量,对于100 MHz带宽的4G⁃LTE信号而言,需要采样的信号带宽达到500 MHz,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ADC需要的采样速率超过吉比特,这将会大大增加系统成本和系统功耗。

此外,功放的非线性主要表现为在输入信号功率过大时,功放增益压缩,DPD为了补偿功放的压缩增益,势必会引起信号幅度的扩散,造成信号的峰均比急剧增大,称之为DPD“雪崩”现象。

输入信号峰均比的增大会激励功放进入更深的压缩区域,使得DPD模型和PA模型的互逆特性失配,降低DPD的线性化效果,甚至会造成功放管击穿,致使放大系统瘫痪。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峰值功率控制的带限数字预失真算法。

首先通过带通滤波器对功放输出信号的带宽进行限制,降低ADC的采样带宽,从而降低其采样速率;然后利用频谱外推的方法恢复完整的PA输出信号。

对于预失真信号峰均比增大的问题,通过设置幅度阈值门限,对预失真后的信号峰值功率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预失真信号峰均比的效果。

数字预失真原理

数字预失真原理

数字预失真原理数字预失真(Digital Pre-Distortion,简称DPD)是一种用于对数字信号进行修正的技术,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事先的非线性变换,以减小传输过程中的失真,提高信号质量。

数字预失真原理是一种信号处理技术,常用于通信系统、无线电频谱和音频信号等领域,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信号失真。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噪音、非线性失真等,这些因素会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而数字预失真通过对信号进行事先的补偿,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更接近原始信号,从而减小失真。

数字预失真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非线性特性建模:首先,需要对传输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进行建模。

这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建立非线性特性与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模型。

2. 信号预处理:对输入信号进行预处理,以便更好地适应非线性特性。

这一步通常包括对信号进行滤波、变换等操作,以使信号更接近非线性系统的输入要求。

3. 非线性补偿:通过应用预先建立的非线性特性模型,对输入信号进行非线性补偿。

补偿的目标是通过对信号进行变换,使得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非线性失真最小化。

4. 反馈控制:根据反馈信息对预失真算法进行调整,以使补偿效果更加准确。

反馈信息可以通过传感器测量得到,或者通过对输出信号进行采样获得。

5. 适应性调整:根据传输系统的实际情况,对预失真算法进行适应性调整。

这可以包括参数的调整、算法的优化等,以使预失真系统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都能够表现良好。

数字预失真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提前对信号进行修正,以预防传输过程中的失真。

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降低误码率和功率消耗。

数字预失真技术在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影响,导致信号失真。

通过使用数字预失真技术,可以在信号输入功率放大器之前对信号进行修正,降低功率放大器引起的失真,从而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一种基于直接学习结构的数字预失真方法

一种基于直接学习结构的数字预失真方法

一种基于直接学习结构的数字预失真方法张月;黄永辉【摘要】针对宽带信号功率放大器(PA)的非线性效应和记忆效应,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学习结构的数字预失真(DPD)方法.该方法结合牛顿法进行参数提取,降低了参数迭代次数和运算量.以20 MHz带宽的64QAM信号作为输入信号,采用记忆多项式(MP)模型的预失真器以及Wiener功放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补偿放的非线性失真,系统经过6次迭代后,其归一化均方误差(NMSE)可达-65.83 dB,误差矢量幅度(EVM)降低到0.06%,邻道功率比(ACPR)可达-45.33 dBc.%To compensation the nonlinear distortion and memory effects of the wideband power amplifiers,a digital pre-distortion method based on direct learning is proposed. Combined with the Newton algorithm,this method can reduce the iteration numbers and the amount of calculation. The simulation is proceeded using a 20MHz 64QAM signal, taking the memory polynomial model for predistorter,and the Wiener model for power amplifi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ould achieve an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after the 6 iterations,the system's normalized mean square error (NMSE)can reach-65.8 dB,the error vector magnitude(EVM)could reduce to 0.06%and the adjacent channel power ratio(ACPR)can reach-45.33 dBc.【期刊名称】《电子设计工程》【年(卷),期】2018(026)011【总页数】5页(P91-94,99)【关键词】数字预失真;直接学习结构;记忆多项式模型;牛顿法【作者】张月;黄永辉【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1001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9为充分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非恒定包络线性调制方式和多载波技术在卫星通信中将会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对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

一种高性能的数字预失真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一种高性能的数字预失真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失真 , 提高功率效率频具有重要意义。功率放大器 是 现 代通信 系 统 中不 可 缺少 的重 要 组 件 , 其 固有 的 非线性特性会导致信号失真与邻道干扰。 目前普通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仅为 1 0 %左右 , 不仅造成 了 大量的资源浪费 , 并对邻道通信带来严重干扰。 早期的线性化技术主要从功率放大器器件本身 的物 理特 性 出发 , 采用 模 拟 方 式 直 接 对 射频 电路 进 行补偿 , 因模拟器件本身的其可靠性较差 , 因而其性
A Hi g h- p e r f o r ma n c e Ha r dwa r e De s i g n a nd I mp l e me nt a t i o n f o r Di g i t a l Pr e d i s t o r t i o n S y s t e m
Abs t r a c t: T hi s pa p e r de s i g ns a d i g i t a l p r e d i s t o r t i o n h a r d wa r e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FPGA f o r b r o a d b a n d a n d h i g h — f r e q ue n c y r a d i o s i g na l s . Hi g h pe r f o r ma n c e di g i t a l a n d a n lo a g d e v i c e s a r e s e l e c t e d or f t h i s p r e d i s t o r - t i o n h a r d wa r e s y s t e m, a n d f u r t h e m o r r e, e 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c o mp a t i b i l i t y a n d s i g n l a i n t e g r i t y a r e c a r e f u l l y d e — s i g n e d i n i t s pc b d e s i g n.En g i n e e in r g me a s u r e me n t s pr o v e t ha t t h i s p r e d i s t o r t i o n ha r d wa r e s y s t e m i s o f h i g h pe fo r r ma n c e, s t a bi l i t y a n d r e l i a b i l i t y. Ke ywo r d s: p o we r a mpl i f i e r; di g i t a l p r e d i s t o r t i o n; ha r dwa r e d e s i n ; g d o wn c o n v e r s i o n

sigma delta dac 数字预失真

sigma delta dac 数字预失真

Sigma-delta DAC(数字模数转换器)是一种常用于数字音频系统中的重要器件,其原理和工作方式对于理解数字音频处理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等方面对sigma-delta DAC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知识。

1. 基本概念Sigma-delta DAC是一种利用sigma-delta调制技术实现数字到模拟转换的器件,通常用于数字音频系统中,其主要作用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从而实现声音的输出。

相比传统的DAC,sigma-delta DAC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低的失真,因此在音质上有着更好的表现。

2. 原理Sigma-delta DAC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sigma-delta调制技术,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高速采样和高阶过采样来实现信号的数字化和噪声的抑制。

具体来说,sigma-delta DAC首先对输入的数字信号进行高速采样,然后通过一个带有负反馈的积分器将其进行过采样,并且将过采样后的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最后将比较结果转换为模拟信号输出。

这种工作原理能够有效地抑制量化噪声和失真,提高输出信号的质量。

3. 应用Sigma-delta DAC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字音频系统中,例如CD播放器、数字音频放大器、数字音频接口等。

由于其高分辨率和低失真的优势,sigma-delta DAC在音频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能够为音频系统的性能和音质提供良好的支持。

sigma-delta DAC是一种重要的数字音频器件,其通过sigma-delta调制技术实现高质量的数字到模拟转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较低的失真,应用广泛。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一领域的技术。

Sigma-delta DAC技术是一种在数字音频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数字到模拟转换技术。

在其应用中,有一些特定的优势和特点,例如高分辨率、低失真和广泛的应用领域等。

本文将进一步介绍sigma-delta DAC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并探讨其在数字音频系统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dpd数字预失真原理

dpd数字预失真原理

dpd数字预失真原理DPD数字预失真原理引言:DPD(Digital Pre-Distortion)数字预失真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技术,旨在抵消功放(Power Amplifier,简称PA)的非线性特性,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和信号质量。

本文将介绍DPD数字预失真原理及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一、DPD的基本原理1. PA的非线性特性功放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非线性失真,主要表现为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发生变化,导致信号畸变。

这种非线性特性是由于功放的非线性传输函数引起的。

2. DPD的作用DPD数字预失真的作用是通过在输入信号中添加一个预失真信号来抵消功放的非线性特性,使得功放的输出信号更加接近输入信号,从而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和信号质量。

3. DPD的工作原理DPD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离线学习和在线补偿两个阶段。

(1)离线学习阶段:通过输入一系列已知的训练信号,测量功放的输出信号,并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进行比较,得到功放的非线性特性。

(2)在线补偿阶段:将训练得到的非线性特性信息存储在DPD模块中,输入信号经过DPD模块进行预失真处理,再经过功放输出,实现对功放非线性特性的补偿。

二、DPD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1. 提高功放的效率由于DPD技术可以抵消功放的非线性特性,使得功放输出更接近输入信号,因此可以提高功放的工作效率,减少功耗,并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2. 提高系统的传输容量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传输质量,需要保留一定的保护间隔,降低系统的传输容量。

而DPD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功放引起的信号畸变,提高系统的传输质量,从而减少保护间隔,提高系统的传输容量。

3. 减少系统的成本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抵消功放的非线性失真,需要使用昂贵的高线性度功放。

而DPD技术可以通过预失真处理,实现对功放的非线性补偿,降低了对功放线性度的要求,从而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4. 适应多频段和多制式通信由于功放的非线性特性会随着频率和制式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补偿方法很难适应多频段和多制式通信。

丁磊 博士 数字预失真 dpd 算法

丁磊 博士 数字预失真 dpd 算法

丁磊博士数字预失真 dpd 算法标题:丁磊博士与数字预失真(DPD)算法的研究一、引言在无线通信领域,数字预失真(Digital Pre-Distortion,简称DPD)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线性化方法,对于解决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丁磊博士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

二、丁磊博士简介丁磊博士是国际知名的无线通信专家,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以及相应的数字预失真算法上。

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且深刻,为业界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三、DPD算法介绍DPD算法是一种用来补偿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的技术。

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发射机的数字基带部分对信号进行预失真处理,以抵消功率放大器在高功率下产生的非线性失真。

这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效率,减少互调产物,并使系统能够在更宽的动态范围内工作。

四、丁磊博士的DPD算法研究丁磊博士在DPD算法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DPD模型选择:丁磊博士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模型的DPD算法,通过最小化功率放大器输出的误差向量幅度来优化模型参数。

这种方法不仅计算复杂度低,而且能够很好地适应功率放大器的动态变化。

2. DPD算法优化:丁磊博士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梯度下降的DPD算法优化方法。

通过引入正则化项,不仅可以避免过拟合问题,还可以提高算法的稳定性。

3. 实时DPD实现:丁磊博士还研究了实时DPD算法的实现问题。

他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实时DPD实现方案,可以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大大降低系统的硬件成本。

五、丁磊博士的DPD算法应用丁磊博士的DPD算法已经在多个实际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包括移动通信基站、卫星通信系统等。

这些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证明了丁磊博士的DPD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六、结论丁磊博士在DPD算法方面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特性的理解,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他的研究成果对无线通信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

一种基于NVNLMS的数字预失真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NVNLMS的数字预失真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NVNLMS的数字预失真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国富,王鑫,叶金才,贾小波,樊香所,覃觅觅,史志雄申请号:CN202011178524.1
申请日:20201029
公开号:CN112350968A
公开日:
202102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NVNLMS的数字预失真方法,包括:将信号x(n)输入到预失真器中并利用NVNLMS算法进行迭代运算,基于功率放大器放大迭代运算后的信号得到信号y(n);基于所述信号y(n)进行变换,得到y′(n);比较所述y′(n)及经延迟后的信号x′(n),判断所述向量w是否为迭代后数据的最优权向量;若否,则将迭代后数据放入NVNLMS算法中继续迭代产生多项式模型放入预失真器中;若是,则输出迭代后的数据e(n)和y(n)最优权向量w,…,w,实现数字预失真。

本发明提高了功放逆模型辨识精度、收敛速度和预失真器的抗噪性能,降低了系统在最优解处的不稳定性,且基于NVNLMS算法的预失真系统抗噪性能好、收敛速度快和系统稳定性强。

申请人:广西科技大学
地址: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城中区东环大道26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朱宝庆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数字预失真技术的数学建模与物理实现

数字预失真技术的数学建模与物理实现

数字预失真技术的数学建模与物理实现DPD是数字预失真的首字母缩写,许多射频(RF)、信号处理和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都熟悉这一术语。

对于DPD,从纯粹数学角度出发的建模,到微处理器实际实现面临的限制,许多工程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作为负责评估RF基站产品中DPD性能的工程师,或者是一名算法工程师,可能都会想知道数学建模技术以及在实际系统中的实现方式。

如今,DPD在蜂窝通信系统中随处可见,使功率放大器(PA)能够有效地为天线提供最大功率。

5G基站中的天线数量增加,频谱变得更加拥挤,DPD开始成为一项关键技术,支持开发经济高效且符合规格要求的蜂窝系统。

什么是DPD?为什么要使用DPD?当基站射频装置输出RF信号时(参见图1),需要先将其放大,然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放大是通过RF PA来实现的。

在理想情况下,PA接收输入信号,然后输出与其输入成正比的更高功率信号。

PA效率应尽可能高,将放大器的大部分功耗都转化为信号输出功率。

图1:采用和未采用DPD技术的简化射频结构框图。

但理想并非实际。

PA由晶体管构成,晶体管是有源器件,本身具有非线性。

如图2所示,如果PA工作在“线性”(相对而言)区域,则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相对成比例。

但缺点是PA效率很低,大部分功耗都会作为热量流失。

故希望PA工作在压缩初始区。

这意味着,PA输出不会随着输入信号等比例增加,即此时输出信号会严重失真。

图2:PA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间的关系图(显示了输出/输入信号的投影)。

这种失真发生在频域中的已知位置,具体取决于输入信号。

图3显示了这些位置,以及基频与这些失真产物之间的关系。

在RF系统中,只需要对基波信号附近的失真进行补偿,这些信号是奇阶交调产物。

系统滤波处理带外产物(谐波和偶阶交调产物)。

图4显示RF PA的压缩点附近的输出。

交调产物(特别是三阶)清晰可见,就像是围绕着目标信号的“裙摆”。

图3:双音输入交调和谐波失真的位置。

图4:2×20 MHz信号通过SKY66391-12 RF PA,中心频率为1850 MH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42011年第01期,第44卷 通 信 技 术 Vol.44,No.01,2011总第229期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229,Totally一种数字预失真器的实现方法王飞俊, 金明录, 孙 鹏(大连理工大学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摘 要】针对功率放大器引起的非线性失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极坐标查找表的数字基带预失真系统,使用Altera DSP Builder Quartus II等工具软件完成该系统的设计、综合与适配。

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较好的补偿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且具有占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硬件资源少,系统复杂度低的特点。

【关键词】极坐标查找表;数字预失真;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硬件实现【中图分类号】TN919.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0802(2011)01-0154-03 An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PredistorterWANG Fei-jun, JIN Ming-lu, SUN Peng(Facult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24, China)【Abstract】For the distortion caused by power amplifier, a polar look-up table-based digital baseband predistortion system is proposed, and its design, synthesis and fit are realized by tools such as Altera DSP Builder and Quartus II.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system could effectively compensate nonlinearity of the power amplifier at little accupation of FPGA hardware resource and low complexity.【Key words】polar look-up table; digital predistortion; FPGA; hardware implementation0 引言现代数字通信系统中普遍存在由功率放大器引起的非线性失真问题。

为了解决放大器的非线性问题,常用的线性化技术有功率回退法、负反馈技术、前馈线性化、包络消除与恢复、非线性器件线性化和预失真技术等[1-3]。

预失真技术具有性能好、实现灵活和成本低等优点,是其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线性化技术。

预失真常用的实现方法主要有基于多项式和基于查找表这两种。

基于多项式的预失真方法具有复杂度高、实现困难和精度不理想等问题[4],因此当前预失真器的硬件实现普遍采用基于查找表的方法。

但是现有的设计方法中一类需要使用处理器,处理器的速度会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5];另一类需要进行复数乘法运算,而一次复数乘法相当于四次实数乘法和两次加/减法,使系统的复杂度大大增加。

因此,这里以Altera公司生产的Cyclone II系列FPGA芯片为核心,综合使用DSP Builder和Quartus II等工具软件,兼顾硬件实现的面积和速度,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极坐标查找表的数字基带预失真器。

该设计方案不需要引入处理器,各运算模块由基本电路构成,以满足系统高速的要求;同时,不引入复数运算,所有的计算都在整数域内完成,以满足系统低复杂度的要求。

1 数字预失真器的设计方案数字基带预失真的基本思想,是让基带信号先通过非线性的预失真系统,该系统的非线性特性与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互补,从而使系统整体呈现出线性的特性[6],预失真的系[7]图1 预失真系统框假设预失真器的传输特性函数为(||)mF V,功率放大器的传输特性函数为(||)dG V,通过调整预失真器的传输函数,使之满足:(||)(||)m dF VG V K⋅=。

(1)即实现了基带信号的无失真传输,式(1)中K表示功收稿日期:2010-07-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修正RLS算法及多项式预失真技术研究(批准号:60871046)。

作者简介:王飞俊(1986-),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自适应预失真算法及其FPGA实现;金明录(1958-),男,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系统基础理论与技术;孙 鹏(1976-),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自适应滤波。

155放的线性增益,是一个常数。

数字基带预失真器的实现方法有很多,这里采用基于极坐标查找表的数字自适应设计方案,图2描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其中虚线部分是数字预失真器的硬件实现框图。

图2 预失真平台如图2所示,输入信号是基带信号的同相分量I 和正交分量Q ,通过直角坐标和极坐标(R/P )的转换得到基带信号的幅度分量i R 和相位分量i θ;由幅度信号的量化值做地址索引,在幅度表和相位表中找到相应的幅度增益和相位增益,从而完成对输入基带信号的幅度与相位分量的预补偿,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d R i R F R ,(2)()=−d i i F R θθθ,(3)其中,R F 和F θ分别表示幅度表和相位表的传输特性函数,d R 和d θ则为基带信号预失真后的幅度分量和相位分量。

预失真后的信号经D/A 转换和上变频传递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同时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经下变频和A/D 转换反馈到数字预失真器。

功率放大器对信号的非线性影响可以表示为:()=o R d R G R , (4)()=+o d d G R θθθ,(5)其中,R G 和G θ分别表示为非线性功率放大器的AM/AM 和AM/PM 的传输特性函数,o R 和o θ则为功放输出端反馈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分量。

通过比较功放输出端的反馈信号和期望信号,可得到幅度误差R e 和相位误差e θ分别为:=−R i o e R R , (6) =−i o e θθθ。

(7)现采用最小均方(LMS )算法[8],可得到幅度表和相位表的自适应更新方程为:1()()R i n R i n R R F R F R e µ+=+⋅,(8) 1()()i n i n F R F R e θθθθµ+=+⋅。

(9)上式中,R µ和θµ分别表示幅度表和相位表的更新步长。

该步长决定预失真器收敛速度的快慢和稳定性,通过幅度表和相位表的自适应更新,使幅度误差R e 和相位误差e θ逐步减小。

2 预失真器的硬件实现根据数字基带预失真器的实现算法,在Matlab/Simulink 环境下使用DSP Builder 工具箱,选择设计所需的多路选择器、数据总线、双端口RAM 和乘法器等模块,建立数字预失真器的系统级模型,如图3所示。

其中查找表电路、自适应模块和控制电路的设计是关键,下述主要对这三个部分的设计进行说明。

图3 数字预失真器的模型2.1 查找表的实现在DSP Builder 工具箱中选择两个双端口RAM 模块,分别用作幅度表和相位表,即图3中的AM_RAM 和PM_RAM 。

d 和q 分别为RAM 的输入和输出端口,rdad 和wrad 分别为RAM 的读地址和写地址总线,wren 则是读写使能端口,wren 为高电平时写操作有效。

由输入基带信号的幅度量化值做地址索引,在RAM 的对应项中找到相应的幅度增益和相位增益,完成一次预失真操作。

由于双端口RAM 的读地址和写地址是分开的,它的读、写功能相互独立,便于每次查表后,完成表项内容的更新。

2.2 自适应模块的实现图3中的模块LMS_AM 和LMS_PM 分别表示幅度表和相位表的自适应模块,幅度自适应模块的内部结构如图4所示,它由一个减法器、一个总线转换器和一个加法器组成。

在图4中,先由减法器计算出幅度误差R e ;然后,将幅度误差R e 右移一位,即乘以更新步长R µ,R µ=0.5;最后,由加法器计算出新的幅度增益值,从而完成一次幅度表的更新。

相位自适应模块的工作原理与之类似。

图4 幅度自适应模块156 2.3 控制电路的实现如图3所示,左上角的controller 模块为预失真系统的控制器,是一个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 )设计的状态机,用来完成参数初始化、训练模式和正常传输模式这三种工作状态的转换,并产生双端口RAM 所需的读写使能信号。

图3中的多路选择器则用于为该系统在不同工作状态下选择相应的数据通道。

3 实验及仿真结果在Matlab/Simulink 环境下,对预失真系统进行仿真。

输入信号为16QAM 基带信号,成型滤波器是滚降系数为0.5的升余弦滤波器,功率放大器采用Saleh 模型[9-10],其AM/AM 与AM/PM 传输特性函数分别表示为:2()1R R R a rG r r β=+,(10)22π()31a r G r r θθθβ=⋅+, (11)其中2=R a ,1=R β;1==a θθβ。

原始信号以及预失真前后功放输出端的星座图如图5所示,功率谱密度曲线如图6所示。

由图5可见,失真信号的星座图已完全变形,不能分辨出原有的星座位置,而经预失真校正后的信号星座图与原始信号的星座图基本一致。

由图6可见,经预失真校正后的信号带外功率谱密度比未校正的降低了25 dB 左右,与原始信号基本重叠。

图5和图6表明,采用预失真器以后,有效图6 功率谱密度曲线的对比以上的仿真结果是系统级的算法验证。

在DSP Builder 工具箱中,调用SignalCompiler 模块将系统模型文件转换为VHDL 文件。

经综合、适配后,在Quartus II 中进行时序仿真,得到的时序仿真波形如图7所示。

图7 系统的时序仿真波形图7中,clock 为系统时钟信号,sclrp 为系统复位信号,Ain 和Pin 分别表示预失真器的幅度和相位输入,Aout 和Pout 分别表示功率放大器的幅度和相位输出反馈。

图7的仿真结果表明,幅度和相位的输出反馈信号与预失真器的输入信号相同,仅存在硬件延迟的差别。

通过时序仿真,验证了逻辑设计的正确性,最终的VHDL 设计代码经编译后生成的.sof 文件通过电缆下载到Cyclone II 系列的FPGA 芯片EP2C35F672C6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