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概论第一章
中外民俗概论(课堂PPT)
❖民俗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激发旅 游者旅游动机,并可以被旅游业利 用,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 民风民俗现象。
15
1.2.3 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
❖ 物质民俗 ❖ 社会民俗 ❖ 精神民俗 ❖ 语言民俗
16
17
18
1.2.4民风民俗旅游的特征
❖
社会政治性
❖
民族文化性
❖
地域差异性
❖
表现多样性
❖
❖ 概念:广义和狭义
5
6
1.1.3 民俗
❖ 民俗即指民间风俗,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在社会生活中传 承、相沿成习的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活模式, 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 集体习惯。
7
8
9
1.1.4民族与民俗的关系
❖ 民族与民俗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 着不同的内容,但却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民族不同是形成民俗差异的关键,民俗是民 族的标志;民族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民俗是 维系民族的重要纽带。
整合变异性
19
1.2.5 民风民俗的社会文化功能
❖
历史功能
❖
审美功能
❖
教育功能
❖
交流功能
❖
娱乐功能
20
1.2.6 民风民俗在现代旅游中的作用
❖ 民风民俗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 民风民俗增强了旅游活动的参与性 ❖ 民风民俗旅游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
21
22
10
11
1.2 民俗与旅游
❖ 1.2.1民俗旅游 ❖ 概念:民俗旅游时指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独
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 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某个特定 的地域或特定的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 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一种物质与精神 活动的总和。
中外民俗统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民俗概述1、民俗的定义: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宗教的原因、地理的原因。
6、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接待地的经济效益。
7、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1)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8、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第二章服饰民俗1、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其构成主要包括四类: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服饰的保护作用是第一位的。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以遮身蔽体,防寒御署为主要目的。
(2)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
(3)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4)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原因(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5、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1)商朝时期的三种服饰:①免冠,身着窄袖圆领衣,手上带枷,其身份大概是奴隶或俘虏②头戴平顶帽,身穿翻领绣衣,腹前兽头纹蔽膝③头戴尖帽或裹巾子,上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裳。
00199中外民俗
00199中外民俗第1 章民俗概述1民俗:民俗又称民间文化风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2民俗的分类:物质民俗、社会民俗、意识民俗3习俗:旧社会,城乡居民禁忌较多,表现在人们行为的各个方面,相沿成习。
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多带封建迷信色彩。
4 风俗是由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行为能力。
习俗是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基础和补充部分。
5 礼俗,指礼仪习俗,即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
6 民俗旅游应该具备下列五个条件:(1)旅游者出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是民俗。
旅游有三大要素:主体、客体、介体。
旅游客体就是资源,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又由民俗风情、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等构成。
旅游者旅游考察的目标是我们进行旅游分类最重要的标准,如果旅游者的出游动机是中国各地万花筒般的民俗风情的磁力所致,那么,他的旅游活动即为民俗旅游。
(2).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心产品为民俗产品。
当旅游者享用和消费的产品是旅游地供给的以民俗风情为核心的系列产品,这样的旅游活动才能归入民俗旅游之列。
(3)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
民俗是民间群体生活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或一定地域传统文化的承载体之一,具有乡土性民族性、区域性、稳定性等特征,它的魅力在于独特—某地域(民族)内的民俗事象为本地域(民族)所专有;在于质朴—来自民间的泥土味、俚俗味;在于神秘—一不为外人所理解; 在于体现传统一一民间文化的积淀;在于氛围—其他环境无法创造。
(4)既是一种经济行为,又表现为一种文化行为。
一方面旅游者到民俗旅是一种消费行为,但同时更是追求一种文化享受,国外游客到中国来品尝地方风味固然有“物欲”满足在里面,然而其主要动因还是欣赏中国各地博大的饮食文化;另一方面,旅游地开展民俗旅游活动是商业性的行为,以盈利为目的,游客消费民俗旅游产品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自考中外民俗章节知识点整理
自考中外民俗章节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民俗概述1、民俗的定义:使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一)经济的原因(二)政治的原因(三)宗教的原因(四)地理的原因6、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
7、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1)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8、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第二章服饰民俗1、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其构成: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服饰的保护作用是第一位的。
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以遮身蔽体,防寒御署为主要目的。
(2)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
(3)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登记身份的标志。
(4)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原因(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
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5、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1)商朝时期的三种服饰:①免冠,身着窄袖圆领衣,手上带枷,其身份大概是奴隶或俘虏②头戴平顶帽,身穿翻领绣衣,腹前兽头纹蔽膝③头戴尖帽或裹巾子,上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裳。
中外民俗
第一章民俗概述一、民俗的定义及分类什么是民俗?它包括哪些内容?这是我们研究和了解中外民俗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民俗的定义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从民俗与人类的关系上看,民俗是人类的伴生物,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展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
从民俗与文化的关系看,民俗是文化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folldore”的意译。
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w.J.Thorns)1846年创用的,他将萨克逊语的“folk”(民众、民间)和“lore”(风俗、知识、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
民间是指民众中间。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对应于官方。
风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二)民俗的分类民俗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宝库,它的内容在不断的变化或扩展着。
但是,民俗亦有它自身独特的类型和构架。
按民俗的内容划分,我们将民俗划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这是通常民俗学的分类方法。
经济民俗,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等。
社会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等。
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等。
由宗教信仰派生出来的信仰民俗已经融人日常生活的迷信与俗信,民俗研究则有兼顾的使命,加上宗教旅游有着广阔的客源市场,故本书把道教和世界三大宗教内容列人。
《民俗学概论》课件第一章绪论
2、“民”、“俗”
(民:非官方;俗:与雅相对)
3、民俗内涵的变迁
4、民俗与民间文化
(民俗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文 化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 的方式扩布和传承,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
5、系统的文化整体
6、民俗与官俗?
五、民俗的形成
经济的原因 政治的原因 地缘的原因 宗教的原因 语言的原因 心理的原因
六、民俗的功能
1、教化功能 2、规范功能 3、维系功能 4、调节功能(娱乐、宣泄、补偿) 5、历史功能
第二节 民俗学
一、民俗学的概念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众所传承的各种民俗 事象的独立学科。
二、民俗学的学科定 交叉学科性质
三、民俗学的学科体系 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民俗学史;民
俗学方法论;资料学
狭义:文化遗留物说(英国)、“精神文化说” (英国)、“民间文学说”(美国、苏联)、“传统 文化说”(西方)。
广义: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 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 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 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 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四、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民俗学与人类学 2、民俗学与社会学 3、民俗学与民族学 4、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 5、民俗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语 言学、宗教学等)
五、学习民俗学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和发展
一、史前民俗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之前的民俗)
二、古代民俗
(夏朝至清代鸦片战争前)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民 俗
一、“民俗”一词的出现
《中外民俗》第一章ppt课件
图1-13 藏族酥油茶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
目前,民俗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理念和旅游类型。一般来说,民俗旅游属 于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范畴,是指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所吸引,离 开自己惯常的居住地前往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过程。
一、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民俗是一种文化,直观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在经济、 历史、艺术、宗教、建筑等方面的特点,比较全面地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状况,也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气质特点。 旅游是 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 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旅游者 来到旅游目的地,除了希望欣赏异地的风景外,他们 还想了解不同地域或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观赏当地 的奇风异俗,体验当地的民族文化,从而满足自己求 新、求奇的心理,进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快乐。所
你对以上观点有何看法?民俗的规范功能和法律、法规、道德的规范功能有何异 同?举例说明。
三、民俗的功能 (三)维系功能
民俗的维系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群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能紧密地团结
在一起,保持着向心力和凝聚力。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也在不断变迁,但民俗作为一 种传承文化却世代相传,维持着社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物质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
的过程中形成的民俗,主要包括物质生产民俗、 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 交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等。
图1-8 安徽宏村民居
图1-7 日本料理
图1-9 乌篷船
二、民俗的分类 (二)社会民俗
社会民俗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
指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例,涉 及个人、家庭、家族、乡里、民族乃至国家在 交往过程中所沿袭和传承的各种集体行为,主 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 日民俗,以及民间娱乐民俗等。
中外民俗概论2016
4、各家不同的民俗定义,大多言之成 理,持之有故,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 其中形成共识的有: (1)民俗的主体是群体而非个人。只有 当个体行为被集体所接受、仿效、传承,它 才能演变为民俗。 (2)民俗是一种特殊文化。 (3) 民俗事象具有模式性。民俗事象在 社会中一旦形成,就表现为民俗模式,成了 一个自控又自动的表演系统。
(三)历史性,民俗是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形成的,显示出特定世代的痕迹。这种民 俗发展在时间上或特定时代里显示出的特征, 叫做历史性。 (四)地方性,这是民俗的空间特征。民俗是 在特定环境中形成,受到特定地域的生产、 生活条件和地域关系的制约,不同程度地染 上了地方色彩。
(五)传承性和扩布性,传承性是民俗在时 间上传承的连续性,扩布性是指民俗文化 在空间上伸展的蔓延性 (六)稳定性与变异性,稳定性是指民俗一 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长期相对固定下来,而成为日常生活的 一部分。变异性是指民俗在传承和扩展过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对民俗下的 定义:民俗是世代传袭下来的、同时继续 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事象,是形成了许 多类型的事象,是有比较稳定形式的事象, 是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上、口头上、心理上 的事象,是反复出现的深层文化事象。
2、陶立璠《民俗学概论》认为:民俗是 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种相沿成习 的东西,简言之,就是民间风俗。 3、高丙中在《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一 书中认为:民俗是具有普遍模式化的生活文 化和文化生活。
六、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一)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 1、民俗文化是认识和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基 础。 2、民俗文化的地域性、传承性和变异性使民 俗文化景观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3、中外民俗文化资源丰富。
(二)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 1 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2 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 3 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中外民俗第1讲
稳定,使群体内所以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这种维系功 能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 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 使人类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12
四、民俗研究或民俗资料搜集查,分参与 式和调查式两种。整个田野作业的过 程,一般包括选择调查题目—制定调 查计划—收集资料——确定调查对 象—整理资料——解释资料等阶段。
15
原著导读
原著:《中外民俗概论》张世满主编,南开大
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导读内容:第一章 民俗概论。本章系统介 绍民俗的定义与分类、民俗的特征与功能及 民俗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16
推荐阅读书目
《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中国民俗与民俗学》,张紫晨著,浙江人民出版 社,1985。
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 系统。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5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 (民俗的本质特征):指民俗集体创造、集 体传承 。
传承性与扩布性。传承性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 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不少于三代);扩布 性指民俗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也是指民俗文化的 横向传播过程(高位向低位扩布)。
《民俗学原理》,乌丙安著,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世界民俗学》,[美]邓迪斯著,陈建宪译,上海 文艺出版社,1990。
17
相关网站
中国民俗网: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http://
18
10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功能)
功 能
教化 功能 规范 功能 维系 功能 调节 功能
11
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
中外民俗 第一章
隋唐 齐胸襦裙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民国
民国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魏晋南北朝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
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 方米,是我国乃至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 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 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 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 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 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 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 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 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 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 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还被称为千 佛洞。也是我国四大古窟之一,被列为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节 汉族民族服饰
一
、汉族服饰结构和纹饰配件
(一)服饰结构
上衣下裳
领、襟、衽、衿、裾、袖、祛、带、袂(mei)、韨(fu,与皮革
物有关)
根据裾的长短:襦、短、深衣 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一 汉族服饰结构和纹饰配件
(二)纹饰配件
衣服材质:
布帛:苎(zhu)麻、蚕丝、 细分为锦、绫、罗、绢、纱、么 绨(ti)、绡、绉(zhou)绸、 缎。 基本按不同的身份和场合来区 分。如“鸳鸯戏水”、“松鹤长寿”
《中外民俗概论》教学大纲
《中外民俗概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课程性质民俗学是一门以社会民间风俗习惯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文科学,而《中外民俗概论》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主要是通过对民俗的基本原理以及物质生产民俗、服饰民俗、饮食习俗、居住民俗、人生仪礼民俗、社会关系民俗、社会交往礼仪、岁时节日民俗、象征民俗、信仰民俗、民间语言文学、民间科技工艺、民间游娱竞技等各类民俗事象的分门别类的简扼介绍,为广大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民俗文化基础知识。
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丰富的知识性,通过民俗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将国内外各民族的民俗呈现给学生。
课程设置目的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也需要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
了解、熟悉中外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国家间、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开展国际、国内文化旅游都极其重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和中外各民俗的认识,系统地掌握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以及民俗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力争从民俗的深层文化内涵出发,揭示民俗文化与旅游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为深入探索旅游文化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奠定基础;使学生既能对中外各国的风俗有所了解,又能根据民俗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外众多民俗现象进行分析理解。
为从事旅游相关专业工作及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学习要求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要从学习方法、基本知识点、基础理论考核和有关民俗实例等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对民俗学全面加以把握。
在本科阶段,旅游管理专业学习民俗学,强调其中基本知识点是主体,学习与考核的目标是对其的阐述与说明。
(一)学习要求学习要求是对知识点所应掌握的深度的概况。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目标,对考核知识点的深度掌握,本大纲在第二部分第一项“学习要求”中,分别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作了不同的表述。
中外民俗复习
中外民俗复习第一章:民俗概述1.民俗的定义: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1)经济民俗(2)社会民俗(3)信仰民俗(4)游艺民俗3.经济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中所形成的民俗。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
4.社会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
主要包括: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
5.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
6.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主要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
7.民俗的基本特征:(1)集体性与模式性(基本特征,本质特征)(2)传承性与播布性(3)稳定性与变异性(4)稳定性与变异性(5)民族性与地方性(南甜、北咸、东辣、西酸)(6)民族的原始性与神秘性(最吸引旅游的特性)8.民俗的社会功能:(1)教化功能(2)规范功能(3)娱乐功能(4)审美功能(5)维系功能9.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10.规范功能: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社会规范四层次:一法律、二纪律、三道德、四民俗11.娱乐功能: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所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12.审美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13.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是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14.民俗的形成:(1)经济原因(最后的决定作用)(2)政治影响(3)宗教原因(4)地理原因。
中外民俗课件教材精讲
第二章 服饰民俗
第一节 服饰民俗概述
一、服饰及服饰民俗的概念 (一)服饰的概念 (二)服饰民俗的概念 服饰民俗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
中,有关穿着、佩戴和装饰等方面所形 成的共同行为和文化习惯。
思考题
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汉族服饰民俗的发展经历了哪些时期? 3.欧洲国家服饰有何异同点? 4.阿拉伯国家服饰的有何特点? 5.简要阐述东北、西北、西南具有代表
性少数民族的民俗服饰特点。
第三章 饮食民俗
第一节 饮食民俗概述 一、饮食民俗的形成与发展 (一)饮食民俗的形成 1、自然地理因素 2、经济发展因素 3、民族宗教因素 4、文化因素
图 4-4 四合院
图4-5天井窑—河南陕县地坑院
(三)江南水乡民居——四水归堂 (四)南方客家民居——土楼
图4-8 初溪土楼群——圆与方的对比 资料来源:武夷山旅游网
(二)饮食民俗的发展
1、生食阶段 2、熟食阶段 3、烹饪阶段 4、科学饮食阶段 二、饮食民俗的特征与类别 (一)饮食民俗的特征 1、风味多样
2、四季有别 3、讲究美感 4、注重情趣 5、食医结合 (二)饮食民俗的类别 1、日常食俗
2、节日食俗 3、祭祀食俗 4、待客食俗 5、特殊食俗
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饮食
(一)壮族 (二)苗族 (三)藏族 (四)彝族 (五)傣族
四、中南东南少数民族的饮食
(一)土家族 (二)瑶族 (三)黎族 (四)高山族
第四节 外国部分国家的饮食
一、亚洲其他部分国家的饮食民俗 (一)日本人的饮食民俗 (二)朝鲜和韩国人的饮食民俗 (三)泰国人的饮食民俗 (四)新加坡人的饮食习俗
《中外民俗》第一章ppt课件
图1-10 成年礼
二、民俗的分类 (三)精神民俗
图1-11 观音
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
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是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与社会 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 并且表现为特定的行为方式世代相传,就成为了精神民俗。 精神民俗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
一、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民俗是一种文化,直观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在经济、 历史、艺术、宗教、建筑等方面的特点,比较全面地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状况,也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气质特点。 旅游是 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 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旅游者 来到旅游目的地,除了希望欣赏异地的风景外,他们 还想了解不同地域或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观赏当地 的奇风异俗,体验当地的民族文化,从而满足自己求 新、求奇的心理,进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快乐。所
四、民俗旅游的类型 (一)根据民俗范畴分类● 1.物态民俗旅游
物态民俗旅游,是指以民俗物品的观赏、体验、购买为主的旅游类型。其中,民
俗物品主要包括民居、民器(民用器物)、服饰、饮食、工艺品等。例如,安徽黟县宏 村、各地的民俗博物馆、美食一条街、古玩市场等都属于物态民俗旅游。
宏村(图1-18)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是 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以世外 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 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 名天下,被誉为“画中的村庄”。
以说,民俗是旅游的重要内容。
图1-13 藏族酥油茶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
目前,民俗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理念和旅游类型。一般来说,民俗旅游属 于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范畴,是指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所吸引,离 开自己惯常的居住地前往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过程。
2019年自考中外民俗个人整理重点
中外民俗自考笔记第一章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民俗的分类,按内容来分,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经济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
)社会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所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民俗的基本特征:集体性与模式性传承性与播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原始性与神秘性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它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的就是民俗的地方性。
“上刀山,下火海”“上刀梯”以及面具舞的表演,都表现了民俗的原始性和神秘性。
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社会功能分为: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维系功能。
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民俗的审美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民俗的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民俗的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民俗的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民俗形成原因:经济,政治,宗教,地域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 1 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2 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接待地的经济效益。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 1 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 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 3 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中外民俗第一讲 讲义
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非常开心能够和你们一起相处一个学期,共同学习《中外民俗》的课程。
在开始我们的课程之前我想送给大家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这是龙应台写给她儿子的一段话,几乎说出了所有师长的心声。
在这里,我送给你们,因为进了大学的校门,孩子们,大家又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211和我们的差距不在学校的盛名、不在硬件环境、更不在有没有大师来教学,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学生对自己的期许和认可程度,从而影响到了同学们学习的软环境,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都生活在良性竞争、自我认同、有强烈成功欲望的环境中是什么样的彼此促进与共同成长?!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拥有选择的权利,让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好!下面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首先,我有一个问题,民俗,大家都不陌生,你认为什么是民俗呢?(找几个同学回答)好,同学们对民俗都有自己的理解,让我们看看学者对民俗的定义。
开始这门课的第一章,民俗概述首先,来看民俗的概念与分类。
民俗的概念古已有之,《礼记•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
所以统治百姓的人,要表明自己的喜好,来引导民间风俗的趋向;谨慎地表明自己的厌恶,来控制百姓的贪欲和奢望。
这样百姓就不会迷惑了。
《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故法可立而治可行。
【译文】古时想要匡正当世调治天下的人,一定要先考察国家的政情,调查国家的事务,了解人民的习俗,查明治乱根源与得失所在,然后着手进行。
这样,法制才能成立,政治措施才能贯彻。
《史记•孙叔敖传》:楚民俗,好痹车: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同学们,注意了啊,学民俗,赠送管理学课程了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民俗旅游资源
内容 : 是指可供旅游业发展利用和旅游者参观考察 的,由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社会生产或生活所形 成的具有传统性的民族文化,包括节庆游乐、婚丧 嫁娶、文娱体育、神话传说、宗教仪式、民间文学、 音乐舞蹈、戏曲艺术、雕刻绘画、建筑形式、民族 工艺、服装、饮食、待客礼仪等。 概念的代表性观点 特点
民俗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激发旅 游者旅游动机,并可以被旅游业利 用,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 民风民俗现象。
1.2.3 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
物质民俗
社会民俗 精神民俗 语言民俗
门当户对
1.2.4民风民俗旅游的特征
社会政治性
民族文化性 地域差异性 表现多样性 整合变异性
中外民俗概论
授课人: 刘秀珍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
航空服务专业的同学为什么要学习 这门课?
意义?
目的?
第一章
概述
1.1 人种、民族与民俗
1.1.1人种 人类学家根据人类形体、肤色、头发、泪阜的深浅等遗传 因素的差异把现代人划分为不同的种族与群体,这就是所 谓的人种。
人种的分类
亚美人种 欧罗巴人种 赤道人种
人种分布图
1.1.2民族
阶段:原始社会阶梯式的部落、部落联盟和原始民族,进 入阶级社会的古代民族(前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社 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现代民族。
概念:广义和狭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3 民俗
民俗即指民间风俗,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 大中下层民众在社会生活中传承、相沿成习的经济与社会 文化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 的集体习惯。
民风民俗增强了旅游活动的参与性 民风民俗旅游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
经济民俗
社会民俗
信仰民俗
游艺民俗
1.1.4民族与民俗的关系
民族与民俗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内容, 但却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民族不同是形成民俗差异的关 键,民俗是民族的标志;民族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民俗是 维系民族的重要纽带。
1.2 民俗与旅游
1.2.1民俗旅游
概念:民俗旅游时指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 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 前往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 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一种物质与精神活动的总和。
1.2.5 民风民俗的社会文化功 能
历史功能
审美功能 教育功能 交流功能 娱乐功能
历史功能(以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为例)
夏商
西周
秦代
方上
西汉
黄肠 题凑
汉代砖石结构陵墓
唐代以山为陵
明清宝城宝顶
1.2.6 民风民俗在现代旅游中 的作用
民风民俗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