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尖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鼎尖语文教案
鼎尖语文教案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鼎尖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鼎尖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就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2、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书写三个。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这首歌曲好听吗?是哪部动画片里的插曲?请你讲讲《宝莲灯》的故事。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新词。
三、学习第一、二段
1、指读第一段。
2、听了朗读,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呢?自由读二段,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1)指名读,沉香怎么没有妈妈呢?请学生交流。
(2)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3)这个真实的情况是谁告诉沉香的? 板书:了解真情听到了这个真情,沉香有什么表现呢?
3、沉香的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他又说:……
小声读读爸爸的话,想想,爸爸说这话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说的?
4、听着爸爸的分析,望着苍老的爸爸,沉香要解救妈妈的决心有没有动摇?对,沉香默默地攥紧了拳头。
此时,沉香心里会想什么呢?
板书:决心救母
四、学习第三段
1、沉香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板书:拜师学艺
2、沉香又是怎么刻苦练功的呢?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把令你感动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讨论: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 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有时累的腰酸背疼,但是只要…… 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吃这么大的苦呢? 点出:一……就……
板书:刻苦练功
此时,你们想对沉香说什么呢?
功夫不负有有心人。
几年的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让我们带着对沉香的敬佩,一起把第四段来读读。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叹泪付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课文,练习朗读。
2、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3、完成书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说沉香为什么要去解救妈妈? 沉香是怎么刻苦练功的?
2、分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剩余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描红,临写。
三、完成书后练习
1、朗读词语。
2、在生活中,你肯定有很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1)说话练习:我一看到动画片,就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闻到烤肠的味道,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一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练说,评议。
3、完成练习册。
四、布置作业
鼎尖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懂文章大概意思。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5、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
6、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
二、细读课文,寻找美丽
1、自由读课文,思考:除了美丽的容貌,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读完课文,每个方面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2、学生读课文,找句子。
3、指名交流。
三、品词析句,感悟美丽
预设:
(一)、感悟坚定执著之美。
(二)、感悟献身科学之美。
(三)、感悟淡泊名利之美。
四、升华主题,倾诉美丽
师总结:外表的美丽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再美丽的外表随着岁月的流逝也会消失,但是居里夫人内在的精神美、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以及她淡泊名利的人品美食能够跨越百年,跨越千年,跨越万年的,
是能够永恒的,也就是说是能够永远放射出耀眼灿烂的光芒。
【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布置学生回去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信息。
鼎尖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按顺序观察几幅连续的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2.能根据所提供需的图画,合理想象,说出完整的有意义的故事。
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和自信心。
3.能够做到语句比较通顺,图意表达基本完整。
4.讲故事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图意,说出情节完整,生动、有趣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一)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热身运动:好词读读看!
老师准备了一些词语,请同学们跟老师读。
着急:抓耳挠腮、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高兴: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喜出望外、兴高采烈。
(二)好的词语不但要记住,更重要的是恰当运用,使我们的说话更精彩。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以前,我们都是听别人讲故事、从书上读故事。
今天,我们来看图讲故事,还要评出故事大王,好吗?
出示图画,齐读课题“小兔运南瓜”。
三、观察图画,看图说话
(一)三幅图连着,总结总体内容:
师:请把三幅图连在一起,看一看,想一想:三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生:独立思考,同桌同学互相说。
全班交流。
师:引导学生总结三幅图的总体内容。
出示填空:(一天早晨,小兔高高兴兴地到南瓜地里收南瓜。
可是,南瓜___,小兔___。
它看见马路上___,这给小白兔以很大的启发,它就……。
)
(二)观察各幅图的具体内容:
师:同学们说得很完整了,怎样才能编出完整生动的故事呢?口诀是我们的好帮手。
生:齐背。
一看题目记心上,(记住题目有方向)
二看画面正中央。
(主人公在画中央)
三看人物干什么?(主人公要重点讲,神态动作连续想。
心理活动要考虑,说话用语要恰当。
)
观察第一幅图,要求:插上想象的翅膀思考:主人公小兔子,在哪儿发现了怎样的南瓜?
出示:
小兔蹦蹦跳跳地来到菜园:“哇!好大的一个南瓜呀!”小兔高兴得___。
这南瓜___。
师:你能看图说一说,这南瓜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这南瓜颜色金黄,一瓣一瓣围拢来,圆圆的,像一个大车轮。
生:这南瓜圆圆的,比我家的脸盆还大,它已经成熟了,懒洋洋地躺在地上,等待小兔把它运回来呢。
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并随时纠正孩子们说完整话。
师:南瓜可真大呀!小兔──
出示:
小兔___,累得___,可是南瓜___。
(搬了搬南瓜,可南瓜睡在地上纹丝不动。
)
师:怎样才能把南瓜运回家呢?猜猜看,小兔那时候会想出些什么办法?
出示句式:
这么大的南瓜,怎么运走呢?小兔想:___。
眼看着这些办法都不行,它急得___。
⑴用汽车运──太浪费。
⑵用背篓背──背不动。
⑶切成小块──也不行。
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师:谁愿意把第一幅图讲给大家听。
生:交流。
听一听、评一评。
重点观察第二幅图:
出示:
小兔正在发愁时,熊猫骑着自行车飞快地过来,老远就跟小兔热情地打招呼。
看着飞快滚动的车轮,小兔___,它想:___。
(议一议南瓜与车轮之间的联系。
)
讨论一下,他是怎么想的?小组内交流,比一比谁的想象合理、有趣。
生:车轮是圆的,能滚动。
南瓜是圆的,也可以滚动。
我何不让南瓜立起来,像轮子一样滚回家呢?
生:车轮圆溜溜的,滚得那么快,熊猫不费劲。
南瓜也是圆溜溜的,它也会滚起来,我也不费力。
生:车轮是圆的,南瓜也是圆的,车轮会滚,南瓜会不会滚呢?
师:神态动作连续想,接下来,小兔在干什么?结果会怎样?
出示:于是,小兔___。
观察第三幅图:
师:兔妈妈看到小兔把这么大的南瓜运回了家,什么表情?(妈妈奇怪)小兔子神态什么样?想象妈妈会说些什么?兔子会说些什么?
出示:
兔妈妈从家里出来,看见小兔已经把大南瓜运到家了,感到___,她___地问:“___?”小兔___地说:“___。
”妈妈___。
同桌交流。
四、衔接三幅图把故事讲具体、生动
师:请同学们再把三幅图连起来看,你能把故事讲得更有趣,更生动吗?加上一个开头:秋天,南瓜成熟了。
生:自己练习,全班交流,评出“故事大王”。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好看图说话,离不开大胆的想象,要想故事说得生动、有趣,要用得上平时的积累,鉴别人的优点。
请同学们课后,把这段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相信他们会为你的出色表现感到高兴。
鼎尖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教师应让学生在富有层次的读书活动中自己走进文本,以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应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设计意图:生活在江南的孩子,对桃花心木这
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小结: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
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由生疑而质疑,自质疑至解疑,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二度对话,使学生的心与文中的种树人贴得更近。
)
四、潜心会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
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
鼎尖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
学会10个认读字。
能力能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简要讲述“沉香救母”的故事。
思品
能比较准确地理解课文赞扬了沉香爱母亲、救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简要讲述故事。
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简要讲述故事。
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阅资料:
查阅有关资料。
看电视剧《宝莲灯》。
教、学具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
一、启发阅读兴趣。
1.谁知道《沉香救母》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今天我们要读读《沉香救母》故事的原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原文比看电视、听人说的收获大多了。
现在请你们打开书40页,自己读一遍课文。
二、自学课文,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1.我们读课文前,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
①自学认读字表中的字。
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自学带注音的字。
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准备与同学交流。
③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集体交流。
①谁能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英俊倜傥文采斐然怅然离去思忖再三蟠桃会
萱花开山神斧怒不可遏伉俪
②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
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第一段(1——3)书生刘向与仙女华岳三娘结为伉俪。
刘向进京赶考,一举中榜,三娘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之下。
三娘生下了沉香并恳求夜叉将他偷偷送到刘向身边。
第二段(4——6)沉香救母的艰难历程。
_
第三段(7—8)沉香斧劈华山,救出母亲一家团圆。
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简要复述不能像课文那样详细,也不能讲成一两句话概括的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用上书中的一些词语,主要要把句子说通顺、连贯。
自己先练习讲——然后俩人一组讲评出一人——组内比赛——最后展示
四、再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你最敬佩谁?
五、推荐《中国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鼎尖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孟子和孟子的思想;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兼得”和“舍生取义”二词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提纲:
1.作家作品: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
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
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
2.题目赏析: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本文就以“鱼”和“熊掌”作比喻。
巧妙的回答了人在一生中的关键时刻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中国历,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大师,史称“亚圣”。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 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在内容上基本接近,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德标准之一。
这种思想道德在近、当代革命过程中激发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
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则经典语录。
(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
1.指名读课文。
2.结合译文理解内容。
3.师生共同赏析课文,掌握关键词语。
所:不译。
欲:想要得到。
也:句末加强判断的语气词,不译。
亦:也。
可:能。
得兼:应为“兼得”的倒装,同时得到。
舍:舍弃。
者也:连用时,加强判断语气。
生:生命,也可以理解为“活着”。
义:可以理解为尚的思想、行为、道德(真理、信仰、正义等)。
三、品读感悟。
1.全文共四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一个设喻,用“鱼”和“熊掌”两种事物来假设比喻,让作者对二者做的一个取舍,结论是舍鱼取熊掌,突出了熊掌的重要性。
这样,自然引出“生”和“义”及对二者的取舍,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舍生取义。
选择了“义”,也就是选择了真理,正义信仰,有益于大众的思想和行为,表明了孟子的高尚情操。
2.总结文章主旨:
本文是孟子的一段语录,以鱼和熊掌设喻,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
欣赏几则孟子经典语录:
1.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孟子·公孙丑下》
2.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3.《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孟子·离娄上》
4.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孟子·尽心下》
五、处理课后习题。
六、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孟子语录
鱼熊掌舍鱼取熊掌
二者不可得兼舍
生义舍生取义
鼎尖语文教案7
教材分析:
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
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
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
按照救母的经过展开故事情节: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仙人帮助;劈山救母。
故事衔接紧凑,情节生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品格顽强、不畏艰险、战胜邪恶的少年形象,表现了真挚动人的人间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1、重难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2、课型:新授
3、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教学设计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联想,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建议:字字读准、句句读通;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句。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纠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用记号标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语或句子。
2、集体交流:
(1)师相机出示句子: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a 从“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急切的心情。
(板书:奔向华山)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 2)相机出示句子: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a看图理解:深涧
b(看图回答)“多少座高山”、“多少道深涧”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千山万水.)
c练习朗读这句话。
(3)沉香走遍了千山万水,一定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他都吃了哪些苦?再次读文后,指名回答。
(4)一路上,沉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想象)
3、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这么多的累,他为什么一点也不在乎呢?此时此刻,你想对沉香说些什么?(板书:不畏艰险)
4、指导朗读第二段,指名读,评议,齐读。
5、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文中“孝心”的理解。
引读第三段。
(板书:仙人送斧)
示图片)看图回答。
(板书:劈山救母)
(1)边读边表演: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
(2)沉香终于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妈妈,此时,他们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你认为他们会说些什么?(看图练习说话)
(3)看到这对母子的团聚,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一段。
四、积累语言,内化吸收。
1、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照图:说说自己是不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呢?
3、播放全文的配乐朗读及有关画面,学生一边静听默看,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4、(出示词语)同桌合作,练习讲故事。
五、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1)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
(2)与上文联系起来,把“沉香救母”的故事完整的讲给父母听。
鼎尖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学会9个生字,掌握“枯萎”、“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等词语。
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和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体会种树人的用心,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
情意目标:
懂得人应该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蕴含意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