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现代散文的小与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散文的小与大》教学设计
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韩宗敏
教学目标:
1.学习散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2.了解散文实现以小见大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名言解读,导入新课——现代散文中的小与大
1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淮南子》
2云隐蛟龙,得其一鳞一爪,正是所想,不必观其全身。
——徐渭
3凭尔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红楼梦》
4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郁达夫
5这一毫一厘便是那一千一万的具体而微。
——朱自清
说明:这一枝一叶、一鳞一爪、一瓢一粒、一毫一厘中包蕴着深广的内涵,这些名言共同说明的道理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这也是散文创作中主要的艺术手法。
二、课内名篇选读,理解散文中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
1《都江堰》(节选)余秋雨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
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21仍然是水利工程的圭臬。
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他没有料到,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他没有料到,他想灌溉的沃土将会时时成为战场,沃土上的稻谷将有大半充作军粮。
他只知道,这个人种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
他大愚,又大智。
他大拙,又大巧。
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
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
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
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
没有一个人能活得这样长寿。
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
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这样。
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
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
2《吻火》(节选)梁遇春
3年前,在上海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拿着一根纸烟向一位朋友点燃的纸烟取火,他说道:“Kiing 能不空空地给人玩赏么?能满足大旱时代的渴望么?自己知道都不能。
因为这里所描的云霓太小了,太少了。
似乎这几朵怎能沛然下雨呢?恐怕也只能空空地给人玩赏一下,然后任其消沉到地平线底下去的吧。
总结:
《都江堰》——小题材——政治蕴涵
《吻火》——小细节——人品风貌
《合欢树》——小角度——人间至爱
《云霓》——小事件——时代风云
概括:
小包孕着大,大寄喻于小。
三、课外名篇选读,总结实现以小见大的途径。
《囚绿记》——陆蠡
《口中剿匪记》——丰子恺
《想北平》——老舍
《窗子以外》——林徽因
实现由小见大的途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类比、隐喻、升华、寄寓)
四、迁移阅读,学以致用。
阅读汪曾祺散文《岁月钟声》,体会以小见大的艺术。
小人物、小事件、小景物——对母校的回忆与感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成长历程的珍视。
五、总结全文。
以小见大
小素材大蕴涵
小视角大立意
小细节大意义
小事物大寄喻
小现象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