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开放专利:“馅饼”还是“陷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斯拉开放专利:“馅饼”还是“陷阱”?作者:暂无
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4年第8期
原诗萌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近日宣布,本着“开放源代码运动的精神”,该公司已决
定允许其他公司使用其专利,以推动电动车产业的发展。
一时间,各种评论纷至沓来,有人赞赏特斯拉的开放精神,也有人怀疑它的动机,认为特
斯拉是为了将来掌控行业标准而落子布局。
相关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斯拉在技术上的确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不过商业
模式是否可持续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因此,中国电动车企业一方面要学习特斯拉,另一方面也
须慎防“陷阱”。
开放专利目的何在
富有传奇色彩的创始人,超酷的产品设计,在一潭死水的新能源汽车中开辟新路……这一
切让特斯拉自诞生以来,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6月12日,伊隆·马斯克发表名为《我们所
有的专利属于你》的博文,宣布开放特斯拉专利,再次引发讨论热潮。
特斯拉为何要开放专利?
根据伊隆·马斯克在博文中的表述,特斯拉开放专利,是为了团结更多的力量,向传统的
燃油汽车“宣战”。
不过在相关专家看来,特斯拉开放专利还有更多的商业考量。
作为行业颠覆者的特斯拉,通过电池集成和超级充电站等技术创新,解决了困扰电动汽车
发展的电池续航能力和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然而,特斯拉虽然被称为汽车领域的“苹果”,但并没有像苹果那样,强大到足以颠覆和
重构一个产业。
于是,随着特斯拉汽车销量的增加,充电标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开放专利,被认为是特斯拉为谋求充电标准话语权而不得不为之的举措。
在特斯拉宣布开放专利后,日产和宝马表示,有意与特斯拉进行谈判,合作建设充电网络。
一位匿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日产、宝马和特斯拉三家公司占全球电池电动车销量的80%。
因此,如果三家联手,将对充电标准产生重要影响。
另外,虽然放开了专利,但并不代表特斯拉放弃了自身技术优势。
“特斯拉之所以敢在此
时宣布开放专利,很可能已经在下一代车的技术方面做好了准备。
”上述匿名人士称。
伊隆·马斯克在博文中也表达了充分的自信。
他强调,开放专利只会增强而不会削弱特斯
拉的地位,技术领导地位不取决于专利,而取决于公司吸引和调动人才的能力。
从特斯拉身上学什么
特斯拉开放专利的消息公布后,国内汽车企业似乎并不买账。
有车企对外表示,自己也有
很多专利,未必能从特斯拉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还有车企则认为,特斯拉的专利别人用不了,
所以开放专利的意义不大。
不过,在中联达(北京)电动汽车家电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中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与
系统技术集成资深研究学者谢子聪看来,特斯拉的创新确实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谢子聪认为,特斯拉对电动汽车行业最大的启示,是他按照电动汽车产品的规律,重新进
行了设计,而不是在原有的燃油汽车上进行改装。
“电动汽车零部件的架构和布局有自身的规律,特斯拉正是把握了这一规律,才给电池腾
出更多的空间。
”谢子聪说。
亚太电动车协会执行主席周鹤良则称,特斯拉在电机、电池集成方法等方面,都有值得借
鉴之处。
而关于国内车企对特斯拉的态度,前述匿名人士颇有些愤慨地表示,这些企业实在是“死
要面子”。
“我觉得这个面子要不得。
我们应该把特斯拉好好研究一下,看看到底有哪些可以学习的
地方。
如果了解得没那么透,就不能妄下结论。
”这位人士说。
他认为,国内的车企有责任对
特斯拉进行对标研究,然后把研究成果发布出来,与其他企业共享。
借鉴莫忘防“陷阱”
不过,相关专家仍然表示,在学习特斯拉的同时,也要慎防“陷阱”。
今年2月初,一辆特斯拉汽车在车库中莫名起火。
这已经是2013年以来公开报道的第五起特斯拉起火事件,而2013年特斯拉的销量也不过2万多台。
显然,特斯拉的安全性并不能让人放心。
有专业人士解释,特斯拉是将约8000块电池通过复杂的并联和串联方式组合到一起。
起火事件的发生,说明特斯拉在电池短路问题的处理上,或是高压电路上,还存在着安全问题。
谢子聪则指出,虽然特斯拉通过超级充电站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为电动车充电,但也带来了
两个问题:一是对电网正常运行的影响,二是对电池寿命的影响。
在谢子聪看来,第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电网的配合,但电网公司并没有动力进行相关改造。
第二个问题则会影响电池寿命,并带来电池使用成本的上升。
因此,虽然特斯拉开放了专利,
但它的超级充电站模式却未必行得通。
那么,发展电动汽车应该如何解决电池和充电的问题?
谢子聪认为,从技术角度来看,最佳方式是研发出一种生命周期和整车一样长的电池,但
这类电池的问世仍然遥遥无期。
因此,谢子聪更倾向于通过商业模式来解决电池和充电问题。
比如,可以由“电池运营商”提供电池租赁服务,用户直接租赁和更换电池,而电池运营商则可以通过电池租赁、维护和梯
级利用来获得收益。
“电动汽车发展之所以受阻,是因为我们一直把目光聚焦在产品创新上。
事实上,电动汽车的发展更应该考虑的是产业创新。
”谢子聪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