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初中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
修订后的初中语文各册教材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古诗文的篇数增加了许多。

其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尽量多读些我国古代文学精品,“不断丰富和积累文言文知识,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朗读水平,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要求,第四学段的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并在附录中明文提出“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通过阅读训练,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不是重“文”轻“意”,就是重“意”轻“文”,课堂上死水一潭,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效率自然不高。

为此,我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实施了“六注重”文言文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注重学生预习,为新课做好铺垫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文言文也是如此。

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

”因此,文言文教学中,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要求必须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不得走其他捷径,但可以上网查找课文的相关资料(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

班里公认的学困生郑坤(只是不用心,智商绝不低下),上网是他的唯一爱好特长,我在布置《狼》一文的预习时,有意告诉一些初中语文学习的网址。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中学语文资源网》)该同学通过上网查资料、听录音、赏课件等,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第二天,检查预习情况时,他主动举手,挑战背诵。

并且学着古人的语调动作流利地有感情地背诵了课文,令全班同学瞠目结舌,刮目相看。

借此机会我邀请他介绍方法,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从此,我进一步引导大家自觉利用身边的资源加强语文学习,进而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其他学科学习,进入《天天教学网》等,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真正把网络当做工具。

这样,既为文言文的新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同时训练了《课标》对第四学段中“熟练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注重预习检查,提高预习效果
文言文的预习较之其他课文有一定难度,因此,务必要注重对预习质量的检查。

教师检查预习作业时,要求学生先听范读,用笔划出节奏,明确朗读节奏后,再朗读至少三遍。

因为节奏读准确了,便于理解文意,如《狼》中有“其一犬坐于前”,如果读成“其一犬/坐于前”,意思就是“其中一只狗坐在前面”,如果读成“其一/犬坐于前”,意思则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两种读法意思大相径庭。

三、注重学生试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文言文的试译,是指学生借助字典或词典或网络知识,自己独立完成对文言文的翻译过程。

这样的训练不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

因此,文言文教学中,老师在学生读正确、通顺,有了一定的语感的基础上,借助学习工具和注释,引导学生自己试译,而且要求学生把试译的结果写到本子上,可以写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注解书上没有注释的词句,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就不用看黑板、理解能力差点的学生结合书上的注释和黑板上的注解也能完成翻译。

在这个环节中,既培养了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的能力,又完成了《课标》对第四学段的“学写规范的通行的行楷字”的写字要求,一举两得。

四、注重译文互查,提高试译水平
学生的译文答案会因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工具受到影响,答案或许相互有差别。

这就需要有个纠正的过程。

一般我们在这个环节实行的同桌互相检查译文,让学生互相补充,你问我答,问的同学竭尽全力思索,想要考倒对方,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也不甘人后,积极提问题,而基础好的同学更善于挖掘出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如“其”具体指代的含义,“之”的不同用法,“也”的不同语气,揣摩语言,谋篇布局的目的。

回答的学生怕“丢面子”,抓紧时间思考,找书上的注释,看黑板上的注解,不敢稍有懈怠。

这样,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有了生气,充满灵气,有章有序,不失调控。

五、注重教师点拨,实现理解目标
点拨,“点是指点,拨是启发。

”我认为点是点燃的点,点燃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心中希望的火花。

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课堂指导的方式是点,是引导,提示,用高度凝练、简洁的提示性语言去引导学生的思路。

另一层意思是点的面不要太宽,要有针对性。

不能去指导学生已会的内容,不能整个问题面面俱到,而是抓住点(学生困惑点,知识重点,难点或可以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点)做指导。

拨是拨乱反正,把学生从错误、从毫无头绪的困惑中引导出来。

因此,文言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的翻译、情感思想的体会,等等,都离不开老师的点拨。

教师用简短、精练,具有启发性、导向性的查漏补缺作评价,补充总结,可有效矫正学生学习的错误,把学生引导正向的学习方向,从而实现文言文的学习目标。

总之,这样六个环节实施下来,每个环节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动手动脑,都有事可做,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均有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