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 因为重复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发现过程:1、美国心理学家塞利,在1967年研究动物时发现,他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

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为什么它们会这样,连“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这些本能都没有了呢?因为它们已经知道,那些是无用的,“习得性无助”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这一项研究显示,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

2、60年代对这种“习得的无助感”之研究又做了加强。

宾州大学的马丁·赛利曼他把笼中的狗从钢制格栅地板通以强烈而持久的电,以致狗不再企图逃避,“学会了”处于无助状态。

赛利曼和史蒂芬·麦尔与詹姆士·吉尔在一篇论文中写道:“当一个正常、未曾受过任何训练的狗在箱中接受逃避训练时,以下的行为是常态:初遭电击,狗就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直到爬过障碍时间较快,如此反复,直至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击。

再一步,赛利曼把狗绑住,使它们在遭到电击时无法逃脱。

当这些狗重又放回电击时可以逃脱的穿梭箱时,赛
利曼发现:这样的狗在穿梭箱最初被电击时的反应,和未曾受过任何训练的狗一样。

但它却不久就停止奔跑,默然不动地一直等到电击结束,狗没有越过障碍逃避电击。

3、80年代,心理学家仍在继续做这种“习得的无助感”的实验。

费城天普大学,菲立普·柏希和另三位实验人员训练老鼠去认识警示灯,让它们知道5秒钟之内将有电击。

老鼠一旦懂得了警示灯的含意,就可以走入安全区避免电击。

在老鼠学会了这一步以后,实验人员又把安全区挡住,使老鼠遭受比原先更久的电击而无法逃避。

可以想见,后来即使可以逃避了,老鼠们还是无法重新很快习得逃避。

柏希又让372只老鼠遭受难以忍受的雷击,以测验巴夫洛制约和习得的无助感之间的关系。

他们报告说,“实验结果并不很能确定习得无助”而“一些基本的问题仍然存在。


对人的启示: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心理学家也得到了与习得性无助类似的结果;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正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

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

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

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2]破罐子破摔,比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失恋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令人讨厌等;所以要想让自己远离绝望,我们必须学会客观理性地为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找到正确的归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