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复习导学问题还历史本来面貌——以复习《世界近代史》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
94 学法教法研究
复习课不同于新课,新课好比一棵棵的小树,而复习课就是一片大森林,如果复习课只是机械重复新课的内容,那样就失去了复习的意义。

复习是要形成知识系统,把一棵棵小树汇聚成大森林。

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历史有更高深的认识,才能起到复习的作用。

复习课的导学问题,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认清史实之间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从而形成对历史的宏观认识。

在复习世界近代史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学问题:
1.世界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史,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有资本、自由劳动力、市场和原料、技术、制度保障,请你对照课本目录回顾学过的历史事件,思考这些事件在哪些方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请阅读五单元和八单元的单元导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

结合地图找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在哪些洲?属东方还是西方。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世界近代史的主线,世界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让学生跳出“小”事件,站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大”历史事件。

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时空下去认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在学生宏观把握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后,接下来我采取分类复习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与历史线索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历史线索中定位历史事件。

第一类事件类。

通过复习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等事件的意义,让学生站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高度去认识每一个事件产生的影响,每一个事件就不再在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

第二类民主法治类,通过对相关文献:《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相关制度:君主立宪制政体、联邦制国家、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政体、法国的共和制政体的重新整合复习,让学生明白资本主义与封建制度相比是一种先进的制度,这种制度用法治代替人治,用民主取代专制,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第三类人物类,通过但丁、哥伦布、麦哲伦、克伦威尔、华盛顿、罗伯斯庇尔、拿破仑、林肯等人的历史功绩,认识“人”历史发展中起的作用,会将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加以
考察,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类科技类,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整合复习,让学生认识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工业革命与社会阶级的变化,工业革命与殖民掠夺的加深,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垄断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关系。

多角度认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识科技的两面性,能正确看待科技,合理使用科技。

在分析工业革命与社会阶级的变化时,引出国际工人运动的内容。

在分析工业革命与殖民掠夺的加深时,向前延伸到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掠夺,向后延伸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殖民掠夺及殖民地人发的反抗。

帮助学生认识这一切的变化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以一条主线——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统领多条副线——重大事件、民主法治、重要人物、科学技术。

让学生自主划分时段,结合地图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把每一个事件放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加以认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理清各个历史事件的历史作用,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会用史实来论证“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和史料实证能力。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资本主义,认识是资本主义的到来带来了生产力的大解放,让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深刻尖锐的社会矛盾,认识资本主义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分析历史的能力。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我国的制度、道路、理论同样是适应了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树立民族自信,培养国家情怀。

历史课的复习要以知识为基础,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的。

历史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我认为,问题在前面,答案在后面,核心素养在中间,从问题到答案,要经过一系列严密的、稳定的思维程序,这一套思维程序的形成过程就是学科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尤其是复习课,最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复习课上一定要从宏观上设计复习导学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形成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学习历史,我们把历史分成若干小的历史事件来学习,复习时要站在新的高度俯视历史。

变课文为课本,变树木为树林,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让“读史明智”落到实处。

巧设复习导学问题还历史本来面貌
——以复习《世界近代史》为例
赵国功
(山西省阳城县董封乡中心学校 山西 阳城 048100)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094-01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了倡
导“教师权威”、
“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尤其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处理化学教学中的“意外”
钟永洪
(福建省晋江市英林中学 福建 晋江 362200)
【摘要】“教学意外”,跟“教学事故”是有本质区别的,仍然是教学内容的延伸,每一次“意外”的产生,既是对教学应变能力的考验,也是一个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契机。

将“意外”引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核心,引导到要解决问题的中心上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

【关键词】化学教学 实验 教学意外【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094-0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