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必修5与《论语》选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杭实验中学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蜜渍.(zì)红缯.(zèng)狭隘.(yì)妊娠.(chēn)
B.笑靥.(yàn)喋.血(dié)草蓐.(rù)镌.刻(juān)
C.险衅.(xìn)伺.机(sì)疱.疹(pào)栈.桥(zhàn)
D.嘶.哑(sī)枕藉.(jí)栏楯.(shǔn)譬.如(b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优渥希冀金榜提名浑浑噩噩
B、盘垣修葺长歌当哭黯然失色
C、拙劣龟裂桀骜不训殒身不恤
D、震撼胸臆莞尔一笑门衰祚薄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地下决定。

(2)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合作,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

(3)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A.轻率协约必需B.轻易协约必须
C.轻易协议必需D.轻率协议必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B.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C.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杜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D.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99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莱斯大学教授、化学家罗伯特•F•柯尔说:“本世纪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世纪,但下个世纪显然将是生物学的世纪。

”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克雷格•文尔特预计:“生物世纪将首先光临三个领域——医药、环境治理和农业。


以污染治理为例。

新的研究表明,在进化过程中,自然界反复地在微生物中增加
或者除去一些基因,很像工程师细调计算机时所做的那些增添和删除软件的常规工作。

但是,如果自然界能够做到,今天的基因操作者们也能做到,这就产生了一个称为“基因组工程”的新学科领域。

文尔特和其他一些目光远大的人幻想着借助生物的力量建立一种更清洁、效率更高的经济,这些生物能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清除垃圾、用无机物制造甲烷等等,从而解决我们面临的紧迫的污染问题。

文尔特说,基因组工程“已不再是科学幻想小说中的内容”。

实际上,第一阶段的一些步骤已经开始实施了。

4年前,华盛顿卡内基学会植物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克里斯•萨默维尔为了把塑料嵌入一种芥类植物而分离出一种基因。

这种基因把这种芥类植物变成了生产塑料的工厂。

CALGENE公司的科学家最近取得的一项发现也同样令人兴奋。

该公司的科学家发现了控制植物纤维形成的一种酶。

生物化学家为寻找这种酶耗费了30年时间。

用基因技术促进这种酶有可能培育出纤维素含量高得多而细胞壁的其他成分少得多的树木。

由于这些次要成分使纸浆和造纸流程产生污染而效率不高,因此科学家们说,这种基因工程树可能有助于使这个重要行业变得清洁。

5、下列对“基因组工程‘已不再是科学幻想小说中的内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正设想靠生物力量使生产行业更清洁、效率更高。

B.科学家对生物基因的话题已由幻想逐步走向实质研究。

C.生活中严重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D.人们正努力用生物力量防污染,用无机物取代有机物。

6、下列各项中对“基因工程树”的优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含有控制植物纤维素形成的特殊的酶。

B.纤维素含量高,细胞壁的其他成分少。

C.可能使以木材为材料的造纸业不再有污染。

D.能使造纸业的生产效率有很大提高。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领先的“基因工程组”已迈入假想与实验并行阶段。

B.当今,起领头作用的科学家只能掌握除去生物基因的技术。

C.创建无污染,高效率的经济项目是生物技术的使命之一。

D. 凭现有基因知识,还很难预测生物世纪受惠的全部内容。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练习题。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每小题1分)
①是.社稷之臣也②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④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以伐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B.则修文德以.来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某所,而.母立于兹
D.且在邦域之.中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10.对文章的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尖锐指出季氏的忧患在萧墙之内,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

B.孔子批评了冉有口是心非、编造借口、不说老实话的两面派态度。

C.季氏攻打颛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鲁国国君削弱自己的权力。

D.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主张以德服人,用礼乐教化人,实行仁义之政。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分)
(2)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周见!(2分)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填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6分,每题1分)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②,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
③,来者犹可追。

(《知其不可而为之》)
④,言之必可行也。

(《克己复礼》)
⑤八佾舞于庭,,。

(《克己复礼》)
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为政以德》)
四.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练习题。

周氏兄弟的里与外(节选)
孙郁
因为知道木山英雄先生是周氏兄弟研究的专家,我曾特地向他询问过一些材料。

五十年代他去访问羽太重久,了解周氏兄弟的情况。

羽太说,鲁迅见到人时很热情,善谈,给人亲切之感。

周作人则不太爱讲话,陌生人不好与之交往。

这也证实了我过去的猜测,鲁迅有趣,幽默而有性情,周作人则缺少与尘世周旋的机智,于是只好退回到书斋里吧。

从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反映看,鲁迅适宜去做拓展空间的实事,将愿望落到实处,周作人至多不过是务虚的思考者,描描天气,说说掌故,和田间的劳作者是没有关系的。

我看两个人的特点,觉得一个动态的,一个静谧的。

谁都知道,鲁迅和周作人是民俗学的提倡者。

民俗学这门学科的建立与两人关系甚密。

周作人是理论上的建设者,一生力介弗雷泽、安特路朗、蔼理斯的理论,以为在民间的土壤里,才有文化的本源。

中国的正宗文化是官的文化,不过是权力者的意志的体现,可吸取的东西就那么一点点,有时等于通篇废话。

但我们到乡间去,那些口头传说、歌谣、戏曲则有诸多美妙的情调,周作人在风俗与传说里看见了弥足珍贵的思想,这正是旧式文人不注意的内容。

你看他谈风土、神话时的兴致,好似找到了自己的家园,因为那里隐含的正是集体无意识的东西。

研究文化,就不能不关顾这些。

我注意到他多年来潜心于此的耐力,在他的影响下,一批民俗学的学者涌现了出来,其功不在一般文人之下。

而鲁迅不同的是,深知问题的重要之后,却在创作上下功夫,在小说和随感里展示着精神里的景观。

我有时对照两人的文字,不禁会心一笑。

周作
人强调的文化人类学的隐喻,在鲁迅那里竟出现了。

文本中折射的谣俗因素颇多,现代小说家中他是第一个民间风景的打量者。

不妨这样说,兄弟二人中,一个是理论的建设者,一个是实践的自觉者。

而实践在那时更为艰难、不易。

我总觉得鲁迅考虑问题比周作人要复杂。

比如吧,写小说时,不像后来的茅盾那样按着一种理论去构思图景。

他一方面把自己燃烧在里面,内心的苦楚喷吐而出。

同时又用通天之眼,雕刻芸芸众生的苦运。

他在民俗方面表现的意象,其丰富性是远远在周作人之上的。

高远东先生在描绘《祝福》时写道,那是一篇儒道释吃人的寓言。

鲁迅在鲁镇这个世界里虚构的场景,是中国历史与文明的缩影。

一个感性的画面里透出的信息,往往比抽象的理论更有广度和深度。

我有时在读完鲁迅的小说后,感慨道:周作人于小品文里苦苦期待的东西,竟在鲁迅那里看到了。

就思想的广度而言,鲁迅超越了周围的人们,因为深深植根于乡俗的土壤里,传统中阴暗的、负面的东西都出现了。

今人说鲁迅的作品有深远的价值,其实就因为折射出民间的本然,乡民与弱小者的世界,是真的、未被士大夫篡改的世界。

中国历代文人不太注意世俗的亚文化,以为卑下无聊。

但鲁迅却于此发现大的悲欣,他在那里才找到文化里生动的遗存。

不过那寻找是身临其中的,身上也带着泥土和血气,不像周作人那样高枕无忧的休闲状。

周作人将思想、审美与己身的愉悦结合起来,是雅人的空灵与智慧。

鲁迅有着自己的空灵和智慧,却不去躺在榻榻米里悠然自乐。

他像一只田野里的狼,叫出了黑夜里的惊恐,也叫出了一个民族的哀凉。

没有办法,他在内心深处,要和黑暗里的存在一同存在。

(摘自《随笔》2006年第5期)原长 1700字
14、文章第一段说“我看两个人的特点,觉得一个动态的,一个静谧的。

”分别指的是谁?“动态”和“静谧”在本段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
15、周氏兄弟在研究民俗学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请分别予以说明。

(4分)
16、概述作者对鲁迅在民俗学方面的研究及探索是如何评价的?(3分)
17、“他一方面把自己燃烧在里面,内心的苦楚喷吐而出。

同时又用通天之眼,雕刻芸
芸众生的苦运。

”请你列举一个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体说明其“苦运”,并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的意义。

(6分)
五.名家的评点,我的评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8.阅读并思考以下名家的评点,自选角度写出你的评点。

(3分)
(名家评点)
朱憙:谨者,行之有常也。

信者,言之有实也。

泛,广也。

众,谓众人。

亲,近也。

仁,谓仁者。

余力,犹言暇日。

以,用也。

文,谓《诗》、《书》六艺之文。

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先文,非为己之学业也。


尹氏曰:“德行,本也。

文艺,末也。

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


(《四书集注》)
我的评点:。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40分)
生命只有一次,它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最值得珍惜的。

生命既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生命既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

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希望。

生命中那些成功和失败,荣誉与耻辱,高尚与卑下,纯真与芜杂,都是一本内容不同的书,或是一幅风格迥异的画。

生命值得审视与感悟,生命值得欣赏与敬畏。

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

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1.C
2.D
3.D
4.D
5.B 6 A 7 B 9.D 10.C
11.翻译(略)
12.⑴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⑵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13、默写略
14.答案:鲁迅周作人(1分)里:鲁迅热情,善谈,给人亲切之感;周作人不太爱讲话,陌生人不好与之交往。

(1分)外:适宜去做拓展空间的实事,将愿望落到实处;周作人是务虚的思考者,描描天气,说说掌故,和田间的劳作者是没有关系的。

(1分)
14、周作人是理论上的建设者,一生力介弗雷泽、安特路朗、蔼理斯的理论;重视在民间的土壤里挖掘文化的本源,发现有价值的珍贵的思想;在他的影响下,涌现出了来一批民俗学的学者。

(2分)鲁迅是实践的自觉者,在创作上下功夫,在小说和随感里展示着精神里的景观;在实际观察里得出结论,在形象可感的画面里,昭示着历史的投影(2分)
15、鲁迅同周作人一样极力提倡对民俗学的研究,只不过鲁迅更重视在创作上下功夫,在小说和随感里展示着精神里的景观。

(1分)重视从实际观察里得出结论,在形象可感的画面里,昭示历史的投影。

(1分) 考虑问题要比周作人复杂,他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往往要理论研究更有广度和深度。

(1分)
16、“华老栓: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

华老栓迷信、麻木、毫无反抗意识,只图家庭平安便心满意足了。

为了医治儿子的病,他糊里糊涂地与杀害革命者的刽子手交易。

这些描写把辛亥革命前夕在封建势力重压下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暴露了人民群众在封建压迫下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呼吁人们寻找唤醒他们的“药方”。

闰土:少年:活泼、勇敢、多知,热情、纯真。

成年:呆滞、迟钝,衰老、麻木、了无生气。

闰土的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

说明劳苦大众在封建传统辖制下所受的毒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杨二嫂:
昔日“豆腐西施”,终日坐着——体现性格安分守己,而今的杨二嫂讨要
东西、造谣,“塞手套”——体现性格自私、泼悍,爱贪小便宜,放肆、尖刻杨二嫂的变化,说明了辛亥革命后城镇小市民阶层的贫困化,反映了经济破产的另一个侧面。

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破产的广度和深度。

评分标准:列举出人物形象1分,能较准确指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3分,分析其意义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