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保管、维修、保养制度范文(三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保管、维修、保养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安全监控仪器仪表能够正常运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监控仪器仪表指各类用于安全监测、报警、控制等功能的仪器、仪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监控摄像机、报警器、烟雾报警器、温湿度计、气体检测仪等。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保管、维修、保养工作。

第四条公司全体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二章保管管理
第五条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由公司安全监控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和保管,设备管理员负责具体工作执行。

第六条安全监控仪器仪表应当进行登记,并按照序列号、名称、规格、型号、领用时间、使用部门、保管人等内容建立台账,实现追溯和监控。

第七条安全监控仪器仪表在领用、归还、报废等时候,必须填写领用、归还、报废单据,并通过设备管理员确认。

设备管理员应仔细核对单据和实际情况,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第八条保管人对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保管负有责任,应当保证其完好无损,定期进行检查并报告异常情况。

第九条保管人有权要求使用人出示使用申请单或领用单,并核对实物与单据是否相符。

第十条保管人发现设备有故障或者损坏时,应当及时向设备管理员报告,并填写维修申请单。

第三章维修管理
第十一条设备管理员接到维修申请单后,应当及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维修过程中,设备管理员应当全程跟踪,了解维修进展情况,及时和申请人沟通维修工作。

第十三条维修完成后,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填写维修记录,设备管理员进行归档。

第十四条维修完成后,设备管理员应当及时将设备归还给保管人,并填写归还单据。

第十五条设备因无法恢复正常运行而需要报废时,设备管理员应当据实填写报废申请单,并向有关部门报备。

报废后的设备应作废处理,并记录在设备的台账中。

第四章保养管理
第十六条安全监控仪器仪表应当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保养,保养周期和保养内容应当详细记录在设备的台账中。

第十七条保养工作应当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保养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清洁、校准、功能检查等。

保养过程中,应当注意设备的注意事项,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第十八条保养过程中发现设备有问题时,应当及时向设备管理员报告,并进行维修申请。

第十九条保养完成后,保养人员应当填写保养记录,并上报给设备管理员进行归档。

第五章其他规定
第二十条设备管理员应当定期对所有安全监控仪器仪表进行巡查和检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公司全体人员不得擅自移动、更改或者损坏安全监控仪器仪表,发现问题应立即向设备管理员报告。

第二十二条公司全体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操作培训,并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三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设备管理员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并向有关部门上报。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并保留最终解释权。

以上制度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保管、维修、保养制度范文(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保管、维修、保养工作的管理,确保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制订本制度。

第二章保管管理
第二条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保管管理。

第三条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保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严格按照仪器仪表的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二)定期检查仪器仪表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
(三)保持仪器仪表的清洁和整洁,防止灰尘和杂物进入;
(四)准确记录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和维修记录;
(五)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存放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受潮、震动、磁场等影响。

第四章维修管理
第四条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维修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

第五条安全监控仪器仪表发生故障或损坏时,应立即上报设备管理部门,并由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维修处理。

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

第六条维修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维修作业应防止二次损坏,并做好维修记录。

第七条维修后的仪器仪表应进行功能测试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八条维修过程中需要更换的部件和材料应符合质量要求,并按照相关规定采购和使用。

第九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安全监控仪器仪表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洗、润滑、调校等工作,并建立相应的保养记录。

第十条对于经过多次维修仍无法恢复正常运行的仪器仪表,设备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处理,并及时向综合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维修工作的检查及验收,对维修作业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

第十二条具备条件的设备管理部门可以开展外部维修业务,但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并保证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维修质量。

第十三章保养管理
第十三条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保养工作由综合管理部门负责。

第十四条保养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一)定期检查仪器仪表的外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检查仪器仪表的电源、连接线等,确保其正常供电和通信;
(三)清洁仪器仪表的内部和外部,防止灰尘和杂物积累;
(四)定期检查仪器仪表的功能状态,包括各项指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五)定期对仪器仪表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综合管理部门应设立保养计划,根据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和要求,制定相应的保养周期和内容,并做好保养记录。

第十六条对于经过保养仍发现存在问题的仪器仪表,综合管理部门应及时安排相应的维修工作。

第十七条综合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保养工作的检查和验收,对保养工作进行评估。

第十八章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上级主管部门对本单位的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保管、维修、保养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十九条综合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也可以对本单位的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保管、维修、保养工作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二十条发现安全监控仪器仪表存在严重故障、损坏或其他无法维修的情况时,应立即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章处罚规定
第二十一条对于对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保管、维修、保养工作违反本制度的责任人,将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对于故意损坏、破坏或盗窃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三条对于不按照本制度进行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保管、维修、保养工作,严重影响安全监控工作的单位,依法将被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许可证。

第二十四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单位所有。

第二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保管、维修、保养制度范文(三)
1. 保管制度
1.1 仪器仪表的统一管理
1.1.1 定期进行盘点,确保所有仪器仪表都在正确的位置,并完好无损。

1.1.2 建立仪器仪表的清单,并将其编号,以便于管理和查找。

1.2 仪器仪表的存放和使用
1.2.1 保证仪器仪表存放的环境干燥、通风,并远离火源和腐蚀性物质。

1.2.2 仪器仪表使用前,必须仔细阅读相关的操作手册,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1.3 仪器仪表的借用和归还
1.3.1 借用仪器仪表需要填写相应的借用申请单,并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

1.3.2 借用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逾期需要重新申请。

1.3.3 归还时,必须经过检查确认仪器仪表完好无损后,方可归还。

1.4 仪器仪表的报废
1.4.1 仪器仪表出现无法修复的故障或已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报废。

1.4.2 报废前,需要经过确认,并填写相应的报废申请表。

1.4.3 在报废后,需要进行相应的记录,包括报废日期、报废原因等信息。

2. 维修制度
2.1 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
2.1.1 周期性进行仪器仪表的清洁和保养,保持其外观整洁和功能正常。

2.1.2 定期检查仪器仪表的线路、电池等部件,确保其正常运行。

2.2 仪器仪表的故障维修
2.2.1 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报修,并填写相应的维修申请单。

2.2.2 维修人员应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检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修复。

2.2.3 维修后,需要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仪器仪表完全恢复正常。

2.3 外部维修单位的选择和管理
2.3.1 外部维修单位应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实力,能够保证维修质量。

2.3.2 和外部维修单位签订维修合同,并明确维修的内容、价格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

2.3.3 对外部维修单位的维修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

3. 保养制度
3.1 仪器仪表的定期保养
3.1.1 根据仪器仪表的使用频率和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保养计划。

3.1.2 在保养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清洁和润滑等工作。

3.2 仪器仪表的性能验证和校准
3.2.1 定期进行仪器仪表的性能验证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3.2.2 根据仪器仪表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和仪器设备。

3.3 保养记录和报告
3.3.1 在每次保养之后,需要填写相应的保养记录,包括保养日期、内容、人员等信息。

3.3.2 定期编制保养报告,包括保养情况的总结和建议等。

以上是安全监控仪器仪表的保管、维修、保养制度的模板,具体的实施和操作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在执行过
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检查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另外,定期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员工对于仪器仪表保管、维修、保养的认识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