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14再见了,亲人PPT、优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天安门广场早巳 , 的人们
还是像 涌来。人们 , , 将满把的
鲜花抛向天空。许多人
, 飞奔着。长
龙 ,锣鼓 。
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 门广场 。
。天安
③学生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
④去掉提示,你还会背吗?,
自背,
会背 的同学站起来齐背。
4.教学第 4 自然段。 (1)齐读第 4 自然段。
②是您带着全村
妇女,顶着打糕,冒 着炮火,穿过硝烟, 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 吃。这真是雪中送炭 啊!
③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
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 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 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 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 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 你怎么落泪了呢?
④您为我们付出 了这样高的代价,难 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 中国人民的友谊?
第一课时


星期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认识 1 个偏 旁。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 1 个 偏旁 。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能背背你最喜 欢的一首 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2.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 友在家里把 学到的古诗讲给奶奶听的故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静夜”是什么意思?(静 静
的夜晚)
“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 思? 过渡:诗人会思念什么?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图上画的是谁? (1) 从课前的预习中,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 教师在学
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2) 此时他正在干什么呢? (李白正在静静的夜里思念家乡的亲人) 3.学诗句。
能背诵古诗《静 夜思》。
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两条 绿线内的 7 个字只
识不写,认识 1 个偏旁。理 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
思,体会作者思念 ,热爱故
乡的感情。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 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 时间:三课时。
五、指导写字
复备栏
1. 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 2. 出示打乱顺序的词。指读,齐读。 3. 看笔顺表里的生字,自学后描红。 4. 反馈检查。 5. 有什么字觉得比较难写?教师指导。 静:左边是青
字旁,跟读两遍。 “月”字的撤要改为竖。整个宇要写得左窄右宽。 教
:左右同宽,左部件上大下小,右部件上紧下
松。 意:上中下紧凑,“立”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中间 扁
日横落在竖中线上。 诗:右部分的三横间隔距离相等,中间横最长, 两笔
竖不在同一条竖线上,竖钩偏右。 6. 学生描红、仿写、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放 轻音
乐)
第二课时
第周
星期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 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 指导用“思念”说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朝鲜战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 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 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 “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 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妮 (ní)(妮子) 役 (yì)(战役) 谊(yì) (友谊) 谣(yáo)(谣言) 噩耗 (è) (hào)(噩耗) 嫂(sǎo)(嫂子) 挎(kuà)(挎着)
新课程 新思想 新理念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
义发动了侵朝战争,并把战火 烧到了中国边境。中国人民响 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抗美援 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 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 线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1953 年,美帝国主义被迫在停战协 定上签字。志愿军分批撤出朝 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2、现在你想对志愿军或 朝鲜人民说点什么?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 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再见了,亲人!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我们愿———
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 地久天长
(大街上的人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 臂欢呼) 振
妮役硝炭 谊谣噩耗 跺嫂挎篮
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
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 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打糕: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
做成,与我国的年糕相似。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阻击战: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
跑或进攻的战斗。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复备栏
(2) “此时此刻”是指什么样的时刻? (3) 在这样的时刻,人们有什么样的千言 语呢? 万 (4)你们看,所有的话都是相同的,千盲万 语都变成了 一句话:“2008,北京!” (5)让我们带着自豪的语气再次齐读这一自 然段。
三、指导背诵 1.自背,同座位互背。(在学生背时,教 师可挂图或放 录像片) 2.指名背,齐背。 四、拓展练习 3.你在即将来到的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 做点什么 呢?
二、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 “诗”:是整体 认读音节,读翘舌音。 2.边说边书写两个生字。
3.齐读课题。
复备栏
三、初读指导 1.(出示投影片)图上有什么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小结
:英英正在和奶奶说话,两人有说有应,有
问有答,这叫对话。
2.学习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的名字和他所说的话之间必须 用冒 号(力隔开。(板书:冒号:)齐读“冒号”两遍。 请你 找一找,文章中说话的人是谁?她说话内容是什 么? 3.我们现在再读课文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我们已 经看 懂了对话的形式了。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一 边读一边画出小节号和生字词。
朗读。
(6)指导背诵。 ①教师引背:2001 年 7 月 13 日晚上,—
—,北京就——o ②学生齐背。
’ 3.教学第 3 自然段。
(1) 人们怎么庆祝的?教师范读第 3 自然
段。 (2) 自己轻读第 3 自然段,边读边用‘一” 画出表示人多的词和句。 (3) 学生汇报自己画的词句。为什么画这 些 词句呢?教师指导:
厶我国申奥成功时间是——?
(2001
年 7 月 13 日晚上) 厶申奥成功的喜讯刚刚传到北京,北京就 出现了怎样
的情景?(北京沸腾了)
(3)什么是“沸腾”?谁能来说说?
看见过水开的样子吗?(热气升腾,上下翻
滚) (4)(放录像片:刚听到申奥成功的消息, 人们群情激
动的场面)
①看,这时人群像什么?这就是“沸腾”。 ②这里用上了什么样的写法?(打比方) (5)指导有感情
(1) 指名读诗句。 (2) 诗共有几句呢?下面我们通过英英的话来理解 诗句

第一句: ①自己读读英英的话,想一想这一句诗句是什么
复备栏
意思? ②“疑”是什么意思?(好像、如同、就像) 看,这里的想像是多么奇特!独特的想像就是李白 诗句特有 的风格。 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诗句。 第二句, ①还是自己来读读英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句的 意思。 ②(指着图)此时,李白看见的就是这轮明月,想 一想,什 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①“人山人海”:这里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有感情地读 词。
②“四面八方的人们还像潮水一般涌来”。 #“四面八方”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说 带有数字的成 语吗? #“潮水”是什么样的?(播放录像片)让 学生加深理解 。
复备栏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③“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天安门广场真的成了海洋了吗? #为什么是欢乐的海洋呢? #有感情地练说这句话。 (4)这么多人来,他们在于什么呢?再次细 读 第 3 自然段。
朝鲜阿妈妮象对待亲生儿子一样照顾志愿军伤员。


救图
出 朝 鲜 老
为 志 愿 军
大 爷 。
战 士 从

修 水 渠志 ,愿 重军 建帮 家助 园朝 。鲜
人 民
图为舍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黄继光。
图为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战斗英雄邱少云。
1、请你以小金花的身份, 仿照课文的写法,对志愿军叔 叔说几句话。
解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4)如果你和爸爸妈妈从电视里知道了这 好消息之后,
你们会怎样庆祝呢?想像说话。
同座位互说,指名说,评议。
(5)我们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 呢?(骄傲、自豪、高兴)是呀,两个感叹号也告诉 我们 用喜悦;激动的语气来读。 自读,指名读,齐读。 2.教学第 2 自然段。
(1)各自轻声读第 2 自然段。 (2)教师问,学生根据内容答,以问答形 式读书。
4.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①自己读读词语。
②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英”、“静”、“层”:是读后鼻音,不读前鼻音。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 s 川,要读准翘舌音。 “思
”:是整体认读音节 si,要读准平舌音。
“首”、“照”:是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 “层
⑤指导有感情朗读第 2~5 句话。 自读,同座位互读,指名读,赛读。 (5)指 导朗读第 3 自然段。 ①做好准备,参加朗读比赛。各组推荐一 名 代表上来读。 ②各组代表比赛读,师生共同评议,评出 第 一名。 ③全班有感情齐读第 3 自然段。 (6)指导 背诵。
①这么热闹的场面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 容? (欣喜若狂、欢声霄动、载歌载舞) ②老师会给你们一点帮助的。
①指名朗读第 3 自然段的第 2~5 句。 ②(播放录像)来看看录像,用“有的…… 有 的……有的……”来向同学们介绍
人们在干什么? #四人一组讨论说。 #互相纠正,再次说。 ③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再次指名说。 这 样反复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
度。 ④从人们的做事中,你感受到人们的心情 怎样? 从哪些词体会出来的?(不知疲倦,一次又 一 次,舞,狂欢)
4.四人一组讨论说。 5.指名说。 当堂达标练习:
1、听写词语:北京 Biblioteka 奔成功 狂欢广场 跳跃
人山人海 四面八方
2、说说看了奥运会的感受。 板书设计:
2
2008,北京!
欢呼着
跳跃着 满把鲜 花
映亮 抛向空映中亮举着 旗帜
飞奔 舞长龙
敲锣鼓 礼花 教后小结:
复备栏
3
英英学古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确、流利。
(1)自读,同座位互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指导、纠正。 7.同学们既然喜欢读,下面两人自由组合来分角 色朗 读课文。
(1)两人互相读。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分两个大组对读。 四、初步
理解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英英和奶奶共有几次对话呢? 3.小结:英英和奶奶有问有答,话说得多么清楚 !以后 我们说话也要这样。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自主学习提示:
1 那件事你感受最深?划出令你感动 的语句,把体会在旁边做批注。
2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划的语句。
3 把你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可 以说一说,也可以读一读。
①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 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 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 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 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 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 永远不会。
”:是平舌音,不能读成翘舌音。
“背”:是个多音字,既可读“
”,也可读

”。 用这两个字音分别造句。
③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④去掉拼音后,齐读生字词。
⑤给生字找朋友。(即给生字组词)
(2)(出示二类词语即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词) ①自读,齐读。
②去掉拼音后再次齐读词语。 6.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 文读正
⑤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⑥列车呀,请慢一点
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 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 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 留片刻。
⑦再见了,亲人!我们 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不是亲人
大娘 小金花 大嫂 ……
胜似亲人
志 愿 军
用鲜血凝结成的伟大友谊
朝鲜人民全力支援志愿军,他们组成运 输队、担架队奔赴战场。这是在上甘岭战役 中,朝鲜人民昼夜不停地将弹药送往前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