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一、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清流见.底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二、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⑷沉鳞
..竞跃()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一)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
..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五.对比阅读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哀转久绝. (4)四时.俱备
1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2分) 1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分)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荆州市2007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 ) ②月色入户. (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
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2008年泰安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落,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山川之荚,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解释加点的词。
(4分)
①猛浪若奔奔:②负势竟上上:
③猿则百叫无绝绝:④沉鳞竞跃鳞:
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
9.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和水的。
(4分) 一、参考答案
19.B
20.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二、参考答案:
1.信给谢中书的信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1)对偶 (2)对偶,借代
4.三 (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
(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
(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
5.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参考答案
1.⑴交相辉映⑵消散⑶坠落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四、参考答案:
(一)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月色,月光竹柏影比喻 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
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5.√×√√
五、参考答案
11.(1)或:有时。
(1分) (2)奔:飞奔的马。
(1分)(3)绝:消失。
(1分) (4)俱:全,都。
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1分)
13·《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1分)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1分)
14·(1)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分) (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分)
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10. B
11.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仙 (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
(一)7.【答案】①(马一样)飞奔②向上③停止④鱼
【评分】4分。
每小题1分。
8.【答案】①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②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评分】4分。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奇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