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函授试题民间文学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函授试题《民间文学》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具有双重属性,既是__________现象,同时又是___________现象。

2、民间文学在体裁上,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分别是、、、。

4、1958年,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确定了、、、__________的工作方针。

5、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6、记载有女娲神话最早文字资料的文献是___。

7、被称为世界上寓言的三大发祥地的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民间文学四大特征中起主导作用的两个重要特征是()A.集体性和变异性B .口头性和传承性C.传承性和变异性 D.集体性和口头性
2、先秦采集民间歌谣的优秀成果是()A.《尚书》B.《左传》C.《国语》D.《诗经•国风》
3、山西的《走西口》是人们熟悉的一首()A. 花儿B .爬山调C. 信天游D.打歌
4、神话资料最为丰富,而且情节原始而完整的文献是()A.《庄子》B.《国语》C.《山海经》D.《左传》
5、记录岁时节日习俗的重要民俗学文献是()A.《风俗通义》B .《荆楚岁时记》C.《述异记D.《博物志》
6、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地区,以爱情为内容,用汉语演唱的山歌是()A .爬山调
B .信天游C. 花儿D.二人台
7、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的时间是()A. 1918年2月B .1920年冬C. 1928年春
D.1922年夏
8、世界上最早的田螺姑娘型故事《白水素女》出自()A. 《述异记》B.《酉阳杂俎》
C. 《荆楚岁时记》
D.《搜神后记》
9、《走西口》的流传范围是()A. 陕北B .内蒙C. 华北地区D.晋西北
10“二月二,敲瓢擦,十个老鼠九个瞎”属于()A. 节令歌B .礼俗歌C. 诀术歌D.祀典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文学现象、民俗文化现象
2、民间散文作品、民间韵文作品、民间说唱作品
3、《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4、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
5、田野调查法、历史追溯法、共时比较法
6、《楚辞》
7、希腊、印度、中国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C
5、B
6、C
7、A
8、D
9、C 10、A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传承性
2、洪水再生神话
3、生活故事
4、“AT”分类法
1、传承性:又称“传统性”。

他是指民间文学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还积淀保存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民众的观念、审美意识及传统的文化形式。

2、洪水再生神话讲述人类在遭受洪水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之后重新繁衍声息的故事。

这类故事也有怎样创造人类的内容,但不是讲人类最早的起源,而是讲人类在遭遇特大洪水灾害之后濒于灭绝的情况下怎样再造人类的故事。

3、生活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故事,又称为“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

其基本特征是:以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物为主人公,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故事情节,用写实手法来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

有着鲜明的阶级倾向和浓厚的现实性。

4、“AT”分类法:由阿尔奈(芬兰)提出,他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写出简洁的提要,并依一定的原则将这些故事情节进行了分类编排。

美国的汤普森针对其所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这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被各国学者称为“AT分类法”或“阿尔奈——汤普森体系”
四、简答题。

1、民间文学集体性在创作、流传中的表现? 2、三十年代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成立时间、主要活动和重要人物?3、民间传说与历史的联系与区别?4、白蛇传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1、(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在原始社会最常见,伴随着集体活动,受集体意识的驱使或集体情绪的感染,你一句,我一句,或一唱一和即兴创作。

(2分)(2)采用集体分工的方式,个别人先创作出一个雏形,然后群体加工,添枝加叶,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2分)(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民间歌
手、民间艺人的创作时有这种情况。

湖北崇阳民间叙事诗《双合莲》,就是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一位长辈郑三爹根据其身边的真实故事编唱出来的。

但这类创作同样能在集体中流传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2分)
2、(1)1927年冬天,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归属于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

设主席一人,由其独立审定刊物,处理一切会务。

(2分)(2)民俗学会的主要活动,仍是搜集研究民间文艺,但其搜集活动、研究活动一开始就比较偏向于民俗学,侧重于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的调查研究。

(2分数)(3)特别是理论上,后来渐与民族学、人类学相汇合。

这一时期在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上的重要人物主要有周作人、顾颉刚、赵景深、郑振铎等。

(2
3、二者的联系在于:首先,传说真实地表露和抒发了民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情感与评价。

(1分)其次,历史题材传说的讲述对象绝大多数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或事件,而且常常有遗迹可寻。

传说之所以被称为“信史”,正是从这些联系出发。

(1分)二者的区别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反映社会的方法不同。

(1分)第二,历史观不同。

(1分)第三,取材的角度不同。

(1分)第四,历史一般是不能变更的,而传说总是在传播中发生变异。

(1分)
4、A最早记载话本《西湖三塔记》有白蛇传的核心情节:白蛇爱上人,被镇于石塔下。

(1分)B话本《白娘子永镇雷锋塔》具备了后来白蛇传的基本情节,白娘子的形象的基调人格化,有时会露出凶相,但不吃人、害人。

以感情执著的良家女子出现,小青形象模糊。

(2分)C《雷锋塔传奇》白娘子变成蛇仙,既真诚、善良、勤劳又有勇敢的顽强斗争精神,故事情节更生动细致。

(2分)D近现代,突出反封建、争自由的主题,增强了斗争情节(1
五、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天地开辟神话?分析盘古神话的基本故事情节并阐明其基本文化意蕴?
(1)天地开辟神话就是原始人所想象的关于客观生活环境如何形成的神话。

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万物创造等内容。

原始人对天地、万物的由来有着可贵的好奇心,就充分展开想象,创作出情节奇特而又气魄宏伟的开辟神话。

世界各地都流传着这类神话,并且很多民族的开辟神话都有其基本情节的相似性。

(5
分)(2)汉族天地开辟神话是盘古神话,首见于三国时期东吴徐整的《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纪》。

盘古神话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1)天地混沌,昼夜不分;2)巨神出世,天地开辟;3)垂死化身,生成万物。

(4分)(3)盘古神话的文化意蕴主要有两点:1)表现了原始人对于人与自然相生相依的和谐关系的认识,原始人首先是崇拜自然的伟力,认为人是自然孕育出来的;但人也不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而是有无穷的创造力;盘古死后化为万物,就表现了人创造了世界、控制自然的愿望和气魄。

(3分)2)开辟神话中的垂死化身情节,体现了原始人灵魂不死的原始观念和积极旷达的生死观。

古人认为人的灵魂可以脱离肉身而存活,又认为人死后可以转生为其他生物。

盘古的死并不是生命的终结,他的生命可以通过转化为其他物质的方式延续:死了一个,化生许多;前种形式的终结,宣告着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这种灵魂观念和生死观在现代人的习俗上也有表现。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