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麦芽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2嗜麦芽假单胞菌医院感染部位的分布情况
感染部位例数比率(%)
下呼吸道48 90.62
切口3 6.25
胆道2 3.13
共计53 100.0
2.3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临床诱因分析
嗜麦芽假单胞菌53例感染病例中,咳嗽、咳痰48例占90.63%,并且为黄脓痰,发热36例占68.8%,肺部湿罗音50例占93.8%,血白细胞升高45例占84.4%。53例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病例伴随疾病及检查治疗见表3。
采用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Walr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系统地进行菌株确认。
1.3药敏试验
采用琼脂微量稀释法测试嗜麦芽假单胞菌对下列抗生素的敏感性:氨苄西林(AMP)、哌拉西林(PIP)、头胞唑林(CFZ)、头胞呋新(CXM)、头胞西丁(FOX)、头胞噻肟(CTX)、头胞三嗪(CAX)、头胞他啶(CAZ)、头胞吡肟(FEP)、庆大霉素(GEN)、阿米卡星(AMK)、妥布霉素(TOB)、氨曲南(ATM)、亚氨硫霉素(IPM)、复方新诺明(SMZco)、环丙沙星(CIP)、敏感判断按照NCCLS标准进行。
2结果
2.1医院感染病区分布
2010~2013年共有10个病区发生该细菌的院内感染,重症监护病房占37.5%,神经外科占21.88%,呼吸内科占9.38%,心血管内科、胸外科、骨科各占6.25%,肿瘤科、内分泌科、普外科、传染科各占3.13%,见表1。
表1 2010-2012年嗜麦芽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情况
嗜麦芽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嗜麦芽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当阳市人民医院2010~2012年嗜麦芽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病例,统计分析2010~2012年嗜麦芽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化。结果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37.5%)、神经外科(21.88%)和呼吸内科(9.38%);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90.63%);头孢噻肟、头孢三嗪、亚胺硫霉素连续三年都是100%耐药。结论危重患者神经外科、呼吸内科是嗜麦芽假单胞菌的易感人群。因嗜麦芽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困难,宜尽早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非常重要。
表2 53例嗜麦芽假单胞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讨论
嗜麦芽假单胞菌是一种非发酵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呼吸道、胃肠道可以是正常寄生菌。Laing等[1]报道在63株分离的嗜麦芽假单胞菌中38例是正常寄生,其中63.2%在呼吸道,36.8%寄生在泌尿道。既往此菌临床感染并不常见,作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心内膜炎、败血症、肺炎、尿路感染等,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功能不全时[2]。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给临床带来先进的诊断治疗手段,各种侵入性、创伤性检查和治疗均可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有研究表明:中心静脉插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预防性应用多种抗生素、长期住院等与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明显相关,是其重要的易感因素[3]。本组收集的53例感染者中均有反复用抗生素史,36例应用激素、27例安置导尿管,18例接受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10例,创伤及外科手术8例,住院时间长者达半年,提示在有多种易感因素存在时应密切注意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
表3 53例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病例伴随疾病及检查治疗
例数%
COPD 27 50
气管插管18 34.4
机械通气10 18.8
癌症8 15.6
创伤及手术8Leabharlann 15.6高血压、糖尿病7 12.5
心衰2 3.0
肺结核2 3.0
导尿管33 62.5
激素36 68.8
2.4病原菌和耐药性变化比较
嗜麦芽假单胞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水平有上升的趋势。耐药率连续3年维持较低水平的抗菌药物有:复方新诺明耐药率34.4%、环丙沙星耐药率50%、头胞他啶耐药率71.8%,见表4。
科室例数比率(%)
ICU 20 37.5
神经外科11 21.88
呼吸内科5 9.38
心血管内科3 6.25
胸外科3 6.25
骨科3 6.25
肿瘤科2 3.13
内分泌科2 3.13
普外科2 3.13
传染科2 3.13
2.2嗜麦芽假单胞菌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53例感染病例中,下呼吸道感染占总感染数的90.62%,切口感染占6.25%,胆道感染占3.13%,见表2。
【关键词】嗜麦芽假单胞菌医院感染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106-02
嗜麦芽假单胞菌是一种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为条件致病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各种创伤检查和治疗手段的增加,临床感染机会越来越常见。经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恶性肿瘤等严重感染。由于该菌繁殖能力强、生长条件要求低,对许多常用抗菌药物有天然耐药性,易引起交叉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加强对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的调查和耐药性的监测,能为临床提供最新流行病学资料和耐药性的调查资料。对有效治疗和预防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调查分析本院53例由嗜麦芽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以了解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现状,并对53例从医院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嗜麦芽假单胞菌进行了耐药性的监测和结果的分析,对抗感染用药进行了调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在我院发生的嗜麦芽假单胞菌医院感染53例中,男43例占81.25%、女10例占18.75%,年龄20~87岁,平均年龄55~75岁, 60岁以上25例占46.88%。患者的原发病有脑外伤、脑出血、慢性肺部疾病、心肌梗死及心功能衰竭、结核病、切口感染、糖尿病、肿瘤等。
1.2菌株鉴定
53例分离株体外抗生素药敏试验中发现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胞他啶有一定的抗菌能力但效果不理想,与文献报道相似[4]。复方新诺明敏感率是65.6%,耐药率34.4%;环丙沙星敏感率50%,耐药率50%;头孢他啶敏感率28.2%,耐药率71.8%;其次哌拉西林敏感率9.4%,耐药率90.6%;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敏感率3%,耐药率97%。其余9种100%耐药。表明常用抗生素效果差,亟待筛选和开发新的抗生素。从肺科分离出的菌株中,有6株全部耐药,较其他科室抗生素敏感性明显偏低,这与不同科室菌株耐药性差异和菌株分型不同有关。嗜麦芽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主要是菌体外膜低通透性造成对很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另外基因编码两种内酰胺类酶:一种是依赖锌离子的金属内酰胺类酶(Metallo- β- Lata- mase),能水解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无效,不水解氨曲南;另一种是少见的头胞菌素酶,差不多可以水解所有的内酰酶类药物,能水解氨曲南,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嗜麦芽假单胞菌产生的内酰酶可分为两类:XM- A和XM- B。XM-A主要是青霉素酶,容易水解亚胺硫酶素,对其他抗生素作用不明显。XM-B可以水解很多种头孢菌素但不包括亚氨硫霉素[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