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和他的“虎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寇准和他的“虎妈”
作者:赖晨
来源:《闽南风》2019年第08期
寇准是北宋名相,殊不知,他小时候是个问题少年,贪玩而叛逆,后被其严厉的母亲管教之后,浪子回头,发奋上进,最终成才功。
那么,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北宋建隆二年(961),寇准出生于陕西渭南一个书香门第。
寇准的父亲寇湘是著名的“学霸”,后晋开运二年(945)考中状元,做过三年(944—946)省政府正厅级秘书长,即魏王府(大名府)记室参军。
因为生逢乱世,运气不好,寇湘一直未做大官,而且英年早逝,当时寇准才9岁。
寇准从小天资聪颖,才智出众。
小小年纪便能写出气势雄壮的五言诗。
7岁的他写过一首《华山》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與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4岁时,他已经写出了不少优秀的诗篇,15岁时,就能精习《春秋三传》。
也许家中缺少父亲的权威,小寇准也有缺点:贪玩,叛逆。
据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记载,寇准小时候喜欢玩飞鹰和走狗。
当时一头飞鹰要100贯钱,八品(副县级)官员的年薪才这么多,约合现在的2万多元。
因为父亲已经逝世,寇准还小,这笔开支当然要靠其母负担。
寇准还喜欢用弹弓打鸟,他的射击水平比较高,别人要用铁丸,而他只要用蜡丸便可以打下飞鸟。
寇准不想安静地读书,而是想做东汉的班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
其母赵氏认为,参加科举考试才是正业,整天玩鹰狗、弹弓是虚度光阴,浪费时间。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读书人想出人头地,只有科举一途,武将哪怕再有本事,没有进士出身,也受文官轻视。
由此可知赵氏是个聪明人,具有远见卓识。
赵氏多次劝诫、教育,甚至体罚,但寇准依然我行我素,坚决不改,令她十分愤怒。
一天,寇准又准备出去和狐朋狗友们鬼混,赵氏先是苦口婆心地教育,寇准依然不听。
愤怒得发疯的她抓起墙角一只至少1公斤的秤砣朝儿子扔去,寇准撒腿就跑,但晚了一些,秤砣不幸砸在其脚背上,血肉模糊。
他疼痛得嚎啕大哭,但这一砸,把糊涂的寇准砸醒了,他开始体会到寡母的艰难和不易,也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
这次挨打后,寇准变了,日夜发奋读书。
许多个寒夜,狂风怒吼,大雪纷飞。
寇家破茅草屋中,昏黄的油灯,忽明忽暗。
赵氏坐在油灯左边,一边织布,一边看着儿子,小寇准在油灯的右边发奋攻读。
赵氏还为儿子写下一首《寒窗课子》: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
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
天平兴国五年(980),19岁的寇准考中进士,进入仕途,最后成为一代名相。
他理政爱民,刚直不阿。
北宋淳化二年(991),他弹劾宰相王沔弟弟王淮贪污受贿。
他安邦定国,河
北退兵。
北宋景德元年(1004),他动员宋真宗亲临澶州,击败辽兵。
他不蓄养钱财。
一顶青布麻帐,竟然用了20多年,破了,就叫家人缝补一下继续用。
寇准考中进士做巴东县令时,为了纪念母亲教诲之恩,铸了一个秤砣,放在县衙大门边。
每天看到它,就想起母亲的教诲,不敢玩忽职守。
寇准后成为宰相之后,母亲已经去世,他经常抚摸着脚背上的伤痕大哭。
韩非子云:严家无悍勇,慈母多败子。
溺子如杀子,纵容儿子走邪路而不管教,使其“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不是别人在伤害儿子,而是愚蠢的母亲在毁灭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