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统编本_部编版七年级历史课件上册期末总复习练习(16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①你知道他是谁?他创立了哪一学派? ②他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③他在教育上有什么成就 ④他的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
指导?
第四页,共16页。
材料一:秦朝农民每年都要将收获物的2/3以上交给国家,
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 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作是《兰亭序 》。西汉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5、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西域都护 ,从
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页,共16页。
将下列朝代(或政权)和它的建立者用直线连结起来。
朝代
建立者
商朝 西汉
魏 蜀
西晋
刘备 曹丕
司马炎 汤
刘邦
第三页,共16页。
他在《世界百位名人录》中列前十位,
期末总复习练习
第一页,共16页。
1、公元前 20年9 ,由 陈胜和 吴广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2、秦朝灭亡后,汉王 刘邦和西楚霸王 项羽为争夺
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楚汉。之争
3、三国时,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 台湾
的联系。
4、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代表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①这是谁的名言?他在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 (1)秦始皇为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你认为谁的措施不好,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秦朝的死刑种类很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受牵连,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治。
成就是什么? ①这是谁的名言?他在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
图1
图2
(1)图1人物是
图2人物是
(2)二者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你认为谁的措施不好,请说明理由。
第六页,共16页。
看《张骞通西域图》回答问题: ①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时间是哪年?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②他在去西域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③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同西方的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开通其
①请将上述资料制作成表格形式呈现。
②通过表格中的数据比较,你认为哪个国家的 实力最强大?据此判断,此时经济发展的重心 在北方还是在南方?三国以后经济重心为什么 开始向江南转移了?
第八页,共16页。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鸿毛”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③他在教育上有什么成就
[至少列出五个] 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第十一页,共16页。
模拟一次“百家争鸣”的系列论坛,邀请的嘉宾有: 孔子、老子、孙武、韩非,请你安排最适合他们的 栏目。
(1)《人与自然》------
老子
(2)《法制空间》------
韩非
(3)《军事天地》------
孙武
(4)《教育论坛》------
孔子
第十二页,共16页。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为大丈夫”
材料三:“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两位思想家
材料二:秦朝的死刑种类很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 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受牵连,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 法的处治。
材料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说的?他讲这话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
第五页,共16页。
第十五页,共16页。
(1)图中人物是西汉的哪位皇帝?
汉武帝
(2)为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他接受 了谁的建议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
小的侯国,主以父削偃弱诸侯国的势力。
(3)为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他接受董仲舒的建 议,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4)为实现军事上的统一,他曾派卫青、霍去病击 破了哪个少数民族,使北方边境得以安宁?
匈奴
第十六页,共16页。
请(回1)答材:料一、二试反映举了哪些出社会本现象学? 期我们所学的领先世界的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成就。(不少于3项)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通过表格中的数据比较,你认为哪个国家的实力最强大?据此判断,此时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北方还是在南方?三国以后经济重心为什么开始向
材料二:秦朝的死刑种类很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受牵连,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
②你对这句话有什么认识(或体会)? 治。
他在《世界百位名人录》中列前十位,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通过表格中的数据比较,你认为哪个国家的实力最强大?据此判断,此时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北方还是在南方?三国以后经济重心为 什么开始向江南转移了?
派兵统一东南、 岭南地区,修灵渠
3、三国时,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 的联系。
①请将上述资料制作成表格形式呈现。
完成本学期的历史学习后,你知道了哪些成语典故?[至少列出五个]
207年灭亡。请你列举一个秦朝推行暴政 的具体事例。
第十四页,共16页。
(1)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 思想上:“焚书坑儒”
军事上:修长城,积极防御匈奴;派兵统一东南、 岭南地区,修灵渠
(3)徭役繁重,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赋税沉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刑法残酷,单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
西晋
刘邦
战的双方)(不少于3次)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①你知道他是谁?他创立了哪一学派?
(3)徭役繁重,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西晋
刘邦
西汉
曹丕
3、三国时,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 的联系。
①请将上述资料制作成表格形式呈现。
③他在教育上有什么成就
的言论?
孔子、孟子
(2)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创立了哪家学派?提出了
怎么样的学说?
儒家学派
提出了“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
(任意3)的材刑料杀三出自于哪本兵书?其作者生活在哪个历
史时期?
《孙子兵法》春秋晚期 第十三页,共16页。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 哉!”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请回答 : (1)秦始皇为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在地方 上推行什么制度? (2)他为了巩固其统治,不仅在政治上建立 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还在经济上、 文化上、思想上和军事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 施? (3)因为秦始皇及秦二世的暴政,秦于公元前
路线是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
④我们应该学习张骞的什么样精神?
第七页,共16页。
据《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三国时期,魏国控制的 户数有103万户左右,人口443万,蜀国有28万户, 人口有94万,吴国52.3万户,人口230万;从兵 员上比较,魏国有60万人,而蜀、吴分别为10. 2万和23万。
西晋
刘邦
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②你对这句话有什么认识(或体会)?
派兵统一东南、 岭南地区,修灵渠
赋税沉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第九页,共16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
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 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 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 魏主是指谁?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他 把都城迁到了哪里? (2)魏主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改革 的内容是什么?
(3)除材料中所表述的改革内容外,这次改革还有哪些主要内 容? (4)这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第十页,共16页。
列举题:
试举出本学期我试们所举学的出领先本世界学的我期国古我代科学们技术所成就学。 到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含交
江南转移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3)为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试举出本学期我们所学到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含交战的双方)(不少于3次)
(1)图1人物是
图2人物是
完成本学期的历史学习后,你知道了哪些成语典故? (2)二者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