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下列各项反应对应的图象错误的是
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
B.将稀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偏铝酸钠溶液中
C.将二氧化硫逐渐通入一定量氯水中
D.将铜粉逐渐加入一定量浓硝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注意二氧化硫和氯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硫酸和盐酸,硝酸的性质与浓度的关系,注意根据关系式分析图像的正误。

【详解】
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故A正确;
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AlO2﹣+H2O=Al(OH)3↓、Al(OH)3+3H+=Al3++3H2O,故图象中上升与下降段对应的横坐标长度之比应为1:3,故B错误;
C.反应的方程式为Cl2+SO2+2H2O=2Cl﹣+4H++SO42﹣,随着二氧化硫的通入,pH会降低,直到氯气反应完全,pH不变,故C正确;
D.铜先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成稀硝酸,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当硝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气体为定值,故D正确;
答案选B。

2.下列对胶体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胶体对离子有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
B.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胶体微粒同其他微观粒子一样,在不停地运动着
D.Fe(OH)3胶体微粒能既能透过半透膜,也能透过滤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荷,能吸附阳离子NH4+,所以有保肥作用,故A正确;
B. 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故B正确;
C. 胶体微粒同其他微观粒子一样,在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故C正确;
D.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Fe(OH)3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D错误;故选D。

3.下列物质分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A.氧化物、化合物B.溶液、胶体
C.化合物、电解质D.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物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错误;
B.溶液和胶体都是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是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是溶液,B错误;
C.电解质是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能够导电的化合物,C正确;
D.酸性氧化物能与碱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是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比如CO,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比如NO、CO等。

4.下列物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明矾溶于水,铝离子水解为氢氧化铝胶体,发生化学变化,故不选A;
B.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故不选B;
C.氨气制造液氨冷却剂,氨气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D.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故不选D。

答案选C。

5.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
A.空气、硫酸铜、硫酸B.水、空气、纯碱
C.氧化铁、胆矾、熟石灰D.硝酸、食盐水、烧碱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空气属于混合物,硫酸铜属于盐,硫酸属于酸,故A错误;
B.水属于氧化物,空气属于混合物,纯碱属于盐,故B错误;
C.氧化铁属于氧化物,胆矾属于盐,熟石灰属于碱,故C错误;
D.硝酸属于酸,食盐水属于混合物,烧碱属于碱,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
①花生油属于混合物,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
②碳酸钠、氯化铵、氢氧化钡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③SO2、NO2和CO2都是污染性气体
④氨气、水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
⑤水玻璃、水银和水煤气都属于混合物
⑥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⑦氢氧化铁、有色玻璃和果冻都属于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⑥B.①②④⑦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花生油属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的混合物,液氯、冰醋酸都只含一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故①正确;
②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都含有离子键,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故②正确;
③SO2、NO2会导致酸雨的形成,而CO2是空气的组成成分气体,CO2不会导致大气污染,故③错误;
④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水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硫酸钡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④正确;
⑤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水煤气是氢气和CO构成的,均是混合物,水银是金属单质,属于纯净物,故⑤错误;
⑥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⑥正确;
⑦氢氧化铁属于纯净物,故⑦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
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水煤气是氢气和CO构成的。

7.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都属于胶体
②氯水、次氯酸都属于弱电解质
③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④明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不是混合物
⑤电解熔融的Al2O3、12C 转化为14C 都属于化学变化
⑥葡萄糖、油脂都不属于有机高分子
A.①②B.②④C.③⑤D.④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①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是分散系的本质区别,稀豆浆属于胶体分散系、硅酸是难溶的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故①错误;②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次氯酸属于弱电解质,故②错误;③Na2O、MgO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均为碱性氧化物,Al2O3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是两性氧化物,故③错误;④明矾是硫酸铝钾晶体属于化合物、冰水混合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四氧化三铁是化合物,都不是混合物,故④正确;⑤12C转化为14C是核反应,既不属于物理变化又不属于化学变化,故⑤
错误;⑥葡萄糖、油脂属于有机物,但是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⑥正确;故选D。

【点晴】
基础考查,侧重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胶体是分散质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硅酸是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为弱电解质,是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是指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可达几万至几十万,甚至达几百万或更大;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8.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 )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不变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③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④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⑤二氧化碳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由图可知,混合气分离出二氧化碳,水分解生成氢气,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等能源都遵循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守恒的原则,①正确;
②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的燃烧、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可以转化为甲醇等有机物都说明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②正确;
③水在光催化剂或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现了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③正确;
④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等有机物,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无机物,④正确;
⑤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等能源,二氧化碳在很多工业和农业中有大量的应用,所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⑤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以信息给予的形式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相关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清其中的转化关系,紧扣题干信息结合相关化学知识。

9.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
A.化合物:干冰、明矾、烧碱B.同位素:石墨、C60、金刚石
C.混合物: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D.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甲烷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干冰为二氧化碳、明矾为硫酸铝钾、烧碱为氢氧化钠,都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A 正确;
B.石墨、C60、金刚石是碳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纯净矿泉水是含电解质的水属于混合物、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乙醇、四氯化碳、甲烷属于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B。

10.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选项X Y Z R
A Al AlCl3Al(OH)3NaAlO2
B Na Na2O Na2O2NaOH
C H2S S SO2SO3
D N2NH3NO NO2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铝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故A错误;
B.Na常温下氧化生成 Na2O,燃烧生成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钠在氧气中加热生成Na2O2;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故B正确;
C.H2S不能一步反应生成SO3,S不能一步反应生成SO3,故C错误;
D.N2不能一步反应生成NO2,NH3不能一步反应生成NO2,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2Na O 、23Fe O 、23Al O 属于碱性氧化物,2CO 、2SiO 、2NO 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
②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③混合物:漂白粉、水玻璃、3Fe(OH)胶体、冰水混合物
④醋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硅导电,铝在浓硫酸中钝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⑥盐酸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
A .①③⑤
B .④⑤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2Na O ①、23Fe O 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23Al O 和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两性氧化物,2CO 、2SO 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2NO 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故①错误;
②碳酸钠是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氢氧化钡是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氯化铵是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过氧化钠是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故②正确;
③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3Fe(OH)胶体属于分散系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故③错误;
④醋酸属于酸,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生石灰为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故④正确;
⑤硅导电属于物理变化,铝在浓硫酸中钝化属于化学变化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体现,故⑤错误;
⑥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醋酸均是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⑥正确;
答案选C 。

12.关于分散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分散系分为胶体和溶液
B .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荷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状态不同(固、液、气),它们之间可有6种组合方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故A错误;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不带电,故B错误;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故C正确;
D.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都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根据数学的组合规律,可得到九种分散系,故D错误;
选C。

13.下列生活中常见的过程或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B.自然界中丁达尔效

C.蛋白质受热凝固D.食醋除水垢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化学反应有新物质产生的角度进行分析;
【详解】
A.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甲烷燃烧:CH4+2O2→CO2+2H2O,天然气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 蛋白质受热凝固,发生蛋白质的变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食醋中含有醋酸,水垢主要成分含有CaCO3和Mg(OH)2,CaCO3和Mg(OH)2都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生成醋酸钙和醋酸镁,食醋除水垢,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的产物相同
C.SO2、NO、CO2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HCl、HNO3都是强酸,和FeO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SiO2、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钠盐和水,A正确;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的产物不相同,后者还有氧气生成,B错误;C.SO2、NO都是大气污染物,CO2不是大气污染物,其中NO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易被氧化为NO2,C错误;
D.HCl、HNO3都是强酸,盐酸和FeO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氧化亚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点晴】
该题的易错选项是D,有关硝酸参与的化学反应,除了要明确硝酸的强酸性以外,还应该特别注意硝酸的强氧化性,尤其时与还原性物质反应时,常见的考点有与氧化亚铁,与四氧化三铁,与硫化亚铁等有关反应的方程式判断。

15.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是一元中强酸,具有较强还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及其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Ag,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在H3PO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在酸性环境中,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②NaH2PO2是_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应为________
(2)次磷酸(H3PO2)可以通过电解的方法制备.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________(结合一定的文字分析)
【答案】+1 H3PO4正盐 c(Na+)>c(H2PO2-)>c(OH-)>c(H+) 2H2O-4e- =
O2↑+4H+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2-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
【解析】
【详解】
(1)①H 3PO 2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磷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利用H 3PO 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时,Ag +为氧化剂,H 3PO 2为还原剂,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可得,反应后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因此氧化产物为H 3PO 4,故答案为:+1,H 3PO 4
②因为H 3PO 2是一元中强酸,只能电离出一个H +,因此NaH 2PO 2为正盐,水溶液中H 2PO 2-只发生水解反应,不发生电离,因此溶液显碱性,故溶液中离子浓度:c(Na +)>c(H 2PO 2-)>c(OH -)>c(H +),故答案为:正盐,c(Na +)>c(H 2PO 2-)>c(OH -)>c(H +)。

(2)①H 2O 电离产生的OH -在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O 2,故答案为:-+222H O-4e =O +4H ↑;
②阳极反应生H +, H +通入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产品室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2-2H O+2e =H +2OH ↑,原料室的Na +移向阴极室、H 2PO 2-移向产品室,形成H 3PO 2;故答案为:阳极室的H +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 2PO 2-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 3PO 2。

【点睛】
正盐与酸式盐的区别在于电离出来的阳离子是否有氢离子,NaH 2PO 2虽然分子含有氢元素,但其在水溶液中并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故为正盐。

而NaH 2PO 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有钠离子和氢离子,故为酸式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