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有效地做好逆周期宏观调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时有效地做好逆周期宏观调控
作者:白晓芳
来源:《商情》2020年第40期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做好逆周期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要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适时有效地逆周期调节,并分析了西方经济学中倡导逆周期调控的主要经济学流派及其异同,最后指出要做好防风险工作,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关键词】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逆周期宏观调控防风险
在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战略研判的基础上,认识到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风险挑战以及不确定性,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战术应对,即适时有效地做好逆周期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長稳定在合理区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扎实保障。
一、逆周期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经济发展的历史的客观规律表明,经济增长并非按部就班或者一成不变,而是会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伴随着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征,经济周期本质上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大体上以扩张或收缩为特征,主要分为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
目前,世界经济由于受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呈现衰退的特征,主要表现为GDP增速放缓甚至出现阶段性的负增长、对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的需求下降、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下降以及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
我国经济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这可以通过2018年以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国民经济数据中得出,2020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第一季度GDP甚至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虽然这个数据是受到了疫情防控的影响,在预期范围之内,我国经济仍然具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但是,我国经济目前存在下行压力是客观事实,这种背景下,更要坚持稳中求进,充分估计当前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采取措施稳增长,在稳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因此,做好逆周期宏观调控很有必要。
二、逆周期宏观调控的财政货币政策
目前,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处于下降或者衰退的阶段,那就要采取措施稳定GDP 的增长,其中,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对冲疫情影响是一项重要的政策选择,主要是要充分发挥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通过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
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以降准为主、降息为辅,202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定向降准、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推动利率水平持续下行等货币政策。
将存款准备金率降至6%的历史较低水平,而且定向降准后银行增加的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只能用于给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并且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在原有基础上下
调了一半多,这个下调的力度比较大,目的就是通过降低商行在央行存放超额准备金的激励,鼓励商行增加向社会供给输出的资金量。
财政政策方面,主要采取提高中央政府赤字率,增加财政赤字规模以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措施,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以作用于消费和投资进而增加总需求,发挥好财政政策调节结构、稳定经济的重要作用。
通过采取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措施,并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共同发挥作用,缺一不可,进行适时有效地逆周期调节,是目前情况下应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举措。
在西方经济学中,倡导逆周期调控的主要经济学流派是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和瑞典学派。
新古典综合的凯恩斯主义认为进行逆周期调控应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要采取“逆对经济风向”的补偿性财政政策,主要是以扩张为基本原理,以各种形式增加有效需求,主张实行赤字财政,通过政府举办大规模公共工程和增加财政支出,实现充分就业。
瑞典学派认为逆周期调控要以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辅之,只有当实行货币政策不能保证货币均衡实现时才使用财政政策,主要观点是国家要通过中央银行调节利率来克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在经济下行期间,应适当降低利率,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以实现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总之,我国要配合使用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采取合理的节奏和力度应对疫情冲击以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三、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对于全年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也是逆周期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
这种情况下,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相关工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谨防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的系统性风险集聚,也是做好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举措。
金融风险的源头在于高杠杆,目前,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而采取的逆周期调控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实体经济的杠杆率,在我国进行稳杠杆的背景下,杠杆率增速的上升也意味着实体部门债务的增加,这可能加大我国稳杠杆的难度。
但是源于疫情冲击导致的经济增速的下滑,我国要在可接受的程度内容忍杠杆率的上升,并要在调整杠杆率的结构性上下功夫。
对于杠杆率比较高的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以及近年来杠杆率增速较快的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不能再大幅增长,而对于杠杆率相对较低的中央政府和民营企业,可以适当提高其杠杆率,而且中央政府适当加杠杆对于国债市场的完善以及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建设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只要能够把握好稳增长与稳杠杆之间的平衡,我们就能应对好高杠杆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总之,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经济发展,强化“六稳”举措,做好“六保”工作,坚守底线思维,确保我国经济在稳的基础上健康发展。
当前,政府的政策和工作举措既要有利于稳增长,也要注意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
同时,要善于引导预期,要注重稳预期,信心对一个人很重要,对于一个国家也很重要,要扭转担心、提振信心。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的领导,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把握好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逆周期
调节的节奏和力度,我们就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好各种风险挑战,确保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
参考文献:
[1]李国辉.金融宏观调控40年那些“逆周期”的勇气与智慧[J].中国金融家,2018(12):37-38.
[2]白晓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9(08):8-9.
[3]刘安长.我国逆周期财政政策70年:演进、镜鉴与展望[J].经济学家,2019(12):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