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电离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离平衡
基础巩固
1.(2021山东滨州)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在该状态下能导电的是()
A.Cu
B.熔融NaCl
C.KOH溶液
D.BaSO4固体
2.(2021上海静安区二模)对室温下pH相同、体积相同的氨水与氢氧化钠两种稀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均升高20 ℃,两溶液的pH均不变
B.加入适量氯化铵固体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
C.加水到体积为原来的100倍后,氨水中c(OH-)比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小
D.与足量的氯化铁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铁沉淀一样多
3.(2021北京朝阳区一模)25 ℃时,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某醋酸溶液,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恰好反应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种类和浓度有关
B.b点溶液的pH=7
C.a→c过程中,n(CH3COO-)不断增大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OH-)>c(CH3COO-)
4.(2021北京海淀区校级模拟)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
A.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0.10 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和1.5
D.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5.(2021海南天一大联考第三次模拟)氢氰酸(HCN)是一种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CN
H++CN-,常温下电离常数为K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L-1 HCN溶液的pH<1
B.增大HCN溶液浓度,其电离程度减小
C.升高HCN溶液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加入少量NaOH溶液,会使K a增大
6.(2021海南高考调研测试)向体积和pH均相等的盐酸和醋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粉,则下列关于反应产生H2的体积(同温同压下测定)和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7.(2021海南等级考模拟)化学上把外加少量酸、碱,而pH 基本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现有25 ℃时,浓度均为0.10 mol·L -1的CH 3COOH 和CH 3COONa 的缓冲溶液,pH=4.76。
回答下列问题:
[K a (CH 3COOH)=1.75×10-5,K b 为盐的水解常数]
(1)写出CH 3COOH 的电离方程式: 。
(2)该缓冲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25 ℃时,K a (CH 3COOH) (填“>”“<”或“=”)K b (CH 3COO -)。
(4)向1.0 L 上述缓冲溶液中滴加几滴NaOH 稀溶液(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反应后溶液中c (H +)= mol·L -1。
(5)人体血液存在H 2CO 3(CO 2)和NaHCO 3的缓冲体系,能有效除掉人体正常代谢产生的酸、碱,保持pH 的稳定,有关机理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选项字母)。
a.代谢产生的H +被HC O 3-结合形成H 2CO 3
b.血液中的缓冲体系可抵抗大量酸、碱的影响
c.代谢产生的碱被H +中和,H +又由H 2CO 3电离
能力提升
8.(2021山东泰安二模)已知磷酸分子()中的三个氢原子都可与重水分子(D 2O)中的D 原子发生氢交换。
又知次磷酸(H 3PO 2)也可与D 2O 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 2PO 2)却不能与D 2O 发生氢交换。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 3PO 2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H 3PO 2
H ++H 2P O 2-、H 2P O 2-H ++HP O 22- B.H 3PO 4属于三元酸、H 3PO 2属于二元酸
C.NaH 2PO 2属于酸式盐,其水溶液呈酸性
D.H 3PO 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其结构式为
9.(2021山东威海一模)乙胺是一种一元碱,碱性比一水合氨稍强,在水中电离方程式为CH 3CH 2NH 2+H 2O
CH 3CH 2N H 3++OH -。
298 K 时,在20.00 mL 0.1 mol·L -1乙胺溶液中滴加0.1 mol·L -1盐酸V mL,混合溶液的pH 与lg c (C 2H 5NH 3
+)c (C 2H 5NH 2)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pH=7时加水稀释混合溶液,b点向c点移动
B.b点对应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Cl-)=c(C2H5N H3+)=c(OH-)=c(H+)
C.在a点时,V mL<10.00 mL
D.298 K时乙胺的电离常数K b的数量级为10-11
10.(双选)(2021山东日照一模)25 ℃时,分别稀释pH=11的Ba(OH)2溶液和氨水,溶液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已知:K b(NH3·H2O)=1.8×10-5 mol·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35 ℃时分别稀释上述两种溶液,则图中Ⅰ、Ⅱ曲线将比原来靠近
B.保持25 ℃不变,取A、B两点对应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9
C.由水电离产生的c(H+):A点>B点
D.曲线Ⅰ上任意点对应的溶液中,c(H +)·c(NH
4
+)+c2(NH
4
+)
c(NH3·H2O)
=1.8×10-5 mol·L-1
11.(双选)(2021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查一)25 ℃时,将SO2通入NaOH溶液得到一组
c(H2SO3)+c(HS O3-)+c(S O32-)=0.100 mol·L-1的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2SO3的K a2=10-7.2
B.pH=1.9的溶液中:c(Na+)>c(H2SO3)=c(HS O3-)>c(S O32-)
C.c(Na+)=0.100 mol·L-1的溶液中:c(H+)+c(S O32-)=c(OH-)+c(H2SO3)
D.c(HS O3-)=0.050 mol·L-1的溶液中:c(H+)+c(Na+)<0.150 mol·L-1+c(OH-)
12.为了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甲、乙、丙、丁四人分别选用下列试剂进行实验:0.1 mol·L-1醋酸、0.1 mol·L-1盐酸、pH=3的盐酸、pH=3的醋酸、CH3COONa晶体、NaCl晶体、CH3COONH4晶体、蒸馏水、锌粒、pH试纸、酚酞、NaOH溶液等。
(1)甲取出10 mL 0.1 mol·L-1的醋酸,用pH试纸测出其pH=a,确定醋酸是弱电解质,则a应该满足的关系是,理由是。
(2)乙分别取pH=3的醋酸和盐酸各1 mL,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100 mL,然后用pH试纸分别测定两溶液的pH,则可认定醋酸是弱电解质,判断的依据
是。
(3)丙分别取pH=3的盐酸和醋酸各10 mL,然后加入质量相同、规格相同的锌粒,醋酸放出H2的速率快,则认定醋酸是弱电解质,你认为这一方法正确吗?,请说明理
由:。
(4)丁用CH3COONa晶体、NaCl晶体、蒸馏水和酚酞做实验,也论证了醋酸是弱酸的事实,该同学的实验操作和现象
是。
13.现有常温下pH=2的盐酸(甲)和pH=2的醋酸(乙),请根据下列操作回答问题:
(1)常温下0.1 mol·L-1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下列表达式的数值一定变小的是
(填标号)。
A.c(H+)
B.c(H +)
c(CH3COOH)
C.c(H+)·c(OH-)
D.c(OH -)
c(H+)
(2)取10 mL的乙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衡(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另取10 mL的乙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
后,溶液中c(H +)
c(CH3COOH)
的值将(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3)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到体积为原来的100倍,所得溶液的pH大小关系为pH(甲)(填“>”“<”或“=”)pH(乙)。
(4)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中和,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甲)(填“>”“<”或“=”)V(乙)。
(5)已知25 ℃时,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如下: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H3COOH+Na2CO3(少量):;
HClO+Na 2CO 3(少
量): 。
拓展深化
14.(1)根据H 3BO 3的解离反应:H 3BO 3+H 2O
H ++B (OH )4-,K a
=5.81×10-10,可判断H 3BO 3是 酸。
(2)联氨(又称肼,N 2H 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 (已知:N 2H 4+H +N 2H 5+的K =8.7×107;K W =1.0×10-14)。
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
(3)25 ℃,两种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
①HS O 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K = 。
②H 2SO 3溶液和NaHCO 3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
为 。
电离平衡
1.B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铜是金属单质,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不符合题意,A 错误;熔融NaCl 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Na +、Cl -,阴、阳离子的自由移动能导电,是电解质,符合题意,B 正确;KOH 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不符合题意,C 错误;BaSO 4固体是电解质,但在该状态下不能导电,不符合题意,D 错误。
2.B 温度升高,一水合氨电离程度增大,所以氨水的pH 增大,A 错误;加入适量的氯化铵固体,抑制一水合氨电离,NaOH 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一水合氨,所以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两溶液的pH 均减小,B 正确;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则稀释后氨水的pH 大于氢氧化钠,C 错误;pH 相同、体积相同的氨水与氢氧化钠两种稀溶液,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大于氢氧化钠,所以氨水产生的氢氧化铁沉淀多,D 错误。
3.B 不同离子所带电荷量不同,导电能力不同;同种离子,浓度不同,导电能力也不同,A 正确;b 点为恰好反应点,即滴定终点,此时溶液可视为醋酸钠的水溶液,由于醋酸根水解,所以溶液显碱性,常温下,pH>7,B 错误;a 到b 的过程,醋酸与加入的NaOH 发生中和反应,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n (CH 3COO -)逐渐增大;b 到c 的过程,由于溶液中NaOH 的量逐渐增加,导致CH 3COO -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n (CH 3COO -)逐渐增大;因此,从a 到c 的过程中,n (CH 3COO -)不断增大,C 正确;由题可知,c 点的溶液可视为等浓度的NaOH 与CH 3COONa 的混合溶液,由于醋酸根会发生水解,所以溶液中
有:c (Na +)>c (OH -)>c (CH 3COO -),D 正确。
4.A 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不能用于比较酸性的强弱,A 错误;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可说明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大,则亚硫酸的酸性强,B 正确;0.10 mol ·L -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 分别为4和1.5,可说明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大,酸性较强,C 正确;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符合强酸制备弱酸的特点,可说明亚硫酸的酸性比氢硫酸强,D 正确。
5.B 氢氰酸(HCN)是一种弱酸,不能完全电离,因此0.1 mol ·L -1 HCN 溶液中c (H +)<0.1 mol ·L -1,pH>1,A 错误;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小,氢氰酸是一种弱酸,为弱电解质,增大HCN 溶液浓度,其电离程度减小,B 正确;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HCN 溶液温度,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 错误;加入少量NaOH 溶液,中和氢离子,电离平衡右移,但溶液的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D 错误。
6.A 体积和pH 均相同,开始时氢离子浓度相同反应速率相同,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电离出更多的氢离子,反应速率减小地较慢,B 错误;镁粉足量,生成的氢气的体积由酸的量决定,醋酸是弱酸,pH 相同则醋酸的浓度更大,同体积的两种酸,醋酸产生的氢气的量更多,C 、D 错误。
7.答案 (1)CH 3COOH CH 3COO -+H +
(2)c (CH 3COO -)>c (Na +)>c (H +)>c (OH -)
(3)> (4)1.75×10-5或10-4.76 (5)ac
解析 根据CH 3COOH 电离方程式CH 3COOH CH 3COO -
+H +,K a (CH 3COOH)=c (CH 3COO -)·c (H +)c (CH 3COOH )=1.75×10-5,pH=4.76,可计算c (CH 3COO -)c (CH 3
COOH )=1。
(2)该缓冲溶液为浓度均为0.1 mol ·L -1的CH 3COOH 和CH 3COONa 的混合溶液,pH=4.76,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 (CH 3COO -)>c (Na +)>c (H +)>c (OH -)。
(3)25 ℃时,K a (CH 3COOH)=10
-4.76,K b (CH 3COO -)=c (CH 3COOH )·c (OH -)c (CH 3COO -)=
K W K a (CH 3COOH )=10-9.24。
所以K a (CH 3COOH)>K b (CH 3COO -)。
(4)向1.0 L 上述缓冲溶液中滴加几滴NaOH 稀溶液,忽略溶液体积的变
化,c (CH 3COO -)和c (CH 3COOH)的浓度变化不大,变化忽略不计。
由
K a (CH 3COOH)=c (CH 3COO -)·c (H +)c (CH 3CO O H )=1.75×10-5,判断c (H +)=1.75×10-5 mol ·L -1(或用10-4.76
mol ·L -1表示)。
(5)同理,在H 2CO 3(CO 2)和NaHCO 3的缓冲体系中代谢产生的少量H +被HC O 3-结合形成H 2CO 3,代谢产生的碱被H +中和,H +又由H 2CO 3电离,a 、c 正确。
但遇大量酸、碱时,c (HC O 3-)和c (H 2CO 3)变化大,由K a (H 2CO 3)=c (HCO 3-)·c (H +)c (H 2CO 3)=1.75×10-5表达式判断c (H +)
变化明显,故不可抵抗大量酸、碱的影响,b 错误。
8.D 根据题意可知—OH 的H 原子可以与重水分子的D 原子发生交换,而与P 原子直接结合的H 原子不能发生氢交换,次磷酸(H 3PO 2)也可与D 2O 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 2PO 2)却不能与D 2O 发生氢交换,说明次磷酸(H 3PO 2)是一元酸,电离方程式为H 3PO 2H ++H 2P O 2-,A 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H 3PO 4属于三元酸、H 3PO 2属于一元酸,B 错误;羟基H 原子可以发生氢交换,非羟基H 原子不能发生H 交换,次磷酸钠(NaH 2PO 2)不能与D 2O 发生氢交换,说明H 3PO 2属于一元酸,NaH 2PO 2属于正盐,该盐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C 错误;在H 3PO 2中P 元素化合价为+1价,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由于只有1个—OH,因此其结构式为
,D 正确。
9.C 乙胺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b =c (C 2H 5NH 3+)·c (OH -)c (C 2H 5NH 2),则lg c (C 2H 5NH 3+)c (C 2H 5NH 2)=lg K b c (OH -)=lg K b ·c (H +)c (OH -)·c (H +),298 K 时K W =c (OH -)·c (H +)=10-14,所以
lg c (C 2H 5NH 3
+)c (C 2H 5NH 2)=lg K b -pH+14。
298 K 时,pH=7的溶液显中性,加水稀释后仍为中性,即pH 不变,所以不移动,A 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 (Cl -)+c (OH -)=c (C 2H 5N H 3+)+c (H +),b 点溶液显
中性,即c (OH -)=c (H +),所以c (Cl -)=c (C 2H 5N H 3+),但要大于c (OH -)和c (H +),B 错误;当
V =10.00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C 2H 5NH 2和C 2H 5NH 3Cl,根据
lg c (C 2H 5NH 3
+)c (C 2H 5NH 2)=lg K b -pH+14,结合a 点坐标可知K b =10-3.25,则K h =K W
K b =10-1410-3.25=10-10.75<K b ,所
以含有等物质的量的C 2H 5NH 2和C 2H 5NH 3Cl 的溶液中C 2H 5NH 2的电离程度较大,即该
溶液中c (C 2H 5N H 3+)>c (C 2H 5NH 2),而a 点处c (C 2H 5N H 3+)=c (C 2H 5NH 2),所以此时加入的盐
酸体积V mL<10.00 mL,C 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K b =10-3.25,D 错误。
10.BD 25 ℃时,Ba(OH)2溶液和氨水的pH 相同,由于Ba(OH)2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而氨水中NH 3·H 2O 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稀释相同倍数时,由于稀释过程中氨水会继续电离出OH -,导致溶液中OH -的浓度大于Ba(OH)2溶液中的OH -浓度,即溶液的pH 变化小于Ba(OH)2溶液,因此曲线Ⅰ代表氨水稀释时溶液pH 随稀释倍数的变化,曲线Ⅱ代表Ba(OH)2溶液稀释时溶液pH 随稀释倍数的变化。
温度升高,促进一水合氨的电离,稀释相同倍数时,氨水的pH 变化更小,则在35 ℃时分别稀释两种溶液,图中Ⅰ、Ⅱ曲线将比原来疏远,A 项错误;25 ℃时,A 、B 两点对应的溶液的pH 均为9,保持25 ℃不变,则K W 不变,两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H +浓度不变,故pH 仍不变,B 项正确;A 点和B 点溶液pH 相同,则由水电离产生的H +浓度:A 点=B 点,C 项错误;曲线Ⅰ上任意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 (OH -)=c (H
+)+c (N H 4+),则有c (H +)·c (NH 4+)+c 2(NH 4+)c (NH 3·H 2O )= [c (H +)+c (NH 4+)]c (NH 4+)
c (NH 3·H 2O )=c (OH -)·c (NH 4+)c (NH 3·H 2O )
=K b (NH 3·H 2O)=1.8×10-5 mol ·L -1,D 项正确。
11.AD 当pH=7.2时,c (H +)=10-7.2 mol ·L -1,c (S O 32-)=c (HS O 3-),H 2SO 3的二级电离方程式为
HS O 3-H ++S O 32-,K a2=c (SO 32-)·c (H +)c (HSO 3-)=10-7.2,A 正确;根据图示,pH=1.9时,溶液中不含S O 32-,B
错误;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 (Na +)+c (H +)=2c (S O 32-)+c (HS O 3-)+c (OH -),c (Na +)=0.100 mol ·
L -1时,c (H 2SO 3)+c (HS O 3-)+c (S O 32-)=c (Na +),代入电荷守恒式中可得
c (H +)+c (H 2SO 3)=c (OH -)+c (S O 32-),C 错误;根据c (H 2SO 3)+c (HS O 3-)+c (S O 32-)=0.100 mol ·
L -1,溶液中的c (HS O 3-)=0.050 mol ·L -1,则c (H 2SO 3)+c (S O 32-)=0.05 mol ·
L -1,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 (Na +)+c (H +)=2c (S O 32-)+c (HS O 3-)+c (OH -)=2×
[0.050 mol ·L -1-c (H 2SO 3)]+0.050 mol ·L -1+c (OH -)=0.150 mol ·L -1+c (OH -)-2c (H 2SO 3),则c (H +)+c (Na +)<0.150 mol ·L -1+c (OH -),D 正确。
12.答案 (1)a >1 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
(2)盐酸的pH=5,醋酸的pH<5
(3)正确 醋酸是弱酸,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不断电离,c (H +)变化小,因此醋酸产生H 2的速率比盐酸快
(4)将CH 3COONa 晶体、NaCl 晶体分别溶于适量水配成溶液,再分别滴入酚酞溶液,CH 3COONa 溶液变浅红色,NaCl 溶液不变色
解析 (1)若醋酸是弱酸,则其不能完全电离,电离出的c (H +)<0.1 mol ·L -1,pH=a >1。
(2)若醋酸为弱酸,稀释促进电离,pH=3的醋酸稀释到体积为原来的100倍,稀释后醋酸中
c (H +)>10-5 mol ·L -1,则醋酸的pH<5,而盐酸为强酸,用蒸馏水稀释到100 mL,稀释后盐酸的pH=5。
(3)分别加入质量相同、规格相同的锌粒,若醋酸为弱酸,与锌反应消耗氢离子的同时,醋酸不断电离,H +得到补充,因此醋酸产生氢气的速率比盐酸快。
(4)CH 3COONa 是强碱弱酸盐,加入水中会发生水解,溶液显碱性,将CH 3COONa 晶体、NaCl 晶体溶于适量水配成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溶液,CH 3COONa 溶液变成浅红色,NaCl 溶液不变色。
13.答案 (1)A (2)向右 减小 (3)> (4)<
(5)2CH 3COOH+C O 32-2CH 3COO -+CO 2↑+H 2O HClO+C O 32-ClO -+HC O 3-
解析 (1)CH 3COOH 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 3COOH H ++CH 3COO -,加水稀释过程中,平衡正向移动,但溶液中c (H +)、c (CH 3COO -)均减小,A 符合题意;CH 3COOH 的电离常数
K a =c (H +)·c (CH 3COO -)c (CH 3COOH ),则有c (H +)c (CH 3COOH )=K
a c (CH 3COO -),加水稀释时,c (CH 3COO -)减小,但K a 不变,则c (H +)c (CH 3
COOH )增大,B 不符合题意;由于温度不变,则c (H +)·c (OH -)=K W 不变,C 不符合题意;加水稀释时,溶液中c (H +)减小,由于c (H +)·c (OH -)=K W 不变,则
c (OH -)增大,故c (OH -)c (H +)增大,D 不符合题意。
(2)醋酸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c (CH 3COO -)增大,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据CH 3COOH 的电离
常数K a =c (H +)·c (CH 3COO -)c (CH 3COOH )推知,c (H +)c (CH 3
COOH )=K a c (CH 3COO -),由于温度不变,K a 不变,c (CH 3COO -)增大,则溶液中c (H +)c (CH 3
COOH )的值减小。
(3)常温下,pH=2的盐酸(甲)和pH=2的醋酸(乙),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到体积为原来的100倍,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pH 变化小,则所得溶液的pH:pH(甲)>pH(乙)。
(4)pH 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相比,其浓度:c (HCl)<c (CH 3COOH);等体积的两种溶液,n (CH 3COOH)>n (HCl),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 稀溶液中和,醋酸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大于盐酸。
(5)由表中电离常数可知,各种酸的酸性强弱:CH 3COOH>H 2CO 3>HClO>HC O 3-,则酸的电离程度由易到难的顺序:CH 3COOH>H 2CO 3>HClO>HC O 3-。
根据“较强酸制取较弱酸”的规律,由于酸性:CH 3COOH>H 2CO 3>HClO>HC O 3-,则CH 3COOH 与Na 2CO 3(少量)反
应生成CH 3COONa 、CO 2和H 2O,离子方程式为2CH 3COOH+C O 3
2-2CH 3COO -+CO 2↑+H 2O;HClO 与Na 2CO 3(少量)反应生成NaClO 和NaHCO 3,离子方程式为
HClO+C O 32-ClO -+HC O 3-。
14.答案 (1)一元弱 (2)8.7×10-7 N 2H 6(HSO 4)2
(3)①c (H +)·c (SO 32-)c (HSO 3-) ②H 2SO 3+HC O 3-HS O 3-+CO 2↑+H 2O
解析 (1)根据题目信息中H 3BO 3的解离反应方程式和K a 的数值可知,H 3BO 3为一元弱酸。
(2)将H 2O H ++OH - K W =1.0×10-14、N 2H 4+H +N 2H 5+ K =8.7×107相加,可
得:N 2H 4+H 2O N 2H 5++OH - K b1=K W ·K =1.0×10-14×8.7×107=8.7×10-7;类比NH 3与H 2SO 4
形成酸式盐的化学式NH 4HSO 4可知,N 2H 4与H 2SO 4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应为N 2H 6(HSO 4)2。
(3)②由H 2SO 3和H 2CO 3的电离常数可知酸性:H 2SO 3>H 2CO 3>HS O 3->HC O 3-,故
H 2SO 3溶液和NaHCO 3溶液反应可放出CO 2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2SO 3+HC O 3-HS O 3-+H 2O+C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