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内或和冠脉内应用国产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静脉内或/和冠脉内应用国产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姓名:陆传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内科学(心血管病)指导教师:郑兴20080401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CC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美国心脏病学会ACEI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SAcutecardiovascularsyndrome急性冠脉综合征AHAAmericanHeartAssociation美国心脏协会AMI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急性心肌梗死APTT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RBAngiotensinreceptorblocker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BMSBaremetalstent金属裸支架CAGCoronaryangiography冠状动脉造影术CKCreatinekinase肌酸激酶CK-MBMBisoenzymeofcreatinekinase肌酸激酶同工酶MBCTFCCorrectedTIMIframecount校正的TIMI帧计数CTllICardiactroponinI肌钙蛋白IDESDrug—elutingstent药物洗脱支架DSA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ECG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ESC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欧洲心脏病学会FBGFastingbloodglucose空腹血糖GPGlycoprotein糖蛋白HDLHigh-densitylipoprotein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RAInfarct—relatedartery梗死相关动脉LBBBLeftbundlebranchblock左束支传导阻滞LDLLow-densitylipoprotein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厂EDD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mension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DV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VOlume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F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左室射血分数一6一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一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陆传新签字日期:2008年05月01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声明本人完全了解第二军医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第二军医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刎心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陆传新导师签名:郑兴蹿乞郑兴f签字日期:2008年05月01日签字日期:2008年05月01日第二军医大学项士学位论文静
脉内或/和冠脉内应用国产血小板GPIIb/IIl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经静脉内或冠脉内、以及静脉内和冠脉内同时应用国产血小板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组织灌注水平以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探讨其合理的给药途径和用药剂量,以评价其在STEMI患者急诊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2006年11月至2008年1月,连续入选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84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4例,年龄20~92岁,平均(63.54-11.8)岁。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常规治疗组(常规PCI治疗组,作为对照组)和3个替罗非班治疗组:替罗非班IV组(仅静脉内推注负荷剂量替罗非班)、替罗非班IV&IC组(静脉内和冠脉内同时推注共2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替罗非班IC组(仅冠脉内推注负荷剂量替罗非班),负荷剂量替罗非班按1099/kg计算,3分钟内缓慢推注完毕,随后所有替罗非班治疗组患者均以O.1599/kg/min速度微泵持续36h静脉输入。

各组病例数为:常规治疗组2l例,替罗非班IV组22例,替罗非班IV&IC组20例,替罗非班IC组21例。

收集所有病例的基础临床状况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记录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和ST段最大抬高值(MaxSTPost)及危险分层,术前以及术后1h、6h、12h、24h、36h、48h、1周测定血常规、凝血指标(包括INR、PT、APTT、TT)、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住院期间、术后30天以及出院后3月~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顽固性心肌缺血和靶血管重建术),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3月~1年内左心室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Ⅵ!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

结果: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治疗各组性别构成、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病至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就诊时间、心功能Kmip分级、心肌梗死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肌酐、尿酸和入院后24小时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治疗各组梗死相关动脉(IRA)、病变血管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4),各组术中合并低血压(分别为19.O%、18.2%、25.O%、14.3%,P=0.835)和再灌注心律失常(分别为14.3%、18.2%、15.0%、4.8%,P=0.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治疗各组术后TIMI3级血流获得率分别为71.4%、86.4%、90.0%、76.2%,校正的TIMI帧计数≤27帧获得率分别为57.1%、77.3%、75.0%、71.4%,替罗非班治疗各组在这两方面获得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但各组间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66,0.493),提示替罗非班不能显著改善术后心外膜大血管再灌注。

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治疗各组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t70%的获得率分别为4.8%、31.8%、
40.0%、14.1%,替罗非班治疗各组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只有替罗非班IV&IC组与常规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0.027);各组术后ST段最大抬高值(MaxSTPost)<lmm获得率分别为19.O%、40.9%、30.0%、28.6%,MaxSTPost低危组获得率分别为33.3%、40.9%、35.0%、38.1%,替罗非班治疗各组均高于常规治疗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57、0.958);替罗非班治疗各组术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均值均高于常规治疗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值分别为0.500、0.344、0.226),提示替罗非班不能显著改善术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

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治疗各组住院期间总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5%、9.0%、10.O%、9.5%,P=1.000);各组左室功能检测指标(LVEF、LVEDV、LVESV、LVEDD、LVE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81、0.389、O.861、0.655、0.536、0.472),说明应用替罗非班对近期临床预后无明显影响。

住院期间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治疗各组均未发生大量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和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总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3%、27.3%、20.0%、19.O%,替罗非班治疗各组高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769)。

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治疗各组术后30天总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随访3月~1年(平均7.1+3.2个月),常规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治疗组和替罗非班治疗各组总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4.3%、9.1%、15.0%、14.3%,P=0.884),各组左室功能检测指标(LVEF、LVEDV、LVESV、LVEDD、LVE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68、0.508、0.557、0.689、0.735),说明应用替罗非班对远期临床预后亦无明显影响。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TEMI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不区分给药方式)是影响术后sumSTR%反映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的独立因素(OR--9.451,95%CI:2.666.33.507,P=0.001)。

结论:l、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在国内首先使用并评价了静脉内和冠脉内同时应用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在STEMI急诊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2、与常规急诊PCI治疗比较,静脉内或冠脉内、以及静脉内和冠脉内同时应用替罗非班在STEMI急诊PCI中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是不能明显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对近期和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左心功能亦无明显影响。

3、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尚不是定论性质,大型研究可能得出更有益的结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小板GPIIb/Il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第二军医大学项士学位论文Theefficacyandsafe够oftirofibanbyintraven铮酰?l… … …… 。

… … ,● ● ■J■ intraC0ronarVadministrationp0“andllI”stneitaInWltn。

… ‟ … 一… ● P●acutemyocardialundergoingIntarction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Abstractobjective:Toa
ssesstheefficacyandsafetyoftirofibanbyintravenousor/andintracoronaryadministrationinpatientswithacute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undergoing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Methods:FromNovember2006toJanuary2008,84consecutiveSTEMIpatients(70males,meanageof63.5+11.8years)adaptedtoprimaryPCIwererandomlydividedintofourgroups:routinePCIgroup(ascontrolgroup.21cases)orthreetirofiban-administratedgroups(63cases):tirofibanIVgroup(intravenoustirofibanbolusonly(1Ogg/kg)beforestentdeployment)was22cases.tirofibanIV&ICgroup(intravenousplusintracoronarytirofibanbolussimultaneously)was20casesandtirofibanICgroup(intracoronarytirofibanbolusonly)was21cases,followedbya36一hoursIVtirofiban(0.1599/kg/min)infusionforallpatientsintirofiban-administratedgroups.Baselineclinicalfeaturesandangiographicfeatureswereanalyzedinallgroups.ThefollowingcharacterizationsalsowereanalyzedinallgroupsafterPCI-TIMIflowgradeandthecorrectedTIMIflamecount(CTFC);thesumresolutionofST-segmentelevation(sumSTR)andthemaximumST·-segmentelevationonthepost··procedureECG(MaxSTPost)anditsriskcategorization,themeanpeakvalueofcardiactroponinI(cTnl),creatinekinase(CK)andMBisoenzymeofcreatinekinase(CK-MB);themajoradversecardiovascularevents(MACE,includingdeath,newonsetmyocardialinfarction,refractoryischemiaortargetvesselrevascularization)inhospital,at30一dayandduring3-monthtol-yearfollow—up;leftventricularfunc
tioninhospitalandduring3-monthto
1-yearfollow-up;adverseevents(bleedingandthrombocytopenia)inhospital.Results:Ther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groupsregardingage,gender,cardiovascularriskfactors,durationfromanginaonsettotheemergencyunit,Killipclass,一4一第二军医大学项士学位论文infractlocalizationandlaboratoryparameters.Nodifferencewasobservedininfract-relatedartery(IRA),numberofIRAorinitialTIMIflowgradebetweenthegroupsandallpatientsunderwentcoronarystentimplantation.Comparedwithroutinegroup,thefrequencyofthedevelopmentofFinalTIMIflowgrade3andCTFC<o产27werehigherintirofiban-administratedgroups,butnosignificantdifferenceWaSobservedbetween4groups(PvaluewasO.866,0.493,respectively).TherateofsumSTR>o产70%andMaxSTPost<lmmandlow—riskpatientswerehigherintirofiban-administratedgroupsthanthatinroutinegroup.on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sumSTR>or=70%wasobservedintirofianIV&ICgroupthanthatinroutinegroup(P=0.027).ThemeanpeakvalueofcTnI,CKandCK-MBweresimilarwithin4groups(PvalueWaS0.500,O.344,0.266,respectively).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frequencyofthe
developmentofMACEandthe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inhospitalwithin4groups(Pvaluewas1.000,0.389,respectively).Therewerenomajorhemorrhagecomplicationsandservethrombocytopeniainhospitalinallgroups.Thetotalrateofbleedingwassimilarin4groups(P=O.769).At30days,therateofMACEwassimilarin4groups.During3-monthto1-yearfollow—up,therateofMAC
Eandthe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hadnostatisticallydifferenceinallgroups(Pvaluewas0.884andO.568,respectively).By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administrated—tirofibanwasanindependentfactorofmyocardialperfusionafterPCI.Conclusion:PrimaryPCIcombinedwithtirofibanbyintravenousor/andintracoronaryadministrationissafeforSTEMIpatients.Itcan‟timprovetheTIMIflowgradeandmyocardialperfusionsignificantlyandhasnoinfluenceontherateofshort··orlong·-termM
ACEandleftventricularfunction.KEYWORDS: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lateletglycoproteinllb/IIIareceptorantagonists,tirofiban一5一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J.I-… 月U置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引起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WHo)2004年度卫生报告公布了目前人类高病死率的主要疾病,居于前三位的依次为: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下呼吸道感染。

国家卫生部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城市居民前三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上海市2006年居民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北京市2007年致死性疾病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南京市2007年居民致死性疾病,前三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

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合计死亡率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80%以上,而这其中又有一半以上应归咎于急性心肌梗死。

我国每年新发冠心病75万人,其死亡率已高于日本、法国、瑞士、比利时等发达地区,AMI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AMI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完整和幸福,关系到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因此,进一步优化AMI急诊介入治疗方案,对于提高AMI的救治水平,降低AMI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改善患者的愈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意义。

(一)直接PcI——AMI再灌注治疗的最佳方式心肌血流灌注的突然中止是AMI的基本发病机制,因此早期、迅速和完全开通闭塞的罪犯血管的再灌注疗法是治疗AMI的最佳措施。

目前再灌注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

众多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其meta分析也以无可辩驳的证据证实了直接PCI尤其是直接支架置入术在AMI再灌注疗治疗中的优势,且近90%的STEMI患者适于行PCI治疗。

因此,最新颁布的欧洲和美国PCI指南均将直接PCI或直接支架置入术作为AMI患者的IA类适应症【1‟21。

由于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
tent,DES)在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近期内也有试验进一步评价了直接DES置入术在AMI直接PCI中的疗效,初步结果提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可以进一步改善短期和长期预后,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明显减少靶血管重建(TVR)口一】。

2006年ACC年会上公布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TYPHOON试验也进~步证实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较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BMS)明显减少AMI患者直接支架置入术后1年内的靶病变失败率(TVR、MI和心源性死亡)〔51。

(二)直接PCI的不足与血小板GPIlb/Illa受体拮抗剂一一从冠状动脉再灌注到心肌组织再灌注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尽管与溶栓治疗相比,直接PCI可以更有效的开通罪犯血管进而获得更佳的临床效益,但是仍只有80%左右的患者获得TIMI3级血流【l‟2】。

即使是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成功患者,其中也仅有一小部分(17.4%~29.4%)达到心脏组织水平的成功再灌注,且这种心肌组织灌注的障碍导致了心功能的恶化和死亡率的增加【6。

91。

引起这种冠状动脉无/慢复流和心肌细胞低灌注的病理生理机制很多,包括微栓塞、毛细血管水肿、炎症反应、神经体液反射以及血管痉挛等【81。

血小板的活化、粘附和聚集是冠心病各种急性事件发生机制中最重要的步骤,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包括AMI治疗的基石。

在高剪切力状态下,血小板通过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GPIIb/IIIa受体相结合,使相邻的血小板桥联在一起,是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通路”。

血小板GPIIb/IIIa受体拮抗剂主要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GPIIb/IIIa受体的结合,目前临床中使用的主要是3种静脉制剂,包括阿昔单抗(abciximab),替罗非班(tirofiban)和依替巴肽(eptifibatide)。

近年来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确证了血小板GPlib/Ili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治疗中的重要价值,可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事件下降35%-‟-‟50%。

静脉用血小板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己被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高危NSTE.ACS患者(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常规治疗(美国:I级推荐,A级证据)和STEMI患者溶栓的联合治疗(美国:IIb级推荐,B和C级证据)【lo‟¨】。

近年来大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其meta分析显示血小板GPlib/Ilia拮抗剂abciximab易化PCI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无复流或慢血流和心肌细胞低灌注现象,并明显降低死亡率、靶血管重建和MACE,改善临床预后【12】,因此,2005年欧洲和美国PCI指南均推荐对NSTE.ACS患者行介入治疗时尽早静脉内给予血小板GPlib/Ilia受体拮抗剂(欧洲:高危患者,abciximab和eptifibatide,I级推荐,C级证据;美国:abciximab、eptifibatide或tirofiban,不用氯吡格雷者,I级推荐,C级证据;使用氯吡格雷者,IIa级推荐,B级证据),AMI患者行直接PCI时尽早静脉内给予abciximab(欧洲:IIa级推荐,B级证据;美国:IIa级推荐,B级证据),可以使用eptifibatide或tirofiban(美国:IIb级推荐,C级证据)【1.21。

推测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直接PCI后血栓负荷有关【12】。

因此目前BMS置入术联合abciximab成为AMI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三)直接PCI的最新进展——tiro肋an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合理组合Tirofiba
n是一种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GPIIb/IIIa受体拮抗剂,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提示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早期关于tirofiban在AMI患者直接PCI中的试验及其meta分析显示,早期静脉内给予tirofiban可以改善直接PCI时的冠状动脉再灌注并进一步改善预后【l31。

最近公布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第二军医大学项士学位论文设计的STRATEGY试验【141,该试验对比了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联合单次高剂量tirofiban弹丸式注射与标准治疗方案(BMS置入术联合标准剂量的abciximab)在AMI患者中直接PCI的疗效及经济效益比,结果显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联合tirofiban治疗组在降低复合终点(死亡、再梗死、中风和TVR)以及在狭窄方面均明显优于标准治疗组,且总治疗费亦低于标准治疗组。

STRATEGY试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即对现有治疗措施进一步优化和合理组合,不仅可以进一步改善AMI直接PCI临床效益,还可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治疗的效益.费用比。

(四)直接PCI时冠状动脉内给予血小板GPIlb/llla受体拮抗剂:更优化的再灌注治疗方案?由于冠状动脉给予血小板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可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有可能在不增加药物剂量和并发症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其抗栓作用,从而进一步预防和减少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改善心肌组织水平的再灌注进而改善临床预后【l21。

与静脉内应用比较,在AMI患者急诊PCI术实施前冠脉内推注负荷剂量阿昔单抗可以明显增加病变血管的血流,改善心肌组织灌注,获得PCI术后更低的CTFC和心肌酶峰值,减少梗死面积,挽救更多残余心肌,增加术后1月LVEF,但术后1年MACE发生率无差异115-16〕。

与静脉内应用比较,冠脉内应用依替巴肽安全有效,能够改善STEMI患者心肌灌注【17】,没有增加死亡、再梗、紧急TⅥ己事件以及大量出血事件的发生【18】。

因此,直接PCI时经冠状动脉内给予GPlib/Ilia受体拮抗剂可能代表了一个有希望的方向,可能会进一步完善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策略。

因此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了AMI患者急诊PCI术中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tirofiban(商品名: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的治疗效果,初步lO余例的小样本结果提示该方案可以明显减轻血栓负荷、改善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

因此在此基础上,本项目拟进一步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确证“直接DES置入术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tirofiban(替罗非班)”方案改善A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时的冠状动脉无/慢复流和心肌组织再灌注的疗效,并进一步评价该措施对AMI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以及安全性,以期进一步完善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策略,提高AMI的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