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 史地政特训秘籍 专题十四《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走向世界的资本主市场》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右图是《万国宇宙志》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
想象图。

当时欧洲人产生这种想象的客观原因是( )
A.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的恐惧
B.对东方异教徒的想象与揣测
C.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
D.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状态
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X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凸显了企业家的重要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X的根本原因
3.1500-1620年间,欧洲的物价平均上涨了300%~400%。

这一现象( )
A.促进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崛起
B.加速了西欧封建旧势力的衰落
C.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
D.推动了西欧某某改革运动的兴起
4.“哥伦布发现美洲……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
有( )
①全球史观②革命史观
③文明史观④社会史观
⑤现代化史观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5.有学者研究发现,某某某某生产的漆器,从16世纪到19世纪持续外销南洋和美洲将近三百年。

其外部原因是( )
A.中国工艺水平领先世界
B.世界市场孕育发展
C.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
D.区域经济初现端倪
6.在早期的殖民争霸战争中,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了荷兰,又通过多年的战争,在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并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英国在殖民争霸战争中获胜主要得益于( )
A.商业资本的代表
B.政治制度的先进
C.工业资本的先锋
D.某某与法制的成熟
7.历史上曾有过荷兰西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等“公司”。

对于这些“公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B.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C.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D.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8.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9.19世纪后期西方某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英国章鱼:只吃黄金》,画中章鱼的触角从英国伸向了世界各大洲。

下列对此说明正确的
是( )
A.反映了英国极力推行武力扩X的政策
B.讽刺了英国人只喜欢黄金的贪婪欲望
C.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对外的传播
D.揭示了世界市场与“世界工厂”的互动关系
10.如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 )
A.奴隶贸易的兴起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内燃机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
11.下图是20世纪初欧美国家报刊上的一幅漫画(图中大树意为自由贸易,树底下坐着的是英国,而正在采摘果子的为美、法、俄、荷等国)。

下列对这幅漫画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
A.英国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
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D.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互动的整体化趋势出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下列对其形成原因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孕育了世界市场的雏形
②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④新殖某某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

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

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某某资本》材料二“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

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

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X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材料三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

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

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

(2分)“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2分)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8分)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2分)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2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大功绩是建立了一个开放体制的资产阶级政府。

以后的一个半世纪里,新的政府推出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直接干预经济,促使一种适应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现代化环境的形成。

英国较其他地区或国家更早地出现了“工业化的社会环境”,这是使它率先工业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杨杰《英国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工业革命》材料二1870年以后,“新帝国主义”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

殖民地可以作为数量日渐增多的制成品的市场;从获取殖民地的不断增长的欲望中,可以看出新帝国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按照历史的观点,新帝国主义无疑将被看做是世界的一大进步,正如工业革命是欧洲人的一大进步一样……当欧洲的资本和技术与不发达地区的原料和劳动力相结合、首次导致一个完整的世界经济时,世界生产率无法估量地提高了。

——《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适合“工业化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形成的。

(8分)
(2)结合材料二,评析材料中有关“新帝国主义”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14世纪,新航路尚未开辟,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状态,互不了解,所以欧洲人把遥远国度的人想象成奇形怪状的人。

2.【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发展。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寻金热”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产生并初步发展。

作为商品交换支付手段的货币,
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

【误区警示】本题易错选C。

错选原因是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结合新航路的开辟原因认识其蕴含的本质问题。

必须认识到“企业家”是代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3.【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价格革命的影响。

1500-1620年间,欧洲物价上涨的原因是贵金属的大量流入,引起价格革命,打击了西欧封建旧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变式备选】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句谚语:本地除某某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
( )
A.当地盛产某某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高
C.不用某某做货币
D.积极参与早期殖民掠夺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迁移分析能力。

1603年时,新航路已开辟,西班牙走在了早期殖民掠夺的前头,从美洲掠夺大量的黄金、某某,D符合题意。

4.【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史观。

注意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属于全球史观,“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既有文明史观,也有现代化史观。

5.【解析】选B。

从时间“16世纪到19世纪持续外销”可以看出,中国的工艺水平的确领先于世界,但这不是外部原因,排除A。

此段时间西方列强还没有打开中国大门,排除C。

此事例也不足以说明区域经济初现端倪,排除D。

B属于外部原因,故选B。

6.【解析】选C。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能力。

A属于荷兰的特点;经济决定政治,B、C中C 是主要原因;D与当时英国史实不符。

故选C。

7.【解析】选D。

以上三个公司都成立于16-18世纪,即新航路开辟期间或以后,这些公司都是特权贸易公司,同时也是进行殖民掠夺的工具。

这些公司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不是工业资本的代表,工业资本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

8.【解析】选D。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它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生产力的重大发展。

机器以煤作燃料,它所排放的烟雾也就成为工业文明到来的标志。

【变式备选】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
A.比古代神话还传奇
B.沉重打击了某某势力
C.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D.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解析】选C。

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让人类用上了火,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用普罗米修斯类比工业革命,是为了说明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9.【解析】选D。

注意时间是“19世纪后期”,英国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大洲”,说明了世界市场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和市场,反过来又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正确。

10.【解析】选B。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材料中的时间是“1841-1870年”,A是16世纪初;C、D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向世界各地倾销其工业产品和掠夺原料。

故选B。

11.【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两个关键信息:一是时间,到20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展;二是图片信息,英国坚守自由贸易的大树,美、法、俄、荷等国却来采摘果子。

首先说明英国的优势地位已经丧失。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历史图画的能力。

工业革命后,英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力量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等国家实力逐渐发展,与英国形成竞争。

图画正反映了这一主题。

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已不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了,C符合要求。

12.【解析】选C。

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国际交流,孕育了世界市场的雏形,①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电信工具创新、大规模的资本输出等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故选C。

13.【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近代欧洲发展的认识。

第(1)题结合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X对亚洲的掠夺来分析;第(2)题分析工业革命发生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因素,例如市场和劳动力等;第(3)题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从政治制度、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几个角度分析;第 (4)题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

答案:(1)因素:欧洲从亚洲获取了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利益。

(2分)
途径: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活动(扩X、掠夺)。

(2分)
(2)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2分)节约了土地和劳动力。

(2分)
(3)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文艺复兴和某某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经典力学等科技进步。

(8分)
(4)史观:全球史观。

(2分)特点:整体性(或全面性)。

(2分)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第(1)题分析英国此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实施的经济政策。

第(2)题为开放性试题,任选一种观点,然后组织相应史实进行说明,可以看做是历史的进步也可以看做是历史的退步。

答案:(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近代某某制保证了社会的持续稳定;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保证了经济的顺利发展。

(8分)
(2)第一种观点:材料认为“新帝国主义”是历史的进步,此观点正确。

“新帝国主义”首次导致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整体,即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建立,促进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全球流通。

所以此观点正确。

(12分)
第二种观点:材料认为“新帝国主义”是历史的进步,此观点不正确。

尽管“新帝国主义”通过殖民扩X将世界经济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建立,但这是建立在不公平不公正的掠夺性基础上的,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不合理现象,所以把“新帝国主义”看做历史的进步是不正确的。

(12分)
第三种观点:材料中关于“新帝国主义”的观点有合理的一面,也有夸大其客观影响的一面。

(综合第一、二种观点,进行全面客观的评论)(最高分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