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两小儿辩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两小儿辩日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8课,《两小儿辩日》。
课文选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一段故事。
全文以两个小孩之间的口角为主线,以辩论为手段,通过两小儿的言辞展示了不同意见的冲突与分歧,强调了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追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情节及其核心思想。
(2)掌握表达不同观点时需要使用的一些关键词汇,如“虽然…但是…”,“不仅…而且…”。
(3)理解词语“元宵”、“瓜果”、“暑假”等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习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情节与内涵,培养学生
的语文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通过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2)强调诚信,帮助学生了解说话应该有证据为凭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学生了解“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情节及其内涵。
(2)掌握表达不同观点时使用的一些关键词汇,如“虽然…但是…”,“不仅…而且…”。
2.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说话的证据性和可信度。
(2)教师在辩论活动中的引导。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及思维的理解。
3.讨论教学法:采用学生自主发言、交流及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提升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获取知识。
4.辩论教学法:通过学生间互相辩论、交互思想,促使学生理智分析、认真考虑问题。
五、教学步骤
1.导入,创设情境(5分钟)
教师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两小儿辩日》。
两个小孩因为元宵切割问题而产生争论,表现出了各自的意见和看法。
那么,如果你们碰到这样问题,你们会怎么做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探究问题,引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环节。
2.阅读课文,理解文意(10分钟)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对不理解的部分进行解释。
对于是否同意小李的观点,老师也可以给出引导性问题。
3.关键词汇学习(5分钟)
教师让学生自行演示虽然……但是……和不仅……而且……的用法,并提供相应的运用情境。
4.问题探究(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就如何切割元宵,和如何分摊瓜果等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思考、交流,找到最优解。
5.辩论活动(15分钟)
教师分组,让学生就课文中的问题展开反复辩论,不断探究、思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引领学生探究问题,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课堂小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思考、回答今天学到的东西和学习的感受。
六、课后练习
1. 请你自己写一篇论文,模仿两小儿辩日的方法,阐述自己对“如何节省用水”的看法。
2. 学生们可以自行撰写话题材料、问题探究,进行小组辩论的模拟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