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本我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本我心理”
作者:左晓瑛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年第03期
体育教学活动较之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不仅有智力方面的考验,而且还有身体方面的考验,尤其是身体方面的考验,体育技能的掌握,体育技巧的熟练,都需要学生付出巨大的努力,身体也会承受更多的考验,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由于个体的身体、智力等差异,而达不到体育教学的要求,对体育技能掌握不够到位,甚至由于紧张,而出现恐惧参与体育活动,这些都需要“本我心理”来进行作用,分析学生的需求的根源,帮助学生消除个体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活动。
一、“本我心理”的概念表述
本我是指一切先天的生理机能和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过程。
先天生理机能就是指一切本能,主要包括所有的无条件反射机制和先天的需要。
而由此产生的心理和行为过程,是指个体在进行无条件反射时和力求满足先天性需要时所产生的一切欲望、念头、情感和行为。
本我所包含的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由于机体在整个生命运动过程中要不断产生需要,而一旦需要产生,集体就会进入紧张状态。
由于任何形式的紧张都是不愉快的,所以机体就会极力去满足需要,从而使紧张得以消除或缓解,本我心理过程的目的就是全力以赴地去满足本能需要,以消除机体的紧张状态。
紧张是令人不舒服的痛苦体验,而一旦紧张得到消除或缓解,机体就会体验到满足和愉快。
因此,本我的目的也可以说是一切本我过程都服从这一“快乐原则”。
本我心理过程虽然形式很多,但是都表现出了同一模式:
从这个模式可以看出,本我心理过程有两种可能,当机体因需要而产生紧张后,或是满足需要而解除紧张,或是不能满足需要而只能通过愿望性满足来求得紧张的暂时缓解。
所谓愿望性满足,就是当一个人在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时,为了克服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可能让自己沉溺于幻想、迷梦和白日梦中,以求得想象中的需要满足。
二、体育教学中开展“本我心理”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由于其教学活动中的特殊性,需要学生的机体承受一定的压力和锻炼,且要对体育技能和体育技巧的领会付出很大的体力和智力,而体育理论知识同样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扩展体育知识,才能更好地领会体育知识、贯通体育技能。
1.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状态需要本我心理的调节
当前学生普遍处于青春期阶段,心理发育不够成熟,遇到事情容易冲动、易怒,遇到挫折容易气馁,放弃斗志,尤其我国的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要求孩子在人前要谦虚,而我们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各项技能,拓展知识,而敢于在人前表达和表现也是锻炼学生的其中一种方式,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同学们面前,表达起来生涩、紧张。
兼之,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和表现,把教师教授的体育技能和技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也是体育课程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学生的不成熟心里以及我国的教育传统的弊端,使得本我心理在学生中开展的必要性大大增加,依靠本我心理的调节,可以让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
2.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需要本我心理的参与性
现代体育教育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从以前对体育课的不重视,学生散漫,教师也无心组织有效的体育活动,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体育教育,加上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开展体育教育的重视,使得当前体育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智力和体力取得了双重进步。
而现代体育的这些新要求,对学生无疑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随着人类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势必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紧张情绪,造成更多的心理压力,这些
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都需要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缓解和释放,而本我心理过程的形成恰好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疏导学生紧张情绪和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为学生缓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试想如果一个学生到体育课上,总是害怕被教师点名出来演示体育技能,紧张的情绪恐怕会大大地限制该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收获。
这个时候如果能发挥本我心理的作用,适时地对学生的紧张情绪进行调节,满足学生的需要,从本我心理的源头来解决学生的担忧和紧张情绪,就能把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
3.当前素质教育需要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要求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在学生遇到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时,可通过调节让心理得以适应情形。
不论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肌体方面的挫折,还是心理方面的问题,都需要本我心理的调节。
我们都知道有些学生,尤其是一些比较偏远地区和穷困山区的孩子,从小很少接受过正规的体育教育,更是由于其羞涩的心理,加上经济困难带来的自闭心理,更让个别学生在体育课中容易产生紧张情绪,甚至在课余生活中也不懂得和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即使可以沟通,也是在和同学沟通时,容易产生紧张,甚至出现说话不连贯,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形,这些体育教学中的不和谐情形都需要本我心理的作用,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情绪,更加成熟的心态来对待各种不和谐的情况。
三、利用“本我心理”,促进体育教学顺利进行
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了学生的稳定心理,让学生的紧张情绪难以平复,因此,为了缓解和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需要灵活利用“本我心理”,促进体育教学健康发展。
本人根据实际的体育教学经验,提出三种方法,以解决学生紧张的情绪和心理压力,希冀对缓解和消除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紧张心理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1.认知本我心理的重要性
学生的很多紧张情绪都是来自于心理方面的原因,由于学生的年龄尚且处于青春期,往往年轻气盛,经不起失败的挫折,无论在对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方面,还是在领悟体育技能和技巧方面,一旦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完成,便极易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如果学生这样的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这种紧张的情绪便会一直存在,一直影响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理解和参与,如果这种紧张情绪得不到合理的释放和缓解,甚至会让学生惧怕体育活动,避而远之,因此需要及时地掌握学生的紧张情绪的根源,根据根源发掘学生的需要,当然这种需要的解决并非可以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利用“本我心理”,让学生认知到这种心理过程和紧张情绪产生的过程,适时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地引导学生度过紧张时期。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可以采取定期给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循序渐进的道理,遇事不可以急于求成,即便遇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况下,也要学会自己缓解紧张的情绪,可以通过看书、听音乐、甚至是从事自己喜欢的运动,让自
己紧张情绪得到缓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人尝试的“放一放”教学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所谓的“放一放”就是让学生遇到紧张情绪的时候,不要急于解决,可以把暂时的需要和紧张情绪放一放,去做做其他喜欢的事情,经过思考之后再慢慢来解决。
2.缓解体育教学活动带来的机体紧张感
我们都知道体育运动肯定会带来学生身体上的疲劳,尤其是学生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体育项目时,或者遇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自己想要达到的体育目标没有达到,亦或者是某些体育技能学生无法按质量完成,这些种种情况都会让学生产生机体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是不愉快的、不健康的,小则会影响学生的情绪,重则会让学生厌恶体育活动,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这个时候要利用“本我心理”的产生过程,暂时缓解紧张,让需要暂时缓一缓,当遇到不喜欢的体育项目,应该慢慢地培养、适度地参与;当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体育技能时,应该记住“勤能补拙”这句俗语,多加练习便可以慢慢地缓解这种需要。
3.增加师生、生生沟通交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倘若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遇到难题,产生紧张情绪,教师应该多加以辅导,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多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讲解和剖析,满足学生的需求,来达到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紧张情绪事关学生能否全身心地参与体育活动中,能否以饱满的热情倾心到体育活动中,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灵活地运用“本我心理”,缓解和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曹春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考试周刊,2009(35).
[2] 宋维同.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途径.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2).
[3] 王鹏程.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7).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