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微生物整理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微⽣物整理资料
1.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病毒的化学组成: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质和核酸,个体⼤的病毒如痘病毒,除含蛋⽩质和核酸外,还含类脂类和多糖。

⼆、病毒的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却有其⾃⾝独特的结构。

整个病毒分两部分:蛋⽩质⾐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壳。

完整的具有感染⼒的病毒叫病毒粒⼦。

病毒粒⼦有两种:⼀种是不具被膜(亦称囊膜)的裸露病毒粒⼦;另⼀种是在核⾐壳外⾯有被膜所构成的病毒粒⼦。

寄⽣在植物体内的类病毒和拟病毒结构更简单,只具RNA,不具蛋⽩质。

1、蛋⽩质⾐壳:是由⼀定数量的⾐壳粒(由⼀种或⼏种多肽链折叠⽽成的蛋⽩质亚单位)按⼀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成为蛋⽩质⾐壳。

由于⾐壳粒的排列组合不同病毒有三种对称构型:⽴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2、蛋⽩质的功能:保护病毒使其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使病毒与敏感细胞表⾯特定部位有特异亲和⼒,病毒可牢固的附着在敏感细胞上。

病毒蛋⽩质还有致病性、毒⼒和抗原性。

动物病毒有的含DNA,有的含RNA。

植物病毒⼤多数含RNA,少数含DNA。

噬菌体⼤多数含DNA,少数含RNA。

病毒核酸的功能是: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

3、被膜(囊膜):痘病毒、腮腺炎病毒及其他病毒具有被膜,它们除含蛋⽩质和核酸外,还含有类脂质,其中50%~60%为磷脂,其余为胆固醇。

痘病毒含糖脂和糖蛋⽩,多数病毒不具酶,少数病毒含
核酸多聚酶。

2、细菌有哪⼏种形态?各举⼀种细菌为代表。

答:细菌有四种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和丝状。

分别叫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丝状菌。

1、球菌:有单球菌(脲微球菌),双球菌(肺炎链球菌)。

排列不规则的⾦黄⾊葡萄球菌、四联球菌。

⼋个球菌垒叠成⽴⽅体的有甲烷⼋叠球菌。

链状的有乳链球菌。

2、杆菌:有单杆菌,其中有长杆菌和短杆菌(或近似球形)。

产芽孢杆菌有枯草芽孢杆菌。

梭状的芽孢杆菌有溶纤维梭菌等。

还有双杆菌和链杆菌之分。

3、螺旋菌呈螺旋卷曲状,厌氧污泥中有紫硫螺旋菌、红螺旋菌属和绿螺旋菌属。

螺纹不满⼀周的叫弧菌,如:脱硫弧菌。

呈逗号型的如:逗号弧菌,霍乱弧菌是其中的⼀直被那个。

弧菌可弧线连接成螺旋形。

螺纹满⼀周的叫螺旋菌。

4、丝状菌:分布在⽔⽣环境,潮湿⼟壤和活性污泥中。

有铁细菌如:富有球⾐菌、泉发菌属即原铁细菌属及纤发菌属。

丝状菌属如:发硫菌属,贝⽇阿托⽒菌属、透明颤菌属、亮发菌属等多重丝状菌。

丝状体是丝状菌分类的特征。

【附】在正常的⽣长条件下,细菌的形态是相对稳定的。

培养基的化学组成、浓度、培养温度、pH、培养时间等的变化,会引起细菌的形态改变。

或死亡,或细胞破裂,或出现畸形。

有些细菌则是多形态的,有周期性的⽣活史,如粘细菌可形成⽆细胞壁的营养细胞和⼦实体。

3、酶的催化作⽤有哪些特征?
答:1、酶积极参与⽣物化学反应,加速化学速度,速度按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2、酶的催化作⽤具有专⼀性。

⼀种酶只作⽤与⼀种物质或⼀类物质,或催化⼀种或⼀类化学反应,产⽣⼀定的产物。

3、酶的催化作⽤条件温和。

4、酶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

⾼温、强酸和强碱都能使酶丧失活性;重⾦属离⼦能钝化酶,使之失活。

【附】酶催化效率极⾼的原因是酶能降低反应的能阀,从⽽降低反应物所需的活化能】
4、营养物质是如何进⼊细胞的?
答:微⽣物的营养物质各种各样,有⽔溶性和脂溶性,有⼩分⼦和⼤分⼦。

不同营养物质进⼊细胞的⽅式也不同: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

5、什么加底物⽔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
答:底物⽔平磷酸化:厌氧微⽣物和兼性厌氧微⽣物在基质氧化过程中,产⽣⼀种含⾼⾃由能的中间体,如发酵中产⽣含⾼能键的1,3-⼆磷酸⽢油酸。

这⼀中间体将⾼能键(~)交给ADP,使ADP磷酸化⽽⽣成ATP。

氧化磷酸化:好氧微⽣物在呼吸时,通过电⼦传递体系产⽣ATP的过程。

光合磷酸化:光引起叶绿素、菌绿素或菌紫素逐出电⼦,通过电⼦传递产⽣ATP的过程
6、微⽣物呼吸作⽤的本质是什么?可分为哪⼏种类型?各类型有什么特点?
答:微⽣物呼吸作⽤的本质是氧化与还原的统⼀过程,这过程中有能量的产⽣和能量的转移。

微⽣物的呼吸类型有三类:发酵、好氧呼吸和⽆氧呼吸。

最终电⼦受体不同,分别为中间代谢产物、氧⽓、氧⽓外的⽆机化合物。

另外产能的多少也不同.
6. ⽣物氧化的本质是什么?它可分为⼏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答:⽣物氧化的本质是氧化与还原的统⼀过程,是指细胞内⼀系列产能代谢的总称。

⽣物氧化可分为发酵和呼吸,其中呼吸有可分为好氧呼吸和⽆氧呼吸。

发酵的特点:有机物仅发⽣部分氧化,以它的中间代谢产物(即分⼦内的低分⼦
有机物)为最终电⼦⼿提,释放少量能量,其余能量保留在最终产物中。

好氧呼吸的特点:底物按常规⽅式脱氢,经完整的呼吸链(电⼦传递体系)传递
氢,同时底物氧化释放出的电⼦也经过呼吸链传递给O2、O2得到电⼦被还原,与脱下的
H 结合成H2O,并释放能量(ATP)。

⽆氧呼吸的特点:底物按常规脱氢后,经部分电⼦传递体系递氢,最终有氧化态
的⽆机物(个别为有机物)受氢.
10什么叫定向培养和驯化?
答:定向培养是⼈为⽤某⼀特定环境条件长期处理某⼀微⽣物群体,同时不断将它们
进⾏移种传代,以达到累积和选择合适的⾃发突变的⼀种古⽼的⾬中⽅法。

驯化是通过⼈⼯措施使微⽣物逐步适应某⼀条件,⽽定向选育微⽣物的⽅法。

通过
驯化可取得具有较⾼耐受⼒及活动能⼒的菌株。

驯化常⽤于废⽔处理中微⽣物的选育,
以获得对某种污染物具有较⾼的降解能⼒的⾼效菌株。

11、CUF、⼤肠菌群,⽔质指标对CUF,⼤肠菌群的规定?
细菌菌落总数(CFU)
指1mL⽔中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时,所⽣长的细菌菌落总数。

我国规定1mL⽣活饮⽤⽔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在100个以下。

总⼤肠菌群
总⼤肠菌群,包括埃希⽒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种肠道杆菌,⼀群好氧和兼性厌氧的⽆芽孢⾰兰⽒阴性杆菌。

这些菌属在37℃能不同程度的发酵乳糖产酸,产⽓,是指⽰⽔体被粪便污染的指标。

我国⽬前的⽣活饮⽤⽔的卫⽣标准规定,⼀升⽔中总⼤肠菌群数不得
超过3个。

12、脂肪酸是如何进⾏β-氧化的?其能量如何平衡?
答:脂肪酸先是被脂酰硫激酶激活,然后在α,β碳原⼦上脱氢、加⽔、脱氢、再加
⽔,最后α,β碳位之间的碳链断裂,⽣成1mol ⼄酰辅酶A 和碳链较原来少两个碳原
⼦的脂肪酸。

⼄酰辅酶A 进⼊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成⼆氧化碳和⽔。

剩下的碳链较原来
少两个碳原⼦的脂肪酸可重复⼀次β-氧化,以⾄完全形成⼄酰辅酶
A ⽽告终.
13. 菌胶团功能:
●对有机物有吸附能⼒和分解的能⼒;
●为原⽣动物和微型后⽣动物提供了良好的⽣存环境和附着场
所;
●具有指⽰作⽤,从菌胶团的透明度,颜⾊,数量和颗粒⼤⼩,
结构的松散程度判断活性污泥的性能。

<新⽣的菌胶团颜⾊浅,⽆⾊透明,结构紧密,说明菌胶团⽣命⼒旺盛,吸附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强。

⽼化的菌胶团颜⾊深,结构松散,活性不强,吸附和分解能⼒差。

13、菌胶团原⽣动物和微型后⽣动物有哪些作⽤?(菌胶团和原⽣动物等在污⽔⽣物处
理和⽔体⾃净过程中各起什么作⽤?)
答:菌胶团的作⽤:①有很强的⽣物吸附能⼒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②菌胶团对
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动物和微型后⽣动物提供良好的⽣存环境;③为原⽣动物、
微型后⽣动物提供附着场所;④具有指⽰作⽤,通过菌胶团的颜⾊、透明度、数量、颗
粒⼤⼩及结构的松紧程度可衡量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能。

原⽣动物和微型后⽣动物的作⽤:①指⽰作⽤;②净化作⽤;③促进絮凝和沉淀作
⽤.
14.好氧活性污泥的净化作⽤机理
14叙述好氧活性污泥净化废⽔的机理。

答:好氧活性污泥的净化作⽤有类似于⽔处理⼯程中混凝剂的作⽤,同时⼜能吸收和
分解⽔中溶解性污染物。

15、⽣物膜是什么?⽣物膜有哪些微⽣物群落?
答:⽣物膜主要由细菌的菌胶团和⼤量的真菌菌丝组成,其中还有许多原⽣动物和较
⾼等动物⽣长。

它们粘附在⽣物滤池滤料上或⽣物转盘盘⽚上,形成⼀层带粘性、薄膜
状的微⽣物混合群体。

16.厌氧发酵微⽣物产甲烷的⽅式主要有哪两种,有关反应⽅程式?氢⽓和⼆氧化碳或⼀氧化碳的合成甲烷——28%的甲烷来⾃合成。

⼄酸分解为甲烷和⼆氧化碳。

或利⽤甲酸,甲醇,甲基胺裂解为甲烷——72%的甲烷来⾃酸的裂解。

17、微⽣物脱氮的原理?含氮化合物是如何转化为氮⽓被去除?
18、何谓积磷菌?有哪些积磷菌?叙述它的放磷和吸磷的⽣化机制。

答:在好氧时不仅能⼤量吸收磷酸盐合成⾃⾝核酸和ATP,⽽且能逆浓度梯度过量吸
磷合成贮能的多聚磷酸盐颗粒(即异染颗粒)于体内,供其内源呼吸⽤的细菌称为聚磷
菌。

聚磷菌有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单胞菌属、棒杆菌属、肠杆菌属、着⾊菌属、
脱氮微球菌属等。

厌氧释放磷→好氧吸磷
脱磷原理:依靠聚磷菌(兼性厌氧菌)聚磷,再从⽔中除去这些细菌。

19、加氯消毒原理及对微⽣物的去除作⽤?
氯消毒的原理
氯常温时⽓态呈黄绿⾊,液氯为琥珀⾊,有刺激性⽓味,有很强的氧化性。

与⽔的反应:
氯的⽔溶液中有Cl2, HOCl, OCl- , Cl-, H+ ,这些分⼦和离⼦的浓度由⽔的pH值决定,有时受到⽔中的杂质的影响。

⽔温为20℃
pH值为6时,HOCl,Cl-为主,OCl-为HOCl的2.7%;
pH值为9时,OCl-为主,HOCl与OCl-⽐值约为0.27;
pH值为7.67时,HOCl与Cl-的浓度相等。

⽔温25℃,C l-<1000m g/l时,
pH⼤于3,HOCl占97%,中性的HOCl能够进⼊菌体杀死细菌;?pH=7时,HOCl占73%,OCl-27%;
pH>10时,OCl-⼏乎占全部。

污⽔中存在氨,氨与氯很容易反应,随着加氯量的增加,产物从⼀氯胺到三氯胺。

需氯量和余氯量
消毒时在⽔中的加氯量可分为两部分,即需氯量直⽤于杀死细菌和氧化有机物等所消耗的部分;
余氯量是为了抑制⽔中残存细菌的再度繁殖,管⽹中尚需维持少
我国饮⽤⽔标准规定,出⼚⽔游离性余氯在接触30分钟后不应低于0.3mg/L,在管⽹末梢不低于0.05mg/L。

19氯和氯化物的杀菌机制是什么?
答:氯⽓和氯化物的杀菌机制是,当氯⽓加⼊⽔中后,即和⽔作⽤⽣成盐酸和次氯酸。

由于次氯酸是中性分⼦,所以可以很快地扩散到细菌表⾯,并穿过细菌的细胞膜进⼊细
菌内部,通过氧化作⽤破坏细菌的起新城代谢催化作⽤的酶系统,从⽽达到杀菌消毒的
⽬的。

20、叙述好氧堆肥的过程及各阶段特征?
好氧堆肥过程
中温阶段
⾼温阶段
堆肥腐熟稳定阶段
中温阶段:
30℃堆肥初期,易分解的有机物迅速分解,产⽣⼤量的热量。

产热阶段,主要的微⽣物有细菌,真菌,放线菌。

细菌分解⽔溶性的单糖类,放线菌和真菌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温阶段:
45℃以上,嗜热性微⽣物代替了嗜温性微⽣物,堆肥中的有机物进⼀步被分解转化;
温度升⾼到50℃,嗜热性的真菌和放线菌进⾏活动;
上升到60℃,真菌停⽌活动,嗜热的细菌、放线菌、芽孢杆菌继续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温度升⾼到70℃,致病菌和⾍卵被杀死,⼤多数嗜热微⽣物也停⽌活动,只有嗜热芽孢杆菌活动,⼤多数微⽣物死亡或进⼊休眠期;
如果不通风,温度会升⾼到90℃;
这⼀阶段复杂的有机物(纤维素、半纤维素)开始分解,腐殖质开始形成(溶于弱酸的⿊⾊物质)。

纤维素、果胶类物质被嗜热的微⽣物分解,在⾼温阶段形成腐殖质。

堆肥腐熟稳定阶段。

⾼温阶段的后期,微⽣物进⼊内源呼吸,腐殖质开始形成,此时微⽣物活性下降发热量减少,温度下降。

嗜温性微⽣物⼜占优势,对残余的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多数⽊质素等)进⼀步分解,腐殖质不断增多且稳定,此时堆肥进⼊腐熟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