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四中学义教部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四中学义教部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配制13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③将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④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⑤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③⑤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盐酸、浓硫酸都易挥发
B.CH4、CO都能作燃料
C.CaO、NaOH溶液都能做干燥剂
D.CO2、CO都是有毒气体
3.“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①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②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③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焦亚硫酸钠在食品加工中常用作防腐剂、漂白剂和疏松剂。

焦亚硫酸钠(Na2S2O6)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5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D.加热液体
6.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下列所示图像能正确反应实验或化学反应事实的是
A.稀H2SO4滴入BaCl2溶液中
B.往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等质量的Mg、Zn、Fe与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D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 2
8.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9.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木柴燃烧
B .酒精挥发
C .河水结冰
D .胆矾研碎
10.X 、Y 、Z 有如图所示的转化(“→”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 、Y 、Z 依次为
A .2222H O H H O 、、
B .223Na O NaOH Na CO 、、
C .2CO CO C 、、
D .()232433Fe O Fe SO Fe OH 、()、 11.在空气中会造成酸雨的是( )
A .O 2
B .N 2
C .CO
D .SO 2
12.小海同学在探究铝、铜和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做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操作正确
B .该实验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银>铜>铝
C .甲、乙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相同
D .甲、乙中发生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13.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14.已知某甲醛(HCHO)的水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甲醛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15% B.20% C.25% D.30%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D.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能源问题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能源的开采、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

人类目前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天然气和_____________。

天然气是常见的燃料,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但含硫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

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采用了“石灰固硫法”,即在一定条件下向煤中掺入生石灰,用来吸收二氧化硫,已知这一过程属于化合反应,且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写出“石灰固硫法”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试从氢气的性质分析氢气作为能源的主要优点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上述图片中,有__________种化合物分子在该反
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属于置换反应 B.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C.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A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该微观示意图中,为了体现化学变化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需在反应后图片中补画____________个D分子①Fe;②③Fe2+;④Fe3+;⑤Fe3O4是常见的化学用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表示一个铁原子的是-①; B.表示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的是—②;
C.表示铁离子的是—③; D.表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的是—⑤
18.(8分)2019年2月26日,我国“海洋地质十号”调查船完成中巴印度洋联合海洋地质科学考察,返抵广州,入列首个远洋调查科考航次。

“海洋地质十号”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是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水文环境等多功能
调查手段为一体的综合地质调查船,排水量为3400 吨,续航力8000 海里,可以实现在全球无限航区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

“海洋地质十号”标志着中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它助力科学家们对海底世界的新认知,新发现与新开发。

海洋资源保护:
为保护人类共有的海洋资源,世界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海洋资源的是_____。

①制定海洋环境立法②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②加强海洋环境监测④提高消除污染技术水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以上全部都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人类正在运用各种方法,开采、提取多种海洋资源。

①海水化学资源:工业上常采用_____法从海水中获取大量淡水,解决淡水危机;利用_____的基本原理从海水中提取大量盐类,用作化工原料。

②海底矿产资源:海底蕴含着煤、石油、_____等数百种矿产资源。

③海洋生物资源: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鱼、虾、蟹、贝、藻等非常丰富的海洋食品。

④海洋_____资源:如利用潮汐能发电、海上冲浪运动等。

海水制镁工艺:
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中,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

②已知部分化工原料的市场价格为:烧碱3200元/吨。

熟石灰1200元/吨。

工业上为了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效益,作为的厂长你认为图Ⅰ中的试剂X应该选择上述化工原料中的_____更适宜。

③加入试剂X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④综合图1和图2的信息,试分析工业上通常不选择碳酸钠作试剂X的理由: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经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对“酸、碱、盐”有了一定的认识,如: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
和反应。

在一次对酸碱反应后溶液成分的研究中,大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甲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

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

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实验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到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旦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

同时指出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

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

③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滴加碳酸钠溶液进行探究实验时发生的反应___。

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发现,所取的一定质量的稀硫酸能与4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此反应过程中生成硫酸钠的质量是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C
【解析】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③将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
质量分数偏小;
④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⑤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通过分析可知,可能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操作是②、④。

故选C。

2、B
【解析】
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错误;
B、CH4、CO都具有可燃性,能作燃料,正确;
C、NaOH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错误;
D、二氧化碳不是有毒的气体,错误;
故选:B。

3、D
【解析】
①比较硬度,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故硬度小的是纯金,故错误;
②灼烧,铜能够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表面变黑色的是“愚人金”,故正确;
③浸没在稀硫酸中,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故正确;
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三种金属都不能和硫酸锌反应,无法鉴别,故错误;
故选D。

4、D
【解析】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总价代数和为零原则,焦亚硫酸钠(Na2S2O6)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2+2x+﹙-2﹚×6=0,x=+5.
5、D
【解析】
试题分析:量筒量取液体时应读取凹液面的最低处,故A错误,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且瓶口紧挨试管口,故B错;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悬空,故C错误;给液体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并且用外焰加热。

故D 正确。

考点:实验的基本操作。

6、A
【解析】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而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大,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选A。

7、B
【解析】
A、稀H2SO4滴入B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的硫酸钡沉淀,且硫酸钡不溶于酸,沉淀不会减小,与曲线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B、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往其中滴加稀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直至碳酸钠反应完,与曲线符合,符合题意;
C、等质量的Mg、Zn、Fe与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Mg<Fe<Zn,活泼性Mg>Zn>Fe,所以镁产生氢气最多,反应速率最快,锌反应速率居中,产生氢气最小,与曲线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有二氧化锰反应速度快,没有二氧化锰速度慢,但产生的氧气质量相等,与曲线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解析】
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B错误;
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
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
故选D
9、A
【解析】A、木柴燃烧是木柴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故是化学变化,正确;
B、酒精挥发是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故是物理变化,错误;
C、河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故是物理变化,错误;
D、胆矾研碎是胆矾形状的变化,是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A。

10、D
【解析】
A、水不会一步转化成过氧化氢,故A错误;
B、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不易分解生成氧化钠,故B错误;
C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会转化成碳,故C 错误;
D 、Fe 2O 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Fe 2 (SO 4)3,Fe 2 (SO 4)3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Fe (OH )3,氢氧化铁加热生成氧化铁,故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然后将选项中的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1、D
【解析】
酸雨是指pH 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 低于5.6的酸性降水。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详解】
A 、氧气不会造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B 、氮气不会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C 、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但不会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亚硫酸,易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形成酸雨的气体成分。

12、D
【解析】
A 、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在甲、乙两个实验中操作上的错误是:将胶头滴管伸入了试管内部,不符合题意;
B 、由实验可知,铝能将铜置换出来,铜能将银置换出来,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铝>铜>银,不符合题意;
C 、由于发生的反应不同,甲、乙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相同,甲中为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乙中为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D 、甲、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432Al+3CuSO =Al SO ()+3Cu ,332Cu+2AgNO Cu =(O )N +2Ag ,它们都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13、C
【解析】
人们能够闻到茶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详解】
A、人们能够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是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与分子的质量无关,故A不正确;
B、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B不正确;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人们能够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
D、人们能够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14、C
【解析】
甲醛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甲醛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0%-80%=10%,则该溶液中甲醛的
质量分数为:
12
10%(100%)=25%
12+2+16
÷⨯。

故选C。

【点睛】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15、A
【解析】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故A正确。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故B错误。

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故C错误。

D.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

故D错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石油CH4+2O2点燃
CO2+2H2O CaO+SO2
一定条件
CaSO3燃烧产物只有水,没有污染
【解析】
(1)人类目前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天然气和石油。

(2)天然气是常见的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 4+2O 2点燃CO 2+2H 2O ;
(3)采用了“石灰固硫法”,即在一定条件下向煤中掺入生石灰,用来吸收二氧化硫,已知这一过程属于化合反应,且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写出“石灰固硫法”的化学方程式:CaO +SO 2
一定条件CaSO 3 (4)氢气作为能源的主要优点: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没有污染。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3 BD 2 C
【解析】
(1)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A 、B 、C 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分别是:CH 4、H 2O 、CO ,上述图片中,有3种化合物分子;(2)A 、由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B 、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正确;C 、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由质量守定律可知,反应前有2个分子,反应后变化成了4个分子,反应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错误;D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A 物质的化学式为CH 4,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4100%25%1214
⨯⨯=+⨯ ,正确;(3)在该微观示意图中,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相等,氢原子的个数不同,应在反应后图片中补画2个D 分子;(4)A 、Fe 能表示一个铁原子,正确;B 、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的是:
,正确;C 、Fe 3+能表示
铁离子的是④,错误;D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的是Fe 3O 4,正确。

18、
D 蒸馏 蒸发结晶 天然气 动力 过滤 熟石灰 ()()2222Ca OH +MgCl =Mg OH CaCl ↓+ 碳酸镁微溶于水,不如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解析】
(1)世界各国防治海洋污染的主要措施有:海洋环境立法、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

故填:D ;
(2)①海水化学资源:工业上常采用蒸馏法从海水中获取大量淡水,解决淡水危机;利用蒸发结晶的基本原理从海水中提取大量盐类,用作化工原料;故填:蒸馏;蒸发结晶法;
②海底矿产资源:海底蕴含着煤、石油、天然气等数百种矿产资源。

故填:天然气;
④海洋动力资源:如利用潮汐能发电、海上冲浪运动等。

故填:动力;
(3)①操作Ⅰ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方法,其名称为过滤;故填:过滤;
②设生产m 吨氢氧化镁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则:
2
22NaOH+MgCl Mg(OH)+2NaC =80
l 58x
m
↓ 80x =58m 80m x=58 22
22Ca(OH)+MgCl Mg(OH)+CaCl =74
58y
m
↓ 74m y=58 购买氢氧化钠需要:
80m 3200/58
⨯吨元吨; 购买氢氧化钙需要:74m 1200/58⨯吨元吨; 由此可见,选择氢氧化钙更适合;故填:熟石灰;
③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故填:()()2222Ca OH +MgCl =Mg OH CaCl ↓+;
④碳酸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的碳酸镁微溶于水,不如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故填:碳酸镁微溶于水,不如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猜想四 NaOH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将pH 试纸直接蘸取溶液 溶液中硫酸钠,加氯化钡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溶液中有H 2SO 4 23242422Na CO +H SO =Na SO +H O+CO ↑ 7.1g
【解析】
(1)能够发生反应的物质一定不能同时存在,硫酸和氢氧化钠会发生中和反应,一定不能同时存在,故填:猜想四。

[实验探究]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 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这是由于NaOH 和CuSO 4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填:NaOH 。

(2) 由于碳酸钠和稀硫酸会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评价反思]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将pH 试纸直接蘸取溶液,正确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 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色,故填:将pH 试纸直接蘸取溶液。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溶液中硫酸钠,加氯化钡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溶液中有H 2SO 4。

故填:溶液中硫酸钠,加氯化钡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溶液中有H 2SO 4
③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3242422Na CO +H SO =Na SO +H O+CO ↑。

故填:23242422Na CO +H SO =Na SO +H O+CO ↑
[延伸拓展]
解:设反应过程中生成硫酸钠的质量是x 。

242422NaOH +H SO =Na SO +2H O
80142
40g 10%
x ↓⨯ 804010%
142g x ⨯=
X=7.1g
故填:7.1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