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杞人忧天》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列子·天瑞》,通过杞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而经过他人开导后释然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为不必要的事情而忧虑的人。

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寓意深刻。

在语言上,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和理解。

同时,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杞人的无端忧虑和晓之者的耐心开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如“亡”“晓”“若”等,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

(2)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3)运用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忧虑,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2)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寓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言的寓意。

2.教学难点
体会寓言的深刻寓意,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表达方式。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字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课文的内容和寓意。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担忧过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寓言故事《杞人忧天》,看看故事中的杞人在担忧什么,他的担忧有没有必要。

(2)介绍作者和作品:《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列子》一书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介绍作者和作品,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背景知识。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注字音和停顿。

(3)全班齐读课文,巩固字音和停顿。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3.疏通文意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小组讨论或向老师请教。

(2)教师检查学生的翻译情况,重点讲解以下字词:
①亡:无,没有。

②晓:开导。

③若:你。

④奈何:为什么。

⑤中伤:伤害。

⑥积气:聚积的气体。

⑦行止:行动,活动。

⑧奈何忧崩坠乎:为什么担忧天会塌下来呢?
⑨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到什么。

⑩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3)学生再次翻译课文,要求准确、流畅。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重点讲解文言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分析课文
(1)整体感知
①提问: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明确:杞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经过晓之者的开导后释然的故事。

②提问: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明确:故事中有杞人和晓之者两个人物。

杞人无端忧虑,胆小怕事;晓之者耐心开导,知识渊博。

(2)具体分析
①杞人忧天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杞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

②晓之者是如何开导杞人的?
明确:晓之者先从天体的构成说起,指出天是由积气组成的,不会塌下来;又从地的构成说起,指出地是由土块组成的,不会陷下去。

最后,晓之者告诉杞人,即使天塌下来、地陷下去,也有很多人会一起承受灾难,不用过于担心。

③杞人听了晓之者的开导后,为什么“舍然大喜”?
明确:杞人听了晓之者的分析后,明白了天不会塌下来、地不会陷下去,自己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所以“舍然大喜”。

(3)探究寓意
①提问: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不必要的事情而忧虑,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②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则寓言故事的理解。

明确: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像杞人一样,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担忧。

比如,考试前担心自己考不好,出门前担心会下雨等等。

这些担忧往往是没有必要的,只会让我们心情
焦虑,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应该像晓之者一样,用科学的知识和理性的思维来分析问题,消除不必要的担忧,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拓展延伸
(1)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其他寓言故事,并说说这些故事的寓意。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生活中避免像杞人一样为不必要的事情而忧虑。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6.课堂小结
(1)总结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杞人忧天》这则寓言故事,了解了杞人的无端忧虑和晓之者的耐心开导,明白了不要为不必要的事情而忧虑的道理。

(2)强调学习重点:掌握文中的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言的寓意。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学习重点。

7.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杞人忧天》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一起探讨故事的寓意。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
杞人:无端忧虑,胆小怕事
晓之者:耐心开导,知识渊博
寓意:不要为不必要的事情而忧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