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1)(2021学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泰兴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泰兴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泰兴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1)的全部内容。
江苏省泰兴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初春的仙鹤湾公园,zhà暖还寒。
立春节气已过,冬天却还想把春天紧紧攥在手里,但四季轮回是gèn 古不变的法则,就算冬天使出浑身xiè数,终究遏制不了一朵朵报春花z hàn 放嫣红的笑脸.
2.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 艺术节期间举办了文艺评论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
经贸活动.
B。
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C 。
有评论者认为电影《驴得水》讽刺社会鞭辟入里,剖析人性淋漓尽致,值得一看。
D 。
当被问及《中国好声音》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关注度的问题时,作家査建英一语中的地回
答:“很闹的外表,形式里边是触及灵魂的。
”
3.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2分) ( ) A. 目前,我市的公共自行车炙手可热,人们只要拿起手机扫码,即可解锁骑行。
B. 泰兴市开展“交通安全”专项行动,切实减少和预防道路安全事故,保障了城市基础设
施的安全运营.
C 。
至于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就算是号称“学霸”的同学也未免能答对。
D. 通过《中华诗词大会》,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古典诗词之美,更加重视古诗词的积累和传
统文化的传承。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课文原句。
(8分)
(1) 根之茂者其实遂,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流水前波让后波.
(3)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 古诗词中写了很多“难”,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写出夏天烈日下的割麦之难;李白在《行路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行路之难"。
5.名著阅读。
(6分)
(1)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两项..
是:(3分,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两项得3分,多于两项得0分) ( )( ) A。
《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赐给观音菩萨“金紧禁”三个箍儿,紧箍儿戴在孙悟空头
上,金箍儿收了守山大神,禁箍儿收了红孩儿.
B。
《水浒传》中打过老虎的人物有:景阳冈打虎的英雄武松、沂蒙岭杀四虎的黑旋风李
逵、桃花山射中一只老虎的打虎将李忠.
C . 范爱农是鲁迅在日本仙台结识的倔强而正直的爱国者,他在辛亥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
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最后被迫害溺水而死。
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将现实与虚构结合,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塑造人物。
语言上以叙
事和描写为主,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使人物有血有肉。
E . 《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的“高跟党"自认为是合乎古代制度的,而国王则偏向于“低
跟党"。
作者用这两党的相争,争权夺利,讽刺了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2) 在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书"经常出现:
保尔喜欢读《朱泽培·加里波第》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喜欢读《天演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喜欢读《鉴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6。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8分)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弘扬传统文化,九(1)班举行
关于节气的综合学习活动。
【链接材料】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
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
【活动一】今天是公历6月1日,结合右边的图片猜猜看,还有
四天就是________节气。
填写这个节气名称,然后说说这个节气
名称的含义。
(2分)
名称: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活动时,韩梅梅提出了一个问题,她说去年冬天去黄山旅游,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当天早晨,天气晴朗,天空中一丝风也没有,黄山的山脚有霜,但是山腰却无霜.她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请你运用“气象物候”的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
(2分)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有人认为当今科技高度发达,“二十四节气”已经失去其作用,你不同意这种观
点。
你的理由是:(至少两个理由,每个理由必须使用一句谚语或者古诗词)(4分)
理由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第7题(6分)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①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称国手徒为尔②,命压人头不奈何。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亦知合④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①刘二十八使君:指刘禹锡。
②徒为尔:只是如此。
③蹉跎:受挫折。
④合:应该、应当。
的一项是:(2分)( ) 7. (1)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
A。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与“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相对应,点明了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的现实.
B.“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借景抒情,对当权者和无为者进行了讽刺,对老友的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
C。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运用典故,表达出自己回归之后的感受,此番归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刘诗的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
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
(2)结合诗歌内容,试对两首诗歌中的作者形象作简要评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楚已亡龙且》完成第8~11题(14分)
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①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戮力击秦。
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
且汉王不可必②,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③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
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
足下所以得须臾④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⑤在足下。
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
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⑥此时,而自必於⑦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⑧,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幸⑨为信谢项王!”
——选自《淮阴侯列传》,有删减【注】①齐王信:指韩信,即淮阴侯。
②必:信任. ③倍:同“背”背弃、背叛。
④须臾:苟延。
⑤权:举足轻重。
⑥释:放过,错过. ⑦於:和、跟。
⑧折戟:折戟的卫士。
⑨幸:希望.
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 ) ②项王怜而活.之()
③解衣衣.我( ) ④虽死不易.( ) (2) 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的“为”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终为之所禽矣
A.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以虫治虫》)
C.其印为与群从所得(《活板》)D。
缚者何为者也(《晏子使楚》)
9。
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2分)
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
10。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且为智者固若此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武涉前往劝说齐王韩信归楚的依据有哪些?(2分)(用自己的话概括.至少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留青竹刻》(有删改),完成第12~14题.(10分)
①“江南”自古以来,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生命的概念,在这一文化生命中有一个不变的意象,那就是竹。
在江南地区保留至今的上百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不少都与竹
有关。
常州的留青竹刻就是其中的一种。
② A 以竹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材,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 B 鲁班削竹为雀,可见当时已有竹刻。
C 竹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时间在明中朝,至清代出现了“翻黄竹刻”和“留青竹刻”两种流派。
D
③“留青竹刻”也称为“皮雕”是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竹皮上雕刻图纹,然后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底。
④一件上好的留青竹刻,竹刻材料选用3年左右的毛竹为佳,采集时间以严冬为上,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竹青层变为淡淡的米黄色,洁净细腻,近似琥珀或比琥珀更雅致。
竹肌贴近竹青的薄薄的一层则变为赭色,作为底色与米黄色的竹青相互映衬,和谐自然.竹肌历时越久颜色越深,图纹部分的竹青却淡雅如初,脂润如玉,越显古雅隽美。
⑤留青竹刻是特有的一门雕刻艺术,它与玉石雕、象牙雕、米雕相比,具有简朴、品高、雅致的艺术特色.
⑥“简朴"主要指处理方法的朴素简洁,竹材价廉易得,我国有丰富的竹材资源可供采用.竹刻艺术品完成后,不须敷色、上漆,有自然之趣。
⑦“品高”体现在竹刻艺术之高和创作难度之高。
留青竹刻之难为竹刻艺术之首,毛竹表皮的厚度一般只有0。
1毫米,相当于一张办公用纸,但在竹刻师手中却是片“宽阔”的写意空间。
最绝的是,表现山水、花鸟作品中深浅过渡,也得在竹子皮0.1毫米的范围内,刻成不同的薄厚。
留青竹刻还力求“一刀到位”,从线条的完整、流畅,到整幅画面的神韵,均取决于此。
如果力道中断,两刀刻一条线,就会明显凌乱。
⑧《古玩指南》有“竹刻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之说.留青竹刻可以演绎名家书法,再现花鸟鱼虫的灵动,甚至还能表现云雾山水的朦胧,被誉为艺苑中的兰花、水仙,其气质、情趣自成一色.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表述有错误
的一项是:(3分) ( )
...
A.留青竹刻是特有的一门雕刻艺术,就因为其价廉易得的竹材,朴素简洁的处理方法,所以说它具有简朴的特点。
B.在江南地区保留至今的上百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不少都与竹有关。
常州的留青竹刻被誉为艺苑中的兰花、水仙,其气质、情趣自成一色。
C.一件上好的留青竹刻,竹刻材料选用3年左右的毛竹为佳,采集时间以严冬为上。
D.留青竹刻的“雅致”主要体现在:竹青层经特殊工艺处理,色泽古雅隽美;呈现出与书画作品一样的清新气质和情趣。
13.说说文章第⑦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在第二段ABCD四个位置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处填入下面这句话,并说明理由。
(3分)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彩漆龙纹竹勺“,纯熟地使用了透雕和浮雕两种技法,这是现存最早的竹刻出土文物.
选择: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新华社记者施雨岑、吴晶的《众说纷纭谈古诗》,完成第15~17题。
(10分)
①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
春节长假期间,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广受关注,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有人为此惊呼:中国诗词的春天来了!
②诚然,这样一档形式活泼的电视节目迅速带起“人人读诗、人人爱诗”的风潮,让人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无疑值得肯定.然而,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选手只知背诵、不知其意,不懂平仄对仗,甚至不知道诗词中一些字的正确写法。
这样的问题发人深省—-中国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难道就只是背诵吗?
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不可否认,背诵是创作的基础,没有数量的积累,一切都是空谈。
但是,若止步于背诵,不懂欣赏,不深究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仅停留在“知道主义”,恐怕很难形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基因链条。
④千年往事凭诗见.我们身处诗词的国度,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可以寻到自己的来路,探出未来的方向。
只有将诗词的熏陶融汇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这些流传千年的优秀精神财富才能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⑤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这种认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借助丰富多元的传播手段,“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电视节目正在唤起大家对汉语言文化的关注与兴趣;“为你读诗”“书香中国”等文化活动让人们在奔波之余享受心灵的慰藉;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的国家教育规划,唤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描绘当代中国的文化亮色。
⑥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而应沿着古人的生花妙笔一路上溯,去探寻他们“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那份执著,去用心感受诗意之美。
15。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本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1) 分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②段作者对节目问题的剖析,其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学校开展了“济川诗词大会”活动,九(2)班的李雷同学在书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时,将“深"写成了“生”,请你运用本文中的有关观点,结合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对他做个解释。
(4分)
李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安宁的《冬夜编筐》,完成第18~21题。
(20分)
①冬天,村里的女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着编席子,父亲则将腊条娴熟地掌控在双手之中。
②房间里因此变得拥挤起来。
就连我写作业,都没了阵地,只能搬到昏暗的卧室,打开电灯或者点上蜡烛,奋笔疾书。
透过房间的窗户,我可以看到父亲的影子,落在墙壁上。
那影子夹杂在舞动的腊条之中,虽然瘦削,却有不怒而威的力量感。
我觉得父亲即便是老了,也一定像粗壮的腊条一样,嗖地一声抽下去,就能在水泥地上留下一条深深的印记。
③腊条明显在灯下的堂屋里施展不开手脚,于是它们时而碰到了灯泡;时而落在水缸的沿壁上,发出清脆又寂寥的响声。
父亲尽力收拢它们的“手脚”,但无奈腊条太长,而房间又太小,总
也无法使它们驯服。
④母亲大约也觉得自己碍脚,收拾完家务后,就悄无声息地躲到隔壁房间里去做针线活.于是整个堂屋的灯下,就只剩父亲一个人。
他会打开收音机,听单田芳的评书,一场听完了,一个驼筐,也就编完了三分之一。
母亲这时候才走出来,收拾父亲折腾出的满地狼藉。
我侧耳倾听,院子里静悄悄的,夜色笼罩了日间所有的喧哗。
干冷的天气里,一切都被冻住了,并泛着惨白的霜.只有父亲的咳嗽声,一下下地撞击着夜色的边缘。
⑤冬季漫长无边,母亲自然也不会闲着。
几乎每天,她都会帮父亲用特制的劈腊条工具,将一根腊条,从根部劈成两根或三根。
新劈开的腊条,泛着新鲜的白色光泽,似乎还能看到它们在田地里沐风栉雨的生机姿态。
父亲总会将劈开的腊条和无需劈开的,合理地编进篓筐里去,让成品看起来色彩丰富又不凌乱。
每根腊条的根部,都会被削尖了,方便插入到士兵一样排好方队的其他腊条队伍里去.母亲做起这些来,俨然是父亲最好的学徒工,熟练到无需父亲开口,就能完成他所有的要求:知道今天要编的驼筐或者粪箕子,大概需要多少根腊条;其中有多少是粗的,可以用来打底或者作为“顶梁柱",又有多少,是血管一样细细游走在驼筐的身体里的.因此他们一个编筐,一个修剪,配合得非常默契;平日经常争吵的两个人,唯独在这件事上,从未有过矛盾.父亲将编筐当成艺术品一样去打理,母亲也恰好将其看成织毛衣或者纳鞋底一样的细活,所以基于同样的态度,两个人便有了“打败天下无敌手”的同心协力的作战姿态。
⑥这看上去颇有些动人的姿态,让我在冬天会觉得日子不那么难熬。
甚至有时听见父母轻声絮叨着的家长里短,或者母亲帮父亲用力扳着腊条时,喉咙里发出的轻微使劲声时,我的心里,会暖暖的,有一簇小火慢慢燃烧起来.那一刻,我完全原谅了父亲拿着一根腊条,将我和姐姐鸡鸭一样追得满院飞跑时的暴躁.我的脸微微发烫,好像炉火太旺了,窗外是静寂无人的冰天雪地,而房间里的一切,却被燃烧到近乎透明的煤块,给烤得像一块炉底的馒头,一口咬下去,酥脆松软,不由得你不欢天喜地起来。
⑦至于那年的夏天,困顿生活中,母亲多少次抓起笤帚,砸中了父亲的头,父亲又多少次操起凌
厉的腊条,朝母亲抽去;而我,又如何在他们争吵中,惊恐地逃出家门,像一根倔强的腊条,一声不吭地躲进夜色笼罩的旷野里,则统统被我忘记。
18。
从全文看,父亲编筐的“娴熟"主要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1) 体会“只有父亲的咳嗽声,一下下地撞击着夜色的边缘"中,“撞击”一词的表达效果.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句子:“我觉得父亲即便是老了,也一定像粗壮的腊条一样,嗖地一声抽下去,就能在水泥地上留下一条深深的印记。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第⑥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结尾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中都写到父亲的粗暴,两位作者塑造粗暴父亲,写法有什么相同?写作意图有什么异同?结合上下文作简要说明。
(6分)
【链接材料】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么!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
厨房里又传出一声
扁担沉重的叫声。
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
-—《台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22。
请以“在路上”为题,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4分)
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 乍亘解绽(每个字1分,共4分)
2.A(2分)
3.D(2分)
4.(8分)①—④略(每格一分)
⑤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2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2分)
5。
(1)D E (3分,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两项得3分,多于两项得0分)
(2)(3分)保尔喜欢读《朱泽培·加里波第》是因为佩服他是个英雄:他同敌人打过多少仗,每回都打胜仗;所有的国家他都到过;(1分)
鲁迅喜欢读《天演论》是因为可以接触到进化论的思想,满足他探求真理的欲望。
(1分)鲁迅不喜欢读《鉴略》是因为①他正兴高采烈地准备去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勒令背《鉴略》;②《鉴略》内容艰深难懂,很难背熟.(1分)
6. (1)(共2分)芒种(1分)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成熟,开始收获;谷黍类作物播种.(1分)(2)(共2分)这是高度差异影响物候的特殊的情况.(1分)秋冬之交,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形成逆温层,于是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1分)
(3)(共4分)
理由一:不仅古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古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分)理由二:在农村,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农民朋友们的农事活动。
谚语: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2分)
理由三:中医的理论体系会要求医生考虑节气,也就是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和病人的病症来看病,广大老百姓也会按照节气规律来改变作息饮食和养生。
谚语: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7。
(1)(2分)B
(2)(共4分)白居易:正直,义愤,对时世不满(1分),但是除了叹息认命又无可奈何。
(1分)刘禹
锡:虽经磨难,(1分)但是胸怀豁达,积极乐观。
(1分)
8.(1)(4分)①满足②使……活下去③给……穿④改变
(2)(2分)C
9. (2分)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
10. (共4分)(1)况且作为一个聪明睿智的人,难道原本就像这样吗?
(2)略
11. (共2分,一点1分)①汉王贪得无厌②汉王不可信任③韩信对于双方胜负的举足作用④与楚王合击是智者的行为⑤如果项王败北,接下来灭亡的必定是韩信.
12。
(3分)A
13。
(共4分)列数字作比较(2分,)运用数据,将毛竹表皮厚度与办公用纸的厚度比较,突出强调毛竹表皮之薄(1分)留青竹刻创作的难度之高/留青竹刻所需技艺的高超。
(1分)
14.(共3分)选择:C(1分)理由:这段文字是按时间顺序,说明了竹刻艺术的发展/历史(1分),这句话所举的例子是西汉时期的,处在春秋战国和明中期之间(1分),所以应选C处。
15。
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只止于背诵,还应用心感受并发扬传承诗意之美。
(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6.(1)(共2分)运用举例论证,(1分)列举了“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一系列节目受到
关注及热评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节目对唤起当代人们对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
(1分)
(2)(共2分)将“诗词大会"这一节目的积极意义和比赛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对比,(1分)
引出下文探讨的话题:中国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
(1分)
17。
李雷:你将诗句中的“深”写成了“生”,说明你在积累诗句时,没有结合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深入理解这两个字。
(1分)“深”在这里是“繁茂”的意思.《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杜甫目睹长安城被叛军攻破,草木疯长,无人打理。
(1分)而“生”是长出来的意思,充满生机和活力,与杜甫眼前的景、心中的情不吻合。
(1分)今后在背诵古诗词不能只止于背诵,还应用心感受并发扬传承诗意之美啊!(1分)
18.(4分)父亲听一场单田芳的评书就能编成三分之一的驮筐;( 2分)父亲将蜡条合理编进筐让
成品色彩丰富又不凌乱。
(2分)
19.(1)(3分)“撞击”一词原指运动物体与别的物体碰撞,文中指父亲为编筐极度劳累咳嗽
严重,咳嗽声在冬夜格外清晰,深深刺痛作者的心。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比心疼。
(2)(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比作粗壮的蜡条,生动形象写出父亲编筐的力量感以及
刚烈、倔强的性格。
20。
结构上:承上启下。
内容上:写出作者对父母配合默契,精心编筐的敬佩,对父母在寒冷冬夜相互陪伴给家庭营造温馨氛围的欣慰、感动.(4分)
21.(6分)同:都用了动作描写(1分),都表现了“我”对父亲“粗暴”行为的理解.(1分)不同:本文写对父亲“粗暴”突出父亲的急躁,(1分)对困顿生活的怨恨、无奈(1分);《台阶》中写父亲的“粗暴"是为了突出父亲的不服老(1分)以及自尊、爱面子的性格(1分)。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 above is the whol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Gorkysaid: "the bookis theladder of humanprogress." I hopeyou can make progress with the help ofthis ladder. Material lif eis extremelyri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 y, all ofwhichgradually changethe way ofpeople's studyandleisure. Many peopleare nolongereager topursue a document, but as long as you still have such a small。